丘为
丘为,苏州嘉兴人。事继母孝,常有灵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致仕,给俸禄之半以终身。年八十馀,母尚无恙。及居忧,观察使韩以致仕官给禄,所以惠养老臣,不可在丧而异,惟罢春秋羊酒。卒年九十六。与刘长卿善,其赴上都,长卿有诗送之,亦与王维为友。诗十三首。
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诗人以新颖别致的笔法,表达出了一种高雅的意趣,于“不遇”中蕴涵“遇”,令人耳目一新。丘为是盛唐山水田园派的重要诗人之一,与王维、刘长卿等相友善,互有唱和。此诗为其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诗人寻访山中隐者不遇所见的情景和亲身感受,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欣羡之情。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茅茨,茅屋。句意为:我径直攀上三十里之遥的山顶,去寻访在山顶茅屋里居住的西山隐士。前句描写了隐者远离尘世,选择山高路远的地方独居,“绝顶”、“茅茨”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位麻衣鹤氅、仙风道骨的山中高士翩翩而至,其高洁不凡的风姿令人心仪之、向往之。后句描写寻访之难和寻者的满怀期望,同样烘托出隐者的超凡脱俗和不同凡响。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扣关,敲门。僮仆,此指书童。句意为:久叩柴门并无童子应声,从门缝中往里看,只看到桌椅而无人的踪影。此两句写不遇。敲门不应,本就意味着屋里无人,但诗人仍不甘心,从门缝窥看才确信无人。此一细节刻画出此位隐者在诗人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分量,诗人登“绝顶”而“直上三十里”,如此不辞辛苦,其目的就是为了会一会这位隐者,如今隐者人去屋空,给诗人留下了些许遗憾。“唯案几”从侧面表现了隐者居处陈设之简陋,给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联想。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巾,覆盖。柴车,粗劣的车子。句意为:他若不是驾柴车外出云游,就是到秋水渊潭边垂钓去了。这是作者寻访不遇后自然而然产生的猜测。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差池,错过。黾勉,殷勤。仰止,仰望、仰慕。句意为:谁知我如此无缘,错过了与他相见的机会,空负了我一片殷勤仰慕之意。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扑了空以后,最初的失望和惆怅之情。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句意为:雨后的草丛青翠鲜亮,晚上独坐窗前,肯定能够听到那山中的阵阵松涛。作者经过仔细观察,亦真亦幻地描写了隐者居所的环境:清新优雅,富有天然意趣,极适于修身养性,同时从侧面烘托了隐者的超尘脱俗。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及兹,来此。契,惬意。荡心耳,涤荡心胸和耳目。句意为:在这里,我已被幽静清新的景色所陶醉,感到非常惬意,心胸和耳目顿时变得旷达畅快起来。写到这里,诗人先前的一丝失望和惆怅一扫而空,被隐者居所优雅清新的环境所折服和陶醉,并自得其乐。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句意为:虽然没有享受到主人待客的殷勤厚意,却寻到了一份清静高雅的意趣,悟到了修养身心的真理。作者虽不遇隐者而收获颇多,不虚此行。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兴尽,据《世说新语》载,晋王徽之雪夜兴起,驾舟访友戴逵,临门却不入而返。人问其故,他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之子,指西山隐者。句意为:我在山上纵情游玩,饱览了山中景致才兴冲冲地下山,我已得到了想要得到的东西,何必非要见到隐者本人呢?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虽寻隐者不遇,却不虚此行,收获颇丰的怡然自得的心态。
这首诗构思奇特,别具匠心。诗人寻隐者是为了探求寄情山水之高洁情趣,虽不遇人而情趣自得,并悟到此中真意,可谓别有收获,因此没有一般的“不遇”题材作品中的伤感情绪,意蕴深远,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