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  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余姚人。沉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见称于仆射徐陵,由是有名。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太宗践祚,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卒谥文懿。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手诏魏王泰曰:“世南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中无复人矣。”集三十卷。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栖于高树,餐风饮露,古人把它看成是高洁的象征。这首咏物诗在歌颂蝉的同时,也以蝉自喻,以蝉自励。诗人抓住蝉的声音特点巧加刻画,表达了人应该坚守志行的高洁,严于律己,时刻努力加强自身修养的处世道理。诗文象征巧妙,笔墨集中,观点鲜明。

“垂饮清露”,,蝉喙。句意为:蝉垂下喙,吮吸清凉的露水。这是诗人描写蝉饮食的情形。“垂”,谦虚谨慎,谦恭自持,这也是诗人自己的处世原则;“饮清露”,喻指吸纳美好精良的事物,如圣贤之言等。

《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二》载:“世南性沉静寡欲,笃志勤学。”这与诗中所歌颂的蝉所包含的处世之道几近吻合。可见诗人是这么倡导的,也是这么身体力行的。

对于诗中的蝉而言,正因为它善于“饮清露”善于吸纳天地精华,因而能发出下文中所描绘的诸般美妙、高亢的清音。

“流响出疏桐”,桐,梧桐,《诗经·风·定之方中》:“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句意为:连续、绵延、清越的声响从疏落的梧桐树的枝叶中传出。“流”字,形容蝉的鸣叫之声有如泉流一般,连绵不断,平和清新。

诗人在称述蝉声奇妙的同时亦喻指一个人在加强自身修养后,他的美名自然会为人们所传播,而且永远为世人惦念,永垂不朽。

“居高声自远”,句意为:蝉身居高树,声音自然能传得很远。这是诗人对蝉声为何能“流响”而出,声闻遥远的解释。喻指人只有品格高尚,才能卓越,其声名才能传播得很远,言外之意即是:人一定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

“非是藉秋风”,句意为:并不是凭借秋风的吹送。“秋风”又常为诗人呼作“长风”,因其遒劲绵延,不绝如缕。这里象征着外界的扶持与推动。诗人对此加以否定,强调“声自远”根基于“居高”,意即只有保持自身的志行高洁并且勤于修身,才能真正名播后代,流芳百世。

诗人的一生极为坎坷,先是在陈国任职,后隋灭陈,与其兄虞世基一同到了长安,“大业初,累授秘书郎,迁起居舍人”。宇文化及杀隋炀帝后,被挟持至聊城,“又陷于窦建德,伪授黄门侍郎”。“太宗灭建德,引为秦府参军。”此后一直辅佐李世民,逐渐位高爵显,死后“敕图其形于凌烟阁”。可见诗人一生,始终坚持正道而行,在纷纭乱世,谨身守持,如履薄冰,终于得逢明主,成就美名。这首诗就是诗人勤于自勉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