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希腊文明
1.爱琴文明:克里特岛与迈锡尼城
在历史上,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爱琴海位于东部地中海的西北角,处于小亚细亚和希腊半岛之间,南边则有埃及和利比亚。爱琴文明代表古希腊文化区,西方古代文明由此发轫。
历史上常把希腊分成北、中、南三大块。早在公元前7000年前,此处居民从事渔业,用黑曜石制作工具,并种植谷物、驯养猪羊。公元前7000年起,爱琴地区与周边发生了一些联系。青铜时代即公元前3000年初,爱琴文明形成。古代希腊从此进入五个发展时期,第一是爱琴文明(即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第二是荷马时代,第三是古典时代,第四是古风时代,第五是马其顿统治的希腊化时代。
①克里特文明
公元前2000年,以克里特和希腊半岛为中心,形成了最早的国家与文明。克里特文明存在于公元前2000~前1100年这一段希腊文明时期。它因克里特岛而得名,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的新石器文明,当时土著均为穴居,直至公元前2500年以后,才有青铜和冶金工艺技术产生。克里特文明分为早王宫时代和后王宫时代。
克里特米诺斯王朝的王宫遗址
早王宫时代(约公元前2000~前1700年)是克里特文明的初级阶段。当时奴隶制城邦刚刚兴起,在岛屿中部的米诺斯、法埃斯特、马里亚等地先后出现了王宫建筑,宫殿都用石料砌成,有宽敞的大厅、宫室、仓库、作坊等。青铜器制造技术已相当先进,手工业和农业也已分离。这一时期制造的青铜双面斧、短剑、矛头、长剑以及金质和银质的碗等工艺品,都十分精美。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文字,并由图画文字发展为象形文字。早王宫时代末期,岛上许多王宫和城市都毁灭了,原因至今不明。
后王宫时代(约公元前1700~前1400年)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阶段。原来被毁的王宫又重新修建起来,而且比以前更加壮观。农业、手工业和海外贸易都很发达。农业上使用犁耕,农作物有大麦、小麦和大豆等;园艺作物有橄榄、葡萄等;手工业方面已经能够制造出一种高头低舷的远航船只。克里特岛同爱琴海诸岛、希腊半岛、小亚细亚、腓尼基、埃及以及西部地中海地区,都有密切的贸易联系。海外贸易成了克里特岛的经济命脉。另外,此时还出现了书写古代克里特语的音节文字——“线形文字甲种”(或“线形文字A”)。
后王宫时代,克里特岛上的城邦比以前大大增加,此时的克里特岛有“百城”之称。“百城”之中米诺斯的势力最为强大,称霸于克里特岛,并控制了爱琴海中的一些岛屿。
米诺斯王宫的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体建筑22万平方米,廊腰漫回,各抱地势,错落有致。王宫的中央是一个长方形庭院,长51.8米,宽27.4米。庭院的周围有1500多间宫室,坡度较高的西宫为两层楼房,地势较低的东宫则为四层楼房。庭院北面有露天剧场,西侧是长长的仓库,在王宫的东南面有阶梯直通山下。王宫的宫室和长廊、门厅等建筑相连,曲巷暗堂,忽分忽和;千门百廊,前堵后通;整个王宫扑朔迷离,一旦进去,很难出来,是一座真正的迷宫。
王宫中的宫室、门廊上雕有很多壁画,内容有向女神献礼、欢庆舞蹈、奔牛比赛等,画中用的颜料是当时从植物和矿物中提炼出来的,至今鲜艳如初,显示了米诺斯文化的辉煌。
这座建筑是克里特文明的集中标志。至公元前1450年,这座迷宫式的建筑被人攻占了。随后,克里特文明衰落了,从此,爱琴文明的重心转移到迈锡尼城。
②迈锡尼文明
阿卡亚人(希腊人的一支)创造的迈锡尼文明(约公元前1500~前1100年),是指以迈锡尼为代表的南希腊的迈锡尼、太林斯、派罗斯等早期奴隶制城邦文明。阿卡亚人于公元前1650年前后,从巴尔干半岛北部侵入中希腊和南希腊。此时他们正处于氏族社会的解体时期,从当时的竖井式的坟墓中可以看出来,随葬品有很大区别。到了公元前1500年左右,规模宏大的圆顶墓代替了竖井墓,同时在迈锡尼、太林斯、派罗斯等地有宫殿和城堡出现。因此,圆顶墓的出现,标志着迈锡尼等地奴隶制城邦的产生和迈锡尼文明的开始。竖井墓里曾有许多工艺精致的金银制品,而圆顶墓则建在地面上,或凿岩或垒石,砌成圆顶,它完全有别于竖井墓,具有较高的建筑技术水平。
迈锡尼文明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金属冶炼和手工业品的制造技术,超过了克里特文明时期的水平。迈锡尼文明的文化标志是“线形文字B”,这种文字在1952年被人破译。迈锡尼城是荟萃其文明的重点区域,附属它的梯林斯城,则是一个军事关隘。以巨石营造城墙,外建高大的“狮子门”,内设富丽堂皇的宫殿式的迈锡尼城堡,以及它下面的繁华市区,表明它已形成完整的城市体系。迈锡尼的文明是当时最先进的,据破译的“线形文字B”写成的文字材料结果证明,当时已经发展到奴隶制社会阶段。城邦的统治阶级包括国王、将军、贵族、官吏、祭司,政治机构有贵族会议和民众大会,社会的基层组织是公社,首领是长老。土地基本上分为私有和公有两种形式。奴隶多属于国王所有,但也有私人奴隶,他们从事手工业、农业等生产性或非生产性劳动。
现在,在迈锡尼附近发现了约1000多个同期的文化遗址。公元前12世纪初,以掠夺为目的的迈锡尼率南希腊诸国攻打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迈锡尼等希腊城邦虽然获胜,但为时10年的战争也大大地削弱了他们的力量,使他们的防御能力大减。约公元前1125年,多利亚人从希腊半岛北部趁机入侵,征服迈锡尼诸城邦,迈锡尼文明至此结束。
2.荷马史诗与荷马时代
我们现在所谈的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与《奥德赛》,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当时民间和宫廷歌谣重新创作而成的文学作品。这两首史诗记述的是有关特洛伊战争的一些轶事。
《伊利亚特》讲述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特洛伊战争进行到第十年时的一个片段,当时的希腊人把特洛伊称为“伊利昂”,因此这部史传也名为《伊利昂纪》。全诗分为24卷,共15963行。
不和女神阿瑞斯因对自己没有被邀请参加阿基琉斯父母的婚礼而怀恨在心,她将一个金苹果放在宴会桌上,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这引起了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三位女神的争抢。宙斯让她们去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结果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阿佛洛狄忒,因为她答应让帕里斯娶到世间最美的女人。阿佛洛狄忒帮助帕里斯骗走了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美丽的王后海伦,从而引发了特洛伊与希腊之间长达10年之久的战争。在战争中,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侬和阿凯亚部族中最勇猛的首领阿基琉斯为争夺一个被掳获的女子而反目,阿基琉斯愤而退出战斗。由于失去了最勇猛的将领,希腊无法战胜特洛伊人,一直退到海岸边,还是抵挡不住伊利昂城主将赫克托尔的凌厉攻势。阿基琉斯的密友帕特罗克洛斯拿了阿基琉斯的盔甲前去战斗,打退了特洛伊人的进攻,但自己却被赫克托尔所杀。阿基琉斯十分悲痛,决心亲自出战,为亡友复仇。他终于杀死赫克托尔,并把赫克托尔的尸首带回营帐。伊利昂的老王、赫克托尔的父亲冒险来到阿基琉斯的营帐赎回了儿子的尸首,双方暂时休战,并为赫克托尔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伊利亚特》这部围绕伊利昂城的战斗的史诗,告一段落。
荷马雕像
《奥德赛》描写的是希腊英雄奥德赛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还乡的故事。史诗分24卷,共12110行。
赫克托尔死后,围绕伊利昂城的战争继续进行。阿基琉斯被帕里斯射死。希腊英雄奥德赛献计制造了一只巨大的木马,内藏伏兵,特洛伊人把木马拖进城中,结果在夜晚希腊人里应外合,攻下了伊利昂城,结束了这场历经10年的战争,木马计的传说正是由此而来。奥德赛在回国途中遇到种种艰难险阻,历经10年颠沛流离才回到家乡。他装扮成乞丐进入王宫,同儿子一起杀死了那些向他妻子求婚的人,处死了私通求婚者的奴隶,一家人终于团聚。奥德赛也重新成为伊塔克岛上的国王。
荷马史诗中充满了瑰丽的神话和不朽的传说,淳朴典雅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它不仅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古希腊早期社会重要的历史性文献。正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说,“荷马教育了希腊人”,而事实上,它也是整个西方文化的源头。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荷马史诗在希腊文化传承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中所起到的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荷马史诗所记叙的情节、细节等方面,同迈锡尼时代的文明有密切的关联,但在某些方面则反映了公元前1100年至前800年被史书称为“黑暗时代”的社会历史的真实情景。荷马史诗不仅是了解当时社会发展的材料,而且是古希腊民间口头文学的完美结晶。人们把“荷马史诗”所表现的时代,称为“荷马时代”。
荷马时代指的也是古希腊迈锡尼文明被多利亚人毁灭后的那段文化没落、文明沉寂的低潮期,其间没有特别优秀的建筑和文字的应用成果。它可以说是古希腊历史的倒退期。但在这一时期,铁器已得到广泛的使用,农业耕作也有极大的发展。史诗中有许多情节,如奥德赛与别人比赛犁田割草,还有《伊利亚特》中描写的奖励优胜掷铁饼者以圆形的一块生铁,这些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当时文明的发展程度。
可以说,荷马史诗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史诗精品。它本身就是当时的口头文学,读起来通俗上口,文学性的细节描写形神兼备。由于经过荷马精心而刻意的艺术再创作,因此荷马史诗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古希腊神话
古代希腊人喜欢口述文学作品,除了荷马史诗之外,还有许多神话传说。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许多英雄的业绩也开始在古希腊人中口耳相传,经过艺术的再加工,逐渐发展成丰富多彩的古希腊英雄传说。同时,这些英雄也受到了日后希腊城邦和部落的祭祀和崇拜。代表性的英雄人物有奥德赛、俄狄浦斯、赫拉克勒斯、忒修斯和阿喀琉斯等。有关他们的故事往往形成许多系列,如特洛伊战争等等。这些传说中的一些情形在日后的考古发掘中也得到了印证。可以说,大多数的英雄传说反映了古希腊人当时的真实生活。
古希腊神话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神和神性的故事。公元前8世纪末至前7世纪初,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就记载了类似中国古神话中的“倏忽”一般的混沌神卡俄斯的故事。大地女神该亚、爱神厄洛斯、地狱深渊神塔耳塔洛斯、男黑夜神厄瑞玻斯和女黑夜神都是他的后代。男黑夜神厄瑞玻斯和女黑夜神尼克斯结合,生了白昼女神赫墨拉、死神塔那托斯、睡神许普诺斯,还有太空神埃忒耳等。该亚养育了天神乌拉诺斯。后来又与他生了六男六女、三个独眼巨怪和三个百臂巨人,后来这六男六女被人称为提坦神。随后提坦神被乌拉诺斯囚禁了。在该亚的鼓动下,诸提坦神奋起反抗。乌拉诺斯被击伤,性功能丧失了,他的血流淌下来,变成复仇女神厄里尼厄斯和巨神杏伽斯。这是宇宙未形成之时的神系,被人称之为“老神”。
克洛诺斯是提坦神中年纪最小的一个神,他篡夺了父亲乌拉诺斯的神权,成了天上的主宰。
他的妹妹瑞亚与他生下了六男六女,最小的孩子是宙斯。宙斯夺了父亲的权位。古希腊神话中所谓的“新神”指的是宙斯、波塞冬、哈得斯、阿耳忒弥斯、赫拉、得墨忒耳,还有雅典娜、阿佛洛狄忒、阿波罗、赫耳墨斯等,都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圣城。其中,雷电由宙斯负责,因此宙斯也成了雷神;天后赫拉则执事风云,人称婚姻女神;得墨忒耳主管农业,人称丰收女神;哈得斯主管地狱阴间,人称冥王;波塞冬是海神;阿波罗是太阳神,并管音乐与医药;战神是阿瑞斯;女战神和智慧女神是雅典娜;阿耳忒弥斯是月神;赫耳墨斯是传令神;赫菲斯托斯是火神;美神和爱神是阿佛洛狄忒。这些神各司其职,成了古希腊人自然崇拜的另一种对象和表征。同时,古希腊神话体现了当时的婚姻与习俗方式。
希腊神话不仅是荷马史诗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古希腊文学艺术乃至古罗马及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之一。
4.古希腊神庙
从希腊古神话可以知道,希腊人信奉泛神论。建筑神庙、祭祀诸神是其重要生活内容,神庙是群众集体活动的场所,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景仰的圣地。
在迈锡尼时期,古希腊神庙是有门廊的长方形建筑,同贵族住宅相比没什么两样,基本上以石为基,以木为顶。这种神庙到荷马时代,则采用在侧墙前端设柱廊的“端柱门廊式”,后来发展为四柱承重的“前廊式”或“前后廊式”。神庙四周环绕柱廊的做法是在公元前6世纪形成的。由此可见,神庙最重要的建筑构件是柱子。
在古希腊神庙中,多利克柱式是最主要的柱式。这种柱式是公元前7世纪形成的。奥林匹斯山的赫拉神庙建于公元前600年,现存的遗址毫无疑问地表明它是多利克柱式的杰作。多利克柱式的基座必须是三层石阶,上面直接竖立柱子,柱高约等于底部圆径的4~6倍,柱身则是石鼓构成的,它底宽上窄,给人粗犷浑厚的感觉。科林斯的阿波罗神庙是公元前5世纪中叶建造的,是多利克柱式建筑中较完美的一个。
爱奥尼亚柱式与多利克柱式结构相同,但装饰华美的柱头则是多利克柱式所不具备的。这种柱头的装饰是对称的卷涡形的线纹,整个柱式看起来十分典雅。这种柱式在爱奥尼亚人聚居的地方较流行,所以称为爱奥尼亚柱式。它的代表性建筑是阿耳忒弥斯神庙。从爱奥尼亚柱式演变成科林斯柱式,所不同的柱头装饰图案是4个螺旋卷涡纹线。
无论爱奥尼亚柱式还是多利克柱式,都是依照希腊人的人体结构理念设计的。据考证,多利克柱式依照男性,而爱奥尼亚柱式依据女性。直至后来,希腊人就干脆直接用人像雕刻当柱子使用了。
在古希腊神庙中,以弗所的阿耳忒弥斯神庙为“世界七大古代奇迹”之一。以弗所是古希腊的一个殖民城市,这里的神庙从公元前7世纪就开始建造了。阿耳忒弥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主掌狩猎与野兽的女神,后来被视为月神,在罗马神话中她又被称为戴安娜。现在发现的这座神庙始建于公元前550年,总建筑面积为5814平方米,柱子有130根,工程花了120年,曾经被毁于火,后来在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重建,用了127根柱子。不幸的是,它又在公元前262年被毁,主要原因是哥特人的入侵。
建于公元前447年的雅典卫城内的帕特农神庙,则用46根多利克柱围绕,庄肃凝重,雄伟浑厚,富有气派,它供奉的是雅典娜。
帕特农神庙供奉雅典娜女神,有万神殿之称。雅典娜是迈锡尼时代的女神,既是乌云和雷电的主宰,又是丰收女神和劳动的庇护者。她与波塞冬为争夺城邦发生了战争,并最终获胜。于是,众神推举她为雅典的保护神,她也将橄榄树赐给雅典人。雅典娜是一位严肃端庄的女神,她经常头戴战盔,身穿战袍,手持长枪、盾牌,全副武装。猫头鹰是她的圣鸟,停在她的脚旁。对雅典人民来说,祭祀雅典娜是一件大事,雅典娜的神庙因此也不同凡响。
帕特农神庙建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被公认为是多利亚柱式建筑的颠峰之作。多利亚柱式是希腊古典建筑三种柱式中最简单的一种。神庙建筑工程由当时的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主持,雕刻家菲迪亚斯负责监督工作,建筑师伊克蒂诺斯与卡利克拉特承建。神庙于公元前447年动工,大约10后,神庙的主体完工。同年,即公元前438年,菲迪亚斯用黄金和象牙制成的巨大的雅典娜女神像在庙内开光。神庙的外部装饰到公元前432年才完成。
帕特农神庙完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这显示了希腊人对女神的尊敬。神庙呈长方形,庙内有前殿、正殿和后殿。神庙的底部有三层基座,如果以最上一层基座计算,神庙长69.54米,宽30.89米。基座上是由46根圆柱组成的长方形神殿,神殿东西面各有8根圆柱,南北面各有15根。圆柱直径1.9米,高10.44米;每根圆柱都由10~12块刻有20道竖直浅槽的大理石相叠而成;圆柱上有方形柱顶石、倒圆锥形柱头和额枋,檐口处有镀金青铜盾牌和各种纹有珍禽异卉等装饰性的雕塑。中楣饰带由92块大理石板组成,描述了希腊神话的内容。东西端的圆雕表现了雅典娜诞生的故事以及雅典娜与海神波塞冬争夺雅典统治权的战斗场景。神庙的主体部分是两个大厅,东、西两端各有一个有6根多利亚圆柱的门廊。东边的门廊通向内殿,这里原来供奉着巨大的雅典娜神像,据说神像高11.89米,外表镀上总重约40~50塔伦特的金片,脸、手、脚都用象牙雕刻,瞳仁用宝石镶嵌。遗憾的是,这件艺术珍品于5世纪被东罗马帝国皇帝搬走后失踪。
雅典娜女神头像
她头戴羽盔,身披缠着蛇的斗篷。
基座台基的棱线向上拱起成弧线形,东西两侧弧高0.06米,南北两侧高0.11米。檐口、檐壁的水平线也作了类似的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均衡视觉中部下陷。角柱的轴线向里倾斜0.06米,各柱轴线按其延长线在台基上空2.4千米处相交的规律排列,避免了外倾感。柱身轮廓有卷杀和收分,末端开间稍小,角柱稍粗,避免了在天空中看显得细小的错觉,使建筑稳定、平直、丰满。
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塑的代表,有“希腊国宝”之称,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5.古希腊壁画和瓶画
古希腊绘画的发展得益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公元前8世纪之前,古希腊和亚细亚沿岸的东方民族就有了交往。东方的绘画艺术传到了希腊。对于一个热爱艺术的民族来说,一种艺术一经到了它的手里,就会产生自己的特色发展起来。希腊的绘画就是这样发展到与其雕塑一样备受推崇。
迈锡尼时代,绘画,特别是壁画,还是王宫的特权。克里特文化所发掘出的绘画作品,主要集中于米诺斯王宫,这是克里特国王米诺斯的宫殿。米诺斯王宫占地约有20000平方米,内部结构极其复杂,布局多变,被称为“迷宫”。宫殿的墙壁上使用壁画来装饰,这些壁画都带有东方色彩。
随着绘画的发展,希腊有了自己风格和审美趣味的绘画。公元前6世纪初,希腊的绘画就已经摆脱了东方艺术的影响,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壁画,并且产生了不少杰出的画家。许多有关画家的传说流传下来。其中一个传说叙述了以下的故事:有两位希腊画家举行绘画比赛,看谁的画更逼真。他们画好之后,都把作品挂在屋子里,请求人们欣赏、评判。观众们进了屋子后,看见许多蜜蜂从窗外飞进来,落到一幅画着鲜花的画上。鲜花画得太逼真了,蜜蜂被骗了。大概这幅画画得太好了,另一个人似乎不敢揭开画布公开自己的画。有些人好奇地去揭画布。这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原来画家画的就是一块盖在画板上的布。布画得太逼真了,连人也被骗了。
古希腊留下了大量的瓶画。所谓瓶画,就是绘在陶器上的图画。越来越多的陶器伴随着考古的进行被发现。瓶画在古风时期和古典初期(约公元前650~前480年)臻于成熟。现在的学者认为,古希腊瓶画经历了“黑绘式”与“红绘式”两个主要的发展阶段。黑绘瓶画就是在陶器上描绘黑色的图画,红绘瓶画则描绘赤褐色的图画。正如日本的浮世绘,古希腊瓶画的工匠也是画家。他们在一些陶器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黑绘名家埃克塞基亚斯和普斯亚克斯活跃于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红绘名家欧弗罗尼奥斯生活在约公元前520~前500年。古典时期,也就是约公元前480~前323年,又出现了一种白底彩绘瓶画,绰号为“阿喀琉斯”的画家作品展现了这种瓶画的风貌。
从黑绘到红绘,再到白底彩绘,反映出古希腊人对色彩的偏好。色彩越来越丰富,说明了他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绘画本身则要求重复大自然的形态。模仿自然是古希腊美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对后来西方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6.古希腊哲学
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是希腊古典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当时最著名的哲学家。
①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在公元前469年出生于雅典,虽出身贫贱,但他不失为一个伦理道德哲学家。
苏格拉底认为,探讨幸福与道德的关系是哲学的目的。美德来自于知识,任何人应当首先承认自己是无知的。要寻求新的思想和新的教育方式,摒弃旧理念,树立新思想。经过不懈的努力,苏格拉底后来终于成了一个大哲学家和大教育家,他使哲学真正在人们生活中发挥了作用,为欧洲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他终生从事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他培养出许多有成就的人,如柏拉图、赞诺芬等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本人没写过文章,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最终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原因是他犯了渎神罪。性格倔强的他因言辞激烈而遭祸,但他视死如归,毅然饮下毒酒。
②柏拉图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这样评价他的老师:相貌像山羊,思想却像神。
柏拉图的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法律篇》、《斐多篇》。在书中,他大多采取对话形式阐发自己的思想,而主角则是他的老师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的中心思想是:在现实世界之上,还有超经验的理性世界,理念是第一性的,而现实是第二性的,现实世界变化无常,只有理念世界才是永恒真实的客观存在。这种精神第一、物质第二的思想,正是主观唯心论。而在政治上,柏拉图拥护贵族政治,反对民主。这点特别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之中。柏拉图认为,国家是放大的个人,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个人有三种品德:智慧、勇敢和节制。国家也具有不同品德的三种人:第一是贤明的治国君主;第二是勇敢的卫国武士;第三是生来具有“节制”品德的农夫、手工艺者等生产者,他们专事劳动生产,是前面两个等级的供养者。柏拉图认为,只要三个等级各尽其职,就能实现正义。这在他看来是国家的最主要的职能,从而造成有权力者无私产、有私产者无权力的理想局面。显然,柏拉图的思想是以古斯巴达的寡头专政等政治特征为蓝本的,这在具有民主政治传统的雅典是难以实现的。直到晚年,柏拉图仍不懈地宣传自己的主张。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享年80岁。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系统化的人,柏拉图的思想成为中古时代欧洲基督教神学以及近代形形色色的唯心论、经验论及英雄史观的重要源泉。
③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17岁就开始在柏拉图的学园里,做了20年的学生与教师。后来又在马其顿当了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7年后,回到雅典开设自己的学园,直到去世。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世界中最博学的人。他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当时已知的各个学科如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修辞学、文学、物理学、医学等都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并开辟了逻辑学、动物学等新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古希腊科学知识的最高水平。
作为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提出并阐释了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这些思维的基本规律。他所规定或发现的原则和范畴以及所使用的某些专门词语,迄今仍为逻辑教本所采用。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认为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他创立了自己的“四因说”(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和目的因),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运动和发展,都不外是这四种原因作用的结果。在政治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详细地比较研究了君主、贵族、共和、僭主、寡头和平民六种政体,他主张法治,并认为“法律是不受情欲影响的理智”。文学方面,他广泛考察了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一系列问题,如文艺的产生和分类、文艺与现实的关系等,认为文艺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他对奴隶制是极为拥护的,贵族奴役别人是正义的,他认为本来生活是平等的,主仆关系也是真正平等的体现。虽然在社会等级分析方面他比柏拉图还要极端,甚至蛮不讲理,但他的“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成为千古至理名言。亚里士多德写了1000多卷著作,内容包括哲学、生物学、物理学以及文艺学诸方面,都被西方人奉为经典。
7.古希腊雕塑
希腊古代的雕塑大都显得优雅而高贵,完美惊人,刻制工艺也极精美。
波吕克利特是希腊昔克翁人。他率先以数的比例表现人体美。《荷矛的战士》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他的这座雕像表明:人体头与身高的比例是1∶7,这是合乎完美的标准。这座雕像是在庞贝城发现的,它是一个复制品。
菲狄亚斯曾负责重建雅典卫城的工作。他的现存作品是《赫尔墨斯》,是奥林匹斯山赫拉神庙的一座雕像,它的左手抱着一个婴儿,可惜右手出土时被弄断了,却使人更加猜测。当神庙倒塌时,雕像被埋在土里,现在看到的是修补过的原作。
其中,古希腊三大雕塑家的作品特别引人关注。他们是米隆、波吕克利特和菲狄亚斯。
①米隆的《掷铁饼者》
掷铁饼者 公元前5世纪 米隆
在古希腊所存留下来的雕塑作品中,最能代表奥林匹克精神的是米隆的《掷铁饼者》。它代表了古希腊人对美与力量的追求,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典范之作。
米隆生于公元前492年,他本来是伊留特拉依人,鲍萨尼亚斯在旅行记中把他当作雅典人,这大概是米隆长期在雅典工作的缘故。大概20岁时,米隆开始雕塑创作,投师到阿基列达斯门下。40岁左右,他的艺术成熟起来。
从所留下来的文献和原作的复制品等资料来看,米隆最擅长青铜雕塑,他能巧妙准确地表现人和动物在运动中的姿态,形神俱备。有一个传说,米隆曾为雅典城堡塑造青铜牡牛雕像。雕像落成之后,因为太逼真,所以招惹了成群的野狼围攻,准备与它搏斗。还有一个传说,他雕刻的马竟引起了真马的嘶叫。遗憾的是,米隆所有的雕塑原作都没有保存下来。现在所能看到的,是大理石复制品。就是这些复制品,向我们展示了米隆的才华和艺术追求。
《掷铁饼者》这尊雕塑,历来有“体育运动之神”的美誉。作品塑造了投掷铁饼的瞬间动作,人体弯腰屈臂成S形,富有动感。作者将身体的重心移到右足,让左足尖点地以辅助支撑,同时以头为中心的两臂伸展,造成前后对称的形式,这样,身体获得了稳定感。身体向前倾,双腿前后分开,符合掷铁饼的运动规律。
《掷铁饼者》代表了希腊古典时期雕塑的发展方向。米隆的这件作品解决了雕塑的重心问题,为捕捉运动中的瞬间形象提供了范式,为后世的雕塑家创造千姿百态的运动形象所效法。
米隆的创作与雅典卫城的建造紧密相联。他的另一篇作品则是《雅典娜与玛息阿》,慌张无措的吹笛者与冷傲无礼的雅典娜相互反衬,体现出一种戏剧性的效果。美与丑的冲突由此可见一斑。
②《拉奥孔》群雕
在希腊化时期的美术中心罗德岛发现的《拉奥孔》群雕,是阿基桑德罗斯的雕刻作品。
群雕取材于特洛伊战争:拉奥孔是特洛伊城的祭司。为了争夺漂亮的海伦,希腊联军在雅典娜诸神的庇护下,与特洛伊人进行了长达10年的战争,但希腊联军仍然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后希腊人使用了木马计。他们制造了一匹巨大的木马,奥德赛率领战士藏入马肚。希腊联军假装撤退,乘船隐避到附近的海湾里,把木马放置在城外。特洛伊人以为希腊联军撤退了,于是打开城门,他们看到一匹巨大的木马,以为是太阳神的恩赐,想把它拖进城去。这时,祭司拉奥孔出来警告特洛伊人劝说不要把木马拉进城,以免中计。拉奥孔的言行触怒了雅典娜诸神,因为拉奥孔破坏了众神毁灭特洛伊城的计划。于是,一怒之下,雅典娜从海中调来两条巨蟒,让蟒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活活缠死。这是人与神冲突的悲剧。作为祭司,拉奥孔要警示人们避免灾难,这本是他的责任;但他又违背了神的意志,遭到惩罚。
群雕表现的是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受蟒蛇折磨,痛苦挣扎的情形。在祭坛的石阶前,拉奥孔与蟒蛇作殊死搏斗。他双手擒住巨蟒,蟒蛇则穿绕他的肋腹,咬噬他的腰部,拉奥孔急剧地躲闪,身躯激烈地扭曲。他全身的肌肉绷紧,胸部高挺,腹部紧缩,竭力抑制自己痛苦。他身边的两个儿子有不同的表现。一个所处的环境还不太危险,因此抽出左腿极力摆脱,可他又牵挂父兄的安全,侧过头来关切地注视着父亲;而另一个的境况很糟糕,他已经站立不稳,举起左手,像在呼救,死亡的恐怖已经控制了他。
群雕采用金字塔形的处理方式。拉奥孔形体较高大,他的儿子则较矮小。两条扭动的巨蟒把三者连在一起,构成一个三角形,稳定而富有变化。躯体随蛇的缠绕而扭动,相互呼应组成一个多变的整体。它的结构犹如金字塔般的稳重,蛇的线条与情感的强烈对比,证明它是独具匠心的创作。它体现的不止是希腊神话故事,更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
③米洛的《维纳斯》
在古希腊,有关维纳斯的神话流传最广。维纳斯本名阿佛洛狄忒,维纳斯是她在罗马时代的名字。她是宙斯和大洋神女之一狄俄涅所生的女儿,也有说她是从大海的浪花里生出来的。本来她是丰饶女神之一,但是在民间宗教的演化中,她成为爱神、美神。维纳斯式的爱情说的就是恋爱双方对爱情有崇高的理想。维纳斯雕像的发现证明了古希腊对她的崇敬,这种崇敬不仅仅停留在祭祀上,还有对她美的想象。
公元前3世纪的维纳斯雕像体现了女性裸体的丰润美。整座雕像由一块半透明的云石雕塑而成,主体立在鸡血白纹的底座上。维纳斯的面孔有希腊妇女的典型特征:鼻直、脸椭圆、额窄。她的眼睛安详自信,嘴唇稍露微笑,给人一种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她不娇艳,不羞怯,也不造作,无论是外在的身体比例,还是内在的神韵,都体现了古希腊人的审美理想:纯洁与典雅、形体美和精神美的统一。
法国大艺术家罗丹这样评价维纳斯的美:“这件作品表达了古代最了不起的灵感,她的肉感被节制,她的生命的欢乐被理智所缓和。”半裸的维纳斯,躯体和半落的衣衫所构成的仪态,既展示了肉体的美,又通过遮蔽表达了节制的内涵。它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人物的内在神韵,而不是外在的肉体。她的表情恬静而自然,脸上露出一丝淡得几乎让人察觉不到的微笑,不张扬也不羞赧,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而她的躯干和多重衣纹的对比,更产生了一种微妙流动的韵律,使她的姿态庄严而崇高,典雅而优美。她的腿部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遮住,露出精心雕刻的脚趾。雕塑的下半身显得厚重、稳定,使裸露的上半身更加秀丽多姿。
8.雅典的卫城与剧场
雅典卫城是公元前5世纪中下叶建成的。它是希腊古典时期的标志性建筑。
雅典卫城位于150米高的石灰岩山顶上,四周皆是峭壁,地势险要,原来是防御敌寇的堡垒。据说在这里,海神波塞冬和智慧女神雅典娜为争夺雅典展开一场智斗,结果雅典娜取胜。雅典娜神庙与卫城同时修建,后来被波斯人摧毁。伯里克利是雅典的执政官,他下令尽一切力量重建卫城,把它作为最重要的工程来建。工程在公元前448年开始动工,至厄瑞克忒翁神庙完工的公元前406年为止,共用了42年时间。卫城各配套设施皆依山而建,卫城山门、胜利神庙、厄瑞克忒翁神庙、帕特农神庙互相呼应,形成卫城总体的建筑结构。
雅典卫城沿着山岗地形分布,东西长约280米,南北最宽约130米。卫城山门建于公元前437~前432年,设置于卫城的西端。
古希腊雅典卫城遗址 公元前5世纪
它的正面和后面的柱式是多利克式的。它与周围的建筑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巧妙,它打破了原先人们约定俗成的对称法则,体现了卫城总体设计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雅典卫城在古希腊古典建筑和西方建筑文明史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卫城相媲美的是古希腊的剧场。公元前3世纪中期,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城邦埃皮道罗斯,希腊人建造了一个露天的剧场。早在公元前4世纪,雅典卫城脚下,希腊人就建造了一个大型剧场,可容纳观众一万多人。在剧场里,随着山势,观众席依次逐排升高,整个观剧区域呈半圆形展开,通道呈放射形,剧场中心的圆形平坦地域则是表演区域。这种剧场也可以用作群众集会的场所。
埃皮道罗斯剧场不但可供一万余人观看演出,而且以石凳子作观众席,席间利用共鸣作用,放置许多铜瓮,增加音响效果。除此之外,对其他设施如舞台、乐池等进行了系统改造,扩展了剧场的功效。
9.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
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和索福克勒斯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三大悲剧作家。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戏剧。当时雅典城举行各种戏剧演出比赛,他们的作品都经常获奖。
①埃斯库罗斯
埃斯库罗斯开始创作时,希腊悲剧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埃斯库罗斯写了70部悲剧,作品虽结构简单,但语言丰赡、气势磅礴、肃穆庄严、思想深刻、撩人心弦。他第一次把戏剧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而且加强了对白部分。在舞台演出上,他第一个采用了布景、道具和戏剧服装,以浪漫和光怪陆离的景观谱写浓墨重彩的唱段。他的诗句庄严、雄浑、夸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比喻奇特。这种风格是与他的悲剧中严肃而激烈的斗争和英雄人物的强烈感情相适应的。希腊悲剧的结构程式和艺术特色在他的剧中已经基本形成,因此,他被恩格斯誉为希腊“悲剧之父”。
《普罗米修斯》是埃斯库罗斯歌颂雅典的民主自由,反对专制,力图使先进思想与传统观念调和起来的结晶。它原本包括《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带火的普罗米修斯》三部,但是后两部并没有流传下来。《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曾把天上的火种偷来送给人类,并赋予人类以智慧和科学,使他们得以生存下去,不至于被宙斯毁灭。宙斯为此把普罗米修斯钉在悬崖之上。《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就从这里开始。宙斯为了让普罗米修斯屈服,并让他说出那个会使宙斯丧失权力的秘密(即宙斯如果同某位女神结婚,他将被那位女神所生的儿子推翻),每天都让饿鹰啄烂普罗米修斯的心脏,晚上又长好,如此周而复始。受尽折磨的普罗米修斯向苍天和大地诉说自己的愤怒。河神奥克阿诺斯前来劝普罗米修斯同宙斯妥协,被他拒绝了。神使赫尔墨斯前来强迫他说出宙斯的秘密,普罗米修斯坚决不肯说出,他宁肯被打入地下深坑,忍受千万年的痛苦,也不愿意向宙斯屈服。最后,在雷电的轰鸣中,普罗米修斯被打入万丈深渊。
②欧里庇得斯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也以古老的神话传说作为题材。然而他的悲剧改变了往日的神性面目和英雄气息,体现出强烈的现实的“人”的意义。对神和英雄的描写削弱了,以人的意志和激情的刻画居多。不可一世的众神退化为无耻之徒,威严的古代英雄露出了卑鄙自私的面目,被压迫的妇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受奴役的奴隶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的创作宣告了古希腊“英雄悲剧”时代的结束。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被突出了,批判和探索的痕迹更加明显。对人物心理的分析更是炉火纯青,他因此被称为“心理戏剧鼻祖”。同时,他还将闹剧气氛和浪漫情调融入悲剧,一方面草创了悲喜剧,另一方面为新喜剧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欧里庇得斯的作品写实、激情兼而有之。他一生写了92部悲剧,有17部流传下来。在代表作《美狄亚》中,他描写了异邦女子美狄亚与希腊男子伊阿宋的爱情纠葛。美狄亚杀死亲人并用巫术取得金羊毛,后来嫁给伊阿宋,却被丈夫伊阿宋抛弃。在丈夫另婚之夜,美狄亚毒死新娘和新娘的父亲,还杀死伊阿宋的两个儿子。
作为这出悲剧主人公的美狄亚,敢做敢为、热烈追求平等,是个带有原始特点的泼辣女性。她原本是个多情的女性,把丈夫当作唯一心爱的男人,并心甘情愿为她牺牲一切,甚至付出了背叛父亲和杀死兄弟的代价。可是她所有的付出,得到的却只是爱人的背叛。因此,当这一高昂代价被证明毫无意义时,她没有像传统女性那样,在冰冷的刀剑下“畏畏缩缩”,而是把炽热的爱情化作仇恨的怒火,不顾一切地站在最强硬的立场上,采取屠夫一般的凶狠手段来进行报复。全剧通过一个血腥的复仇事件,描写了一出震撼人心的家庭悲剧,提出了“妇女地位”的社会问题,表现了剧作者对妇女命运的关切和同情,歌颂了主人公为夺取平等权利的反抗斗争精神,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衰落时期社会道德沦丧,妇女遭受压迫的生活现实。
伊阿宋则是一个由勇敢的英雄蜕化成卑鄙小人的人物。在传说中,他原本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英雄,在美狄亚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回金羊毛,并娶美狄亚为妻。然而在欧里庇得斯笔下,他却由一个既有英雄气质也有儿女情长的斗士,成了一个贪图权势和金钱的利己主义者,一个背弃盟誓、冷酷无情的小人。他把婚姻当作是夺取权势的一种手段,背叛了为自己牺牲一切的妻子,最终却遭到了原本对他死心塌地的妻子的最恶毒的报复。他的悲剧来自于他以不正当的方式追求个人利益的动机,来自不尊重别人的奉献,来自于时而潜隐时而裸露的自私本质。欧里庇得斯把传说中的英雄头上耀眼的花冠摘掉,代之以荆棘编成的草帽,这是对神话英雄人物的一种颠覆和亵渎。伊阿宋这个人物的出现,反映着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和社会道德沦丧的真实状况。作品《美狄亚》向世人宣告:以往维系社会、家庭的道德法则已经遭到了无情的破坏,这个世界,已经进入了丑陋不堪的世俗时代!
这部悲剧蕴含着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由于贴近生活,语言也很口语化,叙事、抒情结合得非常巧妙。它是希腊古典戏剧中艺术最上乘者。
③索福克勒斯
以《俄狄浦斯王》为代表作的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标志着希腊悲剧艺术的成熟。索福克勒斯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并通过对比的方式加以塑造,使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索福克勒斯还是一个善于布局的大师,他的作品结构复杂、波澜起伏,却丝毫没有杂乱之感,布局巧妙,针线细密,不露斧凿之痕。他还在悲剧中加入了第三个演员,并使歌队参与剧情,这丰富了戏剧的情节和内容,使古希腊悲剧在形式上基本定型,对戏剧艺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悲剧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他也被文学史家称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索福克勒斯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剧本,但现在完整保留下来的悲剧只有《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埃勒克特拉》、《特拉基斯少女》、《菲罗克忒忒斯》、《俄狄浦斯在科洛诺斯》等7部。这些作品都是他晚年时创作的。他注重人物冲突和戏剧矛盾,动作性也十分强烈,首创了“倒叙”手法。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流传千古的名作。故事来源于古希腊的俄狄浦斯传说,而又加入了索福克勒斯的艺术创造:太阳神预示,忒拜王拉伊俄斯的儿子俄狄浦斯长大后会杀父娶母。因此,俄狄浦斯一出生,就被他父亲让牧羊人抛弃在荒山,但是心怀不忍的牧羊人却将俄狄浦斯送给了科林斯王的仆人。科林斯收养了他,还把他认做养子。俄狄浦斯长大成人后,知道了自己要杀父娶母的命运,便逃离了科林斯。然而冥冥之中自有天定,他在一个三叉路口失手打死了一位老人,这个老人正好是他的生父。一无所知的俄狄浦斯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被推选为忒拜的国王,还娶了前王的妻子。后来,忒拜城里发生了瘟疫,神示说只有找出杀害前王的凶手,瘟疫才能停止。而当地的先知说凶手就是俄狄浦斯。俄狄浦斯经过调查,找到了当年的牧人,才发现了实情的真相。在悲痛、羞耻、无奈之中,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将自己放逐,从此过着悲惨的生活。
在这部作品中,索福克勒斯率先运用了“悬念”、“陡转”种种戏剧技巧,从而让观众沉浸在他所创造的戏剧艺术氛围中。
10.古希腊体育
现在所流行的马拉松长跑与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驻扎在雅典城东北部的马拉松,集中兵力向雅典城发起进攻,在马拉松平原遭到雅典人的勇猛反击。尽管当时波斯军队有5万之众,但雅典人依然顽强坚定,斗志昂扬。经过战斗,波斯人败北,雅典人欢欣鼓舞。当时,雅典军派一位叫斐迪辟的战士去报捷,他从马拉松一直跑到雅典城,路程共计42千米。斐迪辟跑到雅典报告胜利消息后,就倒下了。后来雅典人为纪念他,举行马拉松长跑活动,在1896年举办的奥运会上,马拉松赛跑的路程也定为42千米,以纪念那位战士。直至现在,马拉松长跑依然是风行世界各地的体育项目之一。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奥林匹亚。公元前776年,古代第一届奥林匹克竞技会在这里举行,随后,每四年举办一届,每届运动会为期五至六天,比赛的项目设有赛马、赛跑、赛车、铁饼、跳远、拳击、摔跤等。同时也举行音乐戏剧演出和诗歌朗诵等活动,进行一些商贸集市活动。这时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即运动会期间,希腊各地便“神圣休战”。罗马征服希腊后,皇帝便下令禁止举行奥林匹克竞技会。现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1896年恢复举行的,在雅典点燃了圣火。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更高、更新、更强”成了人性美和健康的象征,奥林匹克的精神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热切向往。
奥林匹亚因举办祭祀宙斯主神的体育盛典而闻名于世。奥林匹亚的考古遗迹多为用于体育比赛修建的建筑和设施。位于原来的宙斯庙附近的运动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动场。运动场旧址和周围的许多建筑因长期遭受泥土的堆积,现在都被埋在5~7米厚的泥土下面。发掘后的运动场,是在公元前4世纪经过扩建的运动场。它坐落在长满橄榄树、柏树、桂树的丘陵地带之中,长200米,宽175米。现今仍保留完好的是石制看台的一侧,至今还能依稀看见原来由石灰石铺就的起跑点。周围建筑物的石柱直径都在2米开外。站在看台高处往下看,只见层层石阶好像涟漪层层的波面。
赫拉神殿是奥林匹亚遗址中现存的最古老建筑,它的规模并不大。供奉着女神赫拉像的神殿建于公元前600年左右。1887年,德国考古学家在该遗址发掘出完整的赫拉雕像。她右臂上扬,左臂抱着酒神。这座神殿的祭坛旁,是现代奥林匹克大会圣火点燃仪式的举行地点。
雄伟的宙斯神殿是奥林匹亚考古遗迹的中心,神殿内的宙斯像全身镶满了黄金和象牙。这座由大雕刻家菲狄亚斯雕刻的巨像被大火毁于公元475年,菲狄亚斯工作过的作坊遗址就在宙斯神殿的旁边。宙斯神殿的艺术精华是东西山墙上的人物雕像。西山墙的雕像内容取材于希腊神话肯陶洛斯人抢婚的故事,这组雕像有21个人物,其中肯陶洛斯人抢新娘的雕像,姿态极其生动,新娘被掠夺时的惊恐神态及挣扎的躯体十分逼真。这些雕像现收藏在奥林匹亚博物馆。
奥林匹亚古建筑遗址 公元前5世纪
位于伊利亚地区南部的阿尔菲奥斯河北岸,有一个名为克洛诺斯的小山丘。山上树木繁茂,绿草如茵。著名的奥林匹亚考古遗迹就坐落在克洛诺斯山麓。
11.古希腊史学: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及色诺芬
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色诺芬是希腊古典时期的史学家。希腊古典时期,希腊的史学较修辞、逻辑等其他社会科学先进。在西方文化界,常把“史学之父”的桂冠戴到希罗多德的头上。希罗多德在公元前484年生于哈利卡尔纳苏斯,与伯里克利结为知己。《历史》是他的代表性经典著述。在9卷的内容中,他介绍巴比伦、埃及和波斯等文明占了一大半。这部作品文字生动,语言流畅,开辟了史学的另一种独特形式。作品中,作者观点独到,视野开阔,经过对各历史事实的反复探寻和考察后,将历史的真实性和叙述方式的艺术性熔为一炉,形成了较完美的史学学术体系。这部被东西方学术界作为经典史学著作的《历史》,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
修昔底德于公元前460年出生,曾参加过希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来,他遭到流放。他创作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采用第一手资料,经过精心的选材和探究后编撰而成。这部洋洋百万字的皇皇巨著,以遒劲老辣的文字和精辟严谨的论述见长,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色诺芬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生于公元前431年,有着与柏拉图相近的政治观点。他的《希腊史》是对希罗多德《历史》的沿续,文字淡雅纯粹,富有艺术性,在史学著作上也是独树一帜的。色诺芬的才华不单单体现在史学上,在其他各学术方面皆有较大的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