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演讲词大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技巧篇

第一章 演讲语言

第一节 演讲语言的意义

说话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径。它能使人显赫,鹤立鸡群……受人爱戴,得人拥护。它使一个人的才学充分拓展,熠熠生辉,事半功倍,业绩卓著……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

——汤姆士

在我们探讨语言的意义之前,我们先回答下面的15个问题:

1.你在开始与别人交谈时,会感到很困难吗?

2.与对方交谈时,你还会想其他事情吗?

3.你和不熟的人说话时,会觉得忐忑不安吗?

4.你是否时常会有找不到话题的时候呢?

5.你不喜欢别人为你介绍陌生人吗?

6.你是否时常会有想不出好措辞的时候?

7.你是否常常想中断对方的谈话?

8.即使和亲朋好友谈话,也会有没有话题的时候吗?

9.当你讲话时,是否感觉到其他人的坐立不安?

10.你是否常常会中断对方的谈话?

11.你与人交谈时,争执的情形是否比较多?

12.你觉得用家常话会很难和别人交谈吗?

13.你是否很少使用幽默的话语?

14.在会谈的时候,你是否会认为提早结束比较好呢?

15.你是否常常请求对方赶快说明情况呢?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你有5个以上的回答“是”,那么你就有必要注意说话的技巧了。掌握正确的说话方法,能使我们判断出自己的想法是否合乎情理;同时也能让别人对我们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时间一长,自然能给人们留下良好的印象。

拥有卓越的口才,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和不懈追求的方向,更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走向成功的通行证。公元前,埃及一个年迈的法老,谆谆告诫即将继承王位的儿子说:“当一个雄辩的演讲家,你才能成为一个坚强的人……舌头就是一把利剑,演讲比打仗更有威力。”不言而喻,口才的作用是巨大的,千百年来,口才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大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曾高度评价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春秋时,毛遂自荐使楚,口若悬河,迫使楚王歃血为盟;战国时,苏秦游说诸侯,身挂六国相印,促成合纵抗秦联盟;东汉末,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说服吴主孙权联刘抗曹,终获赤壁大捷;建国初,周恩来奔走各国,谈笑风生,言谈间卷舒风云,树立了中国外交新形象;“二战”时,罗斯福、丘吉尔慷慨陈词,雄辩滔滔,唤起千万人民与法西斯决一死战的信心,扭转了世界局势;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妙语连珠,精心打造“铁娘子”时代……口才在他们那里,已然成为一种攻无不克的法宝。

如今,随着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日益广泛的交流,传播手段的愈加现代化,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交往的密切,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口才卓越的人越来越显现出一种特有的优势。他们在各种场合充分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而大文豪蒙田也说过:“语言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越来越多的人把口才和原子弹、电脑并称为当今社会制胜的三大武器,并提出“知识就是财富,口才就是资本”的新理念。

第二节 演讲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不但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而且是人类数十万年来得以繁衍生息、生存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人类发展已经步入新世纪的今天,科技与信息革命所掀起的新浪潮正汹涌澎湃,巨浪滔天,说话不仅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事业成败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先决条件。

一、真诚是打开心扉的钥匙

195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在政治上出现严重的危机。当时他是最年轻的参议员。在他为竞选奔忙时,《纽约时报》突然抛出抨击他在竞选中秘密受贿的文章。新闻飞遍全国,顿时舆论大哗,压力越来越大。就在此刻,尼克松举行了一次震撼美国的演说,使他奇迹般地化险为夷。

当时,尼克松在电视台发表了半小时的讲话。全国64家电视台、754家电台,将各种镜头、话筒对准了尼克松。当他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时,整个美国都安静了下来。他采取了一个罕见的行动,把自己的财务史全部公开,从自己的家产一直谈到他的欠债。这样,尼克松首先得到了听众的同情。紧接着,他详细说明自己的经济收入情况,连自己如何花掉每一分钱都告诉听众。他还告诉大家:“这次竞选提名之后,确实收到了一件礼物,这就是得克萨斯州有人送给我孩子的一只小狗。”当他讲完时,到处都响彻欢呼声。有100万人打电话、电报或寄出信件,从邮局汇来的小额捐款达6万美元,全美国收听、收看这次演讲的竟达6000万人。

尼克松的演讲,使事实得以澄清,还得到了大批的同情者。这说明,只要说话者情真意切,就一定能够打动听者的心弦。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动人之心者莫先于情。”一个说话者如果感情不真切,是逃不过成百上千听众的眼睛的,同时也是难以打动听众的心的。很多著名的政治家,他们的交际之所以出色,特别注意培养自己说话、演讲的真切情感,可谓他们的成功之法。美国著名政治家林肯乃是其中杰出代表之一。1858年,他在一次竞选辩论中说:“你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也能在所有时候欺骗某些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这句著名的政治格言,成了林肯的座右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年近70岁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对秘书口授反击法西斯战争动员的讲稿时,讲到激动之处,热泪盈眶。他的这一次演讲,动人心魄,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志。一个说话者如果讲话华而不实,只追求华丽的辞藻,开出的只能是无果之花;缺乏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只是“人工仿制”的感情,虽然能欺骗听众的耳朵,却永远骗不到听众的心。而说话者一旦讲话袒露情怀,敞开心扉,就会达到语调亲切、激情迸发、内容充实的效果,也就会字字吐深情,句句动心魄。

秦市义老师是山西省临汾地区教委督学。他自愿放弃城市生活和机关工作,深入贫困山区,走村串户,鼓励群众集资办学,使临汾地区7000多所学校的教学条件得以改观,被称为“当代武训”。下面是他的一次演讲的片断:

我来过咱们村好几回啦!咱这里山在变,水在变,工农业生产都在变;家在变,户也变,就只咱学校没有变。咱们的学校依旧是明朝的桌子,清朝的凳,阎锡山时代的土窑洞。(大笑)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把我们小学生比做祖国的花朵,解放40多年了,花朵没有被栽到花盆里,接受党的阳光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而是栽到了土盆盆、烂碗碗,罐头盒子一点点、一个盔盔还没眼眼。咋不心疼?……

我这么些年,一见到咱娃娃在那古庙破窑里,就禁不住老泪纵横!人家有福人生在京圣地,无福人生在穷山苦沟。人家生在城里的娃娃,上学坐电车,上楼坐电梯!吃的是饼干、葡萄加苹果,喝的是牛奶、果茶、营养液。咱娃娃也是娃娃,咋就该坐在这石头块块、土蛋蛋上。阴暗潮湿,通风不良,采光不足,把咱娃害得近视眼、关节炎、罗圈腿、背锅腰,浑身上下全闹病。这都是教室不标准、桌凳不规格造成的。咱那破教室,老实说还不如县大牢哩!要是我的娃在那儿坐一天,我都舍不得。(秦市义哭了,大伙跟着哭)咱大家好好想一想,大人们住的是好房子,可娃娃们咋就在这地方受洋罪?咱娃可要对你们说哩。(大哭)我看咱山里有的是煤,有的是土,有的是树,加起来就等于几间明亮灿烂的大教室。我看花不了多少钱。(鼓掌)咱们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没有力就干些力所能及的……盖学校咱要家家有份,人人尽责,学校竣工之后,咱要根据不同情况树碑立传挂匾。

秦市义老师的演讲以真实的感受讲出了自己对孩子们的关爱和一片深情,字里行间无不跳跃着一颗善良而真挚的金子般的心。这颗心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激发了村民们集资办学的热情。

二、自信是能言善辩的尚方宝剑

自信心指的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与特点的肯定程度。这种肯定程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说话胆量。自信,就意味着对别人的信任、欣赏和尊重,意味着胸有成竹,处事有把握。充满信心的语言,往往会因其内在的力量而具有特别的动人魅力。在某大学学生干部竞选中,有位身材弱小的学生面对云集的强手,大声疾呼:“请投我一票,我将竭尽全力,为大家服务。”强烈的自信心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他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高度的自信心,不仅可以直接增加说话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弥补自身某方面的不足,增强个人魅力。菲律宾前外长罗慕洛,穿了鞋才1.3米,比其夫人还矮一截。可他凭借强烈的自信心,一次次地在外交事务中出色地完成任务,创下了许多业绩;也正是其充满自信心的语言,使他获得了全世界的注目。众所周知,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总统的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继开国总统华盛顿和南北战争的胜利总统林肯之后最伟大的政治家。他把美国人民带出了大萧条的泥潭,并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这样一位纵横万里、大刀阔斧、敢作敢为的政治家,竟然是一位高度残疾的人。他拖着瘫痪之躯,克服自卑心理,凭着高度的自信心,战胜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一位大企业的领导在谈到成功前的经历时感慨道:“过去我总是担心自己的文化水平低,所受教育不够好,别人会看不起我,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即使在班组会上也放不开。后来,我就和周围的人们作比较,发现我的优势不少:业务熟练,经验较多,人缘不错,有一定的号召力,看问题比较全面。我想我不比别人差,干任何事都比他们干得好。慢慢增强了信心,敢于在众人面前讲话了,乐意找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当了总经理后,面对几百名公司职员讲话,也不怯场,即使讲一两个小时也不用稿子。”

可见,自信是一个人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美国诗人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人事业成就的大小往往与自信心的强弱有直接的关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话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自卑,树立坚定的自信心。如果你在登台演讲时,脑海里总是盘桓着“你的口才太差”、“你天生就不是讲话的料”、“你的讲话听众不喜欢听”、“你讲的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东西”等,这些声音只会严重刺伤你的自尊,削弱你的自信,使你产生恐惧心理。在这种时候,最重要的莫过于信赖自己。有位演讲家曾这样告诫讲话怯场者:你上台时,要“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全场只有我一人对这讲题最有研究,最有发言权,最能讲成功”;你下台时,要“目中有人”,虚怀若谷,谦虚地听取意见,不断改进。

假如你一上台,就怕自己讲不好,自己不相信自己,自己否定自己,肯定要失败。美国演讲家戴尔·卡耐基说得更形象有趣:“你要假设听众都欠你钱,已要求你宽限几天;你是个神气的债主,根本不要怕他们。”

上述两位演讲家的忠告,也是他们自身的经验之谈,害怕是紧张情绪之根源。另外,你不妨在心里默念一些警句,诸如:“自信是胜利的第一秘诀。”“不屈不挠是取胜的必经之路!”“勇敢、沉着、顽强、坚定,光明就在前面。”“避免失败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决心获得成功。”“每一个善于溜冰者的成功之道都是:跌倒了爬起来,成功也就来了!”“没有目标,就没有成功可言;没有决心,就注定要失败!”熟记一些警句,能让讲话的人充满力量,易于获得启迪,把紧张情绪驱散。

第三节 演讲语言的原则

语言我们每个人都会使用,同时我们以为我们都会说话,但是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更应该了解使用语言的原则,这是约束我们的一个准则,避免我们说出不合时宜的语言,影响整个演讲的效果。

法则一:说话一定要准确

说话的目的就是要让别人听懂,这是对说话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一个人说的话别人听不懂,语言不准确或者意思表达不清楚,就不能反映出他的现实面貌和思想实际,听者也就不能理解和接受,结果不仅会给你带来不少麻烦,还会引起无法挽回的误会。

在遇到这种言辞时一定要慎重处理,切勿模糊不清,否则它会成为你与人沟通的障碍,甚至会得罪人。

一个说话准确的人,总可以准确、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也能够把道理说得很清楚、动听,使别人很乐意接受。当然,说话能够做到雅俗共赏是最理想的,那将使你拥有更多的听众。但无论如何,为了准确传达你的信息,应尽量不说有歧义的话。

从语言上来讲,说话要通俗易懂。如果听者不是专家学者,应改用浅显、平易、朴实的语言,少用专业术语,更不可咬文嚼字,故作高深,否则无异于在难为听众。如果听者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语言可以稍微文雅些,让自己的谈吐适应他们的水平。由此可见,准确地把你的意思表达出来,是与他人交流的语言基础。

法则二:说话要讲究诚信

诚信原则是说话中必备的原则。诚信,就是诚挚、信用。它要求说话人所表达的言辞是诚恳、真挚而又有信用的。

庄子说过:“至信辟金。”他认为,最大的诚信是不需要用金玉来作为信物的。孔子也主张“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俗话中也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说法。说话人如果能够以诚信对待接受者,就会联络感情,赢得信赖,加强沟通,直至化解矛盾。而出口巧舌、哗众取宠、夸夸其谈、浮泛聒噪、口惠而实不至,只会令人反感,失去信任,使你沟通交流的愿望落空。

法则三:说话要尊重对方

尊重原则就是说话人所表达的言辞要能尊敬、重视接受者以及与接受者有关的人,而不能以侮辱、歧视、损害人的态度说话办事。

汉代徐干专著《贵言》提出:“君子必贵其言,贵其言则尊其身,尊其身则重其道,重其道所以立其教。”晋代葛洪也说:“伤人之语,有剑戟之痛。”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就是此理。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结果,彼此都不沟通、合作,显然达不到交际的目的。

尊重原则,在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孩子对父母这些方面,是容易做得到的。但倒过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他们彼此间分明存在着一种身份地位的不平等,稍不注意,就会表现出不尊重的色彩。这一点,我们应该认真对待。

法则四:说话必须有修养

众所周知,美国出色的政治家富兰克林的口才很好,事实上,这和他十分重视语言修为有很大关系。早年的富兰克林曾做了一张表,上面列举出各种他所要改善自己的美德。经过几年的实践力行,获得了相当成就。可是,他又找出了一件和谈话艺术有极大关系且应该实行的美德。我们来听听他的自述吧。

我在自我完善的计划里,最初想做到的有十二种美德,但有一个做教徒的朋友,有一天前来向我说大家都认为我太自傲,原因是我的骄傲常在谈话中吐露。当辩论一个问题时,我不但固执地满足我自以为正确的主张,而且有些轻蔑别人的样子。我听了他这话,立刻就想矫正这种缺点,因而在我表上的最后一行加了“虚心”这一条。

这样不多久,我发觉改变后的态度使我获益不少。因为事实告诉我,我无论在哪里,若陈述意见时用谦虚方式,会令人家容易接受而绝少反对;说错了的话,在自己也不致受窘了。

在我矫正的过程中,起初的确用了很大的毅力,来克服本性而去严守这“虚心”两个字;但后来习惯渐成自然,数十年来恐怕很少有人见过我显露骄傲之态吧!

这全是我行为的方式所致。但除此以外,在我改善这个习惯的过程中,我更能处处地注意到谈话的艺术。我时常提醒自己,别去做一个擅长雄辩者,因而我和人谈话时字眼的选择常常变成迟疑,技巧也时常有意愚拙,不过结果是我仍然什么意思都可以表达出来的……言语能力并非人天生的本能,而是后天练习的结果。口才的完善是很长一段时间思想、语言行为、仪态、情绪等各个方面综合磨炼的过程,也是内在修养的过程。

(一)尊重他人的意见

说话是人的思想的反映,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就如尊重他这个人。但有些人为使自己的意见突出,引起他人对他谈话价值的充分认同,常自觉不自觉地对他人意见加以贬低、否定。结果引发了对方的不满和对抗,不仅自己意见未得到重视,反而遭到冷落和否定,自己的形象也受到贬损。有些善说话者,在发表己见时,恰恰采取相反的态度,他们会巧妙地从不同角度对已发表出来的意见加以肯定和褒扬,甚至采取顺势接话、补充发言的方式陈明己见,这样别人就会保持一个积极的良好的心态倾听他们的高论,他们的意见圆满发表了,他们的风格也显示出来了。

(二)不与他人抢话争话

自己有真知灼见希望尽快发表出来,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你同样也要给别人发言的机会,不能迫不及待,在他人侃侃而谈时,硬是打断他的话头,让自己一吐为快;或者他人正欲发言时,你捷足先登,把别人已到嘴边的话硬是挤回去,让自己畅所欲言。发表己见首先应具备的修养就是耐心,待别人充分发表了意见之后,或轮到你的次序时,你再发言也不迟,这不仅不会减轻你发言的分量,还会调动大家的情绪。

(三)不说侮辱性话语

说到口才修养,不得不提口德,“德”可以说是口才的灵魂。生活中,有些词语我们应尽可能避而不用,尤其是有关生理特点的胖猪、矮冬瓜、瘸子、聋子,身份卑贱的乞丐、私生子、拖油瓶、妓女、白痴……

一个注重言语修为的人,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自然易于为他人所接受,他的话也就可能被别人奉为圭臬。“文如其人”是从写作角度说的,我们也完全有理由说“言如其人”。心理上的专注力、耐受力、进取心等品质,也将使你更具个人魅力,使你的口才更富内涵。

在与人交往时,口才是非常重要的才能,但仅仅靠口才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风度。

法则五:说话要讲究规矩

说话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规矩。它是指说话人在言辞交际过程中,必须遵守语言规范的要求,不能因为语言表达的混乱、不完整而词不达意,让人不知所云。

语言的规矩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语音清晰准确

说话人要表达什么,必须是不含混、不模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说出来,让接受者一听就明,一听就懂。这样,表达才有作用,交际的目的才能实现。

做好下列三个方面,有助于达到语音清晰准确的要求。

1.与非本方言区的接受者交谈,最好不要用方言。

我国地域辽阔,方言千差万别。如果都属北方方言区域,交流基本没有问题。而其他区域就有些麻烦。像长沙、南昌、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城市以及这些省份的人,与外区域的人交谈就大成问题。

2.遇到容易产生歧义的读音,应予以适当解释。

3.对一些关键字词的发音,尽量说得慢一些,说快了、急了,容易产生声音共振而使语音含混,让人听不清楚,或产生误听。

(二)语句通顺明了

主要指用词前后协调准确、意思完整,不多余、不错乱等。

要做到语句通顺明了,以下两点应该注意:

1.不生造词语。生造,是指按照自己的意愿杜撰、编造出谁也不懂的语词。虽然语词在人民群众的交际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但它的产生应有一定社会基础,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为交际区域的群众所接受才行。绝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生造。像这几年出现的“打的”、“打工”、“撮一顿”、“大款”、“倒爷”等已被人们熟悉,用于言辞交际当然可以。但如有人说:“我来迟了,实有抱惭。”其中“抱惭”就是生造。何不用通俗的“抱歉”或“抱愧”呢?

2.符合习惯要求。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规矩、风尚,有些虽然从逻辑或语法的角度看并不规范,但既然已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就应当按约定俗成的原则来处理。比如“打”,其词义一为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打人、打鼓;一为发生与人交涉的行为——打官司、打交道;一为制造——打毛衣、打镰刀,等等。但“打的”、“打工”、“打瞌睡”、“打酱油”、“打折扣”、“打圆场”之“打”,就无上述意义。使用这些词汇时,只能是约定俗成,大家都按习惯办。还有像“打扫卫生”、“救火”、“养病”、“晒太阳”之类,也属此种情况。

由于国别、民族、地域、信仰等差别。习惯要求也不是一致的。表达者需要入乡随俗,使自己言辞合于接受者的习惯。否则就要出差错、闹笑话。

法则六:说话也要讲分寸

“分寸”二字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与人说话、交往,还是办事,时时处处都蕴藏着分寸的玄机。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上不会把握分寸,就说不好话,办不好事,更不用说愉快地与人交往了。

综观古今,凡是有作为的人,都把说话讲分寸作为必备的修养之一。蜚声海内外的周恩来,他应变机敏睿智,言辞柔中有刚,就连谈判对手也情不自禁地露出赞许之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称赞周恩来在谈判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压力面前表现得泰然自若,恰得分寸”。

什么是“分寸”?从一定意义上说,分寸是一种不偏不倚、可进可退的中庸哲学。但中庸之道的抽象,不足以恰当地把握其中的内涵,而分寸之道,却是一种被形象化了的尺度,更易于让人明确地把握,具有可为人所用的实际操作性。

通常所说的“掌握火候”、“矫枉过正”、“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等讲的都是这种“火候”和“分寸”的问题。一方面,话说不到位不行,说不到位,别人可能悟不明白,理解不透,琢磨不出你的真实用意,你提出的想法或要求也不会被人重视和接受,非但事情办不成,也常常不被人瞧得起,这样怎么能换取别人的欣赏与亲善呢?怎么能赢得别人的友谊和器重呢?另一方面,话说得过头不行,要求太高,言辞太尖刻,让人听了不愉快,觉得你不识大体,不懂规矩,不知好歹,这样的人常常被人敬而远之,也同样无法与人正常交往。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话说得不巧妙不行,太憨实,有时会招来嗤笑;太絮叨,有时会招来反感;太直露,有时会招来麻烦;太幼稚,有时会令人瞧不起。

懂得讲话技巧的人,能把一句原本并不十分中听的话,说得让人觉得舒服。有一位著名企业的总裁,当他要属下到他办公室时,从来不说:“请你到我的办公室来一趟!”而是讲:“我在办公室等你!”

中国人办事讲人缘,中国人成功靠人缘。没有好的人缘,不知要失去多少成功的机会,干多少事倍功半的事情。人缘靠什么来维护?靠的就是嘴上有分寸。一句话说对了,可能扶摇直上,平步青云。而一句话说过了,则可能“一着走错,满盘皆输”,毁掉一生前途。因此,要想立足于社会并取得成功,就一定要把握好说话的分寸。

法则七:说话不要踩上“雷区”

“雷区”也就是一个忌讳,说话时千万不可以踩上“雷区”。因为你一旦踩上“雷区”,极易造成交际的失败,往往也会浪费你的一片苦心,从而引起别人强烈的反感。因此,了解他人的“雷区”是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不可忽视的环节。

“雷区”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两种。

(一)生理“雷区”

一些有生理缺陷的人都会对他们的生理缺陷非常敏感。因此在与这类人交往时,要特别谨慎。不要对秃顶的领导说:“你真是聪明绝顶。”也不要对缺胳膊的领导说他“两袖清风”。也尽量不要当着腿残废的人赞美别人说“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之类的话。这样会使他们的心里留下阴影,甚至会使有生理缺陷的人误以为你有意嘲笑他。但一般说来,生理缺陷比较容易发现,只要稍加留意便可避免。

(二)心理“雷区”

心理“雷区”往往是由于某些人因为一些特殊的经历所形成的,那些不愉快的记忆隐藏在人们的心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忌讳。

在与朋友相处时,有时会因为二人关系密切,习惯成自然,对对方的忌讳满不在乎,结果往往使朋友陷入尴尬的境地,有时甚至会致使二人的感情破裂。

在与他人交谈时,应该对于交谈对象的一些忌讳有所了解,千万不要自讨没趣地往“雷”上踩。

第四节 改正语言的不良习惯

当今世界,亦有不少领袖、企业家、名人凭借口才而名震一时的佳话。懂得如何说话已经成为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重要能力之一。在生活中,通过出色的语言表达,可以使陌生的人产生好感,结成友谊,可以使相互熟识的人之间情更浓,爱更深,可以使意见分歧的人互相理解,消除矛盾,可以使彼此怨恨的人化干戈为玉帛,友好相处。

如果你的脸上长有疤痕,你可以从镜中窥见,可以使用化妆品或药品加以治疗弥补。谈吐缺陷也同样可以去除,但治疗之前,你必须发现自己的这些缺陷。如果你使用一面镜子,可以看见自己说话的姿态,可以从镜中看出:你是否手势过多,是否翘起嘴角,是否表情难看,是否过于冷漠、紧张、僵硬,是否强抑声调,是否说话时唇角纹丝不动。

以下几点是我们说话中常见的缺陷,你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具有这些缺陷,并加以改正。

一、是否使用鼻音说话

用鼻音说话是一种常见且影响极坏的缺点,当你使用鼻腔说话时,你就会发出鼻音。如果你使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你所发出的声音就是一种鼻音。在电影镜头里,如果演员扮演的是一种喜欢抱怨、脾气不好的角色,他们往往使用的就是鼻音的说话方式。如果你使用鼻音说话,当你第一次与人见面时,就很难吸引他人的注意。你听起来像在抱怨、毫无生气、十分消极。不过,如果你说话时嘴巴张得不够,声音也会从鼻腔而出。当你说话时,上下齿之间最好保持半寸的距离。鼻音对于女人的伤害比对男人更大,你不可能见到一位不断发出鼻音,却显得迷人的女子。如果你期望自己在他人面前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或者令人心荡神移,那么你最好不要使用鼻音,而应使用胸腔发音。

二、改变过尖的声音

当我们受到惊吓或者恐惧时,当我们大发脾气时,当我们呼唤孩子时,往往会提高嗓门,发出一种尖叫的声音,女人尤其如此。尖锐的声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难听难受,也许人们老远听见你的声音就避而远之。你可以通过镜子发现自己的这一缺点,你说话时脖子是否感到紧张?血管和肌肉是否像绳索一样凸出?下颌附近的肌肉是否看起来明显紧张?如果出现上述情形,你可能就会发出像海鸥一样的声音。

三、克服讲粗话的坏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随便什么事情,只要成了习惯,就会自然地发生。讲粗话也是如此。一个人一旦沾上了讲粗话的习惯,往往是出口不雅,自己还不知道。习惯是长期条件反射累积的结果,因此要改变一种习惯,就需要中止原有的条件反射,努力建立新的语言习惯。

1.要认识到讲粗话是一种坏习惯,是不文明的表现,从思想上强化克服这种习惯的动机。实践表明,动机越强烈,行动的决心越大,效果也越明显。

2.找出自己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集中力量首先改掉它。可以通过改变讲话频率,每句话末停顿一下,讲话前提醒自己等办法,改变原有的条件反射。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改掉了,其他粗话的克服也就不难了。

3.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准备。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的克服当然也要待以时日,不可能在一两天内把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迅速改掉。有时,讲话中仍然漏出几句粗话,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一下子要求把所有的粗话统统改掉,反而会因难以办到而感到失望,动摇克服讲粗话习惯的信心。

4.请别人督促。由于有时自己讲了粗话还不知道,请别人督促就能起到提醒、检查的作用。督促还有另一层心理意义:造成一种不利于原有条件反射自然发生的外界环境,以促进旧习惯的终止。当然,这里的“别人”最好是了解自己的人,这样督促起来可以直截了当。

四、克服说话“结巴”的毛病

“结巴”是口吃的通称。口吃就是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结巴”对于极个别的人来说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是一种病态反应,他们也被称为口吃患者。要想治愈他们的“结巴”,除药物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去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对待他们,首先不可取笑,更不能以此逗乐。其次要努力创造条件,不断变换方式,消除其自卑心理,培养其说话的兴趣。例如,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和他们交谈,态度要和蔼,放慢速度,耐心倾听,不时加以赞赏。可以请他们说一些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这样会增强他们说话的信心。另外,有口吃的人不能消极地一味依靠外部力量,还要不断地训练自己。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代就是口吃患者,为了克服这个缺陷,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发音准确,就对着镜子纠正口形,后来他成了一个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有口吃的人不妨试一试田中的方法,只要坚持不懈并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

五、检测说话的速度

即使是一些职业演说家或政治家,有时也不容易把握好自己说话的速度,如果你说话太快,别人就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而且听得喘不过气来。如果太慢,人们就会根本不听你说,因为他们缺乏一种耐心。适当的说话速度约为每分钟120~160个字之间,当我们朗读时,其速度要比说话快。而且说话的速度不宜固定,你的思想、情绪和说话的内容会影响你表达的快慢。说话中把握适度的停顿和速度变化,这会给你的讲话增添丰富的效果。

为了测量自己说话的速度,你可以按照正常说话的速度念上一段演讲词,然后用秒表测出自己朗读的时间。如果你说话的速度每分钟不到110个字,那说明你说话的速度需要调整。

六、铲除“口头禅”

在我们平常与人讲话或听人讲话之时,经常可以听到“那个、你知道、他说、我说”之类词语,如果你在说话中反复不断地使用这些词语,那就是口头禅。有口头禅的人很多,即使是一些伟大的政治家在电视访谈中也会出现这种毛病。

有时,我们在谈话中还可以听到不断的“啊”、“呃”等声音,这也会变成一种口头禅,请记住奥利佛·霍姆斯的忠告——切勿在谈话中散布那些可怕的“呃”音。如果你有录音机,不妨将自己打电话时的声音录下来,听听自己是否出现这一毛病。一旦弄清自己的毛病,那么在以后与人讲话的过程中就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这一点,当你发现他人使用口头禅时,你会感到这些词语是多么令人烦躁,多么单调乏味。

七、停止过于频繁的动作

检查一下自己,你是否在说话时不断出现以下动作:坐立不安、蹙眉、扬眉、歪嘴、拉耳朵、摸下巴、搔头皮、转动铅笔、拉领带、弄指头、摇腿等。这都是一些影响你说话效果的不良因素。当你说话时,听众就会被你的这些动作所吸引,他们会看着你的这些可笑的动作,根本不可能认真听你讲话。

在你讲话时,完全可以自我提示,一旦意识到自己出现这些多余的动作,赶紧改正。

第五节 使用生动的语言

说话对人类来说,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在现代社会里,人之离不开说话,犹如鱼离不开水。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说:“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是在说话里。”

说话,看似简单的一项活动,只要没有生理缺陷,两片嘴唇一碰,原始语言便生成了。说话容易,但要把话说的有水平、有意思、有效果却不那么简单,而要做到口吐莲花、能言善辩、巧舌如簧,打动人心就更加不容易了。

俗话说:一句话让人跳,一句话让人笑。说话能力体现着一个人的内涵、素质。一个说话讲究艺术的人,常常是说理切、举事赅、择辞精、喻世明;轻重有度、褒贬有节、进退有余地、游刃有空间;可陶冶他人之情操,也可为济世之良药;可以体现个人的雄才大略,更能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因而,一个人能否把握说话的艺术,对其人生的成败是非常重要的。

一、丰富的语言来自灿烂的内心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中的“米”,就是各种各样的知识。广博、严谨的知识结构是表达者妙语连珠、左右逢源的坚实底蕴。培根在他的《论学问》中说:“学问变化气质。”

当一个人在某些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多于周围其他人时,他就对该方面的问题取得了发言权,并且有充分的自信心。因此,只有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我们才能赢得更多的发言权。要求一个人什么都懂并不现实,但至少要在自己本专业知识和职业知识方面有足够的了解,尤其要多掌握一些文史哲方面的知识,这样,你就能出口成章,言之有物。

知识丰富会扩大一个人的想象力,而想象力会为思维和语言插上翅膀。要在语言表达中“飞”起来,就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长出这样的翅膀不可。“不要等待运气降临,应该努力去学习知识。”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好的企业家或者商人,都应该充分掌握产品或商品方面的知识,成为内行,甚至专家。唯有如此,你才能迅速而又准确无误地解答顾客的疑问,使你的产品或商品在顾客的心目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而轻易做成一笔生意。

如果你想拥有出众的口才,就要像酿蜜的蜜蜂那样,终日在生活的百花园里采撷;要像淘金的老汉那样,在沙砾中筛出真金。中国历代的丰富语言宝库,五湖四海的优秀语言财富,鲜明生动的民间语言,精心雕琢的书面语汇,都是我们应开掘的“富矿”。

首先,可直接从生活中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生活是语言最丰富的源泉,要使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就要从生活中汲取。老舍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

学习语言要博采口语。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称赞农民是语言的“大家”。语言的“天才”,的确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比如我们讲话常用程度副词“很”字,如“很黑”。在人民群众的口语中,却用更精确、更形象、更简练的表达法:“漆黑”。

学习语言还要多看,即勤于观察、体验,真正熟悉你的对象,掌握他的声调、声色等,而不是生搬硬套。

其次,要多读中外名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是大家所熟悉的。它告诉人们要提高口才技巧,就应多读名著。“穷书万卷常暗诵”,心领神会,自会产生强烈的兴味;体味语言的精微之处,就能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彩妙笔,可以获得丰富的词汇,演说和讲话时优美的语言会不招自来。这件事并不是办不到的。只要潜心苦读,持之以恒,勤记善想,不断地应用,久而久之就可以像郭沫若所说的那样“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了。

最后,知识贫乏是造成语言贫乏,特别是词汇贫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水浒》作者不懂得江湖勾当,不知开茶坊的拉线及趁火打劫的种种口诀,他就不可能绘声绘色地写出那个成了精的虔婆王干娘。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掌握丰富的知识和学习语言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功夫在“讲”外。优秀演讲者张健为了准备好演讲稿,曾先后翻阅上百册书,摘录了7万多字的资料。为熟记地名、人物,他在家里挂上地图面壁演讲,他的爱人便是第一位忠实的听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长的时间里,讲稿中的133个地名、94个年代、131个数据,他都能准确无误地脱口而出。他为使演讲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平时认真学习群众语言,还研究评书演员刘兰芳说评书的技巧,探讨艺术家们的演讲艺术,终于使自己的演讲技能不断提高。

二、让语言充满魅力

声音——我想它肯定要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为深刻地烙印在我们心里。我常常幻想:那天堂,可能就是由声音组成的。

——乔治·艾略特

幽默是一种特性,一种引发喜悦、以愉快的方式娱人的特性;幽默感是一种能力,一种了解并表达幽默的能力;幽默力量是一种艺术,一种运用幽默和幽默感来增进你与他人的关系,并可对自己作真诚的评价的一种艺术。

现代人需要幽默,如同鱼需要水、树木需要阳光一样。具有幽默感和幽默力量,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获取幽默的途径很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用“趣味思维方式”捕捉生活中的喜剧因素

“趣味思维”是一种“错位思维”,不按照普通人的思路想,而是“岔”到有趣的一面去。演说家罗伯特是个光头,有人揶揄他总是出门忘了戴上帽子,他说:“你们不知道光头的好处,我可是天下第一个知道下雨的人。”罗伯特并不为自己的“秃顶”苦恼,反而“美化”光头,他这是用“趣味思维方式”捕捉自己身上的“喜剧因素”。他的思维“错位”使他想到的同别人就是不一样。

(二)要在瞬息构思上下工夫,掌握必要技巧

幽默风趣是一种“快语艺术”,它突破惯性思维,遵循反常原则,想得快,说得快,触景即发,涉事成趣,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比如,有位将军问一位战士:“马克思是哪国人?”战士想了会儿说:“法国人。”将军说:“哦,马克思搬家了。”对于这常识性问题都答不出,将军当然不快,但这一“岔”,构成了幽默,其实也包含了对战士的批评教育。

(三)要注意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极度的夸张、反常的妙喻、顺拈的借代、含蓄的反语,以及对比、拟人、移就、对偶……都能构成幽默。另外,用词的俏皮、句式的奇特也能构成幽默。表达时,特殊的语气、语调、语速,以及半遮半掩、浓淡相宜或者委婉圆浑、引而不发,甚至一个姿势、一个心照不宣的微笑,都能表达意味深长的幽默和风趣。

(四)注意搜集素材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提供了许多有趣的素材,这些素材无意识地进入我们记忆仓库的也很多,我们如果做个“有心人”,就会使自己的语言材料丰富起来。例如谚语、格言、趣闻、笑话等,我们可以提取、改装并加工利用,这样我们的语言就会增加许多趣味性的“调料”了。

三、说话迷人的六个要素

有些谈话者虽然在内容上不占优势,但有时他的说话方式却会给人一种非常迷人、令人舒服的感觉。毕竟说话者有其本性,每一次对话会因为说话技巧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回响、反应。那么,使对方愿意听我们说话且达到预期效果的迷人说话技巧,具体而言,究竟是指什么呢?

(一)说话风格明快

大多数人不喜欢晦暗的事物,即使草木也需要阳光才能生长。同样,给人阴沉感的谈话,会让人有疑虑、厌恶感及压迫感。

(二)拥有个性的声音

有的女人说话的声音能使人觉得是一种享受,她的优美嗓音实在是很动人的。她们谈话时,非常注意说话的声音,而选择说话的声音,完全依她们的天赋、个性、场合及她所要表达的情感而变化。有条件的话,你可自我充当对象。把自己的话录下来再仔细地听,你可能会吃惊地发现,自己说话竟有那么多毛病。这样经常检查,发音的技巧就会不断提高。

(三)语气肯定

每个人的自尊心都很强,很容易因为某些微不足道的事就感到自尊心受损。如此一来,会反射性地表现出拒绝的态度。所以要对方听你说话,首先得先倾听对方要表达些什么。所谓“说话语气肯定”并不是指肯定对方说话的内容,而是指留心对方容易受伤害的感受。

(四)语调自然而变化

自然的声音总是悦耳的,你要注意,交谈不是演话剧,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语调,都应自然流畅,故意做作的声音只能事与愿违。当你交谈的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时,应采用以下的技巧:当前一个人声音很大时,你开始说话时就可以压低声音,做到低、小、稳。当前一个人音量小时,你的开始句就要略提高嗓门,清脆响亮,以引起大家注意。

(五)习惯用法

人类生存在当今的语言环境中,对于语言各自拥有其运用标准,一旦不符合其标准,就会产生不协调的感觉,其中包括语气与措辞。在人际关系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或对方是谁而分别使用适当的语言。如果不分亲疏远近,一律以和同事谈话时的措辞来谈,那么对方将不会认真地听我们说话。

一句话若没有抑扬顿挫,则流于平淡,引不起对方的兴趣,若能添一些感叹词,则能增加彼此之间的谈话的气氛,但要适可而止,过多的感叹词,亦会抹杀了言语的重要性,使对方不能分辨你的意思。

(六)思路有条理

当前面的谈话争论不休,而且没有头绪时,你站出来讲话,就要力求词句简短,声音果断,显得有条理。

如在大众场合下选择发言的形式时,你的发言最好不要夹在中间,要么赶在前面,要么最后再讲,这样才能使人印象深刻。

第六节 使用合适的语言

一般人在自己有充分理由可以对抗对方提出的不满时,都会从正面攻击对方的抱怨,暴露对方的不对,但这种作法反而会使对方的不满情绪愈来愈高昂,态度也会更强硬,所以不是有效方法。应该像此例一样,故意夸大重视成为焦点的问题,对方会因为事情弄得太大而感到害怕,抱怨的风头会迟钝下来,便会自动收兵。

一、说话要说到点子上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在不深,有龙则灵。说话也是如此,话不在多,点到就行。在生活节奏紧张繁忙的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听别人的长篇大论。这就要求人们在谈话时要做到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吹笛要按到眼儿上,敲鼓要敲到点儿上”,说话自然要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对方才能接受。有两则销售花生油的广告,在宣传中,效果迥异。一则说:“选料上乘,精工磨榨,气味芬芳,营养丰富。”而另一则只有一句话:“绝无胆固醇,不含黄曲霉素。”对此,我们无须多作比较,便知高下了。

前一则广告看似全面,其实全是套话,不可能给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而后者却紧紧抓住人们对冠心病和癌症普遍恐惧的心理,只用短短的一句话,就消除了人们对花生油的疑惧。

二、运用“画龙点睛”的手法

画龙点睛,那是高手作画;而拙劣者,恐怕点睛不成,反倒画蛇添足了。所以话要说得适可而止,进退有度,千万不要长篇大论,越描越黑。

有的人习惯于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而又词不达意,语无伦次,让人听而生厌;还有的人喜欢夸大其词,侃侃而谈,说话不留余地,没有分寸。这样都容易造成画蛇添足的恶果。因此,建议“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

三、好口才是事业成功的翅膀

说话和事业的进展有很大的关系。你如出言不慎,跟别人争辩,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助力。这是千真万确的。所以,你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具有能够应付一切的口才。

在事业上,有些谈话比较严肃;谈话的目的,不只是一种社交上的需要,也不只是互相认识一下,互相了解一下。例如:你找一位朋友,请他参加一个团体;或是一个社会福利工作者出去调查一个家庭;或者一位医生在解决一个医疗问题;或是买卖双方谈判生意上的事情……这一类的谈话,究竟和一般社交性质的谈话有什么不同?有些方面,二者都是一样的,如你要具有一般的谈话能力;你要能够适应对方,尽可能了解对方的特点;你要有兴趣,态度要友好而又真诚,等等。有些方面却是不同的,这类谈话,每次都有一个特殊的目的。

要使别人瞧得起自己,先要自己瞧得起自己,决不可露出乞怜的样子。你可以谦逊,但决不可谄媚。你不可单是唯唯诺诺,使人觉得你一无动人之处。你发表意见时不可肆意批评别人;更不可告诉对方说你的计划一定成功,如果雇用你,必可使业务发展等语。这只能让对方心里称许,不应由自己说出。自夸必连带着固执,这种态度只会使人厌恶。去访问一个人,把目的简单地说出之后,你就应该告辞。即使环境许可你逗留一些时间,你也应该立刻把话题转到别处。

应聘工作的晤谈,最重要的是表示自己的资格和能力,不过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是不宜的,只能瞒骗一时。如果应聘工作的晤谈令你胆战心惊,那么这也许是你深深地明白自己肚子里究竟有几滴墨水的缘故。工作晤谈不是社交拜会,不宜摆出一副安逸的姿态。谈话的范围要守在一定的界限内,不要谈办公室的陈设,不要谈对方的一身装束。应聘晤谈时间有一定的限制,你必须把你的资格和能力浓缩表达,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将其交代清楚,所以这时就是检验你所受训练、教育及能力如何的关键时刻。

在工作上,要能胜任并心情愉快,不要摆一副冷面孔,尽量减少情绪上的困扰及不切实际的空想。你可以和同事谈谈工作上所需要的知识,谈谈工作上的经验,要诚心诚意,不存任何成见。在一块儿工作的人,必须彼此敬重、关心,互道平安,态度温和。如果有人表现出不想和人说话的表情,我们必须尊重他不想说话的权利。我们要彼此坦诚相待,心中有话,必定直言不讳。我们在团队精神的表现上尤应具有高境界。当一个人略显慌乱或口吃时,其他人即要开口为他解围,适时掩饰他的辞穷。

有些人因害羞,常遭受一种痛苦。当他们在一群同事或与工作有关系的人中,他们的信心就瓦解了。他们怀疑自己是同室人中最不风光也最不机智的人。如果对他也对大家说个笑话,弄得大家都乐,他就可能也会说起笑话来的。这样,大家就都在笑声中进步了。

失言是常有的事,此时不要虚张声势,除非你遭遇的情势已牵涉到别人的情感问题。这样,你应该立即承认自己犯了错误。你认错就不致使情况恶化,而且你很可能还有所收获。现在有勇气说我错了的人已经不多,因此,敢说我错了就能赢得尊重。这样无心的错误,通常也能得到谅解。更有一种错误,几乎不能让人原谅。这种错误就是公开取笑任何人的缺点。如果你已犯了这种错误,那么就勇敢地认错、道歉并请求对方宽恕,然后闭上嘴巴。

四、注意语言的附加意义

在语言交谈中,具有“附加意义”的词语,在运用时须特别谨慎,如果随意滥用,势必造成相反效果。尤其,在语言运用上,必须注意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差异。

第七节 使用有特色的语言

有一次,卡耐基在给学员们演讲“生命如何度过”时,随身携带了一件物品,用一方手巾蒙着。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把它置于桌子的右侧,并数次在情绪激烈时默默地抚摸一下。所有的听众都在听卡耐基慷慨激昂的演讲。卡耐基的声音充满感情,而他抚摸这件物品时更显得感情凝重,人们心里在纳闷,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东西呢?注意力便都集中起来了。卡耐基接着讲道:

美国南北战争时,有一个战士名叫莱特,他不过是数百万北方军队中普通的一名士兵。他作战勇敢,每次冲锋都跑在最前面。他说他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解放南方黑奴,让自由和民主回到人民手中。他的勇敢受到了无数次的嘉奖。在刚刚接受一枚英雄勋章后,莱特,亲爱的莱特,却遇到了不幸!在一场遭遇战中,他倒下了。临死之际,他手握着那枚英雄勋章说:“把它送给我的母亲。”人们照着他的话做的时候,发现他是母亲唯一的亲人。他的母亲同样也是伟大的,宁愿自己忍受孤苦寂寞的晚年生活,也要把儿子送到前线……如今,这位伟大的母亲和他的儿子都已死去,但这枚勋章却保留了下来,它永远鼓励着我们为大众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看,它就在这儿!

说完,在全场听众的注目下,卡耐基揭开手巾,露出了一个盒子,他再打开盒子,一枚金黄色的勋章躺在红色的绒布之上。所有的听众在那一刻静默无声,有的人悄悄地流下了眼泪。

人们不仅在为英雄的伟大而感动,而且在积极地思考着人生应当如何度过才有意义。由此可见使用有特色的语言,有它独特魅力所在。

一、充分发挥语言的感染力

再看看列兰·史多是如何利用事件来打动听众,让他们支持联合国儿童救援行动的:

我但愿自己再也不会目睹此情此景。一个孩子和死亡之间只差一颗花生,还有比这更凄惨的吗?我希望各位永远不会看到这一幕,也不必在事后永远活在这种悲惨的记忆里。如果一月里某一天,在雅典被炸弹炸得一片废墟的工人区里,你曾听到他们的声音,见到他们的眼睛……可是,我所能留下的一切,只是半磅重的一罐花生而已。当我费力地打开它时,成群衣不裹体的孩子把我团团围住,疯狂地伸出他们的小手。更有许多的母亲,怀抱婴儿你争我抢……她们都把婴儿举向我,皮包骨头的小手抽搐地伸向我。我尽力使每颗花生都发挥最大用处。

在他们疯狂地拥挤之下,我几乎被他们撞倒。眼前只见几百只手:渴望的手、挥动的手、无望的手,全是瘦小的可怜的手。这里分一颗盐花生,那里分一颗盐花生。再在这里一颗,再在那里一颗。数百只手伸着,乞求着;数百只眼睛闪出希望的光芒。我无助地站在那里,手中只剩个蓝色的空罐子……哎呀,我希望这种悲惨永远不会发生在你的身上。

在列兰·史多动情的叙述中,听众的内心深处受到了巨大的震撼。由此可见,充分发挥语言的感染力,往往会产生振聋发聩的作用。

二、巧用俗语更精彩

俗语、谚语、歇后语等语言大都来自社会实践中,是人民群众创造发明的,在讲话时巧妙地运用,能够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容易被群众理解和接受。

俗语是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形象。恰当地引用俗语,可以增强讲话或演讲中的幽默感和说服力。

三、说话也要讲究方圆和谐

在公众场合发表言论需要谨慎有度,语言分寸的把握尤为重要,在某些特定情势下学会运用以下几个小技巧,往往可以化解危机,摆脱困境。

(一)糊涂一点最聪明

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提问者一般不直接就问题的本质提出质疑,而是从其他貌似平常的事物着手,旁敲侧击地进行诱导性询问。这是假装糊涂的最好时机,这时,我们可以故意装作不懂对方的真正用意,而站在非常表面的、肤浅的层次上曲解其问话,并将这种曲解强加给对方,使对方意识到我方的有意误解实际上是在表达委婉的抗议和回避,从而识趣地放弃自己的追问。很多名人都擅长用一些“聪明的糊涂”来巧妙摆脱对方的纠缠。

(二)巧用模糊语言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18世纪就说过:“模糊观念要比清晰观念更富有表现力……我们并不总是能够用语言表达我们所想的东西。”到1965年美国数学家查德从科学意义上研究了“模糊”这个概念,使人们对数学中模糊性与精确性的关系取得新的认识,他认为: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发展、变化中存在。其过渡的、中介的形态是难以绝对精确判定的;同时各个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渗透、转化的形态,也是无穷多样,往往是亦此亦彼的,所以事物只有在它的中心都是明晰的,它的周缘地带都是模糊的。这一观点被现代语言学家所接受,形成模糊语言学。

鲁迅讲过一个故事:

一家人家生了个男孩,全家高兴透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有的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说的人得到一番感谢。有的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说的人得到了几句恭维。有的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说的人一定会得到大家合力的痛打。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那么既不愿谎人,也不愿遭打,就只能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

鲁迅这里讲了模糊语言有时出于情势所迫,无法说真话,就只能打哈哈。而从我们这里来看,打哈哈也包含了幽默机智的情趣。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模糊语言法。

所谓模糊语言法就是指在能够把话说得更确切一些的情况下,故意采取模糊表述,以回避一些不便回答的问题,打马虎眼,使对方摸不清虚实。

(三)说话要有点“眼力见儿”

所谓说话要有点“眼力见儿”,就是指能随机应变地转移话题,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勇敢镇静,诙谐风趣,巧妙地、适时地、适当地转换话题,又妙语惊人,谈吐不凡,便可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盲人骑瞎马”,一条道走到“黑”,一个劲地往死胡同里钻,其后果是“夜半临深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