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态 好性格 好习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共赢心态:分享成功的秘诀

21世纪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共赢时代,合作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知识的纵深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所以这个世界既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又充满了合作与快乐。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共赢心态成为人们走向成功所必备的一种心态。

共赢是利己利人的互利合作

有些人认为只要有利可图就为“赢”,手段可以忽略不计,为了能“赢”,他们千方百计损害他人利益。但这种耗尽人力物力、顾此失彼的赢不叫“赢”,反叫“输”。共赢观念在人脑中的植入,无疑改变了传统思维中那种你死我活的残酷的竞争意识。如今,有些人已深知,要以良好的合作、共同获利作为互补共赢的生存主题。

如果我们放开眼界,倡导共赢规则,共同分享利益,我们就会和我们的朋友乃至同行取得共同发展。因此,利益共享不仅是追求幸福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就像面对一桌山珍海味,是孤单地独享快乐还是几个朋友一起分享快乐呢?答案是后者。

共赢是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更好的、和谐的共处方式。当然,这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拒绝竞争,而是以理智的态度求得共同的利益。

诚然,经营自己的事业需要自力更生,这也是为业之道。但是个体力量与群体力量相比总是小而有限的。如果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借助外界的力量,形成合力,为我所用,那么竞争实力就会增加,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也会增加,从而达到你赢我也赢的共赢效果。

“众人拾柴火焰高。你越有本事,所做的事越大,就越需要别人的帮助。虽然这世上有天才,却没有全才,脱离别人是无法生存的。”这是浅显易懂的道理,但也是真理。

社会在变革,时代在前进。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每一个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已被高度重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决定性的因素”。

一种共赢的经济思想正在当前的中国兴起,“老店新人开,经营靠人才”,“善用人者胜”。

要想互利合作,就要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人们在共同的信念下,自愿、自觉,互助、互惠,为企业效力、献身。

中国古代的宽厚待人、力求和谐的思想,正可以融入新的共赢哲学体系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可以说,我们目前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范的人文型的管理,以及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人之道,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共赢思想的有机结合。卓越的东方型的共赢方法、用人之道,原本是中国人自己的创造成果,而不是外国引进的全新的东西。

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人合百业兴”,若能坚持共赢心态,与他人合作,就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

共赢是具有远见的和谐发展

共赢是具有远见的和谐发展,它不仅利人利己,而且还可以让自己与分享者得到更多的利益,更有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

曾经,荷兰有一位花匠得到了一种非常珍稀的花种。邻居们听说后,纷纷向他询问有关情况。花匠害怕大家都种这样的种子而失去竞争优势,便拒绝回答。邻居们没有办法,只好继续种原来的种子。谁知,到了收获的时候,这位花匠的珍稀植物却没有结籽。于是,花匠去向专家请教。专家经过分析,查出了植物不结籽的原因:这种植物的花粉很少,必须大规模种植才能有足够的花粉量进行授粉。

于是,花匠改变做法,将这种植物的花种分发给大家。一年后,这个地区的花田里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远远望去,就像一片花的海洋。这一年,花匠和邻居们所种的珍稀植物大卖,并且有很多媒体采访花匠,问他的成功经验。

“你为什么将你最好的花种与邻居们分享呢?”记者问道。

“先生,”花匠说,“这种植物的花粉量很少,只有我一个人来种,是产生不了足够的花粉进行授粉的。而我与邻居分享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大家都得到了回报。这一片都被这种美丽的花儿所装扮,你不觉得这样更好吗?”

这位花匠原来的单赢思想使自己遭受了失败。后来他改变做法,与别人共享花种,使自己和邻居都享受到美的享受和丰厚的收益,这就是共赢思想所带来的成功。

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是否也存在单赢的片面思想,不肯与别人分享成功呢?

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人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共赢,人类与自然才能共存共荣,共同发展;唯有共赢,人与人才会互惠互利,利益互享。而原来,竞争双方为了“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付对方,这样的结果常常是两败俱伤。因此,改变传统的“输赢”观念,树立全新的“共赢”观念,成为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由此可见,共赢是一种卓有远见的和谐发展,既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比赛,又相互激励……达到的效果和影响远远比单赢要大得多,远得多。

著名学者史蒂芬·柯维曾说:“两个人之间,相互妥协是1+1=1,各自为政是1+1=1/2,集思广益是1+1=3。”他说共赢精神可以产生个人以前无法产生的效益,甚至比单个效益的总和还要大。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如果注重合作共赢,众志成城,就会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功!

成功者都明白一个道理:共赢则两利,分裂则两败。这就像一棵树,无论它多么高大、粗壮和挺拔,也成不了一片森林;一块石头,无论它多么大,也成不了一面墙。任何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把自己融入团队之中,与大家齐心协力,这样才能赢得发展。

但凡在事业上成功的人都懂得“1+1>2”的道理。成大事者善于合作,因为他们明白两个拳头和一个拳头的力量是不同的,如果他想领导一个企业朝着明确的目标前进,他会建立一支强劲的队伍做后盾。

共赢不能靠命令来维护。人们在合作完成任务时,如果仅仅是因为害怕,或者出于经济上的不安全感,那么,这种合作的很多地方都是不会令人满意的。因为这种做法把合作的精神忽略了,而正是这种精神——是否是心甘情愿的合作态度,对企业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

你若想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唤起别人合作的意愿,使其直接或间接地看到自己的利益。人们都希望得到的是这样的一种评价:承认他们正在做的工作是很有价值的,是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做的工作,他们所做的事情,对其人生旅程非常重要。给予他们与其才能相称的、有意义的工作,并且承认和肯定他们迈出的每一步。这就强调了这一事实:要不断地得到合作,就必须让人们做有意义的事情。每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在成功的路上都曾经得到别人的帮助。因此我们应该把帮助别人作为回报,这是公平的游戏规则。

相互之间的合作会使得预想的成功迈向更高层次。合作的两者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相加,更是二者之间智慧与力量激荡互补所产生的化学变化。

不断猜忌,祸起萧墙

因猜忌造成的悲剧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从古至今,从宫廷争斗到民间纠纷,猜忌这个罪魁祸首制造了多少血淋淋的故事,它给我们个人、国家和民族带来了难以估计的精神折磨和财富的损失!

我们必须认识到,猜忌是人性的恶之花,如果我们不采取“解毒”的手段,它会使我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哪里还有精力谋求发展呢?

爱猜疑的人往往目光短浅,很难取得大成就。因为哪怕是一点点猜忌,也可能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感情非常好,总是形影不离。兄弟俩长大后,都留在父亲经营的修车场帮忙,直到父亲过世,兄弟俩接手共同经营这家修车场。

两兄弟一直都很和睦,直到有一天,因为1美元,他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哥哥将1美元放在桌上,后与顾客外出办事,当他回到修车场里时,突然发现桌上的钱不见了!

他问弟弟:“你有没有看到收银机里面的1美元?”

弟弟回答:“我没有看到。”

但是哥哥不相信弟弟的话,而是咄咄逼人地追问,不肯罢休。

“钱不会长了腿跑掉的,我认为你一定看见了钱。”哥哥语气中隐约地带有强烈的质疑意味,这种不信任的口气也激怒了弟弟,两人二十几年的深厚情谊就这样出现了隔阂。

几天后,兄弟俩分了家,并在停车场中间砌了一道墙。

20年过去了,猜忌和敌视的裂痕与日俱增,这样的气氛也感染了双方的家庭以及整个社区。

有一天,一位开着外地车牌汽车的阔绰男子在哥哥的修车场门口停下了。

他走进修车场,问:“你在这个修车场里工作多久了?”哥哥回答说他这辈子都在这个修车场里工作。

这位客人十分内疚地对哥哥说:“我必须要告诉你一件往事,20年前我还是个不务正业的流浪汉,一天流浪到你们这个镇上,当时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我就偷偷地从店的后门溜了进来,并且拿走了桌上的1美元。虽然时过境迁,但我对这件事情一直无法忘怀。1美元虽然是个小数目,但是我深受良心的谴责,我必须回到这里来请求你的原谅。”

当客人说完事情的原委后,他惊讶地发现店主已经热泪盈眶。店主用哽咽的音调请求他:“能否到隔壁修车场将故事再说一次呢?”当这位陌生男子到隔壁说完故事以后,他惊愕地看到两位面貌相像的中年男子在他的车前痛哭失声、相拥而泣。

怨恨和痛苦在20年后终于烟消云散,兄弟之间存在的对立也因此消失。可是谁又知道, 20年猜忌的萌生,竟是缘于区区1美元的“不翼而飞”。

要学会客观辩证地看待他人,用事实来消除成见、驱除猜忌的自我暗示。

在与别人沟通合作时要开诚布公,同时要宽以待人、信任他人,这样才会消除隔阂、疑惑,增进友情和信任感。

单赢,“近视”的成功

曾经名震一时的史丁尼斯公司后来为何失败?

其创始人史丁尼斯虽然具有超凡的能力,一手建立起一个商业帝国,但他却刚愎自用,不懂与人合作共赢的道理。结果,在他死后,“帝国”随之而崩塌。只凭自己的力量单打独斗,即使成功也不会走得太远。史丁尼斯用他的经历告诫了世人。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没有任何人能够不借助别人的力量独自成功。即使能够成功,也是短暂如昙花一现。社会中的任何人都要富有团队精神,融入到整个工作团队当中,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发挥个人的才能。一个团队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有一种求同存异的思想,这个“同”就是大家的目标一致;“异”就是个人工作风格相异,工作中逻辑思维的差异。如果团队中的每个人具备了这种求同存异的想法,那么这个团队的战斗力是惊人的,甚至是可怕的。

个人单打独斗的工作热情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缺乏相互合作的精神——一种共赢的精神。其外在表现形式通常是“吃独食”,不能与组织中的其他成员携手做“更大的蛋糕”。他们总是希望只有自己能崭露头角,为此甚至不惜贬低和诋毁别人;他们总是怀疑别人的能力,害怕别人得到某种好处,进而影响自己的利益。这样的态度使得他们无法与周围的朋友、同事、合作伙伴等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损害了群体积极创新的良好氛围,影响了组织的整体工作效率和效益,最终自己将无法适应讲求团队精神的组织和讲求合作生财的社会。

“独食主义”者所崇尚的是单赢,即在相互竞争中,只有一方可以取得胜利,这是一种狭隘的看法。而成功的人往往最知道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知道如何借助别人的力量。就如同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会因此改善,植物也会比单独生长更为茂盛。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善于与人合作的人能够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许多现象表明: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世上没有全能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善于与人合作的人才能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达到单凭自身达不到的目的。只要有心与他人合作共赢善假于物,就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真正的合作共赢是能够取得成功的最佳方法。因此,凡是成大事者都力图通过合作的方式“完善”自己。

切忌独断独行,追求单赢,否则即使成功也只是短暂而浅薄的。

通过别人实现自己的愿望是一种智慧,虽然我们每个人不一定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每个人都可以与人合作,携手做出更大的事业。

和他人共赢会赢得更多

历史上最特殊的一次奥运会是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当年正是法西斯势力猖狂的年代,希特勒想借奥运会表明雅利安人种的优越性。

在纳粹一再叫嚣把黑人赶出奥运会的声浪下,当时田径赛的最佳选手是美国的杰西·欧文斯。欧文斯鼓足勇气报名参加此次运动会的100米跑、200米跑、4 × 100米接力和跳远比赛。在这4个项目中,德国只在跳远项目上有一位选手可与欧文斯抗衡,他就是鲁兹·朗。希特勒为此十分重视,并亲自接见鲁兹·朗,要他一定击败欧文斯——黑种人的欧文斯。

为了给德国运动员打气,跳远预赛那天,希特勒亲临观战。鲁兹·朗顺利进入决赛。轮到欧文斯上场了,由于受到场外反对声浪的影响,他第一次试跳便踏线犯规;第二次他为了保险起见,在离起跳板很远的地方便起跳了,结果成绩非常糟糕;还有最后一跳,欧文斯一次次起跑,一次次迟疑,不敢完成最后的一跳。

希特勒认为这个“低劣”的黑种人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于是他便退场了。在希特勒退场的同时,鲁兹·朗走近欧文斯,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对欧文斯说,他去年也曾遇到同样的情形,他用了一个小窍门就把问题解决了:把毛巾放在起跳板后数英寸处,起跳时注意那个毛巾就不会有太大的误差了。欧文斯照做了,结果差点破了奥运会纪录。

决赛中,欧文斯以微弱优势战胜了鲁兹·朗,但他们都破了世界纪录。贵宾席上的希特勒脸色铁青,看台上本来狂热傲慢的德国观众也变得情绪低落。这时鲁兹·朗拉住欧文斯的手,一起来到聚集了12万德国人的看台前,他将欧文斯的手高高举起,高声喊道:“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看台上先是一阵沉默,然后突然爆发出齐声的呼喊:“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欧文斯举起另一只手来答谢。等观众安静下来以后,欧文斯举起鲁兹·朗的手,竭尽全力喊道:“鲁兹·朗!鲁兹·朗……”全场观众也同时响应:“鲁兹·朗!鲁兹·朗……”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这种奥林匹克精神所征服,没有了种族歧视,这个赛场上,两人都赢得了自己的比赛,并且赢得了更多。

杰西·欧文斯创造的世界纪录保持了24年。他在那届奥运会上荣获了自己所参加的全部项目的4枚金牌,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多年后,杰西·欧文斯在回忆录中真诚地说,他所创造的世界纪录终究会被打破,但鲁兹·朗高高举起他的手的那一幕却会永远被历史牢记。

杰西·欧文斯和鲁兹·朗两个人在奥林匹克历史上同样光彩照人。所不同的是,杰西·欧文斯的荣誉来自于运动场内,是对他展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的褒奖;而鲁兹·朗的荣誉则来自于运动场外,是对他展示人类心灵之美的褒奖。

很多人对于输赢的看法都是绝对化的,非此即彼,赢便是代表其他所有人都得输。运动场上非赢即输的角逐、学习成绩的排列向我们灌输“永争第一名”的思维方式,于是我们便只通过这副非赢即输的眼镜看人生,不能唤醒内在的醒悟,只为了争一口气,一辈子拼个你死我活,却从来不曾想到通过合作的手段让彼此得到更大的利益。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互相联系的,我们谁也不可能孤立存在,不可能一个人做完所有的事。比如说,人们常因完善自己而造就别人,又因别人的造就而改变自己。在这种改变中,你如果不让别人赢,可能你也会输掉自己。

我们应当看到,“赢”的真正意义是实现目标,而不是两个对立的双方争个你死我活,分出高低上下。所以若用合作代替竞争,便能在有效的时间或较短的时间里达到目标,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用沟通抹去隔阂

一个不善沟通的人很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更不用说与别人合作,达到共赢,拥有成功的事业了。从某一层面上来说,一个人沟通所能达到的程度决定了他事业的高度。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但在社会这个群体中,个体便会聚集起来。一个人要把自己的想法向别人表达清楚,需要沟通;一个人要从别人那里得到想要的东西,也需要沟通。

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差异,就必然会有隔阂。如果想要消除它,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要拥有良好的沟通品质和沟通效果,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多谈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多谈对方熟悉的事情。

多谈对对方有利、有益的事情。

多用推崇、赞美的语言。

多听少说。80%用于听,20%用于说。

多问少说。80%用于问,20%用于说。

多谈轻松的话题。

我们可以看出,在沟通中,学会倾听是至关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倾听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完全不用心的倾听:这种人心不在焉,只沉迷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就会产生很深的隔阂,甚至无法抹去。

假装在倾听:这种人好像是在用身体语言倾听,有时还会以复述别人的话来作出回应,但实际上并没有实质上的沟通。

选择性的倾听:这种人只沉迷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自己关心的事情,虽然有所沟通,但却容易产生误解。

刻意的倾听:这种人全心全意地凝神倾听,可惜他始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似沟通,但却从己方想对方,隔阂没有完全消除。

同理心倾听:站在对方角度倾听,实现了与别人的同步理解沟通。

沟通并无好坏之分,唯有去考虑其优点和缺点,才能解决问题。

想要拥有同理心,同步是第一步。在实际的沟通中,彼此认同既是一种可以直达心灵的沟通技巧,又是沟通的动机之一。这样,在认同这个态度上,外在技巧和内在动机就结合得比较完美。认同经由同步而来,沟通关系都是从同步开始跨出第一步的。并且,认同的目的几乎就是达到同步,这就形成了一个奇妙的过程:同步——认同——同步。

作为沟通的第一步,同步指的是沟通双方彼此经过协调后所形成的、有意要达到同样目标时所采取的相互呼应、步调一致的态度。它意味着沟通在经过彼此的默许和暗示之后正走在通向成功的路上。

只有当沟通双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时,同步才会开始。首先,彼此都寻找到共同点。各种共同点综合起来,沟通的可行性就大了。所以说,要沟通就得寻求同步。

如此看来,如果想与人很好地沟通,就要做到同理心倾听。这样做,就能够实现真正的沟通,使合作无阻碍,为共赢铺平道路。在对与人倾听的几种层次加以区分之后,你就可能通过观察判断,采取相应的配合措施,从而达到与他人有同感。有了同感就可以更加顺畅地沟通。这其中相当重要的是投其所好。站在对方的角度,发现对方的兴趣立场,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无论是在哪种场合下与人沟通,总是可以通过很多渠道了解到对方的喜好。对他人喜好之物表示感兴趣,可以顺利地找到沟通的共同点。

要做好投其所好并不容易,这个问题不适合主动挑起,更多的是要暗示,因为不经意和他人的兴趣爱好相一致,会更令他人兴奋。如果主动挑起话题,往往达不到效果。比如对待一个书法家,你要是主动去和他大谈书法,他可能会很厌烦,因为这方面他是专家,你所说的在他看来一句都没说到点子上。如果你无意中表示出兴趣来,让他来谈论,你们的沟通就会很迅速地达到融洽。不经意地表达出和别人一样的兴趣爱好,会让别人主动趋近你。

寻找对方的兴趣点,达到知己知彼,沟通才能够畅通无阻,使合作无间,携手共赢,走向成功之路。

不要用个性的“刺”孤立自己

在NBA的历史中,曾有一位特别的球星罗德曼,他的职业生涯被自己的“个性”毁掉了。罗德曼先后效力过5支球队——底特律活塞队、圣安东尼奥马刺队、芝加哥公牛队、洛杉矶湖人队和达拉斯小牛队。罗德曼除了在湖人队和小牛队是混饭吃之外,在前3支球队,他都是有足够的能力“不辱使命”的。

1986~1993年,罗德曼在底特律活塞队度过了7个赛季:在兰比尔等人的教导下,他虽然打球手段不够光彩,并且为自己赢得了“坏孩子”的称号,但他却是在尽最大的能力为球队做贡献。“……我对当年的底特律活塞队还是抱着特别的感情。我们拥有一切,对我而言,那支队伍相当特别,因为那是我崛起的地方,也是我学习如何参与比赛的地方。”罗德曼曾这样感慨地回忆道。所以,底特律活塞队时期的罗德曼,是球队团结稳定、积极向上的一个因素。然而,当1993年罗德曼效力马刺队的时候,事情却发生了改变:他的特立独行、唯我独尊让马刺队吃尽了苦头。

他把3种人看成自己的敌人:首先是戴维·斯特恩——NBA的总裁。因为斯特恩要维护NBA的形象,不允许罗德曼为所欲为,对罗德曼的很多行为都给予了处罚。这让罗德曼很不适应,他认为斯特恩干涉了自己的自由,所以他就要和斯特恩对着干。第二种人是马刺队当时的主教练希尔以及球队总经理波波维奇。因为他们希望驯服罗德曼,使罗德曼听从指挥,在球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当时的罗德曼已经获得了两个总冠军,自视甚高,他甚至希望教练听从他的指挥,这种矛盾便不可调和了。第三种人是戴维·罗宾逊等球员。罗宾逊是马刺队的绝对核心和精神领袖,薪金比罗德曼高很多。但罗德曼认为罗宾逊高薪低能,在关键比赛中总会“脱线”,而自己这种能“左右”比赛胜负的选手却不受重用,挣的钱与实力不成正比。但事实却是罗德曼无论在活塞队还是在马刺队,即使在公牛队,他挣的钱都不与他的名声成正比。

由于这种个性,罗德曼成为球队中的不稳定分子,或者说是一个破坏者。在1994~1995年赛季季后赛的第二轮比赛中,马刺队对阵湖人队。第三场比赛中,罗德曼在第二节被换下场,当时他很不满,在场边脱掉球鞋,躺在记者席旁边的球场底线前……暂停的时候,罗德曼也不站起来,不到教练面前听战术……后来,马刺队输掉了那场比赛。当时,摄像机一直对着罗德曼,这场比赛让马刺队的管理层大为恼怒,结合到罗德曼平时的所作所为,他们认为罗德曼已经影响到了球队的团结,于是决定对罗德曼禁赛。在没有了罗德曼的马刺队,队员团结一致,在后来的比赛中打败了湖人,报了一箭之仇。

从结果来看,马刺队对罗德曼禁赛的决策是正确的。

但是由于马刺高层对罗德曼还抱有幻想,没有真正认识到他的破坏力,在西区决赛中,又重新起用罗德曼。但此时的罗德曼已经对禁赛怀恨在心,根本不可能全心全力地为球队做贡献了。

决赛前,球队有3天的备战调整时间,但罗德曼却在那3天的空当里到拉斯维加斯赌博去了。后来经过百般劝说,他回到球队,但在比赛中,他却不听主教练的战术安排,独断独行;在球队失利后,他还在休息室里对所有人大肆咆哮……结果,火箭队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并获得了那个赛季的总冠军。

鉴于罗德曼的种种恶习,马刺高层对他彻底失望了。赛季结束后,他们便将罗德曼扫地出门……

罗德曼的个性养成有一定的客观原因,童年的不幸使得他的性格叛逆、行为乖张。但更主要的是主观上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自己适应球队,而是要球队适应他。

罗德曼用个性的“刺”把自己和团队隔离开,造成的结果是两看相厌的双输。归根到底,这种所谓的“个性”其实是一种自私的“以自我为中心”。

过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想问题和做事情都从“我”出发,希望别人都围着他转,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种人往往有好处就上,有困难就让,有错误就推,有功劳就抢,总认为自己永远正确;在与人交往中自私自利、患得患失,不懂得关心和尊重别人,有时甚至会伤害别人;还可能表现为对人冷漠,甚至敌对。这种心态和行为会严重阻碍与别人的顺畅交往,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片面强调“自我需求”,追求狭隘的“自我实现”;只强调享有的权利,而不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他往往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漩涡,在考虑个人利益的时候,把自己的社会责任置之不理。

现实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并不少见。例如,有的人在图书馆里随心所欲,自己想听音乐就大声播放,不管他人是在休息还是学习,而自己想睡觉时又要求别人安静;有的人对别人的东西一点儿也不爱惜,而对自己的东西十分珍惜,很少借给别人;有的人总爱指责别人如何如何,却很少把目光投向自己,进行自我检讨;有的人视父母的关爱为理所当然,却很少能够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来为他们着想,只知获取,不知奉献;有的人在劳动中拈轻怕重,挑肥拣瘦,如此等等。这种心理,对自己的发展极为不利,最终会给自身带来严重的伤害。

欣赏别人的事业风景

大概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嫉妒心,无法面对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这一点正是阻挡大多数人迈向成功的绊脚石。羡慕和嫉妒只会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上,使你无法保持平常心。这样,你就不能在工作中取长补短,更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嫉妒就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别人年轻他嫉妒,别人长相漂亮他嫉妒,别人身体健康他嫉妒,别人有才学他嫉妒,别人事业有成他嫉妒,别人的妻子贤淑他嫉妒,别人学历高他嫉妒……

西方有一句谚语:“好嫉妒的人会因为邻居的身体发福而越发憔悴。”所以,好嫉妒的人总是30岁的脸上就写满60岁的沧桑。嫉妒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与生活,更重要的是,嫉妒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它是我们职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心理障碍。

在社会中,嫉妒常常是当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被他人超越,或彼此的距离缩短时所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多种情绪体验,它带有明显的敌意,甚至会做出攻击诋毁他人的行为,这样不但危害他人,会给人际关系造成极大的障碍,最终还会摧毁自身。

嫉妒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它阻断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连沟通都成了问题,更不用提合作共赢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会有缺点。相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也都有优点。我们只有欣赏别人的事业风景,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优点为自己服务。

拿破仑一生中指挥过许多战役,并屡屡得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用人。拿破仑懂得,人总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他选拔将才从不要求十全十美。他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利用它来为自己服务。依照这一原则,他果断选择了贝赫尔做他的参谋长。他说:“贝赫尔缺乏果断,完全不适于指挥任务,但却具有参谋长的素质。他善于看地图,了解一切搜索方法,他对于最复杂的部队调动很在行。”这样的人,对拿破仑来说,无疑是一位最理想的参谋长。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经亲自预先写好了自己的墓志铭:“长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事业过程中起用比他自己更优秀的人。”

许多成功人士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能够吸引一批才识过人的良朋好友来合作,激发共同的力量。这是成功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宝贵的经验。

任何人如果想成为一个企业的领袖,或者在某项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种鉴别人才的眼光,能够识别出他人的优点,并在自己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利用他们的这些优点。

面对别人的成功,我们应该做到两点:

1.学会坦诚面对

培养豁达的人生态度,要有宽阔的胸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是正常的。

2.转化嫉妒,化嫉妒为动力

无论在何种环境中,每个人都要在竞争的条件下客观地对待自己。不要把比自己优秀的人当成自己的敌人,而要将其当成自己前进的动力。学会赞美别人,把别人的成就看做是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对自己权利的剥夺或地位的威胁。将别人的成功当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来欣赏,你在各方面将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与人牵手,快乐合作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以说,竞争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竞争者与合作者作为竞争与合作的主体及对象,与竞争合作相伴而生、相伴而灭。

合作与竞争看似水火不相容。其实不然,合作与竞争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合作与竞争,可以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合作与竞争不仅没有削弱、消亡,相反,合作与竞争的联系在增强。而且,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不断拓展、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与自然斗争的不断深化,科技的不断发展,合作与竞争的联系也在日益加强。在知识经济时代中,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通讯、交通等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变得空前便捷。不论是国与国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抑或是人与人之间,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成本大幅度降低,而效率则大幅度提高。实际上,封闭的个人和孤立的企业所能够成就的“大业”将不复存在,合作与团队精神将变得空前重要。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可能成就事业,更不可能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强者。人们只有承认个人智能的局限性,懂得自我封闭的危害性,明确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以合作伙伴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缺陷,增强自身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种挑战。

与人“牵手”才能快乐合作。若想成大事,必须学会“牵手”。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股合力。团结才有力量,只有与人合作,才会众志成城,战胜一切困难,产生巨大的前进动力。因此说合作是生存的保障实不为过。

没有合作就如一盘散沙,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建筑工人把沙子掺在水泥中,就能成为建造高楼大厦的水泥板和水泥墩柱。如果化工厂的工人把沙子凝结冷却,就会变成晶莹透明的玻璃。单个人犹如沙粒,只要与人合作,就会起意想不到的变化,变成有用之材。要共赢,就要学会与人合作,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的事业向前发展。

关于“牵手”合作,有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要了一根鱼竿,然后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没走多远就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色的海时,他连最后一点力气也用完了,他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吃。经过遥远的跋涉,他们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无论是得“鱼”还是得“渔”,都只是解决饥饿的一方面,只有将两者拼合起来,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前两个人不懂这个道理,结果被饿死了。我们若想成功,就要学习后两个人的合作精神。如果你有着成大事的抱负,就要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要学会与人“牵手”。

由于生活经历、生活环境、学识、修养的不同,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思维模式、性格、爱好。如果你觉得与人相处很困难,那么,以下的意见能使你获得启示。

首先,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

其次,与人相处时学会随和幽默,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无疑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良方。

最后,不要做令人讨厌的“长舌妇”、“长舌公”。

无论你跟谁“牵手”,要想业绩辉煌,首要条件是学会与对方合作。要达到此目的,你不妨先向他提出善意的想法。跟对方好好分工合作,处处采取客观的态度,尽力合作,才能够达到默契,共享来之不易的成果!

学会分享,微笑竞争

一个人学会与别人共享自己的力量,他的力量才能得到最充分地发挥。

成功必须从理想开始,而理想是通过行动来实现的。成功的开始就在于我们独处时的所思所为,而真正成功的奉献则会凌驾于自私之上。圆通成熟的个性,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服务人群的献身上表现出来,它开始时可能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较量,继而向外寻求更广泛的支持和谅解。成功并不是我们独自拥有的,也不是行为的本身,它是用来判定我们自身价值的东西。

成功最终必然会影响到他人和我们自己的生活。

当一个人能公开地承认并非自己能独立获得这些成就所以不能独享荣耀时,一种完美和谐的感觉会在其内心和人际关系中逐渐浮现。相互的感激与温暖的友谊使彼此不但共享成功的果实,且借由相互鼓励而不断地成长。

足球守门员知道球队的胜利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因为他知道队友在球场拼搏的重要性。因为有了队友的配合,球才不会轻易地被对方抢走,球队才可能取得好成绩。那些清楚这个事实,并能公开、大方地赞美队友的人是值得嘉许的,因为在他们身上具有令人赞赏的风度及雅量。

每位企业领导者都知道,企业的成功是全体员工一起努力的结果。大方地赞许这件事吧!感谢那些每天勤奋工作的人,为他们喝彩,称赞那些为这个团体而努力工作的人,因为嘉许员工、和他们分享成功,公司将会得到更多。

可见,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分享。即使在竞争中也是如此。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竞争的本质和普遍规律,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得以前进的动力所在。竞争是与人争利,合作则是与人共利。看似矛盾的两者其实相生相克、互为补充。

如今的成功不再是孤立的含义,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共赢成为主流,而如果想要与人共赢,就必须与人分享,在分享中微笑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