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情感开道:以心交心赢得好人缘
给人一份情,让人还上一辈子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是因为他欠下了一笔永远也还不完的人情债。
公元前239年,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当人质,秦国对他很不友好,太子丹对此怀恨在心,偷偷逃回燕国,于是秦国派大军向燕国兴师问罪。太子丹势单力薄,难以与秦兵对阵,为报国仇私恨,他广招天下勇士,去刺杀秦王。
荆轲是当时有名的勇士,太子丹把他请到家里,像招待贵客一样,对荆轲照顾得无微不至。后来,又对逃到燕国来的秦国叛将樊於期以礼相待,奉为上宾。二人对太子丹感激涕零,发誓要为太子丹报仇雪恨。
荆轲虽力敌万钧,勇猛异常,但秦廷戒备森严,五步一岗,十步一哨,且有精兵护卫,接近秦王难于上青天。于是,荆轲就说服樊於期用人头骗取秦王的信任,樊於期依计而行。荆轲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和督元地方的地图,去见秦王,这两件东西都是秦王想要得到的东西。但他未能杀掉秦王,反被秦王擒杀。
樊於期之所以能献头,荆轲之所以能舍命刺杀秦王,都完全是为了回报太子丹的礼遇之恩。
“投桃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足以说明“恩惠”对人心感化的巨大作用。
春秋时,楚庄王励精图治,国富民强,手下战将众多,个个都肯为他卖命。楚庄王也极力笼络这批战将,经常宴请他们。一天,楚庄王又大宴众将,君臣喝得极其痛快。天色渐晚,庄王命点上蜡烛继续喝酒,又让自己的宠姬出来向众将劝酒。突然间,一阵狂风吹过,把厅堂里的灯烛全部吹灭,四周一片漆黑。猛然间,庄王听得劝酒的爱姬尖叫一声,庄王忙问何事。宠姬在黑暗中摸过来,附在庄王耳边哭诉:“灯一灭,有位将军无礼,偷偷搂抱臣妾。我已偷偷扯掉了他的帽缨,请大王查找无帽缨之人,重重治罪,为妾出气。”
楚庄王听了宠妃的哭诉,出乎意料地表示出很不以为然的样子。他想,怎么能为了爱妃的贞节而使部属受到污辱呢?于是,庄王趁烛光还未点明,便在黑暗中高声说道: “今天宴会,盛况空前,请各位开怀畅饮,不必拘礼,大家都把自己的帽缨扯掉,谁的帽缨还在谁就是没有喝好酒!”群臣哪知庄王的用意,为了讨得庄王欢心,纷纷把自己的帽缨扯掉。等蜡烛重新点燃,所有赴宴人的帽缨都没了,根本就找不出那位调戏宠妃的人。就这样,调戏庄王宠妃的人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就连尴尬的场面也没有发生。按说,在宴会之际竟敢调戏王妃,堪称杀头之罪了。楚庄王为什么故意开脱,不加追究呢?他对王妃解释说:“酒后失态是人之常情,如果追查处理,反会伤了众人的心,使众人不欢而散。”
时隔不久,楚庄王借口郑国与晋国在鄢陵会盟,于第二年春天,倾全国之兵围攻郑国。战斗十分激烈,历时三个多月,发动了数次冲锋。在这场战斗中有一名军官奋勇当先,与郑军交战斩杀敌人甚多,郑军闻之丧胆,只得投降,楚国取得胜利。在论功行赏之际,楚庄王才得知,奋勇杀敌的那名军官名叫唐狡,就是在酒宴上被宠妃扯掉帽缨的人。他此举正是感恩图报啊!
容人之过,方能得人之心。有过之人非常希望看到他人的宽容和友谊,希望得到悔过自新的机会。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其对立情绪便会立即消失,感恩戴德,“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情感很快在心理上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个基础上,稍加引导,就会产生像“戴罪立功”那样的心理效果。
其实,有时给别人一些小的恩惠和人情对你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并不费多少力气,可是对别人来说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必要时他会舍命来报答你。
真诚换真心
美国心理学家诺尔曼·安德林在1968年曾设计过一张表,列出555个描写人的形容词,让人们指出其中哪些人品最为人喜爱。结果表明,被人喜欢的选项中,位居前几位的竟有6个是与真诚有关的,而在评价最低的人品中,虚伪居于首位。这说明了真诚的人能让人产生一种安全感,从而受人欢迎;虚伪的人让人讨厌,难结良友。
现代社会是一个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不少人有社交的强烈愿望,却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其实,与人交往我们也主张有颗戒心,但对你相识的、基本可以信赖的朋友,应多一点真诚。如果我们互相戒备,见面只说“三分话”,这谈不上是正常的交往,又何以能够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呢?因此要想得到知心的朋友,首先得敞开自己的心怀,要讲真话、实话,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以你的坦率换得朋友的赤诚和友爱。正如谢觉哉在一首诗中写道:“行经万里身犹健,历尽千艰胆未寒。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扉给人看。”
翻译家傅雷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任何人都不会对你心存偏见。”由此可见,真诚是栽培友谊花朵的营养素,是美化社交环境的天然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自己开阔、大度、实在、真诚的言行打开对方心灵的大门,并在此基础上并肩携手,合作共事。
现代心理学证明,人的思想深处既有内隐闭锁的一面,又有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的一面:我们总是定向地对自己的知己朋友袒露热诚,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心灵的互动。其实,除我们的隐私,许多的东西皆可向人倾诉,没有隐瞒的必要,朋友可在你的诚实中感受到你的可信。
真诚的本质就是一种坦荡、诚恳的发自于内心的待人接物的态度,它的内涵不限于说真话,重要的是一种内在的品质。
一个人想在事业上飞黄腾达就必须有过人之处,就应该是: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以诚心为本,做一个正直的创业者。
坦荡磊落,本于正,本于诚。坦率诚挚的准则是公正,而正直的保证又是坦诚。在公正忠诚基础上的直言劝谏才能直而不狡、鸣而不诡、劝而不害;诚信更是交友的基本原则,只有常怀一颗真诚的心,才能充分地扩展人际合作关系,才会点旺人气,为将来的事业打下基础。
唐武则天时,狄仁杰应召回京,被任命为宰相,与当朝宰相娄师德共同辅政。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娄师德全力推荐的,相反他总觉得是娄师德从中作梗,甚至怀疑前一段时间自己所受的遭遇也与娄师德有关,因此,他常在武则天面前指责娄师德的不是。对此武则天大为不解。
终于,有一次,她问狄仁杰:“娄师德究竟品行如何?”
狄仁杰嘲讽道:“他带兵戍边时有过功劳,其品行好不好我不便说。”
“那么他有没有发现和举荐人才的能力?”武则天问。
“我和他一起共事,没感觉出他有这一点。”狄仁杰回答说。
这时,武则天拿出一张东西给他看,看完后,狄仁杰不禁面红耳赤,原来那是娄师德举荐自己的奏折。
狄仁杰感叹道:“娄师德肚量这么宽厚,待人如此真诚,我还处处疑心于他,真是惭愧之至。”
此后他主动接近娄师德,两人的关系日渐密切,同心同德,共同辅政,相处得很好,而这对狄仁杰的为人有很大的影响。
可见,人与人交往需要一颗真诚之心。立身处世刚正不阿,与人办事真心真意,言之有理,行之有节,是人际交往的基本点。假如心口不一、见风使舵、阳奉阴违、两面三刀,就不是真诚的态度,是不利于交际的。只有袒露自己真诚的胸怀,才能在社交场合左右逢源;与你的挚友以心换心,肝胆相照,才能为你的事业开拓崭新的未来。
以自己的真情赢对方的“回报”
真诚是相互的,你真心实意地对人付出热情,对方就会把你当成真正的朋友,并以他的真诚作为回应。
《太阁记》是日本历史上的名将丰臣秀吉的传记,其中有一段极有趣的插曲是“短矛和长矛比赛的故事”。
有一天,秀吉的主公信长的专教矛术的武师,主张作战时短矛较有利,但是木下滕吉郎(秀吉)却力说在战场上长矛较有利,二者争执不下,互不相让。于是信长各派一小队士兵给武师和滕吉郎二人,交代他们各训练三天后举行一场比赛,用以证明长矛短矛何者较有利。那一位矛术大师从第一天起就对部下士兵施以严厉的训练,开口闭口就是:
“这个地方不对,那个地方不对。”
“那种刺法,违反了矛术原则。”
“用力刺,再用力刺!”
最后甚至说:“你们这些士兵就是缺乏武术的涵养,真是不成材的无能东西……”
就这样,他不停地数落士兵们的缺点,第二天、第三天也是同样的严格训练,使士兵们身心俱感疲乏不堪。
“管他什么鬼比赛,输赢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关系,比赛时只要随便比划两下,应付应付就好。我们安分的做我们的小兵吧!每天如此严厉的训练,怎么吃得消?”
武师手下的士兵们已然完全丧失了斗志。
滕吉郎这一方面如何呢?第一天,他先吁请部下的士兵们大家通力合作,然后说:
“长话短说,大家先来开怀畅饮,预祝我们旗开得胜。”
于是大开筵席,他夸奖士兵们臂力强大、体格魁梧……大大地鼓励了一番。
第二天也是大略训练了一下,就解散了。在解散之前,滕吉郎依然是大大地犒劳了士兵们一番,一边喝酒,他一边告诉他们说:“在战场上,矛不只是用来刺人的,你们可以任意挥舞,打敌人的脚,刺敌人的胸膛,打得敌人翻滚在地,只要达到目的,任何用法都可以。”
第三天仍然是简单地做了个总复习,滕吉郎鼓舞激励大家说:
“大家再喝一杯,好好地培养体力,明天的比赛一定可以获胜。”
三天以来,士兵们天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体力充足,精神百倍,滕吉郎又如此地鼓舞、关心他们,于是他们每个人在心中都暗暗发誓,非替滕吉郎打个胜仗不可。
御前比赛的结果,不用说,滕吉郎这一队获得大胜。
真诚对人其实是从一些小事上开始的,把别人的事多放在心上,不要总是对那么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漠不关心。罗斯福总统为什么能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就是因为他总是真心实意地对他们表示关心。
有一天,一位黑仆的妻子问罗斯福:
“鹌鹑是一种什么鸟?”
总统非常亲切、详细地解说有关鹌鹑的一切给她听。过了不久,总统打了个电话到仆人的家里,告诉仆人的妻子:
“现在刚好有鹌鹑在窗外,你赶快过来站在窗户边看看。”
真诚对人还要经常留意他人的兴趣爱好。
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你看到与某人的特殊兴趣有关的文章,你都可以把它剪下来或者复印一份,然后送给有关的人。这是与人保持交往的一种极好的方式,而不要仅在你需要获得某种关心时才打电话给他,没有什么比这样更糟了。当你送给他们一些感兴趣的内容时,你可以在需要某些帮助的时候随时打个电话。他们将会记住是你送给他们剪贴文章,也许他们还会向你表示“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
总之,真诚是相互的,要获得朋友的诚心就要主动献上自己的一份诚挚的关怀。
给不幸者送上真诚的安慰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常多于顺境。不幸的事,人人难免。身处逆境,面对不幸,当事者不仅本人需要坚强起来,也迫切需要别人的安慰。人是社会的、合群的和有感情的高等动物。痛苦再加孤寂,痛苦倍增;痛苦有人分担,痛苦减半。患难见真情。安慰如“雪中送炭”,能给不幸者以温暖、光明和力量。
一个夏日的傍晚,一位少妇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老船夫救起。老船夫关切地问道:
“你年纪轻轻,为什么要寻短见呢?”
少妇哭得凄凄惨惨,说:
“我才结婚一年,丈夫就抛弃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那我问问你,你一年以前是怎么过的呢?”老船夫问道。
少妇回忆起自己一年前的美好时光,她眼前一亮:
“那时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那时你有丈夫吗?”老船夫又问。
“当然没有啦。”少妇答道。
老船夫说:“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一年前,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你什么也没损失啊。”
少妇想了想,说:“这还是真的,我怎么会和自己开了这么大一个玩笑呢!”说完,又重新充满了希望。
人在悲伤的时候,总会认为未来的生活毫无希望,从而失去对生活的兴趣,老船夫让少妇回忆起过去的美好生活,让少妇明白生活中还是有很多让人快乐的事情,重新点燃了她对生活的希望之火。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具体到生病,人在生病以后,情绪会很低落,经常会心烦意乱,胡思乱想。你如果能够将安慰奉献给他们,他们的心情就会好转些,并对你表示感激。不过,你应当讲求一些技巧,这样才能达到安慰患者的目的。
要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同病人进行交谈。
了解情况,是指对病人的病情、思想状况和实际情况有所了解,以及有关疾病的基本医药卫生知识。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同状况来进行各种安慰。
有的人胸怀大志,无奈情场失意,一蹶不振,这时你应该及时地对他进行安慰并鼓励他尽快振作起来,唤醒他的自我意识。
小吴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谈恋爱,三年了,不久前不知何故女朋友跟他吹了。他很伤感,一蹶不振。他父亲的一位朋友李老师知道此事后,特地赶来做疏导工作。李老师一见面就说:“我知道你失恋了,是来向你道贺的!”
小吴很生气,转身就走。李老师说:
“难道你不问问为什么吗?”小吴停下来,等着听李老师的下文。李老师说:
“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快点成熟起来,失败能使人的心理、思想进一步成熟起来,这不值得道贺吗?大学生的恋爱大多数只能属于非婚姻型,因为很难预料大家将来能否在一起工作。这种恋爱的时间又很长,随着知识的积累,人慢慢成熟了,就有可能重新考虑对方,恋爱变局也就悄悄发生了。应该说,这是大学生心理成熟的一种重要标志,你这么放任自己的感情,是心理成熟还是不成熟的表现呢?另外,越到高年级,大学生越倾向于用理智处理爱情。这时,感情是否相投,性格是否和谐,理想和追求是否一致,学习和工作是否互助互补,都会成为择偶的标准,甚至双方家庭有时也会成为重点考虑的条件,这就是择偶标准的多元化,这种标准多元化更是大学生心理逐渐成熟的表现,也符合普遍规律。你女朋友和你分手是不是出于择偶条件的全面考虑?你就没有全面考虑你的女朋友吗?如何处理你这种感情的失落,你该心中有数了吧?”
李老师先设置悬念——祝贺失恋,把小吴从感情的泥沼中“唤”了出来,然后通过合情合理的分析,唤醒他的理智,多次用“大学生失恋不一定是坏事,而是心理成熟的标志”的观点来加以点校。李老师就是一步步唤醒小吴的年龄意识,使他意识到是该用理智来处理感情问题的时候了,从而约束自己的感情,恢复心理平衡。
善解人意,真诚理解
人生得一知己是幸运的,许多事不必说他就能心领神会。知己深知你心中的每一根琴弦和音调,在你刚刚弹出第一个音符的时候,他已经知道了整个乐曲的内容。这就是历史上高山流水的美谈,这就是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生活本来就充满矛盾,这是人与人之间产生误解和隔阂的根源,是通向友谊王国的“拦路虎”。与真心朋友交往就要给对方多一些理解,多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来为他着想,这也就是所谓的“穿朋友的鞋子”。
古人说:“同师曰朋,同志曰友。”《世说新语》里记载,管宁和华歆同席读书,同师教导,其朋友之情有多深厚,不得而知,但割席绝交是一件极其让人痛心的事。古代圣贤讲究君子安贫乐道,耻言富贵,管宁割席的缘由正是华歆有崇尚富贵之嫌。人们历来赞赏管宁的品节高尚,但从社交之道来看,管宁就因为一点点“富贵之嫌”,就无丝毫规劝,轻而易举地“废”掉了在人生占重要地位的友谊,够朋友吗?
其实,管宁对朋友似乎太苛刻了,他们之间缺乏正直的理解和体谅。实际上,人各有志,人各有异。朋友之间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再者,世界也是绚丽多彩的,事物也是复杂多样的,因而人的思想和见解不可能统一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有人爱吃饭,有人爱吃菜;有人爱喝茶,有人爱喝咖啡;有人喜欢跳舞,有人喜欢武术。所以我们交友不一定得要求别人各个方面都完全符合自己,我们只要取其志同道合、情投意合这一两点,就可以与他结为朋友,最后发展为知己。
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这是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的交际经验。 因为人们在交流中,分歧总占多数。卡耐基希望缩短与对方沟通的时间,消除差异,提高会谈的效率,为此,他苦恼了好久。直到有人给他讲了一个故事——犯人的权利,他才从中领悟到这条交际原理。
据说,某犯人被单独监禁。有一天,他忽然嗅到了一股万宝路香烟的香味。于是,他走过去,通过门上一个很小的缝隙口,看到门廊里有个卫兵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然后美滋滋地吐出来。这个囚犯很想要一支香烟,所以,他用手客气地敲了敲门。
卫兵慢慢地走过来,傲慢地喊:“想要什么?”
囚犯回答说:“对不起,请给我一支烟……就是你抽的那种:万宝路。”
卫兵错误地认为囚犯是没有权利的,所以,他用嘲弄的神态哼了一声,就转身走开了。这个囚犯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有选择权,他愿意冒险检验一下自己的判断,所以他又敲了敲门。这回,他的态度是威严的,和前一次明显不同。
那个卫兵吐出一口烟雾,恼怒地转过头,问道:“你又想要什么?”
囚犯回答道:“对不起,请你在30秒之内把你的烟给我一支。不然,我就用头撞这混凝土墙,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失去知觉为止。如果监狱当局把我从地板上弄起来,让我醒过来,我就发誓说这是你干的。当然,他们绝不会相信我。但是,想一想你必须出席每一次听证会,你必须向每一个听证委员证明你自己是无辜的;想一想你必须填写一式三份的报告;想一想你将卷入的事件吧——所有这些都只是因为你拒绝给我一支劣质的万宝路!就一支烟,我保证不再给你添麻烦了。”
最后,卫兵从小窗里塞给他一支烟。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卫兵马上明白了事情的得失利弊。
这个囚犯看穿了卫兵的弱点,因此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获得一支香烟。
卡耐基通过这个故事想到自己:如果自己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不就可以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了吗?仅仅是转变了一下观念,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卡耐基就立刻获得了一种快乐——发现一种真理的快乐。
怎样做到善解人意呢?你必须保持对对方“同感”的理解,其实这也是一种说话技巧。所谓“同感”就是对于对方所述,表示自己有类似的想法和经历。比如吴倩以十分认真的语调告诉她的好朋友李蓉,她想自杀。李蓉不去问她为什么,也不板起脸孔说教一番,而是说:“是啊,我曾经也有过同样的想法,记得是那天发生的一件事,使我看到了人为什么要勇敢地活下去……”结果吴倩就轻松地谈起了她的烦恼与苦闷。李蓉边听边点头,表示理解和关注。后来吴倩不但勇敢地活了下去,并且做出了成绩。她和那位善解人意的李蓉的友谊越来越深了。
要想与人进行情感沟通,就要注意对方。当对方对某一事物表露出一种情感倾向时,你就要对他所说的这件事表达同样的感受,而且激烈些,于是你们就谈到一起了。
真诚理解是友谊的纽带,是成为知己朋友的情感基础,我们不必将其看得过于高深。理解就在你的身旁,理解就在每天琐碎的日常生活当中,而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人际交往中,设身处地地多为他人着想。
诚恳的歉意可增进彼此的感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有的人却认为承认错误是暴露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尤其在别人面前,他认为认错是一件有失身份的事情,所以即使犯了错也不肯承认,遮遮掩掩,甚至当别人当面指出或提出的时候都不肯承认。
然而,你要清楚:与其等别人提出批评、指责,还不如主动认错、道歉,这样更易于获得谅解、宽恕。凡是坚信自己一贯正确,发生争端总是武断地指责对方大错特错,从不认错、道歉的人,根本交不到朋友,或易交难处,永远缺乏知心朋友。
如果我们由于自身的孤傲和不安全感宁可让友情出现裂痕也不愿意说“我错了”这句话,那实在是愚蠢之至。诺曼·皮勒说过:“真正的道歉绝不只是简单地认错,而是对你说过或做过的有损友好关系的言行表示真诚的歉意,并真心实意地希望友谊得以修复。”
1755年,在竞选弗吉尼亚州议员的辩论中,23岁的上校乔治·华盛顿说了一些侮辱小个子对手——脾气暴躁的潘恩的话,对方当即用桃木拐杖把他打倒在地。站在一旁的士兵立刻冲上去,想为年轻的上校报仇,华盛顿本人却从地上爬起来阻止了他们,说他会处理好此事。 第二天,他写信给潘恩,邀请他在一家酒馆同自己会面。潘恩到达后,本以为华盛顿会要求他先表示歉意,然后与他进行决斗,谁料,华盛顿却先对他表示了歉意,并主动伸出和解之手。
道歉并非示弱。一个人要承认自己的错误是需要勇气的。人际关系是生活中最难处理的事情,人都免不了有出错的时候。一旦错了,就得道歉,只有如此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有些人明知道是自己不对,可是碍于所谓的身份或者面子一类的问题,不肯主动认错,觉得认错是没面子的事情,所以冲突也就无法解决。其实一个人能主动承认错误,就是一种勇气,这不仅有助于解决相关的矛盾,也能取得一定的满足感。
说“对不起”的时候,眼睛一定要直视对方,只有这样才能传递出你的心意。如果一边做事一边道歉,或者用回避的方式,都表现不出你的诚意,无法让对方感觉到你是真的认错。没有辩解的道歉才能让对方感觉你的心意,达到道歉的目的。
小雯借朋友的衣服穿,却不小心因为疏忽把衣服刮破了,小雯觉得很抱歉,就在还衣服的时候,很诚恳地对朋友说:“对不起,我不小心弄破了你的衣服,这是一个裁缝的电话,我已经联络过他了,他说可以补得像没坏的一样。”
这种正面的直接道歉是最好,也是最佳的方式。假如小雯在还衣服的时候只是说:“衣服破了,我赔钱给你吧。”对方肯定会婉言谢绝,但心里绝对会不舒服,觉得小雯的“道歉”只是形式上的,不够真诚,她们之间自然也就有了心结。
小伟在朋友的生日宴会上喝多了,将女主人最喜欢的一个花瓶失手打碎了,以小伟的经济实力赔不起这个花瓶。
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小伟挑选了一张精致的贺卡,写上自己的歉意:“我知道我的行为给你们造成了困扰,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无法原谅的,请相信我绝对不是故意的,如果当时我没有喝醉,也就不会发生那种事情了,所以请接受我最真挚的歉意。”
小伟将卡片亲手交到朋友手里,并带了一瓶朋友最喜欢的酒,不是为了表示赔偿那个花瓶,而是为了表示真诚的歉意。
小伟的这样道歉方式很艺术,你也可以不直接说出“对不起”,而是像小伟这样用一张卡片或一份小礼物等以表示歉意。最重要的是不要回避,一开始就要先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道歉一定要有诚意。
真心实意的认错、道歉就不必强调客观原因、做过多的辩解。就是确有非解释不可的客观原因,也必须在诚恳地道歉之后再略为解释,而不宜一开口就辩解不休。否则,你对自己的错误实际上是抱着抽象否定、具体肯定的态度。这种道歉,不但不利于弥合双方思想感情上的裂痕,反而会扩大裂痕、加深隔阂。
双方成见很深,当对方正处在火头上,好话歹话都听不进时,最好先通过第三者转致歉意,待对方火气平息之后,再当面赔礼、道歉。有时当务之急不是先分清谁是谁非,而是要求双方求同存异去对付共同面临的困难或“敌手”。如双方僵持不下,势必两败俱伤。如一方先主动表示歉意,就有可能打破僵局,化紧张为和谐,乃至化“敌”为友。
要记住,真正的道歉不只是认错,同时也意味着承认自己的行为给对方造成的困扰,并表示出你对彼此之间的关系很重视,希望道歉可以化解冲突,重归于好。诚恳的歉意不仅能弥补彼此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所以,如果你犯了错,就大方地表示歉意,诚恳地说一句“对不起”。
改变观点,不要认为道歉是没有面子的事情。当你做错的时候,请拿出你的勇气和诚意,向对方道歉,要知道,道歉是缓解冲突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