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遵循闲聊的基本礼仪就不会尴尬(2)
不过,不善言辞的人也没有必要因此而忧虑、沮丧,因为我们还有另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问问题。如果B能够像下面这样去做,闲聊会更加愉快,更加有利于彼此间交情的建立。
A:“我家养了一只狗哦!”
B:“哦,你家狗是什么品种的?”
A:“博美犬。”
B:“就是××家的那种吗?”
A:“恩,不过我家狗比××家的漂亮很多,我家狗浑身都是雪白的,漂亮极了。”
B:“那它好养吗?会不会很娇气?”
A:“不会,我家狗一点也不挑食,而且很健康,长得很快……”(接下来,B又问了许多关于A家的狗的情况)
最后,A见B对自己家的狗如此感兴趣,非常高兴,热情地邀请B周末到自己家去看看。
B的问题引出了A的回答,整个闲聊是以A的回应为主的。这样一来,不善言辞的B就算不勉强自己去做不擅长的事情,也能够将闲聊很好地进行下去。B的问题会让A因自己的听众对自己的话题很感兴趣而感到愉悦;并且,B的问题显示了A的优势——A懂得多,B什么都不懂,这种优势也让A获得了心理满足,从而愿意进一步与B进行交往,这就是A最后会主动邀请B去自己家,愿意与B进一步交往的原因所在。
如果我们不善言辞,那么不妨像上例中的B学习:在闲聊中,针对对方的话,以“问题”来回应对方,等到对方回答以后,再针对对方的回答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样,即使闲聊不是以自己为主,我们仍然可以从闲聊中获得快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以说,以不断提问的方式来回应对方是我们每个人,尤其是不善言辞的人必须掌握的闲聊技巧之一。
对此,有的人可能会担心自己没完没了的问题让对方厌烦、反感。一般来说,只要问的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无论他人怎么问,都不会厌烦和反感。想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尽可能地多聊一聊,这是人的一种心理本能。因此,我们问就要问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这一点是我们能够通过问问题促进闲聊的关键所在。
不论我们多想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初交往时都只能限于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而要将自己的欲望压制住。否则,闲聊可能会就此结束,彼此的交往只能以失败告终。
比如上例中,如果B不是针对A感兴趣的博美犬的话题进行提问,而是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进行提问:“那黑贝和博美相比,哪种犬更好呢?黑贝是不是比博美更聪明些?”试问,喜欢博美的A如何有兴致回答问题,又如何将闲聊继续下去呢?更何谈能从闲聊中得到快乐,进而认同B、愿意与B进一步交往呢?
总的来说,不善言辞也不用太过担心,只要善于针对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一样可以通过闲聊快速地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闲聊中,控制好话题支配率
在闲聊中,完全由自己唱主角,忽视对方的存在;又或者完全由对方唱主角,自己过于“透明”,都是一种无礼的表现。前者是不尊重对方,无视对方;后者是不配合,有“消极抵抗”之嫌。前者会让对方因被摆在配角的位置而不悦,进而不愿意和我们进一步交往;而后者会阻碍我们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性格、特质,不便于对方充分地了解和认识我们,不利于彼此的相互了解和交往。
简单地说,闲聊中,我们的话题支配率太高或者太低,都是不利于彼此间的好交情的建立的。我们需要把自己的话题支配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够让闲聊发挥效用,促进彼此间好交情的建立。
一般来说,闲聊双方各支配50%的话题。这样双方都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满足自己的控制欲;也能够充分地了解对方,了解对方的态度、交际倾向,便于自己在进一步的交往中更恰当地应对。
但在现实中,各支配50%的话题所带来的结果往往并不理想。比如,当我们与不善言辞的人聊天时,如果我们只支配50%的话题,而把另外50%的话题交给对方,那么,这其实是在难为对方。对方不善于表达自己,让他来掌控自己根本掌控不了的话题数量,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容易让彼此陷入尴尬中不说,也容易让对方因不适的心理体验而排斥与我们继续闲聊或交往。
真正的闲聊高手往往不会将话题支配率固定在某一个数字上,而会根据闲聊对象、场合、情况的不同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话题支配率。
比如,如果闲聊的对象是客户,虽然我们与对方在进行与工作完全无关的闲聊,但是我们仍然希望能够更多地展示自己的优点以获得客户的信任,而客户也希望通过闲聊来确认我们是否值得他信任。这样一来,我们就应该适当地提高自己的话题支配率,60%或者70%都是不错的选择。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也是双方都愿意看到的。
再比如,如果我们闲聊的对象是一个很喜欢说话的人,那么我们最好能将自己的话题支配率降低,一般以20%或30%为宜,既能够保证给予对方充分的回馈,又能够保证对方不会因为说话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心生不悦。
如果我们自己也很爱说话,就要适当地自我牺牲一下了。否则很容易出现两个人争夺话题支配权,让彼此间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情况。
根据闲聊对象来调整自己的话题支配率,是我们要遵守的基本闲聊礼仪。同样,根据闲聊的地点来调整自己的话题支配率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对方的生日宴会上,我们与对方闲聊,如果对方不是不善言辞,我们就应该降低自己的话题支配率,30%或者40%就足够了,这是“以对方为尊”的一种体现。
此外,根据闲聊的进行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话题支配率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一开始,大家聊的话题,A不是很在行,而你很了解,那么你的话题支配率完全可以达到70%或80%。但随着闲聊的进行,话题不断延伸开来,谈到某个话题时,A眼睛一亮,很有兴趣,那么我们不妨降低自己的话题支配率,将话题交给A来主控,让A淋漓尽致、痛痛快快地闲聊,而在A的说话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定会对如此善解人意的我们充满好感。
总的来说,闲聊中的话题支配率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闲聊中我们要灵活地调控,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别盯着一个话题,让话题有效延伸
生活中,或许是因为长期专注地工作,或许是因为性格方面的原因,有一部分人在闲聊时往往不懂得将话题延伸开来,只盯着一个话题聊,这让与其聊天的人很累。
在闲聊中,只盯着一个话题聊,不懂得将话题延伸开,是非常失礼的,会让闲聊进行得很不愉快、很快结束,就像下面的例子一样。
A:“听说了么?××的职称英语得了A耶!”
B:“是啊,真是出乎人的意料。”
C:“其实,也没什么出乎意料的,你们知道他为了职称英语考试花了多少钱吗?他竟然花了一万多去×××英语培训学校学了3个月。”
A:“看来×××学校的培训够给力的,他原来连英语短句都看不懂。不知道×××学校的培训课到底是怎么样的……”
B:“我还是无法相信他职称英语得了A,不知道是不是他考试的时候作弊了。”
C:“应该不会吧!听说×××学校成功培训了很多英语同声传译员的,英语职称考试算得了什么!”
B:“可是,从英文短句都看不懂到职称英语得A,跨度有点太大了吧!”
A与C完全失去了聊的兴趣,不再回应B,闲聊就此结束。A与C心中充满了对B的看法——“多半是嫉妒人家,不然怎么总说人家考试成绩是假的”“不知道B是不是和××有矛盾”等。
或许B并不是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他只是习惯专注,习惯在一个话题没聊明白前不转移话题,但是他的这种失礼却让A与C不悦了。A与C对“××职称英语考试得A”的话题已经不感兴趣了,他们对×××学校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希望能够聊一聊×××学校的相关情况;然而B却不肯“合作”,死盯着“××职称英语考试得A”,于是,他们也只好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让闲聊不欢而散。
我们之所以将“让话题有效延伸”定为闲聊的基本礼仪,并提倡遵循它,是因为让话题有效延伸能够活跃闲聊的气氛。话题越是一个接一个地有效延伸开去,闲聊就越愉快、热烈,而彼此也越认同对方、对对方有好感。
上例中的B如果能够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去遵循这个礼仪,当B第二次发言时,能够配合他人让话题延伸开来,那么闲聊很可能会是另一番境况。
B:“×××学校,好像很有名的样子,电视上总是有它的广告和新闻。”
C:“是啊,他们学校的老师很厉害,经常得奖。上个星期,×××学校的主讲师××还出席了中澳的教育交流会,澳大利亚的教育部长都称赞××呢!”
A:“晨报上有报道,对不?上面还有那个主讲师的照片。看起来很年轻,很帅。”
B:“真的很帅吗?如果我能找到那样既年轻又帅、又事业有成的人当男朋友就好了!”
C:“是挺帅的,不过据××说,给他上课的老师长得更帅。”
B:“啊,×××学校有那么多帅哥吗?”
A:“不仅帅哥多,美女也很多!我看过他们的宣传资料,里面的女讲师几乎都是美女。”
……
看,这样让话题有效延伸的闲聊不是进行得很畅快、热烈,也很让人愉悦吗?相信,闲聊结束时,每个人都会附上一句“我有事先走了,下次再聊哦!”这样的闲聊对于拉近彼此关系是非常有效的。
闲聊的有效进行与B从善如流地延伸话题是分不开的。当A提到×××学校的时候,B马上就将话题延伸到与×××学校相关的广告上,而A和C对此比较感兴趣,于是他们进行了热火朝天的闲聊;当B将话题延伸到“找又帅又年轻、又事业有成的人做男友”的话题上时,A与C并不感兴趣,她也不勉强,顺着A与C将话题延伸到“×××学校其他的讲师是否帅和漂亮”的话题上,从而保证了闲聊能够愉快地进行下去。
在闲聊中,我们也很应该像上例中的B一样有效地延伸话题。当然,有效延伸话题是需要一定技巧的,而其中的关键就是:找到前一个话题中的某个点,然后从这个点出发,引出下一个话题。如果新引出的话题是大家感兴趣的,那么就继续从新的话题上再找话题,并延伸下去。如果大家对新话题并不感兴趣,那么不妨退回来,另外找一个话题进行延伸。
总的来说,让话题有效延伸,顺着大家都感兴趣的方向延伸,不仅是闲聊中我们应该遵循的基本礼仪,也是让闲聊顺畅而愉快地进行的有效保证。
从对方的话中积极地寻找响应点
有社会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将受试者分为三组:第一组,两个男生;第二组,两个女生;第三组,一个男生一个女生。这些受试者并不认识彼此,但被要求在一分钟之内,尽可能热情地与对方聊天。话题可以自由选择,聊什么都可以,只要能够让聊天的气氛热烈起来就好。
社会学家们对受试者闲聊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受试者往往表现得比较好,很多人实验之后还成为朋友;而第三组的表现则非常不尽如人意。第三组受试者的表现大都类似于下例。
男生:“我很喜欢篮球,我从小就玩。小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电视上看到乔丹打篮球,从此以后,我就喜欢上篮球了。虽然乔丹退伍了,但我还是很喜欢篮球,每年的NBA我都会一场不落地看完。今年的NBA,我很看好洛杉矶湖人队,因为科比·布莱恩特在湖人队……”
为了能够和对方聊起来,男孩几乎用尽了浑身解数,一个劲儿地说着自己的爱好,希望对方能够回应自己。
然而,听着男生滔滔不绝地聊着自己的爱好,女生一脸茫然,因为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NBA,也不知道科比·布莱恩特是谁,男孩说得越多,她脑中的问号也越多,完全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怎样去回应男生。
考虑到在闲聊方面,与男性相比,女性存在先天优势,于是社会学家们有意识地让女生来主导闲聊。然而,情况并没有什么改善。虽然,女生在与男生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购物、服饰、甜品等)时,更加自然、投入,但是大多数男生仍然很难搭上话,彼此间的闲聊仍然没有进展。
由此可见,生活中大多数人如果无法从对方那里找到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点,往往就无法与对方进行轻松而愉悦的闲聊,又或者根本无法进行闲聊。然而,闲聊中的这种被动行为就等同于客人上门,让客人自己找东西填饱肚子一样无礼。
要知道,要想通过闲聊与对方建立起好交情,在闲聊中就一定要以对方为主。即使面对自己不感兴趣或不熟悉的话题,也要积极地寻找话题中对方关心的点,并由此衍生、扩散,进而形成新话题。否则,闲聊就很难进行下去,而好交情更无从建立了。
就“从对方的话中积极地寻找响应点”这一基本的闲聊礼仪而言,有的人会直觉地认为很难。其实,这非常简单,只要我们树立遵守礼仪的意识,然后按照一定的模式来做,就能够轻松地与他人进行闲聊,即使彼此在个人兴趣爱好方面存在很大的分歧。
面对自己不熟悉或不感兴趣的话题,我们不妨先做个纯粹的听众。然后,在对方的话题中找一个点,顺着话题,试着回应。就像下面这样。
女孩对男友说:“我今天下去西单了,买了一瓶睫毛雨衣……”
男友:“睫毛雨衣?那是什么?”
女孩:“就是睫毛定型液啦,我们女孩都管这种东西叫睫毛雨衣。”
男友:“很多东西,你们女孩都有专门的叫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