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博弈论:掌控绝对优势的交际策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斗鸡博弈:罗斯福博弈智慧的演绎(1)

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和残酷,我们随时都可能遇到“斗鸡博弈”的困境。一旦和博弈对手处于对峙状态,就需要运用进与退的博弈智慧。到底是坚持进攻呢,还是后退呢?采用何种策略进攻或后退呢?让我们跟随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一起去了解“斗鸡博弈”并掌握其中的智慧,进而在“斗鸡博弈”中成为进退自如的博弈高手。

用气势战胜对方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身哈佛的8位美国总统之一,是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12年。他身残志坚,一直受到美国人民的爱戴,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1882年1月31日,罗斯福出生在上流社会的罗斯福家族,1900年顺利进入哈佛大学学习,1905年与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结婚。可以说直到1921年的夏天,他的生活都非常顺利。1921年8月,罗斯福不幸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这意味着他的下半生将在轮椅中度过。

罗斯福的政敌们经常攻击他的残疾。虽然他不能站起来反击,但是有他出现的地方就有一种强大的气场反击政敌们对自己缺陷的攻击。第一次竞选时,面对对手的这种攻击,他让发言人告诉选民:“州长不是杂技演员。大家选他不是因为他能翻跟头。他没有健康的双腿不要紧,只要有睿智的头脑,为造福于人民而奋斗就好。”他没有选择激烈愤怒的还击,而是采用幽默而亲切的话语回复对方的质疑并阐释自己的竞选理念。就是这种乐观和坚强的气势,让他当选了州长,并最终于1933年以绝对优势打败了对手胡佛,当选为美国总统。

罗斯福在与政敌博弈的过程中,并没有采取针锋相对的愤怒还击策略,而是用智慧而幽默的话语回复对方的质疑,以乐观和坚强的气势威慑对方,不但有力地回应了对手的攻击,而且获得了选民的尊敬和支持,成为博弈的胜利者。罗斯福和政敌之间的博弈属于博弈论中“斗鸡博弈”模型,而罗斯福获胜的策略则是用气势战胜对方。

“斗鸡博弈”的故事模型是这样的:假设斗鸡场上有两只鸡决斗,这时这两只鸡各有两种选择:进攻或者退场。如果一只鸡退场,另一只鸡进攻,这时进攻者胜利,退下来就会很丢面子;如果两只鸡都退下来,双方打成平局;如果两只鸡都选择进攻,则两败俱伤。因此对每只鸡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对方退场而自己不退。

依据博弈论,“斗鸡博弈”有两种“纳什均衡”:一是敌退我进;二是敌进我退,而且双方的选择都取决于对方的选择。最终的“纳什均衡”究竟会出现在哪一种,就要看谁“吓”住了谁,谁的“威慑战略”更有效。也就是说,谁从气势上战胜了对方,谁就能成为博弈的胜利者。

那么,什么是“威慑战略”呢?所谓“威慑战略”就是以崇高强大的人格和宽广的胸怀展示出势不可挡、勇敢无畏的气势,并以这种气势威慑住对方,使其退却。深受哈佛博弈论影响的罗斯福在竞选州长和总统时采用的就是这种策略,他以“州长没必要像杂技演员一样翻跟头”回应政敌们对他残废身体的攻击,以“为造福于人民而奋斗”展示自己广大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他虽然站不起来,但是他的气势远远超过了博弈对手。

在人际博弈中,随处可以看到“斗鸡博弈”。在双方对峙的过程中,是逞匹夫之勇跟对方拼个你死我活,还是沉着冷静用气势压倒对方,答案显而易见。尤其是当你处在正义方的时候,就算对方表面很强大,他也会“心虚”,这时候你必须在气势上压过对方。懂得适当地展示自己的气势是人际博弈中的重要策略,这种气势既可以威慑住对手,也可以让合作的伙伴折服,对自己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当然,对方也可以使用“威慑策略”,如果对方的气势比你还强大,这时候你就要考虑是否要与他继续争斗了。如果你与对方实力悬殊,暂时避让积蓄实力才是上策。当然如果对方的气势是装出来的,即假威慑,你就要运用博弈论的智慧将他识破,以自己真正的气势战胜对方,取得博弈的最后胜利。

比如,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相爱,但是遭到女孩父母的反对,并且父母以断绝关系威胁女孩。这时候如果女孩被这个威慑策略吓住,她和男孩的爱情很可能就会失败。但是,这个女孩深谙博弈论,她知道父母的威慑其实是假的,因为断绝关系对他们来说更加不好。女孩知道父母不会真地实现威胁的内容,所以女孩有足够自信的气势,最后女孩勇敢地和男孩结婚了。女孩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被男孩的孝顺与懂事感动,最终接受了男孩,结局圆满。

有的“威慑战略”显然并不会真正实施,如上例中父母的威胁,但是有些威慑真地会实施,比如敌人扬言的反击。因此,我们一定要在识别对方威慑策略的真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策略,这对博弈的胜负至关重要。

博弈启示录

哈佛大学的智慧告诉我们,用气势战胜对方,是取得“斗鸡博弈”的胜利的一个重要策略。在与对方博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博弈论中的“威慑战略”,在气势上超过对方,有利于取得最终胜利。当然,也要懂得识破对方的假威慑。

退是策略,进是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刚刚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国内充斥着“缓和之声”,虽然由于几年前罗斯福推行的新政使美国已经走出了经济危机并恢复了元气,有实力一战。当时,罗斯福成功连任了美国总统,但是罗斯福非常清楚,此时美国的国内局势是不容自己参加到反法西斯的汪洋大战中的。因此,尽管罗斯福已经意识到,法西斯野心勃勃,对美国也居心不良,是美国不死不休的敌人,但他依然采取了暂时退让的政策。

在1939年9月德国闪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发表了正式中立的声明并在国内实施中立法。这种退让策略为美国争取了足够的养精蓄锐的时间。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向日本宣战,正式参加“二战”。其实,足够多的证据表明,罗斯福在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前已经知道珍珠港事件将要发生,但他没有立即选择反击日本,而是选择了再一次退让。他需要一个战争的借口,需要一个让美国人民从“和平美梦”中醒来的打击,使美国远离孤立主义,同时使自己对日宣战的决定得到国内的绝对支持。

罗斯福与日本的博弈中,表面上看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使美国受到了重创,实际上这是罗斯福以退为进的策略。

这种绥靖和遏制结合的政策给美国带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不仅避免美国因过早卷入战争而付出更多的人力财力的代价,而且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美国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非常有利,可以为博弈的最后胜利奠定基础。以退为进,退是策略,进才是目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这位哈佛学子的典范为我们演绎了博弈论的智慧——以退为进的策略,暂时避让是为了将来更长远的发展,既是一种大局观念,也是最为明智的选择。退让只是一时的,退只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做准备,而且自己的暂退也会起到麻痹博弈对手的作用,让敌人以为占了上风而放松警惕。退的目的是为了进,为了最终取得博弈的胜利。

在日常人际“斗鸡博弈”中,也可以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比如顾客在饭店吃饭,吃着吃着发现里面有一根头发,于是非常生气地破口大骂。这时候餐厅负责人要做的就是赶紧承认错误,并争取和顾客达成和平协商,为顾客免单并做出适当赔偿,即使那根头发有可能是顾客自己的,只是他没有意识到。因为饭店最重要的就是声誉,饭店的饮食卫生是关系饭店声誉的大事。无论是食物有问题,还是顾客的原因,饭店都不可深究将事情闹大,否则后果一定会非常严重。这里,饭店承认错误做出赔偿,退让,是为了饭店的长远发展。

以退为进是一种大智慧。在人际博弈中,正确运用以退为进的策略,能使我们的人生更加顺利,让我们受益匪浅。

承认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反而会因诚恳而得到大家的尊重。即使不是自己的过错也不置可否,等事情真相大白的那一刻,自然会赢得大家更多的尊重。很多时候,不辨自明和沉默是金,都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宽广胸襟。

同理,在商业领域的人际博弈中,掌握以退为进的策略,也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利润。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本清曾经使用以退为进的策略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他曾在事业起步时期将进价200日元的膏药仅以80日元出售,看似膏药卖得越多他亏损越严重,实际上他是赚钱的,因为顾客在买膏药的时候还会买其他药品,而其他药品都是盈利的。随着松本清药店的药品便宜的观念深入人心,他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这种在和顾客博弈过程中以牺牲小利益赢得顾客信任,最终赢得大利益的做法被称为“牺牲商法”,是以退为进策略的具体化延伸。

真正的商人总是懂得抓住消费者的心理,站在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不急于求成,以退为暂时策略,最终实现进的目的。

生活中,冲突和矛盾时时发生,当我们身处“斗鸡博弈”中,以退为进的策略绝对值得大家参考。

比如,职场中,竞争对手步步紧逼,甚至败坏你的声誉,这时,你大可不必与之针锋相对、互揭老底,不妨微笑着说一句:“他可能对我有误解,不过我相信大家都清楚我的为人,会相信我,不过我会听取他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博弈论中,以退为进是“斗鸡博弈”中有效战胜对方的理性策略。将自己放在比博弈对手更低的位置,更有利于把握大局,做出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正确的选择,最终取得博弈的理想结果。

博弈启示录

在“斗鸡博弈”中,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种大智慧,是眼光长远、具有大局观念的体现。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退只是策略,是暂时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战胜竞争对手。就像罗斯福一样,虽然一再退让,但等到时机成熟,就要毫不犹豫地反击。这一点是我们需要谨记的!

不做两败俱伤的对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罗斯福并没有对日本宣战,因为他知道当时美国的情况不适合立即加入到战争中。那时,美国刚刚从世界经济大萧条的阴影中走出来,全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再加上当时孤立主义盛行,非常不利于和日本直接对抗。为了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罗斯福选择了暂时的隐忍策略,他发表了中立声明并实施中立法。

博弈论中关于“斗鸡博弈”的模型存在三种结果:一是敌退我进;二是敌进我退;三是两败俱伤。对于博弈双方来说,最好的结果都是对方退下去,而自己不退,但是这存在两败俱伤的风险。实际上哪一方前进不是由双方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双方互相的实力预测和估计来决定的。如果双方都不能完全预测对方的具体实力,那么双方只能通过各种方式的试探来具体了解,这就要付出很多不必要的代价。硬碰硬的结果绝对是两败俱伤,双输。哈佛大学毕业的罗斯福总统正是深刻地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会做出暂时隐忍的策略选择。这种不做两败俱伤的对抗的智慧很值得我们学习,具有这种智慧是取得博弈最终胜利的前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峙的局面。1962年,苏联在其盟国古巴部署了导弹,以便对付美国。美国发现这一情况后,举国震惊,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严厉地指责并警告苏联,但苏联态度强硬。在这种博弈形势下,美国到底应该容忍苏联的军事挑衅,还是发动战争?而另外一方——苏联,又应该采取何种策略呢,是继续坚持古巴的军事部署,还是将导弹撤回?这两只“大公鸡”将采取何种策略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

很快,美国对古巴实施了军事封锁,并进入戒备状态,准备开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最终苏联选择撤销在古巴的导弹部署,做了回丢面子的“撤退鸡”。对于苏联来说,虽然丢了面子,但是保住了里子,即保存了自身的实力;对于美国来说,虽然自己略有优势,但没有轻易地促发战争,既保全了面子又保全了里子,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就取得了最好的博弈结果。当然,苏联撤退并不是惧怕美国,而是为了保存实力,避免发生两败俱伤的结果。

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和同事、上司的人际冲突,还是和恋人、亲人之间的矛盾,都不要选择硬碰硬,千万不能做两败俱伤的对抗,否则一定会追悔莫及。正如那句名言所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商量的。处于对抗状态的博弈双方在做选择和对策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后果,理性地判断是进还是退,不要逞一时之勇,最终害人害己。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好好像先贤们学习。

春秋时期,郑国让子濯孺子进攻卫国,结果他战败而逃。卫国让庾公子斯乘胜追击。很快庾公追了上来,他看到子濯孺子并不拿弓反而端坐,于是问他为什么这样,子濯孺子回答说:“我今天生病不舒服,不能拿弓。”庾公念在师徒情谊不忍下手,用没有箭头的箭向子濯孺子射了几下就回去了。

事实上,子濯孺子装病就是采取退让的策略,而庾公看到他的退缩不自觉地放松了警惕,加之他们有一层师徒关系也就饶了师傅一命。子濯孺子的退让使他保存了生命,而庾公既赢得了不杀师傅的好名声,也为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这对于博弈的双方都是好结果,比起两败俱伤要强得多。

当今社会,无论是个体之间,还是个体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都可能出现“斗鸡博弈”的情况。生活中,越是环境、学历、外表等条件接近的人之间,越容易形成斗鸡博弈,因为他们争夺的资源相似性大。但是,我们在博弈中要切记不做两败俱伤的对抗,相信我们通过学习哈佛大学博弈论的智慧,都能够找到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