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探索人性(3)
帮助他人,成就自己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与生俱来的善良。时刻保持这种善良而不丢弃,每向他人伸出一次援助之手,就会存贮一份助己之力。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来到一家旅店。他们行装简陋。
老先生对旅店伙计说:“我们跑遍了其它的旅店,结果全都客满。我们想在这里借住一晚,可以吗?”
年轻的伙计解释说:“这几天恰好有三四个会议同时在这个地方召开,所以附近的旅店才会家家客满的。不过,今天天气实在糟糕,没个落脚处也不方便。”
伙计边说边把两位老人往里请:“我们旅店也客满了,如果您两位不介意,就睡我的床吧!”
“那你呢?”老夫妇异口同声地问。
“我年轻,身体很好,在桌子上趴一会儿或者在地上搭个铺都可以的。”
第二天早上,老人付给这个伙计房钱,伙计坚决不收,他说:“这是我自己的床铺,不是用来赢利的,我怎么可以收你们的钱呢?”
老先生说:“小伙子,你可以成为美国第一流旅馆的经理。过些天也许我会给你盖个大旅馆。”
小伙子听后开怀大笑起来,他感觉这个老人和蔼而幽默。
两年后的一天,这个旅店的小伙子收到了一封信,信里还附着一张到纽约的双程机票,邀请他回访两年前在那个雨夜借宿过的客人。
年轻人按照信上的地址找到了那两位老人。老人把他带到纽约市中心第五大街和第三十四街的交汇处,指着一幢高楼说:“小伙子,这就是我们为你盖的旅馆,你愿意做这个旅馆的经理吗?”
是的,那位当年的小伙子就是今天大家都熟识的纽约首屈一指的奥斯多利亚大饭店的经理乔治·波尔特,而那位老人则是威廉·奥斯多先生。
所以说,你不会因帮助别人而失去什么。帮助别人,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别人获得了帮助,而你在得到快乐的同时也可能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时刻怀着助人之心,随时收获助己之力。
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泰戈尔
堂堂正正做人
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他取得的成就有多大,最令他骄傲和欣慰的事就是他从来没有不良记录。
罗斯福年轻时就时常告诫自己,绝不做有损自己声誉的事情。工作的时候,结交朋友的时候,甚至日常生活中,他从不允许自己做出有损名声的事情,就算那样会让自己失去部分财富,失去一些朋友,也在所不惜。在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政绩显赫的总统前他对自己的要求始终如一。
在政治生涯当中,只要他不那么正直、不那么秉公执法,只要他稍微利用一下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权力……他便有很多发大财的机会。然而,罗斯福却从不这么做,他从不做违背良心和有损声誉的事情。他不想让自己的政治生涯乃至自己的人生有任何的污点。如果在某一个职位就必须放弃自己做人原则时,他会选择放弃那个职位。他从不允许自己去拿一分来路不明或者不干净的钱。尽管这么做会让他得罪很多人,会给他制造很多麻烦,但是他依然恪守自己做人的原则而不改变。事实上,许多人虽然记恨他“不给情面”,但却又真的从内心敬佩他的正直和诚实。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能够看到一个人是否精明能干,是否声名显赫,而忽视他的人品。对于那些诚实、正直、勇敢的人,人们往往敬佩不已,却又很少这样要求自己。其实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人品,是其他东西无法代替的。一个人不论拥有多少财富,也无论执掌多大的权力,倘若没有好的人品,他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人们提到他的名字时,也许会充满羡慕,但不会有敬佩。
有些商人成了大富翁,却难以得到员工的爱戴和崇敬,因为这些富翁在金钱和物质财富上虽然占有优势,但是在人格上却处于劣势。他们惟利是图,很少真正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员工考虑,有时候甚至不惜借用卑劣的手段剥削员工为自己谋取财富。人们向来尊重那些人格高尚的人。诚实正直的人即使没钱财,没权位,也同样会受到人们的爱戴。
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无论你遭遇什么情况,都要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一个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并且一生都要为此努力奋斗。
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
——歌德
有知识,更要有美德
生命短暂,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
伟大的怀疑主义者休谟还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他的学生个个学富五车。
晚年的休谟也不放弃对学生的教导。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由于对学生们颇有些放心不下,就把他们一一召集在一起准备给他们上最后一课。
学生们都到齐了,他们围着老师坐下来。休谟问:“现在我们坐在何处?”
“坐在旷野里。”
休谟又问:“旷野里长着何物?”
学生们异口同声道:“杂草。”
“那么请告诉我,你们怎样才能把这些杂草除掉?”
弟子们面面相觑,他们有些愕然。没有人能够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和世界奥妙的哲学家,在他生命的最后一课居然问一个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学生首先开口道:“老师,我认为只要有铲子就足够了。”休谟听后点了点头。
另一个学生也开口道:“我看用火烧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休谟听后也微笑了一下,然后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学生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第四个弟子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全部挖出来就可以了。”
等学生们一一发言后,哲学家站了起来,他微笑着对大家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各自按照各自的方法去清除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这里相聚吧。”
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学生们又按照当时老师的嘱托来到去年上课的地方,不过此处已不再是杂草丛生的旷野,而是长满了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老师的到来,而此时,他们的老师,那个伟大的哲学家早已去世了。
休谟给他的学生们留下了一本书,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方法也只有一种,那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原来,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想告诉学生们:即使是学富五车,如果没有美德,则你的知识毫无意义。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令人肃然起敬。
——培根
宽容是财富
所谓公平,并非做错事后要得到报应。人与人之间应彼此宽容,谁都有弱点和缺陷,都会犯下这样那样的错。竭力避免伤害他人,以博大胸怀宽容他人。
一个富翁,有3个儿子,他感到自己年事已高,就决定把自己的全部财产留给3个儿子中的1个。可是,到底要留给谁,他犯难了。后来,这个富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告诉3个儿子,每个人都要花一年的时间去游历世界,回来之后看谁做了最高尚的事情,谁就可以继承全部财产。
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3个儿子陆续回到家中,富翁要他们一一讲述自己的经历。
老大得意地说:“我游历世界时,遇到了一个陌生人。他对我非常信任,把一袋金币交给我保管,不幸的是那个人却意外去世了,于是我千方百计地找到他的家人,并把那袋金币原封不动地奉还。”老二也自信地说:“我旅行到一个贫穷落后的村落,看到一个可怜的小乞丐掉到湖里了,于是我立即跳下马,从河里把他救了起来,并送给了他一笔钱。”老三犹豫了一下,说:“我,我没有遇到哥哥们遇到的那样的事情,不过我在旅行的路上却遇到了一个人,他总想得到我的钱袋,并一路上千方百计地害我。我差点被他害死。可是有一天我经过悬崖边,发现他正好在悬崖边的一棵树下睡觉,当时我只要抬一抬脚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将他踢下悬崖,可是后来我觉得不能这么做。刚要走,又一想睡在这里会很危险,担心他一翻身就掉下悬崖,于是就把他叫醒了,然后我们继续赶路。这实在算不上是什么有意义的经历。”富翁听完孩子们的经历后,点头说道:“诚实、见义勇为都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称不上是高尚。然而对于一个一再加害自己的人,有机会报仇却放弃,还帮助对方脱离险境的宽容之心才是最高尚的。我全部的财产都是老三的了。”
有仇必报,甚至于恩将仇报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然而以德报怨的人和事总属少数。冤冤相报何时了,只要人们看到这一点,然后学着宽容、豁达,惟有如此,才能享受人生的最高境界。
宽容是一种美德,一旦具备了这种美德就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精神困扰,始终怀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去生活;宽容是一种人生境界,能够做到宽容的人都是智力超群之人,他能看到广阔多彩的前景,能感觉到所有的人都在冲他微笑。
宽容是这样一种德行:不为个人所受的伤害进行报复而且不看重这些伤害,也不去抓住报复的机会,即使在这种机会已经出现的时候。
——包尔生
宽容是修养
人无完人,有再多优点的人也会有缺点、也会犯错误,这时,谁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谅解和宽容。推己及人,请先宽容他人。
南京多宝寺内弥勒佛旁的一副对联是:“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宽容别人的无理,宽容别人的傲慢,宽容别人的自私,宽容别人的浅薄。
公元前279年战国时代,赵国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被拜为上卿,位于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自恃功高,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听说,就常常称病不上朝,不想跟廉颇争位。有时蔺相如坐车外出,碰见廉颇就远远地避开。门客看了很生气,以为他胆小怕事。蔺相如回答说:“秦王那么厉害,我都不怕,难道还怕廉颇不成?我考虑的是,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入侵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颇这两人在。如今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势必会削弱抵御外敌的力量。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就是因为我们的内部不能不团结,否则就给了对方以可乘之机。”不久,这话传到了廉颇耳中,廉颇感觉很惭愧,便袒胸露背,登门负荆请罪。廉颇说:“我为人低贱,志量狭浅,得罪了相国,相国能如此宽容,我就是死也不足以赎罪。”于是将相重归于好,而且成了生死之交。
古人说:“自谦,人们就越服从,自夸,人们就越怀疑。我恭敬就可以消除人的怒气,我贪婪就可以引发人们的争端,这都是在于我的为人而已。”
所以说,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快乐,懂得了宽容,你就会明白生活中比才智更难能可贵更能触动人心的是人格的魅力,比人格的魅力更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是宽容的力量。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屠格涅夫
化干戈为玉帛
不能宽恕他人,就是拆掉自己要过的桥。
有一间小杂货店一直生意兴隆,直到一天,在它的对面新开了一家大型的连锁商店,小杂货店的店主感到这家商店即将搞垮自己的生意。于是他去找牧师诉苦。
牧师说:“倘若你对这家连锁商店心存畏惧,那么你肯定会仇视他,而这时仇恨便成了你真正的敌人。”
杂货商慌乱地问:“那我该怎么办呢?”
牧师建议说:“最好的办法是,每天早上站在你的商店门前,祝福你的商店生意兴隆,然后再转过身去,也同样祝福那家连锁商店生意兴隆,去当众拥抱你自己的敌人。”
杂货商听后,气愤地说:“我为什么要去拥抱我的敌人?”
牧师平静地回答:“因为你的任何祝福都会变成福气最终回归于你。同样的道理,倘若你有诅咒,也同样会将自己导向失败。”
过了一段时间,正如杂货店老板所预料的,他的商店因连锁商店的冲击被迫关门了,但是他却被聘请到那家连锁店做经理人,收入比以前更好。
每个人都脱离不了他赖以生存的社会,倘若没有一颗宽恕之心,生命就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这样损人且不利己。一颗宽容的心灵可以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度过难关,迈向新的起点。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福莱
节俭是美德
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约翰小时候很自卑,因为他一直觉得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旧的:旧衣服、旧画板、旧书包……那时候的他总认为父母的节省是一种耻辱,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逐渐被父母的节省所“传染”。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比父母还要节俭的人,而且这种节俭几乎是无法控制的。他从一开始的认为这是一种耻辱而非美德,到后来的逐渐愿意承认节俭是美德,直至最后开始享受这种美德给自己带来的心灵丰裕的感觉。
最初约翰在一家出版社供职。他发现这个出版社的前任美编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作品,约翰感到并相信这个美编一定是个非常优秀的人,因为一家小小的出版社,其实不需要美编如此努力。像这样“不因善小而不为”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很好的发展。后来,约翰听说她考进一家薪资高、福利好的大公司,约翰相信以她的能力她一定能过得更充实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