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食疗大全(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药材的使用须知

药膳用中药材大部分取自野生植物药,小部分取自野生动物药,极少部分取自矿物质。在使用中药材前对中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药材,这里我们从中药材的来源和命名、中药材炮制的目的和意义、中药材的配伍禁忌、中药材的妊娠禁忌和服药禁忌以及中药材的用量和用法等五个方面来介绍这些相关的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在搭配药膳时,须严格遵守中药材的配伍禁忌(即十八反、十九畏)。

中药材的来源和命名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医药事业的需要,人们对药用植物、动物的栽培和饲养能力越来越强,药物来源也越来越丰富了。

药膳用药物野生植物有:甘草、麻黄、桔梗、柴胡等。

药膳用栽培植物有:人参、党参、 川芎、 山药、当归、菊花、天麻等。

药膳用野生动物药有:猴枣、九香虫等。

药膳用饲养动物药有:麝香、牛黄、鸡内金、蜂蜜、鹿茸、全蝎、珍珠等。

除从上述几方面得到的药物外,我国还从国外引进一些药物品质,如胡桃、砂仁、白豆蔻等。

药膳用药材命名方法丰富多彩。有的按产地命名,如川贝母,产于四川,党参,产于山西上党等;有的是根据药物性状命名,如人参,其形态像人形,牛膝,长得像牛的膝关节;有的是按颜色命名,如红花、黑豆、绿豆等;有的是根据药物的气味命名,如麝香、五味子等;有的是根据生长特点命名,如冬虫夏草、月季花等;有的是按用药部分命名,如葛根,药用其根;韭菜子、莱菔子,因药用其子;荷叶、桑叶,因药用其叶;有的按其功效命名,如何首乌,因能令人头发乌黑,是何家祖宗三代吃此药,使头发乌黑,故叫此名。

中药材炮制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使药材保持清洁纯净,首先必须除去药物的泥沙,杂质、瘀血、毛桩和非药用部分。如杏仁去皮、麻黄分开根茎等。

矫正药材的不良气味,消除腥味或减轻臭味,有利于提高药膳食品香味,如桩白皮用麸麦炒,可以除去臭味。提高药物疗效,增强补益和治疗作用,如奶制茯苓、人参等。降低或消除药物和食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转变药材和食物的性能,保持特定的营养,如生半夏用生姜汁制过,不致刺激喉咙,使人中毒;巴豆去油,可减低毒性;首乌制后,不致泻下;生地清热凉血,酒蒸成为熟地,就变为性温而补血;常山用醋制,催吐的作用加强,用酒制可减弱其催吐的作用。

便于制剂、服用和保存。如为了切片或碾碎,用泡炒各法;代赭石、磁石、牡蛎、鳖甲等矿物、介壳药,用醋处理后质地松脆,既便于粉碎和减少煎煮时间,也有助于煎出有效成分;为了使药物干燥,便于保存,用烘、晒、阴干等法。

中药材的配伍禁忌

目前,中医学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为“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其意思即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其意思即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中药材的妊娠禁忌和服药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妊娠禁忌药物是指妇女在妊娠期,除了要中断妊娠或引产外,禁用或须慎用的药物。根据临床实践,将妊娠禁忌药物分为“禁用药”和“慎用药”两大类。禁用的药物多属剧毒药或药性峻猛的药,以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慎用药主要是大辛大热药、破血活血药、破气行气药、攻下滑利药以及温里药中的部分药。

禁用药:水银、砒霜、雄黄、轻粉、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马钱子、蟾蜍、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麝香、干漆、水蛭、三棱、莪术、斑蝥。

慎用药:桃仁、红花、牛膝、川芎、姜黄、大黄、番泻叶、牡丹皮、枳实、芦荟、附子肉桂、芒硝等。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忌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黏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高热患者还应忌油。

中药材的用量和用法

服用中药的时间都有讲究的,而且特殊病证需要同时服用中药和西药,也是需要区分服用中药和西药的时间间隔。对大多数药物来说,如果医生无特别嘱咐,一般在饭后两小时左右服用,通常需一天口服2次。

中药与西药:服用间隔1~2小时为好,因西药容易同中药里的鞣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失去药效。

散寒解表药:应趁热温服,服后可喝少量热粥,以助药力,随即上床休息,盖上被子,捂至全身微微出汗为宜。

清热解表药:宜放至稍温凉后服用。

温阳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汤)宜于清晨至午前服用,中医学认为,这“使人阳气易达故也”。

驱虫药:应在睡前空腹服用,不宜在饭后服用。

安神药:应在晚上睡前服用,不宜白天服用。

口服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服用方法是否得当,对药物疗效有一定影响。

汤剂:宜温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此即《内经》所谓“治热以寒,温以行之;治寒以热,凉以行之”的服药方法。

丸剂:颗粒较小者,可直接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丸者,可以分成小粒吞服;若水丸质硬者,可用开水融化后服。

散剂、粉剂:可用蜂蜜加以调和送服,或装入胶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刺激咽喉。

膏剂:宜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喉引起恶心、呕吐。

冲剂、糖浆剂:冲剂宜用开水冲服,糖浆剂可用少量开水冲服,也可以直接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