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浮屠上的角锥立石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国家,在历史上,它的各个海岛长期处于分散状态。印度教和佛教盛行,其中婆罗浮屠大塔就是印度尼西亚现存的最重要的早期佛教建筑物,也是该国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佛教本来是发源于印度,它是怎么传入了印度尼西亚并建造了婆罗浮屠大塔的呢?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治时期,重视弘扬佛法。印度通过海路与东南亚互相往来。在阿育王的支持下,佛教传入东南亚。但印度尼西亚群岛由于距离印度遥远,佛教和印度教是直至1世纪才传入的。因为印度教契合了印度尼西亚原始社会的精灵崇拜,所以佛教更为盛行。到5世纪,佛教才逐步发展起来。8世纪,印度大乘密教僧金刚智将大乘密教传入爪哇,盛极一时,统治者调集了当地居民兴建了婆罗浮屠大塔。
从空中鸟瞰婆罗浮屠寺院
婆罗浮屠大塔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中部日惹城西北40千米处,是最奇异的佛教塔庙之一。它于800年前后由夏连特拉王朝的佛教统治者兴建,用于保存王公及王室家属骸骨。由于战乱它很快被遗忘,直到1814年才重新被发现。在20世纪印尼政府对婆罗浮屠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缮。
婆罗浮屠的梵文意思是“山丘上的佛寺”,它竖立在茂密的丛林树中,像一个巨大的花式冰蛋糕。大约用了200万块石头,砌成上圆下方的弧形,在整体上构成一个立体的曼陀罗形状。它通高31.5米,由塔基、五层围廊和三层圆台上的中心佛塔三部分构成。分别代表着“色界”、“欲界”、“无欲界”三个境界。婆罗浮屠呈金字塔形,可拾级而上。它有一个正方形的塔基,由5层带边的墙的平台组成,并装饰着数以千计的反映佛陀生活的雕刻。方形平台上是4层圆形平台,上面竖立着72座钟形佛塔或佛龛,每座佛塔内有一尊佛像,在顶部有一座主佛塔。
婆罗浮屠上部的众多佛塔
登婆罗浮屠的时候,佛教徒必须按特定的路线——从东面进入,按顺时针方向绕行。走向庙顶象征着一个人逐步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在代表色界的塔基的基部,有160幅浮雕,这些浮雕将佛典《大业分别经》的内容和世俗人物以及花草鸟虫结合起来,表现了富有人间气息和当地风情的大千世界;在代表欲界的五层围廊上,有总长达3200多米的精美浮雕,组成一幅无与伦比的美术长卷。浮雕的内容,主要是《本生经》上的故事,实际上曲折生动地表现了当时印度尼西亚社会以及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佛塔和石佛像。高耸的就是锥形立石。
在印度尼西亚的古代巨石文化中,角锥立石是祖先灵魂的象征,把角锥形状的小塔围筑在主佛塔的周围,并把它们置于无欲界之中,这就既突出了当时大力弘扬的佛教的主导地位,又使得佛教与印度尼西亚居民原来的原始祖先崇拜的信仰达到了和谐统一。
婆罗浮屠大塔作为佛教建筑,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了印度建筑和雕刻的手法,但是,它在构思的宏伟和手法的精巧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所知道的印度本土的任何同类建筑。婆罗浮屠大塔体现了古代印度尼西亚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反映了早在10世纪以前,印度尼西亚的建筑和雕刻艺术已经很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