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全书:彩图白金版(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 每天都是一个完美的春夏秋冬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可这种理论的道理何在?经脉与时辰,时辰与四季,五脏五行与时辰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本章一一为您解答。

时辰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大自然

在讲时辰养生之前,我们先来说说时辰这个话题。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两个小时。古代没有钟表,但人们又需要时间来安排一日的活动,于是聪明的古人根据太阳的升落,天色的明暗将一天划分为不同的时段。

这种划分法最早见于殷商甲骨的卜辞中,当时就有“旦”(清晨)、“夕”(傍晚)、“明”(黎明)、“日中”(中午)、“昃日”(下午)、“昏”(黄昏)等记载。后来,随着人们的不断实践和对自然认识的深入,时段的划分也越来越细了。古代没有电,因此夜晚的活动也比较少,这从《左传》、《淮南子》等所记载的时段昼多而夜少便可以看出。汉武帝的时候推行了“太初历”,自此以后历法开始变得越来越精密。一昼夜开始被划分为十二个时段,再用十二地支来代表,便有了十二时辰之说。这十二时辰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们所对应的时段依次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十二时段是我国古人借助他们看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方法。比如把半夜鸡叫称作“鸡鸣”,把天黑要睡觉的时间命为“人定”,早上吃饭的时间叫做“食时”,吃晚饭的时间叫做“晡时”。这时也许会有人问那中午吃饭的时间叫做什么呢?原来古时候的人一天只吃两顿饭,所以压根就不存在午餐时间。剩下的八个时段都是指太阳运行的位置,可见古人有多聪明,在那个时候就懂得用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来划分时间。

在《黄帝内经》的记载中,如《灵枢·卫气行》、《灵枢·经别》等篇都有“十二辰”的记载。这十二辰就是十二时辰。也正是由于被中医奉为经典的《黄帝内经》有不同的时段划分方法,而时段与脏腑经脉的配属也全是一样的,所以至今依然存在不同记时法和不同配属的问题。

十二个时辰,对应十二个正经管家

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与之相对应的,人体也有十二条经络,我们称之为“十二正经”,每条正经各有所主的脏腑。“十二正经”是人体的主干线。气血按十二时辰的阴阳消长有规律地流注于十二经脉之中,而人体各脏腑的功能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经与体内无数条脉络相互交错(经为干线,络为旁支),在人体内形成一张大网,将人体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的活动保持着阴阳的协调统一。所以要平衡阴阳,首先要养好经络。

十二经脉的交接顺序是从肺经始,而大肠经,而胃经,而脾经,而心经,而小肠经,而膀胱经,而肾经,而心包络经,而三焦经,而胆经,而肝经,复从肝经注入肺经,周而复始,循环无端,日夜运行五十周。

为什么经脉自手太阴至手阳明……至足厥阴,复至手太阴地有序交接呢?营血的流注之所以从手太阴经开始,肺经之所以为十二经之首是由于两点原因:其一,因为营血属阴,阴血必赖气之统帅和推动,肺主气,故其运行每周必从手太阴肺经开始。其二,营血的化生,虽然始于中焦,但水谷精微之气须“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灵枢·营卫生会篇》),所以营血的运行必从肺经开始。

但是这种时经配属关系的机理又是什么呢?其实,时辰与经脉配属的实质,是每值某经所配属之时,则该经功能活动相对旺盛,自身敏感性增加。因而,能对针灸等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这一配属和时辰与脏腑配属同一道理,是人类在长期生存并适应这个具有明显节律变化的环境中所形成的。

十二时辰经络气血流注表

每一个时段,都与我们的脏腑相配属

不仅十二经脉与时辰相配属,五脏也有相应的时段配属。如果将一昼夜分为鸡鸣、平旦、日中、黄昏、合夜五个时段,那么这五个时段各配属一脏,这配属方法还有两种。

第一种配属法是指根据五脏所在部位及其功能特点,以上下腹背区分阴阳,并与昼夜阴阳时段相互联系而配属的方法。如《素问·命匮真言论》中所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这里的“合夜”,即“始夜”,是指天开始由明转黑的时间段。这种时段划分,除黄昏到合夜外,其他的时段都是相连贯的,即合夜→鸡鸣→平旦→黄昏。从以上可以看出,黄昏至合夜也应当称为一个时段。按此法就将一昼夜划分为五个时段,这五个时段恰好与五脏相配。《素问·命匮真言论》中还说道:“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这段话明显地指出了四时段与四脏的配属关系:鸡鸣至平旦配肝,平旦至日中配心,日中至黄昏配肺,合夜至鸡鸣配肾。但这五脏中的“脾”又与哪一时段相配呢?文中讲到“脾之至阴”,什么是“至阴”?“至阴”就是指从阳到阴,这里的“至”是到的意思。而黄昏至合夜这个时段正好是从阳开始转阴的时候,故与脾相配。那么,五脏与时段的配属关系就如下图所示:

而五脏又有五行的属性,那么五脏的这个五行属性,又分别与五个时段相配属,这种配属法便是第二种配属法。关于五脏与昼夜时段的相配关系,主要是从什么时段五脏病症的病情与其他时段相比会有所好转而表现出来的。如果得的是肝病,则平旦时段会有好转;得的是心病,则日中时段会有好转;若是脾得了病,则日时段会出现起色;而肺得了病的话,则下晡时段会有所好转;倘若不幸是肾得了病,则到了夜半时会见起色。这里的时段划分又是十二时段划分法,但无论是什么时段分法,以上的文字已明确地显示出五脏与五时及五行的配属关系,即平旦(木)配肝,日中(火)配心,日(土)配脾,下晡(金)配肺,夜半(水)配肾。

这两种配属法因为依据不同,所以在时段与脏腑的配属关系上也有所不同。

明白五脏与时段的配属关系,就能“对症下药”,比如肝不好,在平旦这个时段治疗、滋养效果最好,而心脏不好的,则在日中吃药或吃补品效果最好。总之,每一个时段都与我们的脏腑相配属,因时养脏才有效果。

从十二时辰叙说五行与五脏

在古人的观念里,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些物质的运动变化构成的。其实不管是自然界中的阴阳和五行,还是人体的阴阳和五行,最注重的是这种人和大自然的有机统一,即“天人合一”。

人体的五脏同样也可以分为五行,即肝为木、心为火、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按照五行相生的逻辑,肝藏血可以济心,这就是木生火;心的阳热可以温暖脾气,是火生土;脾透过运化功能产生的精微可以滋养肺部,是土生金;肺气的下行有助于肾水,是金生水;肾精又可以补肝,为水生木。

中医学将人体主要生命活动归纳为肝、心、脾、肺、肾五脏功能活动系统,并且由于“天人相应”的关系,此五个系统也必然是与天时、五行相应的。如夏气属火热,通于心;秋气属燥金,通于肺;冬气属寒水,通于肾;土气为五行之母,阴阳皆在,故脾应四季。像一年四季的寒暑阴阳变化一样,在一天中也有相似的冷热阴阳变化,因此五脏在一天中也有相应的时段相对应。

俗话说:“一日也是小四季”,朝(寅卯)为春便与肝相配属,日中(巳午)为夏便与心相配属,日入(申酉)为秋便与肺所配属,夜半(亥子)为冬便与肾所配属肾。而由于脾应四季,所以辰戌丑未配属脾。其实,所谓的日养生就是四季养生在一天之中的缩影,它们的理论依据和养护精髓都是融会贯通的。

关于脾脏的特殊性,文中已经多次提到。它为什么不像其他脏腑那样有相应的时段和季节呢?也就是说它为什么那么特殊呢?那是因为“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其功能强大而特殊,不是其他四脏所能比的,正是由于脾脏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其配属时间,也较为广泛。

事实上,脾脏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单单是气血生化之源,而且还是今身气机转运的“枢轴”,若中土气机不利,则心肝肺肾四脏气机皆因之滞塞,因而成为辨别各种病症缓急的最“急”者。就此而论,脾脏的配属时辰也应当比其他各脏长。古今医学家普遍认为,脾主四时,在不断的医疗实践中,也多应用脾旺辰戌丑未四时的理论。所以,脾在十二时辰中就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地盘,辰戌丑未都是它的了,你说它重要不重要?因此,一定把脾给养好。

时辰与脏腑的配属关系,在人体中的表现就是:在五脏相配属的时辰,此脏的生理功能相对比较旺盛。如果在配属的时辰当旺不旺,或者过于旺了,这都是病态的表现。由于五脏属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因此有些时候这个病态表现不仅是本脏病情变化的征兆,也会影响到相关的脏腑,尤其是与之相克的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