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草庵
山坡羊(一)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1]?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注释】
[1]红尘:飞扬的尘土,形容都市的繁华热闹。
【译文】
早晨鸡叫了,黄昏时乌鸦也争着叫,他们哪个不想在人世俗间争相表现?追求功名利禄需去长安大道。哪知这其间路途遥远,要历尽千辛万苦。哪知啊,今天的少年明天也会衰老。山依旧美好如昔,而人却已经衰老了。
【赏析】
元代的统治者对科举取士并不那么重视,整个元代便只举行过两届科举考试。一次是在元太宗窝阔台在位时,一次是在元仁宗延祐二年。期间相差了七八十年。不仅如此,两次考试还都给了蒙古人不少优待,对汉人、南人进行了各种限制。元代读书人入仕之难可见一斑。
此曲写的就是延祐二年的那次考试。对读书人来说,这可是一次难得的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争相报考,十分踊跃。当时,作者陈草庵正赶往河南担任左丞,路上见到了不少赶考的学子。“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便是对当时情况的写照。“晨鸡”与“昏鸦”有影射考生之意。但从“那个不去红尘闹”来看,与其说作者在讽刺考生,不如说他看不惯世人为名利所趋,且这看不惯中还不乏同情。“路遥遥,水迢迢”,正是因为知道功名路的辛苦和无常,看人们为功名奔波,作者才会感慨万千。
“今日少年明日老”实是作者对世人的劝告。人生如白驹过隙,踌躇满志的少年转眼就变成满头白发的老翁,到时,那些凌云壮志又有多少能够实现?在曲的最后,作者用自然的亘古不变和短暂难测的人生做对比,强化了劝世的力度。
⊙作者简介⊙
陈草庵(1245—1320),即陈英,元代散曲作家。字彦卿,号草庵,析津大都(今北京)人。一生仕履显赫,官历监察御史、诸道宣抚、中丞等,其生平事迹不详。元代钟嗣成在《录鬼簿》中称其“陈草庵中丞”,名列前辈名公之中。其散曲今存小令二十六首,多为愤世嫉俗之作。
山坡羊(二)
伏低伏弱[1],装呆装落[2],是非犹自来着莫[3]。任从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农过[4],蚕怕雨寒苗怕火。阴,也是错;晴,也是错。
【注释】
[1]伏:屈服。[2]落:衰朽。[3]着莫:招惹。[4]妨农过:妨碍农时之罪过。
【译文】
就算我伏低做弱者,哪怕我装傻装笨,不去招惹人家,是非还是会自己找上我。一切随它自己去吧,看又能怎么样?就是老天爷也有妨害农事的罪过,蚕虫不喜欢阴雨,初生的禾苗怕炙烤。老天爷让下雨,是犯了过;老天爷让天放晴,也是犯了错。
【赏析】
陈草庵,《录鬼簿》于“前辈名公乐章传于世者”列有“陈草庵中丞”。孙楷《元曲家考略》云:“陈草庵宣抚名英,一名士英,延祐初,以左丞往河南经理钱粮,寻拜河南左丞。”由此看来,陈草庵久居官场,仕途顺利。而其作品多是愤世、劝世之作,初想起来让人不解。然而联系元代实际情况,时政黑暗,吏治混乱,统治极为专制;行政、法律、经济加之天灾人祸的败乱集于一身,最终导致了元末红巾军起义。如此庞大的帝国历时不过百年,其民族、阶层、经济、吏民的矛盾之严重可以想见。那么置身于官场中而又能仕途顺利的人,其处境之艰险,其行事之艰难,其身心之疲累也是可以想见的。
在此曲中,作者对为人处世之难大发感慨。“伏低伏弱,装呆装落”写出了人谨小慎微的样子,“是非犹自来着莫”则说明世事险恶,无论人怎样做,都不能保证麻烦祸患不会缠上自己。起首三句很能引起世人共鸣。
“任从他,待如何”,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作者豪放的性格,既然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倒还不如率性而为,看看最后会有怎样的结果。接着,作者又举了天公的例子,以调侃的语气说明就连神力无边的老天爷面对人情关系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更何况是凡夫俗子。很多时候照顾了甲,得罪了乙,照顾了乙又顾不上甲。“阴,也是错;晴,也是错”,人很难顾及事情的方方面面,委屈未必就能求全。
曲子虽流露出愤懑不平之意,但由于语言诙谐又给人以开阔自适之感。
曲的鉴赏知识
“无俏不成曲”
元曲俏皮、幽默、诙谐,玩世不恭,正话反说,寓庄于谐,在它尽情尽致、通俗直白的宣泄中,总体现出“俏”的灵气。极而言之,元代散曲最终形成了“无俏不成曲”的局面,并被后世奉为曲之正宗。
散曲延至明、清两代虽然衰落,但从明、清散曲大家陈铎、孔广林将自己的散曲集分别命名为《滑稽余韵》、《温经堂游戏翰墨》的取意看,也是视幽默滑稽、游戏笔墨为散曲传统的。形成元曲“俏”这一独特神韵并非偶然,实是由元代知识分子的独特境遇决定的。
山坡羊(三)
愁眉紧皱,仙方可救:刘伶对向亲传授[1]。满怀忧,一时愁,锦封未拆香先透[2],物换不如人世有[3]。朝,也媚酒。昏,也媚酒。
【注释】
[1]刘伶: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平生好酒放达,曾作《酒德颂》。又常携一壶酒,让人带着锸(铁锹)跟随,声称:“死便埋我。”[2]锦封:用绸子做成的酒瓮封口。[3]物换:事物亡佚变换。世有:元人方言,已有。
【译文】
如果你的愁眉紧皱,那么有个仙方可以为你解忧:那是刘伶面对面传授给我的。即便有满怀的忧结,或者是一时的忧愁,酒坛的封口尚未拆开,那股醉香就已先沁人心脾了。事物的亡佚变换,哪能比得上手中实实在在持有的杯盏呢?所以,我朝也贪杯,晚也饮酒,日夜酣醉在梦乡之中。
【赏析】
中国古代,以“酒”为吟咏对象的文学作品很多,要在其中脱颖而出,为人铭记,单是做到妙语连珠还远远不够,作者还必须出奇出新,在构思上下工夫,一如此曲。
曲子一开始作者便说自己得到了为人消忧解愁的“仙方”,这很难不引起读者的好奇。烦恼人人有,谁不想抛下烦恼逍遥自在呢?而作者好像有意调人胃口,故作神秘状地说:“这是刘伶亲自传授给我的。”刘伶是魏晋时人,不可能和生活于元代的作者“对向”,但提到刘伶人们就会想起酒。至此,不用作者说,读者也已然明了,作者的仙方就是“酒”。
想来,作者也和刘伶一样嗜酒如命。在作者看来,这酒除了能为人解一时之愁外,还能让人忘记岁月的流逝。又有什么比时光如梭更令人忧郁的呢?年华如水,转眼间少年就变作老年,任何人都无法回避这残酷的现实。对岁月流逝的恐惧牢牢地扎根于人意识的深处,作者 “朝,也媚酒。昏,也媚酒”,无非是借饮酒来获得内心的宁静。若没了酒,作者恐怕就要“朝,也愁眉紧皱。昏,也满怀忧愁”了。
如此看来,作者不是劝人多多饮酒,而是借酒写愁,也只有忧愁多到无法排解的人才会把酒当成仙方。
意象突然跳转是这首曲子的一大特点。譬如从“满怀忧,一时愁”一下子转到“锦封未拆香先透”,利用酒香的沁人心脾暗示忧愁的一扫而尽,真有天马脱羁之妙。也正是这种大开大合的气势方显示出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
山坡羊(四)
江山如画,茅檐低厦,妇蚕缫婢织红奴耕稼[1]。务桑麻[2],捕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3]。兴,休羡他。亡,休羡他。
【注释】
[1]蚕缫:养蚕与抽收茧丝。织红:纺织与缝纫刺绣。耕稼:耕田与播种谷物。[2]务:经营。桑麻:农作物的泛称。[3]牛继马:晋朝司马氏开国初,西柳谷出土一石,上有图画及“牛继马后”的谶语。后来恭王司马觐的妃子与军吏牛氏私通,生下的儿子便是日后东晋的第一代皇帝元帝司马睿,果然暗中继替了原先皇家的血统。这里借指历史上王朝的更迭与嬗变。
【译文】
山山水水如图画一般秀美,趁着美景盖上几间低矮的茅屋住下。妻子养蚕缫丝,婢女织布纺纱,长工耕田播种。一心从事农活,有时也捕鱼捉虾。见了渔夫樵子只说些闲话,无非是晋代了三国,牛氏又顶了司马。兴,不羡慕它;亡,也不羡慕它。
【赏析】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隐于林者大约不是做渔夫、樵夫就是做农夫了。此散曲描写的是隐于田园的生活。
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田园生活中的农活。耕种织绩,甚至于男女具体的分工,细细道来。而这一切是在风景如画的背景中进行的,自然另有一番情趣。
“江山如画,茅檐低厦,妇蚕缫婢织红奴耕稼。务桑麻,捕鱼虾。”美丽的山河湖水,几间茅屋,养蚕抽丝的妇女,纺织缝纫的婢女,远处田野中辛勤劳作的家奴。这是作者脑海里时常出现的美好生活画面,并不是很富足,却呈现了一种闲适安定的田园生活面貌。
接着作者对这幅画面开始加入另一种感情色彩,虽然仍旧是“务桑麻,捕鱼虾”,却“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兴,休羡他。亡,休羡他”。画面依旧,不过画面里的人谈论的话题却是“三国鼎分牛继马”,“牛继马”是一个谶语,这里指代历史王朝更替的现象,王朝的兴衰和这山野百姓没什么关系,管他兴衰如何!这是一种心酸、一种牢骚,作者借着此曲让这种情感跃然纸上,似有入仕不成,出世无道的感慨!
全曲仿佛一幅田园耕织图,远山近景历历在目,众人各司其职,每个角色在画上的情态动作细致逼真,而作者的感情寄予于风景描写当中。从这幅怡然自得的耕织图和对如画的风景的描绘中似乎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淡泊闲适的态度和愉悦的情怀。而关于渔樵言史的描写,一方面反映当时元朝统治的现实,另一方面也从作者与隐士们对政治的冷漠态度反衬出当时人们悲愤无以诉告的痛苦。一方面是从外表上呈现的安宁康乐的生活画面,另一方面是内心的真实,两相对照,作者的真实心情读者不难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