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辅政
晏婴(约公元前585~前500年),后人尊称他为晏子。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非常激烈。一次,晋国想攻打齐国。为了刺探齐国的虚实,晋平公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摆下盛宴款待范昭。范昭喝得醉醺醺的,对齐王说:“请让我用您的杯子喝一杯酒!”齐王吩咐旁边的侍臣:“用我的杯子给客人倒一杯酒。”范昭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坐在旁边的晏婴立刻对侍臣说:“马上把那个杯子扔掉!”按照当时的礼节,君和臣是不能共用一个杯子的,如果大臣用了君王的杯子,就是极大的不敬。但范昭却故意这样做,想看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被晏婴识破了他的心机。
公元前536年
中国大事记:
郑国子产铸刑书。
范昭回国后,对晋平公说:“现在还不是进攻齐国的时候。齐国有晏婴这样的贤臣辅佐,我们一定不会取胜。”晋平公听了以后,就放弃了进攻齐国的计划。
齐景公手下有三个勇士: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接。这三人结拜为兄弟,仗着立过大功,在齐国飞扬跋扈,胡作非为。晏婴决定设计除掉他们。
一次,鲁国国君鲁昭公和大夫叔孙到了齐国,齐景公设宴招待,晏婴和田开疆等三人在一旁陪坐。齐景公对鲁昭公说:“我的桃园里种了一棵成寿金桃树,结了几个桃子,请您品尝品尝。”晏婴一听,自告奋勇前去摘桃。过了一会儿,晏婴端着盛着桃子的盘子走了上来,盘子里放着六个又大又香的桃子。晏婴对齐景公说:“我只摘了六个熟的桃子,别的还没熟,请您和贵客尝尝。”鲁昭公和齐景公各吃了一个桃子。齐景公说:“这桃子十分难得,叔孙和晏婴两位大夫都是贤臣,应当各吃一个。”两人赶紧拜谢,各自吃了一个桃子。
晏婴对齐景公说“:盘子里只剩下两个桃子了,不如让这三位勇士说说自己的功劳,看谁的功劳大,就把桃子赏给他。”齐景公点头同意。
公孙接第一个站起来说:“当年我跟主公去打猎,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老虎,救了主公一命,这功劳大不大?”晏婴说:“功劳很大。”给了他一个桃子。古冶子说:“杀个老虎算什么?当年黄河里一个巨鼋(一种大龟)咬住了主公的马,是我跳进黄河里杀了它,救了主公一命,该不该吃个桃子?”晏婴也给了他一个桃子。
田开疆说:“我领兵打仗,为齐国开疆扩土,功劳大不大?”晏婴说:“田将军功劳很大,可是已经没有桃子了,怎么办啊?”田开疆气愤地说:“我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居然连一个桃子都吃不到,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世上?”说完拔剑自杀了。公孙接大吃一惊,说道:“我的功劳没有田将军大,却吃了一个桃子,我也没有脸面活在世上了!”说完也自杀了。古冶子一看,说:“我们三人是结拜兄弟,他们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也拔剑自尽了。从此以后,齐国太平了很多。
⊙晏婴像
·《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晏子春秋》共8卷,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向上下、杂上下),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这部书多侧面地记叙了晏婴的言行和政治活动,突出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品格。
约公元前500~前449年
世界大事记:
希波战争,古希腊城邦反抗波斯帝国侵略。
一次,齐景公派晏婴出使楚国,当时楚国强大,齐国弱小,楚王得知晏婴身材矮小,决定戏弄戏弄他。晏婴来到楚国的都城城下,楚王对他说:“你们齐国没人了吗?”晏婴说:“我们齐国首都临淄就有百万人口,大街上人们挥汗如雨,怎么说能没人了呢?”楚王说:“那齐王为什么派你这个矮子来出使我国?”晏婴说:“我们齐国有个规矩:有才能、高大英俊的人出使大国,没有才能、矮小丑陋的人出使小国。”楚王没有讨到便宜,就指着城门旁边的一个洞说:“请进城吧!”晏婴哈哈大笑:“我要出使的是人国,这是狗洞!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这里进!”楚王无奈,只好请他从大门进去。
楚王设宴招待晏婴,这时几个武士押着一个罪犯从旁边经过。楚王问:“那个人犯了什么罪?他是哪国人?”武士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扭头问晏婴:“你们齐国人都是小偷吗?”晏婴说:“淮河以南有一种桔树,结出的桔子又大又甜,但如果把它移植到淮河以北,就会结出又苦又涩的枳子,只是水土的原因啊。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成了小偷,一定是受到了楚国水土风俗的影响!”出使楚国期间,机智的晏婴有力地回击了楚王的挑衅,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