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公元960年

中国大事记: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称帝,国号宋,是为宋太祖。

在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庄园中,法国的庄园最有代表性。那时,国王、各级封建主和教会的领地都划分为许多庄园,遍布全国各地。庄园大小不等,通常由一个或几个村庄组成,庄园的生产目的主要是为领主及其侍从提供生活资料,同时为农奴制农民提供生活必需品。

查理大帝统治时期,自由农民大量破产,农村公社基本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封建庄园。庄园的全部土地属于封建主,而耕地通常分成两种:一种是封建主的自营地,由封建主的管家监督农奴耕作。另一种是农奴的份地,由封建主派给各个农奴家庭使用。农奴死后其儿孙如果继续耕种,则必须向封建主缴纳继承金。庄园里有教堂、堡垒、仓库以及封建主和农奴的住房。农民生产是为满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要和为封建主提供消费资料,不是为了交换,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需要购买的东西不多,只有盐、铁和少量香料。

·封建等级制·

指封建主阶级内部按经济、政治地位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制度,目的是协调封建主阶级的内部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其各个等级享有不同的特权。封建等级制是以土地的层层分封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国王把大部分土地封给大封建主,如公爵、伯爵和侯爵,后者把部分土地封给中等封建主,如子爵和男爵,中等封建主再把土地封给最低的封建主骑士。上级是其下一级的封主,下级成员是上一级的封臣。天主教会也按照封建等级制分为教皇、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甫、助祭和副助祭等不同的品位,各有不同级别的神权,即教阶制。东正教除无教皇和红衣主教外,其教阶制与天主教类似。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完全被排斥在封建等级制之外。城市市民称第三等级,政治上也处于无权的状态。建立封主和封臣关系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称分封礼。封主要保护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主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这幅插图选自12世纪供见习修女阅读的《少女宝鉴》手稿,描绘了庄园农奴在收获季节辛苦劳作的场面。

英国的封建庄园制度,形成于10~11世纪之间。教俗贵族的侵夺、丹麦人的袭扰和贡税负担的加重,造成了大批自由农民的破产。为了筹集对丹麦人作战的军费,从阿尔弗烈德时期开始偶尔征收的丹麦金,到其后继者时期几乎变成了常税。沉重的负担使自由农民纷纷破产,土地并入封建主之手,封建庄园在英国各地就这样出现了。

1066年

世界大事记:

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成为英格兰国王,英国开始诺曼王朝统治时期。

在西欧庄园制度下,农奴的生活比较有保障。以英国为例,13~14世纪时,全国每户农奴大约平均拥有22~26只羊。此外,农奴已不同于奴隶,他们在政治上已具有一定的权利和地位。

在庄园内,农奴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外,领主还要求农奴履行季节性极强的劳役即布恩工,但这要在领主或其总官向农奴发出“邀请”并按规定提供酒饭的前提下方能进行。因为原则上农奴向领主提供布恩工是出于友爱,如同当农活吃紧时他们也要相互帮助一样。按毕晓普斯托恩、诺顿和登顿的惯例,佃农如果使用自己的犁履行两个犁地布恩工,在这两天中一天吃肉,另一天吃鱼,另外还有足量的啤酒。犁队中凡使用自己耕牛的人甚至可在领主家中用餐。所有承担割麦布恩工的人其午餐有汤、小麦面包、牛肉和奶酪,晚餐有面包、奶酪和啤酒。次日,他们将有汤、小麦面包、鱼、奶酪和啤酒。在午餐时,面包不限量,晚餐每人限用一条。

西欧农奴制度伴随庄园制度的确立而产生,但它的瓦解时间要早于庄园制度的瓦解。在英国,农奴制度在14世纪末期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农奴制度在英国的瓦解与14世纪末瓦特·泰勒农民起义有关,慑于农民起义的巨大威力,起义后英国许多封建主废除了劳役制度。英国农奴制瓦解的又一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侵蚀和最终摧毁封建农奴制度。

西欧各国农奴制度瓦解的时间不尽相同,法国农奴制度15世纪已基本上废除,而西班牙、德意志等地农奴制度存在时间较长,一直延续到资产阶级革命前夕。

◎这幅弗兰德尔绘画反映了典型的庄园生活,庄园主正和他的总管商量收获葡萄,农民则锄地、采果实、修枝等。农民们不光种地,还有法定义务必须从事劳役,建桥、修路,即使交钱也不能免除。农民的居住条件也很差,家中没有床,更无任何娱乐活动,生活是单调且一成不变的。中世纪庄园并非理想的经济方式,其经济形态十分封闭,人们生活水平程度只供维持生存,且是进步缓慢的生产单位。庄园就是一个社会,是集政治、宗教、军事、经济等多种功能综合在一起的社会。每个庄园都有自己的法庭、军队和行政管理制度,国王也无权过问,庄园主就是这块领土的主人,在这块土地上拥有完全的权力。随着城市经济的出现和国家权威的再现,庄园制经济便逐渐衰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