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加纳做生意
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是黑人,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为“黑非洲”。
在古代,黑非洲有一个加纳王国,以盛产黄金而闻名于世。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很多阿拉伯商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穿越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来这里做生意。
11世纪的时候,一个叫贝克利的摩洛哥学者对这个黄金之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巧他的一位朋友要去加纳做生意,贝克利就随商队一起出发了。
无边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一眼望不到边,沙漠中没有一株植物,有的只是渴死的人和骆驼的白骨,令人不寒而栗。贝克利朋友的商队里有很多的骆驼,除了货物之外,还驮着大量盛着清水的皮囊。经过了几个月的长途跋涉,一天早上,朋友指着南方的一片黑影对贝克利说:“看!奥达格斯特到了。”朋友向贝克利解释,奥达格斯特是黄金之国加纳北方的一个边境城市,是北方的门户。所有来加纳做生意的阿拉伯商人都要经过这里,缴纳进口货物的税款。看到奥达格斯特,商队里的阿拉伯人顿时发出一阵欢呼,因为他们终于走出了撒哈拉大沙漠。大家振奋精神,赶着骆驼,很快来到了城下。
来到城门口,他们看到很多商队正在排队进城。城门口是加纳的税务官,负责征收进入加纳的货物的税款。按照规定,商人运进一驮(一头骆驼所驮的货物)食盐征收1个金币,运出一驮食盐要征收2个金币,一驮铜征收5个金币,一驮杂货则要征收10个金币。过了一会儿,轮到贝克利朋友的商队缴纳税款了。税务官仔细检查了他们所携带的货物,征收了金币后就让他们进城了。
公元813年
中国大事记:
唐宪宗元和八年,李吉甫撰成《元和郡县图志》。
货物交易的场所不在奥达格斯特,而在加纳的首都昆比(今马里共和国首都巴马科以北),所以商队稍事休息后,马不停蹄地向昆比赶去。
贝克利骑在骆驼上,仔细观赏加纳的风土人情。在通往昆比的大路两旁,有很多村庄,村庄里盖着一座座圆形的草房子。黑人男子都不留胡子,女子都不留头发,他们手持农具在田间地头辛勤地劳作着,庄稼长势喜人。在河边,有很多黑人正在淘金。向朋友打听之后贝克利才知道,原来在加纳,从山里开采出来的大块黄金都归国王所有,而平民只能得到从砂石里淘取的少量的黄金。国王拥有很多的黄金,最大的一块可以做栓马石。
经过几天的跋涉,商队终于来到昆比。昆比有3万人,是一个大城市,有宽阔的街道,高大的建筑。经朋友介绍,贝克利才知道,原来昆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专供来加纳做生意的阿拉伯人居住;另一部分是加纳国王居住的地方,由高大豪华的宫殿和一些圆顶的官邸组成。
忽然贝克利听到一阵欢快的鼓声,街上的人们纷纷站在路旁,兴奋地望着鼓声传来的方向。“是国王巡游!”朋友一边拉着贝克利站到路边,一边对他说。
只见两排雄赳赳气昂昂的士兵手持长矛走在前面开道,命令百姓回避。国王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头上戴着一顶高大的黄金王冠,脖子上带着金项链,手腕上带着金手镯,身上的衣服更是镶满了黄金。贝克利仔细一看,连马鞍都是黄金的!真不愧是“黄金之国”的国王啊!
第二天一大早,贝克利就和朋友来到市场做生意。市场是一片大空地,商人们把食盐、铜、布匹等物放在地上,然后离开。不一会儿,加纳人走上前,来到自己看中的货物前,放下一定数量的黄金,然后离开。这时阿拉伯人回到自己的货摊前,如果觉得满意,就拿起黄金离开;如果不满意,就退回去。加纳人又走过来,如果看见货物旁边的黄金被拿走了,就表示成交了,就把货物拿走。如果黄金没有拿走,就表示货物的主任嫌出价太低,要求加钱,这时加纳人就可以选择继续加钱或放弃购买。阿拉伯人把这种做生意的方式叫“哑巴交易”。
贝克利的朋友对这次交易非常满意,过了几天,他们买了当地的象牙等物品后就回国了。回到国内,贝克利根据自己在黄金之国的所见所闻,写成了《非洲见闻》一书,成为对非洲古代文明较早的记载。
⊙表现加纳人淘洗金沙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