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攀登高峰——瑜伽系统(1)

苏候铎·玛哈茹阿佳[1](1950—2007)是帕布帕德的门徒,他是一位造诣高深的瑜伽大师,我本人便在他的指导下学习。作为一位多产的作家,他撰写了许多饱含智慧,并给予灵性成长以实际指导的书籍,其中包括:《实质与影子:韦达认知的方法》[2](1996)、《超然的人格主义:人类现状的韦达解答》[3](1997)、《善与恶的尺度》[4](1999)等。

苏候铎·玛哈茹阿佳对八部瑜伽的阐述和分析非常严谨并且精准,是达到瑜伽完美境界的精髓教导,在这一章中我几乎全文引述。了解这些对我们大有裨益,因为别人可能会误导我们,试图让我们相信存在捷径,或者通过简单的修习就可以获得八部瑜伽和灵性生活的完美。一旦我们了解了八部瑜伽的每一步骤,就不可能再受任何人误导,我们会有更清醒的认识。瑜伽的目标是与至尊联结,既可以通过八部瑜伽达到,也可以直接通过奉爱瑜伽达到。这两者殊途同归,在修习的规范标准上是一致的,但是实施的难易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人们可以选择去瑜伽班修习八部瑜伽,或者望而生畏,跳过这一传统的某部分,比如艰难而痛苦的苦行,而学习瑜伽体位、练习呼吸或尝试冥想。这样做,优势是更容易学习,但是我不得不遗憾地说,要想摆脱外在世界的影响(物质属性)、获得自由,通过这样的修习是不大可能的。

简言之,八部瑜伽的八个部分如下:持戒法(控制感官)、守意法(控制心意)、体位法(体位修习)、呼吸法(控制生命力)、撤回法(收摄感官)、把持法(精神专注)、入定法(冥想)和三摩地(灵性神定)。

修习八部瑜伽的人,要一个接一个地逐次修习全部八个部分。只有这样,修习者才能达到瑜伽的完美。帕谭佳里概述了这些规条,并且指出,所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现在让我们更详细地看看帕谭佳里对八部瑜伽每一部分做所的阐释吧。

1.持戒法[5]—控制感官(YS 2.30)

帕谭佳里列出了一些道德法则,使修习者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八部瑜伽的持戒法和守意法—包含十项规条。其中持戒法的五项是:非暴力[6]、不妄语[7]、不偷窃[8]、贞守[9]及不贪着[10]。

⑴非暴力:字面意思是“不伤害”或“非暴力”。通常,人们认为非暴力仅仅指仅仅躯体活动的非暴力行为,但在瑜伽经典中,非暴力要在思想、言语以及行动三个层面上加以修习。

⑵不妄语:根据帕谭佳里的教导,人应该在思想、言语以及行动三个层面上对别人,也对自己真诚无欺。瑜伽学生被教导应该心口一致、言行一致。有时候,人们撒谎是出于无心,或者为了开玩笑,甚至只是想闲言碎语一番。但这些谎言就像种子一样,会生根发芽,总有一天,撒谎的行为会由于习惯变成自然。结果,由于不真诚的本性,一个人最终甚至连自己都不能相信。

⑶不偷窃:这一修习在很大程度上会帮助人修习不依附及不贪着。实际上,不偷窃可以被看成是“满足”的另一解释,当一个人知足时,就不会再欲求其他财产。这样的人认为,无论其拥有什么都已足够,而且不会让自己被物欲和贪婪驱使而通过非法手段去获取他物。⑷贞守:字面意思是“在梵觉中活动”。人活动时如果能明白“我不是这个躯体”,便被称做“贞守生”。“贞守”一般译为“禁欲”,但禁欲只是这个词的一个方面。禁欲本身并不是目标,目标是通过控制感官,获得更深层的内在觉悟。在帕谭佳里瑜伽中,“贞守”这个词有更广泛的含义,即只去做那些能有助于达致人生最高目标的活动。只有当一个人的心意完全免于所有感官欲望的时候,贞守才有可能实现,尤其

是性欲,性欲是最强烈的感官欲望,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会带来最具破坏性的结果。不正当的性活动会挥霍耗尽重要的生命能量,而这些能量本该用于获得更高的意识。

帕谭佳里的瑜伽体系建议,若要达致这一目标,修习者应该将所有感官能力组织起来,以恰当和有益的方式来应用。应该控制感官欲望,从而获得内在的平和快乐,这种快乐远远超越所有短暂易逝的躯体享乐。放纵的感官令心意脆弱,而心意不强大就无法专注于一个方向或一件事情。一个因为物欲而心意虚弱的人无法正确地思考、恰当地说话或作出合理的行为。为了更高的成就,一个人必须将其能量从感官对象那微不足道的吸引和诱惑中收回,将生命之力的能量转向更高的意识。

⑸不贪着:通常被误认为“放弃所有物质拥有”,但这个词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内在的态度,而不是外在的行为。“贪着”是不满足、不安全感、依附以及贪婪的表现。一个一生都在不断渴求获得更多世间事物的人是永远都不会满足的,因为欲望之火永不平息。一个总是贪婪不满、欲壑难填的人忘记了这一点:一餐之食无非斗米,一眠之地无非七尺。

超过基本所需,其他的拥有物就是负担,我们不得不战战兢兢地维护这些财产,而不是享受。一个欲求超过所需的人就像贼,总是觊觎别人的东西。不贪着并不是说人不应该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也不是说要放弃所有钱财;不拥有只是意味着人不应该执著于他所拥有的一切。

2.守意法[11]—控制心意(YS 2.32)

守意法的五项规条可以帮助修习者规范生活习惯,管理好自己的个性,使之成为统一协调的整体。守意法包括洁净[12]、自足[13]、苦行[14]、研读经典[15]以及向至尊存在皈依[16]。这五项守意法的规条使人在躯体、精神和心灵上都变得强壮有力。

⑴洁净:在瑜伽科学的典籍中,洁净既指身体的洁净,也包括精神的纯净。身体的洁净使人远离病患,而精神的纯净使人避免心力耗散。身体的洁净容易做到,但要获得精神的纯净就要下很大力气,这有赖于灵性的思考、警觉以及辨别力。瑜伽体系特别强调培养精神的纯净,如果没有这作为基础,专注和内省都是不可能的,而也正是因为精神纯净的缺乏,才会滋生身心失调的疾病以及情绪的扰动。

⑵自足: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即使一个乞丐也可以像国王一样生活。实际上,正是人的诸多欲望使自己在精神上成为一个乞丐,无法获得内心的安宁。自足并不意味着人应该消极或不活动,自足精神的修习必须伴随无私的活动。

⑶苦行: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产生热量”。一位实行严苛苦行的瑜伽师可以从身体内部产生热量,即使浸泡在喜马拉雅山的雪水中,其身体仍然温暖健康。苦行不应该理解为自虐。《博伽梵歌》清楚地指出,瑜伽既不是为那些沉溺于肉体享受的人,也不是为那些折磨肉体的人所修习的。一位真正的瑜伽师,一生都积极地过着健康的节制生活。渐渐地,身体里封锁的玄密力量就会释放出来。通过这些玄密力量,瑜伽师可以轻易抵挡极端严寒,或者长时间不吃不喝,甚至不呼吸。除非这些玄密力量自己显露出来,否则试图去模仿这些苦行的成就是徒劳无益的。实际上,超自然力量并不是苦行的目的。一个人苦行真正的目的是,培养让自己一生都过节制生活的诚挚热情。

⑷研读经典:包括学习经典,从圣人和贤者处聆听,以及根据经典的启示来认识身边的事物。正确地研经修习需要辨别力,这意味着既不应该盲目地接受,也不应该对知识的来源吹毛求疵。人应该将超然教导的精髓收集起来,妥善运用,使自己在修习上不断进步。一个人如果没有辨别力,就一定会为来自不同典籍、不同权威的互相矛盾的教导而迷惑。正确的学习是一种技巧,我们必须向那些已经精通典籍的人学习。

⑸向至尊存在皈依:这是使人免于依附、错误的认同以及“我是行为者”等观念的最好方法。修习皈依,就要对心中的至尊存在建立信心、培养奉爱。

本质上,通过遵守持戒法和守意法的规条,修习者就会以圣洁的美德取代本能冲动的驱使,从而斩断罪恶生活[17]的四条支柱:

1)非暴力—停止肉食;

2)贞守—在婚姻中只以繁育后代为目的而进行性活动,停止不正当性活动;

3)不妄语—真诚无欺,停止赌博;

4)苦行—自我控制,停止沉迷于麻醉品。

3.体位法[18]—体位修习(YS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