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外国文学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古代文学(2)

与希腊海洋民族不同,古罗马属于内陆民族,主要以耕牧方式生存,具有上古农牧民勤劳、勇敢、粗鄙的民族特征。他们凭借自己强劲的军事力量和社会凝聚力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大帝国。他们在武力与政治上超越并征服了希腊,但在文化上却被希腊所征服,古罗马成了古希腊文化的直接继承者。然而,古罗马人崇尚武力,追求社会与国家、法律与集权的强盛与完美,富于牺牲精神和责任观念。这种民族性格使古罗马文学具有比古希腊文学更强烈的理性精神、集体意识和庄严崇高的气质,但又缺少了古希腊文学那种生动活泼的精神灵气和无拘无束的儿童式的天真烂漫。相比之下,古罗马文学显出精神与情感世界的相对贫乏。与之相应,古罗马文学在艺术上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和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矫饰,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古希腊文学自然质朴的特征。古罗马文学在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近代文学之间的桥梁,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资产阶级“复兴”古代文化,接触到的主要是古罗马文学。

古罗马文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早期古罗马文学(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

公元前3世纪,随着罗马奴隶主统一意大利半岛、对外扩张的脚步,罗马国力日渐强盛,与外部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加,受希腊等地先进文化的影响,到世纪中叶罗马文学开始形成。

古罗马文学的奠基人是利维乌斯·安德罗尼库斯(前280—前204),他翻译了荷马的《奥德赛》,并翻译和介绍了许多古希腊的抒情诗。此外,还写过一部《布匿战争》,内容以描写第一次布匿战争为主,穿插了某些取自神话和传说的故事。《布匿战争》为维吉尔撰写《埃涅阿斯纪》提供了某些有价值的参考。

早期古罗马文学的主要成就在戏剧方面。罗马民间以前就曾流行阿特拉笑剧、拟剧两种简单的戏剧形式,演剧、观剧对罗马人来说并不陌生。后来在扩张战争中,罗马奴隶主掠得大批财富、奴隶,因奢侈生活和娱乐的需要,人们对戏剧的兴趣大增,加上受希腊新喜剧的影响,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戏剧创作出现繁荣局面。由于当时的执政者不允许文艺干预国政,戏剧创作多限于对爱情、家庭生活的描摹和对风情世态的讥讽,代表作家是普劳图斯和泰伦斯。

提图斯·玛求斯·普劳图斯(约前254—前184)出身贫民下层,在剧院当过木工和演员,长期从事戏剧活动,据说他写过130部剧本,流传至今的有20部。他的喜剧大都根据希腊新喜剧改编,借用希腊的题材,反映罗马人的生活,揭露当时罗马上层阶级的生活腐化和道德败坏,妇女地位的卑下和婚姻的不自由,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吹牛的军人》里的奴隶巴勒斯特里奥,运用机智和勇敢,不仅自己摆脱了一个军人的奴役,还帮助被军人霸占的一个妓女重新回到她心爱的青年身边。17世纪的喜剧大师莫里哀在其剧本中塑造的“智仆”形象即取法于此。《孪生兄弟》描写一对幼年失散的兄弟被人错认,引起种种误会终于重逢的经过,成为后来莎士比亚的《错误的喜剧》的题材来源。《一坛黄金》把一个吝啬鬼拾得一坛黄金后那种东猜西疑、坐卧不宁的心理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莫里哀据此写出名作《悭吝人》。普劳图斯的喜剧人物性格鲜明,风格生动、活泼、粗犷,充满喜剧性情节和戏谑场面,语言生动自然,深受一般观众的欢迎,对后世喜剧创作产生一定影响。

泰伦斯(约前190—前159)是一个生于迦太基的奴隶,随主人到罗马,受到贵族教育,后来获得自由,从事戏剧创作。他只写过6部喜剧,这些剧作几乎都是对米南德喜剧的模仿改编,基本倾向是通过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家庭矛盾纠葛,宣扬仁爱、忍让、自我牺牲精神和循规蹈矩的小市民道德。《婆母》是泰伦斯早期喜剧的代表作,描写青年潘菲路斯夫妇间的一段婚姻纠葛,肯定了潘的母亲和情妇的自我牺牲精神,说明妇女同奴隶一样,应该为了爱人或儿女的利益而牺牲自己。他后期的代表作《哥俩儿》中,描写了两兄弟以宽容和严峻两种教育方式管教子女的不同结果,主张宽容、相互理解的思想得到了新的体现。泰伦斯的戏剧结构严谨,人物心理刻画细致,语言优美流畅,风格严肃庄重,与普罗图斯滑稽粗犷的喜剧相比,大相异趣,他所代表的是一种严肃的喜剧体裁。

(二)中期古罗马文学(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即共和国末期、帝国初期文学,这一时期为拉丁语和广义上的拉丁文学(包括修辞、历史和哲学)发展史上的古典或辉煌时期,史称罗马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在共和国末期几十年混战后,屋大维掌握政权,建立元首制,号称“奥古斯都”,实行军事独裁,罗马实际上已向帝制过渡。战后屋大维施行减免赋税、与民生息的国策,使罗马社会出现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景象。同时他还重视扶持文化事业,利用亲信麦凯纳斯把当时著名作家聚集在他的周围,在经济上给作家以资助,利用他们宣扬罗马的历史使命、帝国的强盛业绩和振兴经济的国策,培养公民的爱国情感,为新政权服务,从而使文学创作在前一时期繁荣的基础上达到顶峰。这一时期主要成就是诗歌和文学理论,代表人物是“诗坛三雄”维吉尔、贺拉斯与奥维德。

维吉尔(前70—前19)是古罗马最重要的诗人。他生长于农村,对自然之美有独特而深刻的感受,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幼年时他被父亲送往罗马学习,内战时他游历意大利南部,发表《牧歌》而引起麦凯纳斯注意,成为麦凯纳斯文学集团的成员,受到屋大维的尊重。维吉尔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倾其毕生精力创作的3部诗作《牧歌》《农事诗》和史诗《埃涅阿斯纪》。

《牧歌》是维吉尔的成名作。诗中描写田园的自然景色,流露出对内战引起的农村破产的不满,反映出小土地所有者的思想情绪。《农事诗》共4卷,是作者应屋大维之命而作,旨在传播农事知识,对人们进行训诫。诗作不仅介绍了大量的种植谷物以及养蜂、畜牧等农、林、牧方面的知识,同时歌颂劳动创造,赞美意大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四季景色,堪称成功地宣传屋大维农业政策的诗作。

代表作《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是作者生命最后11年的心血结晶。史诗共12卷,约1万行,史诗追述了罗马建国的光荣历史。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特洛伊的一位英雄,战败后,他在母亲爱神维纳斯的保护下逃出特洛伊,遵照神的旨意到意大利去建立一个新国家。在漂流的第7年,迦太基女王狄多爱上了他,两人结为夫妻。后来天神命令他离开狄多,狄多因绝望而自杀。埃涅阿斯来到西西里岛,由女巫带领游历地府,见到了阵亡的特洛伊英雄们。亡父向他预示了未来光荣而辉煌的前景,从而使他坚定了缔造罗马帝国的决心和信心。他来到了意大利的拉丁姆地区,当地国王遵照神意要把女儿嫁给他,此事触怒了另一求婚者鲁图利亚国王图尔努斯,从而引发了战争。最后,埃涅阿斯与图尔努斯决战,并把他杀死。史诗的主题是通过埃涅阿斯遵奉神意历经艰难曲折、开创基业的经历,宣扬罗马先祖的英勇、建国的艰辛,肯定罗马民族的神统,赞颂罗马帝国强大昌盛的命运。史诗成功塑造了古罗马奠基者埃涅阿斯的形象。

《埃涅阿斯纪》以荷马史诗为范本进行创作,前6卷模仿《奥德赛》,写主人公的漂泊生活;后6卷模仿《伊利亚特》,写为争夺一个女人特洛伊人和拉丁姆人之间的战争。但《埃涅阿斯纪》并非简单模仿之作,而是在借鉴历史题材和传统文学形式时有所改造创新,表现了罗马时代精神,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如主人公除了勇敢、刚毅外,还具备了敬神、爱国、仁爱、公正等品德,能克制个人感情,表现出较强的理性意识、集体意识、责任观念和自我牺牲精神。在艺术上,它的风格哀婉严肃,格律严整,在心理刻画上超过荷马史诗。

贺拉斯(前65—前8)是奥古斯都时期杰出的抒情诗人、讽刺诗人和文艺批评家。他的早期作品《讽刺诗集》和《长短句集》嘲笑了罗马社会吝啬、贪婪、淫靡之风,宣扬中庸的生活哲学。《歌集》共4卷百余首,是作者诗歌创作思想艺术方面的集大成之作,其中一部分以赞颂屋大维、宣扬爱国思想和奴隶主阶级的道德风范为主旨,代表作是《世纪之歌》;另一部分则以美、爱情、友谊为题材,其主旨一言以蔽之即“行乐”,代表作品是《及时行乐》。

《诗艺》是贺拉斯用诗体书信形式写成的文艺论著,系统阐述了作者的文艺观点。第一,在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上,作者承袭亚里士多德阐述的文艺“模仿自然说”。第二,在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上,强调文艺的教育和美感作用,提出把二者有机结合“寓教于乐”的原则。第三,在创作原则、方法上,他提出“一切创作都要合乎情理;要注意整体效果”的总原则。在创作方法上,特别强调程式和遵从传统。此外,他还阐述了如何全面、公正评价一部作品的问题。《诗艺》前承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后启欧洲文艺复兴,直至启蒙运动文艺理论的初露端倪,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奥维德(前43—18)是帝国初期的大诗人,长诗《变形记》是他的代表作。它是由250个神话故事组成的故事诗集,描写希腊罗马神话中人神变成动植物和石头的故事。诗人通过这些变形故事来否定宗教,反映罗马贵族社会的道德风貌。诗人按时间顺序安排故事,采用故事套故事、人物讲故事的方式,使全诗情节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结构上的独特性对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乔叟的《埃特伯雷故事集》都有影响。

(三)后期罗马文学(公元2世纪至公元5世纪)。

屋大维之后,罗马帝国完全走向君主专制道路。为了维持帝国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开支,统治者更加残酷地对各行省人民进行压榨剥削,以独裁、恐怖手段对付共和民主势力,镇压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这一时期的文学,由于政治上缺乏言论自由,文学创作多雕琢形式,内容空洞,宫廷趣味十分浓厚,较有价值的是外省作家反映下层奴隶思想意识的讽刺诗文和小说创作。

塞内加(前4—65)是古罗马著名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和悲剧家,并曾担任过著名暴君尼禄的老师。他兴趣广泛,颇多著述,但罗马皇帝卡利古拉对他的哲学著作的评价是:满是沙子,缺少黏合的成分。他写的10部悲剧,其中9部都是根据希腊三大悲剧家的作品写成。他的悲剧比较适合于阅读和小范围内的朗诵,而不太适合剧场里的演出,对文艺复兴早期的戏剧影响很大。

讽刺诗文创作方面的主要代表是马希尔和朱文纳尔。诗人马希尔(马尔库斯·瓦利留斯·马尔提阿利斯,40?—104?)沿用古希腊对句格创作铭文,主要成就是《碑铭体诗集》,共12卷,1500多首,代表了拉丁铭文诗的最高成就。欧洲文学中的警句诗体裁从马希尔起基本定型。朱文纳尔(德奇姆斯·尤利乌斯·尤文纳利斯,60?—127?)留下诗集5卷共16首,诗作对皇帝、政客、无耻文人、暴发户商人进行尖锐的讽刺嘲弄,语气尖利,棱角分明,选词节俭、精细,往往能用三言两语勾勒出生动、鲜活的形象。德莱顿翻译过他的作品,亚历山大·蒲柏受过他的影响,而斯威夫特是最得朱文纳尔“真传”的英国讽刺文学家。

在小说方面的重要作品有彼特隆纽斯创作的欧洲最早的流浪汉小说《萨蒂里卡》以及阿普列尤斯(124?—175?)的小说《变形记》(又名《金驴记》)。

思考题

1.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历史地位。

2.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发展阶段及主要成就。

3.古希腊文学对后世欧洲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古希腊神话

同世界其他各民族的神话一样,古希腊神话产生于人类知识贫乏,生产、生活水平极为低下的初民时代。当时的古希腊人依然处于主、客观世界混沌不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浑然一体的蒙昧状态,面对周围的诸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如为什么会有日落日出、四季更替,人何以会生、老、病、死,地震、潮汐、风雨雷电是怎么回事等等,都缺乏了解。但出于生产、生活和社会斗争的需要,他们又力图给周围这些难以理解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找出“合理”的解释,以便化害为利,支配自然,于是人们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推测想象,把这些现象“形象化”、“人格化”亦即“神化”,从而编织出各种各样的神话。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1]

一、希腊神话的内容

希腊神话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耳相传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神话的内容是一个广阔浩繁的系统,支脉派系庞杂,传说故事众多,具有明显的家族血缘色彩。大致可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