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导论(4)
马克思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没有放弃对于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和批判。研究人类学著作,不过是他的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恩格斯说得非常明白:马克思研究任何事物时,都考察它的历史起源和它的前提。因此,在他那里,每一个单个问题都自然要产生一系列的新问题,他研究原始时代的历史,研究农学、俄国和美国的土地关系、地质学等,主要是为了在《资本论》第3卷中最完善地写出关于地租的章节,而在他以前没有人试图这样做过。
马克思从来没有放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探讨。在19世纪众多的人类学家中为什么唯有摩尔根受到马克思的赞扬?就因为摩尔根以第一手的人类学调查材料勾画了社会的发展,并像马克思一样对导致一种社会制度转化为另一种社会制度的原因感兴趣,而且得出了与马克思基本相同的结论。至于对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视,也是因为“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从达尔文那里受到启发,思索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马克思将达尔文视为考察人类的唯物主义者。
马克思也从来没有忘记工人阶级的解放这个使命,他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都是围绕工人阶级的解放这一使命而展开的。贯穿着马克思人类学思想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也被用来教育工人阶级。恩格斯在说明该书的作用时指出:“如果只是‘客观地’叙述摩尔根的著作,对它不作批判的探讨,不利用新得出的成果,不用我们的观点和已经得出的结论联系起来阐述,那就没有意义了。这对我们的工人不会有什么帮助。”[30]就连英国人类学家布洛克也认识到这一点。他写道,马克思、恩格斯“所依据和重新解释的人类学仅是其广泛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他们的研究早已超出学科之间严格的分界线,他们的历史学与人类学之间不存在任何障碍,他们的历史学、人类学与政治学之间也不存在任何障碍”[31]。
总之,人类学是马克思十分关注的“人的科学”,“人类学笔记”包含着马克思丰富的人学思想,我们应当努力地加以挖掘和开采。“人类学笔记”不是抽象地谈论人的一般问题,而是着重讨论人活动于其中的社会和历史。“人类学笔记”是“人学笔记”,也是“社会学笔记”、“历史学笔记”或“政治学笔记”。马克思既不是一个人本主义者,也不是一个离开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人类学家”。马克思始终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理论家。
第三,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人道主义。
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必须讨论和回答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
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两者的思想根源、思想原则是相同的,但人道主义并不等于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主要是一种意识形态、社会思潮,它侧重于政治、道德、文学等方面的意义。而人本主义则主要指一种哲学理论、学术思想。人本主义可以说是人道主义的哲学基础,人道主义则是人本主义在人文社会科学及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和体现。
“人道主义”(humanism)一词于文艺复兴时期出现。它是由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在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那里,humanistas的意思是一种能够促进个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这是人道主义最初的含义。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人文主义,是针对中世纪神学以神为中心、贬低人的地位、蔑视世俗生活、提倡禁欲主义等观点而提出来的。人文主义认为主宰人的不是神而是自己,他们颂扬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强调人应当享受现实生活的乐趣。诗人但丁宣称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十日谈》作者薄伽丘说,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皮科·米朗多拉在《论人的尊严》一书中公开宣称把人“放在宇宙的中心”,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取得自己的地位,决定自己的天性。蒙台涅为了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门阀制度,指出:马的价值在于马自身,在于它的力量和速度,而不在于它的装备;剑的价值在于剑自身,而不在于剑鞘;人的价值在于人自身,而不在于他有一大队侍从、一座美丽的宫殿。我们之所以把一个人看得比另一个人高,是因为连木屐也计算在内。但台座并非雕像。实际上,国王和农民、贵族和奴隶、行政长官和平民、富人和穷人的差别,只是在裤子上而已。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人道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家们不再停留在一般地谴责宗教、用人道反对神道、用人权反对神权上,而是着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平等和博爱,认为人生来是平等和自由的,任何人都没有驾驭和支配他人的权利,提出“天赋人权”学说反对“君权神授”。伏尔泰指出:平等是最自然的东西,除非你能证明贵族生下来就带有刺马针,而穷人生下来背上就驮着马鞍,否则你就不能使人相信人的不平等是合乎正义的。启蒙学者的突出特点是崇尚理性,要求把一切都置于理性法庭的面前加以审判。以理性作标准,封建制度是违背人类天性的,因此必须反对封建专制,建立一个永恒的理性国家和理性社会,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博爱。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也主张人生而平等。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要求所有的人都同样参加社会生产,建立一个“知识、荣誉和快乐为人人所共享”的公正的社会制度。他们中有的人还提出废除私有制的主张,反对“一个人奴役另一个”。如莫尔的《乌托邦》,它控诉了“羊吃人”的罪恶,要求建立人人平等和幸福的社会。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也是类似《乌托邦》的著作。
空想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在19世纪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学说中获得了新的发展。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32]。曾经宣布的自由、平等、博爱,曾经许诺的个人发展,都没有得到实现。相反,资本主义日益暴露了其反人道主义的性质。空想社会主义者第一次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了抨击,提出种种改革社会的方案和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空想社会主义所注意的中心是劳动者,是劳动者的需要和全面发展的条件。傅立叶指出,劳动不仅仅是义务,而且是人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自然基础。
综上所述,人道主义,从文艺复兴开始,作为源远流长的社会思潮,在西方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总体来说,人道主义不外乎这样一些内容:强调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用“人类的本性”作为真、善、美的尺度,并以此来观察、衡量人类社会和其他一切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