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这样赚钱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美国华尔街股神——沃伦·巴菲特(2)

20世纪70年代初,巴菲特已经拥有了一个庞大的伯克夏·哈撒韦公司保险业集团,这是由10家保险公司组成的。人们一开始对巴菲特的成绩不以为然,认为它只是由纺织业转行到保险业,是从一家普通商品公司转变成另一家普通公司而已。也许从表面看来,这种转变并没有什么值得称奇之处。

可是,巴菲特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及对保险业深刻的理解、研究,使得他旗下的保险集团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业绩。

从创立开始,巴菲特的保险公司每年都有良好的获利业绩,不过却从7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而且这些情况并不是巴菲特可以控制的。新情况是:消费物价指数每年上涨3%,保险赔偿费也增加到原来的3倍,并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医药费和汽车修理费也增加了3倍。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公司运营成本逐渐增加,公司的成本每月涨幅为1%,但是保险费率却没有跟着上涨,因此公司收益大幅度缩减。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有些公司却为了占有市场份额而赔本经营,这样做是期望有朝一日保险费率能够回升,再弥补一时的亏损。不过巴菲特却认为这种经营方式非常不可取,他觉得这种不惜成本的经营具有极大的风险。巴菲特认为宁可赚取最低利润也不能做赔本生意,伯克夏的保险事业一定不会像其他保险公司那样做。

与此同时,他实施了一些有效措施来保障伯克夏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营。

(1)加强财务力量

在当时产物保险业里,伯克夏投资组合对保费收入的比率,是这个行业平均值的3倍,而且伯克夏的投资组合净值在业界是位居第二的。

(2)不管投资承保额的大小,一律接单

虽然巴菲特一直希望能承保到大额保单,但大额的保单毕竟很少,大多数还是小额,所以,巴菲特主张不管大小保单,一律承保。

(3)公司的定价必须要合理

价格合理是伯克夏保险公司的承保原则。创立这种承保哲学的是国家偿金公司的创办者杰克·林华,巴菲特将定价必须合理原则纳入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中,多年来一直坚持着。

多数顾客看到许多保险公司推出低价格高保率的业务,且保险项目齐全,都纷纷转到收费较低的这些公司投保,结果没过多久,这些保险公司没有等到行情好转便亏损至倒闭关门。而伯克夏公司在不稳定的市场中却是一个稳定的保险供应商,顾客们自然可以看出,虽然伯克夏公司的收费高一些,但是非常稳定,又都纷纷来到伯克夏公司投保。而事实上巴菲特的定价是合理的,顾客称巴菲特这种经营方法为保险业的“安定剂”。

在巴菲特的领导下,伯克夏·哈撒韦公司已不再是那个刚刚转型中的毫无优势的保险业公司,而逐渐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控股的大公司。旗下有珠宝、糖果、报纸、家具、真空吸尘器以及制造与销售、百科全书出版社等子公司。

在刚收购完伯克夏·哈撒韦纺织公司,巴菲特就着手收购一家名为多角化零售公司,正是因为成功收购了这家公司,使得巴菲特公司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因为这家多角化零售公司下面拥有位于北欧的一家百货店、赫瓦柴德·肯恩公司和它的联合零售商店。不仅如此,它还有许多一流的管理人才也都被一起引进。最重要的是多角化零售公司下属的一家名叫蓝筹印花的公司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可以说巴菲特的伯克夏·哈撒韦公司自从有了“蓝筹”就开始了崭新的一页。

伯克夏·哈撒韦公司和巴菲特本人在很早以前就开始购买蓝筹印花公司的股票。这次收购成功,使伯克夏·哈撒韦公司就成为蓝筹印花公司的大股东。蓝筹印花公司是一家向超级市场和加油站提供换取商品证券的公司,主要生产印花,这些印花都收集在本子里,可以用来兑换商品。而为了购买所需赠品,这些超级市场和加油站设立了一笔专款和一些流动资金交由蓝筹印花公司管理,也就是由巴菲特来管理,于是这个蓝筹印花成为了资金的蓄水池。在20世纪60年代末,蓝筹印花公司未兑现的印花面额有6000万美元,也就是说该公司拥有6000万美元可供调度的流动资金,这对巴菲特收购其他企业有了极大的帮助。

在20世纪70时代,蓝筹印花公司拥有了一家盒装巧克力制造商和糖果店,当时是用2500万美元买下的,这个靠优质糖果和优质服务著称的公司名称叫喜诗糖果。到了90年代,这个公司的经营规模扩大到200多家分店。1993年的销售额是2亿多美元,净利润达到2000多万美元。见到这样的盈利产业,怎么可能没有大企业对其垂涎,当时有人提出相当诱人的价格要购买它,可是喜诗糖果店在过去的11年里总共赚取2.12亿美元,这样的“肥肉”谁也不会抛弃。因此,巴菲特以无意出售之词拒绝了那家企业的收购。

巴菲特整个家庭似乎与报纸特别有缘,蓝筹印花公司在1977年还以3300万美元购入了《水牛城新闻报》。

巴菲特家族与报纸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他的祖父,他的祖父曾经拥有在内布拉斯加州西点市出版的《克明郡民主党报》周报,并且在里面做过编辑。而他祖母则在报社帮忙,并且在家里开了印刷厂。巴菲特的父亲早在上大学读书的时候,就曾担任过《内布拉斯加州人日报》的编辑。而巴菲特自己更是和报纸早早结缘,13岁的时候,就为《华盛顿邮报》和《华盛顿先锋报》送过报。因为这些机缘,人们说如果巴菲特不从事投资业,在他良好的新闻素质下,很有可能从事新闻业,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如果真这样的话,不仅他个人的历史要改写,而且世纪股坛也将失去一段靠白手起家成为世界首富的传奇故事,这将会使股坛暗淡许多。

巴菲特本人尽管和报纸有着某种渊源,但是他对于报纸、对于媒体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也许是因为他是一个天生的投资专家,他把报纸一直当企业看待。认为一个报社老板得到的奖励应是报纸的利润,而不是什么外在影响力;报纸除了是企业,除了创造利润外,巴菲特认为报纸的社会影响力是次要的。早在1969年,巴菲特就买下了《奥马哈太阳报》,还有相关的一些周报。这是他买报纸的开始,也可以说是他日后大举进军报业的预演。

《水牛城新闻报》是当时全美最富有的一份报纸。当时世界有公认的评价报纸的成败标准。报纸的成败标准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看订户渗透力,另一个是看新闻占版面的比率。订户渗透力是指报纸在当地居民实际住家购买此报的百分比。当时这家报纸在大都市报纸的市场渗透率调查上排名居全国第一,这家报纸的新闻而非广告部分占到整个版面的52.3%,也就是说新闻占版面一半以上空间。每当巴菲特说到《水牛城新闻报》时,总是很自豪,也很欣慰。那表情就像一个父亲在吹嘘自己儿子有多聪明可爱一样,不过巴菲特确实有值得骄傲的理由。

在巴菲特进军报业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那就是对《华盛顿邮报》的收购。华盛顿邮报公司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媒体,包括有线电视系统、杂志、报纸和电视广播等。在1973年,华盛顿邮报公司市值是8000万美元,不过巴菲特认为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实质价值被低估了,他认为应该在4亿美元到5亿美元之间。巴菲特深知,报纸股东的盈余增加率等于通货膨胀的增长,他还知道报纸有巨大的市场调价空间。而大多数报纸在一个区域内相当于垄断企业,有它特定的消费者与消费群体,因此,报纸价格上扬的速率通常可以高过通货膨胀。巴菲特基于这些了解,才大举进军传媒业。虽然巴菲特如此了解,但还是给自己收购企业定下一个雷打不动的原则:要在市场价格少于其总实质价值的四分之一时买进。即不论情况如何变化,只有在公司价格大大低于它的实质价格时才能毫不犹豫地买进。巴菲特执行的这个策略符合老师格雷厄姆的教诲:低价买进才会保证有安全边际。

1973年,巴菲特向华盛顿邮报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到1977年他的投资增长到3000万美元,到了1993年的时候,巴菲特一共向华盛顿邮报公司投资达4.4亿美元。按巴菲特的观点,他之所以对华盛顿邮报投入重金,是因为他认为:“一份强势报纸的经济实力是无法估计的,也是世界上最强势的经济力量之一。”

果然华盛顿邮报公司没有让巴菲特失望,它给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回报率让巴菲特很满意。当年购买的时候股东权益报酬率是15.7%。但到了1978年,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就增加了数倍,比一般报社高出约50%,而这个数据是当时斯坦普工业指数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的2倍。在以后的10年时间里,华盛顿邮报公司一直保持着它的领先地位。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华盛顿邮报公司所获取的利润比当时伯克夏·哈撒韦公司投资本业的资金还要高出许多。

巴菲特在处理这些大量盈余的问题上思考了很长时间。是回馈股东,还是进行新的投资,巴菲特最后选择了回馈股东。不过在1990年,巴菲特每年给股东的股息由1.84美元长到了4美元,增加了117%。这样无论是卖出该股或继续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都由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从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中,人们都更加信服巴菲特,都愿意相信他的投资。

据统计资料表明,在这将近20年的时间中(1973—1992),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市值由8000万美元升到27.1亿美元,这是个很惊人的数字。华盛顿邮报公司给它的业主也赚取了17.55亿美元。巴菲特把盈余的2.99亿美元分给了股东,剩下的14.56亿美元继续去投资。这些数据再一次证明巴菲特的观点:“一份强势报纸的经济实力是无法估计的,也是世界上最强势的经济力量之一。”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发展缓慢,大西洋区受到冲击很大。而《水牛城新闻报》和《华盛顿邮报》恰都是在这一区域,也受到很大的冲击。他失去了原有的价格弹性,也就失去了引以为傲的资本。广告刊登少了,经济活动也大幅减少,顾客被电视、直接邮购或其他更便宜的广告方式抢走,这使报纸失去了垄断地位和广告媒体上的优势地位。

巴菲特主张的长期投资,是与一直关注并不断研究经济形势的本质变化同时进行的。他知道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报纸、电视以及杂志的经济特质会同一般企业一样,而不再是拥有特许权的特权阶级。而且报纸业的盈利能力不是一直保持不变。报纸盈利能力的改变,不仅表示长期永久的环境改变,也和暂时性景气循环变化有关。所以他把投资重点暂时放在了能够获得更大利润的其他企业,这些投资都让他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的财富积累得越来越多。当时的身价仅次于迅速崛起的比尔·盖茨,凭着这些财富奠定了他在华尔街的地位。并且因为股市大涨,巴菲特在2008年超越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沃伦·巴菲特成功秘诀:

商人们在一起讨论的话题,怎么也逃不出“赚钱之道”、“股市行情”等,而谈到这些就不能不提到“股神”巴菲特。在羡慕他的财富的同时,总想得到他的成功秘诀。这里总结出他的秘诀之一:把投资当成经营企业是最聪明投资方式!

4.运用理论,多元化发展

20世纪70年代,这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经济大萧条时期,在大多数投资者深感恐慌之际,巴菲特却看到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他运用自己的法宝“安全边际”理论,积极地收购一些有潜力的企业。

巴菲特最善于使用的一个投资手段就是积极收购有潜力的企业,这个办法屡试不爽,颇有效果。当一个名叫CEICO公司面临破产的时候,巴菲特看出它还有潜力,他自然不会错过,决定把这个公司收购,然后进行重组。

GEICO是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或者可以说是保险组织。公司主要业务是个人产物保险与意外保险,另外还有一个保险公司,是替其他的申请人承包私用汽车保险。CEICO公司主要为政府员工和军事人员承保其私用汽车乘客意外保险,它是属于政府员工保险公司,不过也可以为房屋所有人及其他合格的申请者承保多种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