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帝王掌控天下的大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刘邦 用智慧战胜勇武(1)

一幅圆圆的太极图,两个阴阳鱼首尾相抱,没有明显的界限、互依互托,这是最强势的处世之道,是打不垮、折不弯的典型性格。

刘邦与项羽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项羽是疾风,刘邦是劲草。乌江岸边,面对亭长的热情招呼,项羽宁折不弯,不肯过江;鸿门宴上,刘邦卑躬屈膝,骗过项羽,表面上项羽出尽风头,其实刘邦才是真正的赢家。

1.干大事不拘小节

做事别把自己约束得太死了,太注重小节,就会受到拘束,很难施展手脚,其结果往往是,大事办不成,小事办不灵。

刘邦虽然读过一些书,但他却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读书人。由于个性使然,在日常的生活中,他很少参加家庭农业生产。他的父亲看到他游手好闲,不做正事,经常责备他是个“无赖”。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他当上了秦的泗水亭长,并与郡县小吏关系非常密切。刘邦虽然在生活上有失检点,但他仗义豪爽,不拘小节,胸怀大志,待人宽厚,结交了很多朋友,那时已经初显了他潜在的与众不同的资质。

刘邦生有异秉,长颈高鼻,左边大腿上有72颗黑痣,刘邦的父亲认为他不同一般,就取名为邦。但长大以后,他却不喜欢和父亲、哥哥一起务农,整日游手好闲,父亲多次劝诫,但他总是不改。

刘邦的哥哥娶了妻子后,嫂子就嫌他好吃懒做,坐耗家产,经常口出抱怨。刘邦的父亲听到后,就把长子一家分了出去,刘邦跟父母一起过。

刘邦虽然长大了,但仍是不改旧性,他父亲就斥责他说:“你真是个无赖,你要向你哥哥学一学,他分家不久,就置了一些地产,你什么时候才能买地置房!”对此,刘邦淡然一笑,不仅不觉悟,还经常带着一伙朋友到哥哥家吃饭,经常遭到嫂子的厉声斥责,但刘邦也不改。

有一天,刘邦又带朋友到嫂子家,嫂子本就烦刘邦,无奈之下计上心来,连忙跑入厨房,用勺子用力刮锅,弄出了很大的响声,刘邦一听,认为饭已吃完,自叹来迟,只好请朋友回去。但当他到厨房看个究竟的时候,发现锅灶上正热气腾腾。刘邦这才知长嫂使诈,幡然醒悟,转身离去,从此不再回来。

刘邦的妻子是单父(今山东单县)吕公的女儿。吕公并不住沛县,因为和沛县的县令关系好,为躲避仇家而搬到沛县。

当时县里的豪绅、官吏听说吕公是县令的贵客,都来拜贺。当时萧何在沛县任主吏,他主办宴会,向来客宣布:“凡贺礼不满一千钱,都坐在堂下。”刘邦也是贺客,但没带钱,却对传达说:“我贺钱一万。”传达去告诉吕公,吕公急忙亲自下堂迎接。吕公看到刘邦后,觉得他相貌气度非凡,对他非常地敬重,就拉他入席就座。酒后,吕公示意刘邦留下,提出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刘邦对此求之不得,很快就和吕公的女儿吕雉成了婚。后来吕公的这个女儿就是著名的吕后,她为高祖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后来称鲁元公主,儿子就是惠帝。

刘邦成家后,经常回家干一些农活。有一次,吕雉和女儿在田中锄草,一个过路老人向吕雉讨水喝,便恭维说,你们都生得“贵相”。老人走后,刘邦来到了田里,吕雉把相面之事告诉他,他扔下锄头,追了好长一段路,赶上了那位老人,并虔诚地请老人也为他相面。老人说:“刚才你夫人和儿女所以是贵相,就是因为像你,你的相贵不可言。”刘邦听了甚是高兴。

秦始皇由于修骊山墓需要大批劳力,刘邦受命押送刑徒到骊山。在押送的路上,刑徒们纷纷逃亡。刘邦想,如果到了骊山,这些刑徒差不多要跑光,自己也难逃处罚。当他们走到丰邑西边的大泽里,停下来休息时,刘邦把刑徒身上的绳索解开,对他们说:“你们都逃命吧,我也从此逃亡!”当时有十几个刑徒愿意跟着刘邦,刘邦连夜带着他们从大泽里逃亡。

刘邦让一个人在前面探路,这个人却很快回报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在路上,我们还是找其他路吧。”他大声呵斥说:“我们勇士走路,怕什么!”于是,他迅速赶到前面,拔出剑把那条蛇一斩两段,带领众人继续前行。

刘邦带着那些愿意追随他的刑徒逃亡到芒砀山区(今河南永城县东北),藏了起来。吕雉和其他人去寻找他,很快找到了他。刘邦很奇怪,就问她原因,吕雉说:“你藏身的地方,天空上经常有五彩祥云,所以我一找就能找到。”刘邦很高兴。借这个机会,刘邦把这件事悄悄传给了他周围的人,结果很多人都相信了,沛县及附近的青年人都愿意投奔他。

这样,刘邦迅速组织起了一批人为自己效力,成为当时人们公认的沛中豪杰。

秦二世元年七月,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大起义,并建立了“张楚”政权。这个时候,沛县县令准备响应陈胜来保全自己,刘邦好友沛县主吏萧何、狱掾曹参就向县令建议:把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召回来,能聚集几百人。县令表示同意,他让吕雉的妹夫樊哙去找刘邦。这时的刘邦已经聚集了几百人,他和樊哙一起回到沛县县城。

刘邦回到沛县后,设坛祭祀,并宣称自己是赤帝之子而树起红色大旗,正式宣布起兵反秦。接着,萧何、曹参和樊哙等人分头去招兵买马,许多人踊跃参加,不久队伍就发展到了几千人。当时,刘邦已经48岁。

楚、汉争霸时,刘邦曾经兵败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自己一人逃走,两个孩子不知被冲散到了哪里。

几天后,刘邦遇见部将夏侯婴,后又在逃难人群中发现了自己的一子一女,方觉得安慰。但是,不久后,楚将季布率兵追来,刘邦慌忙逃走。由于人多,刘邦嫌车重太慢,顺手将自己的两个年幼子女推下车去。夏侯婴看见,急忙把两个孩子放回车中,如此反复多次。

刘邦面带愠色:“我如此危急,难道还要收管两个孩子,儿女情长,自丧性命吗?”

夏侯婴反驳说:“这是大王的亲骨肉,怎么能舍弃呢!”

刘邦勃然大怒,拔剑就砍夏侯婴,夏侯婴闪过。无奈之下,夏侯婴只好把孩子挟在腋下,骑马跟刘邦一起逃走。

楚、汉两军对阵,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推到阵前说:“你如果不撤兵,我就把你的父亲烹煮了。”刘邦竟然毫不变色,轻松地回答:“我们俩曾经结拜为兄弟,我爸爸就是你爸爸,你爸爸就是我爸爸,你若把你爸爸煮了来吃,请把肉汤分一杯给我喝。”项羽无奈,只得把刘邦的父亲放了。

刘邦取得天下后,建立了汉朝,在一次群臣庆功会上,刘邦居然当着群臣的面向父亲问道:“您看,我和哥哥相比,谁的产业更多呢?”刘邦的父亲见他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气得哼了一声,转身离去。

刘邦就是这样一个率性、不在乎礼节的人,甚至有些无赖,但最后他却取得了天下。

2.获取人心,路才好走

人心是事业大厦的基石,没有人心便没有稳固的根基。唐太宗说:“民犹水,君犹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形象地指出了民心向背是统治的根本,能否获取人心是事业成败的最关键因素。

刘邦是一位非常善于笼络人心的人,有做帝王的资质,他虽率先入了关中,却没有烧杀抢掠,而是立即召集关中各县父老,向他们宣布说:

“秦朝的法律太苛刻了,乡亲们长期遭受迫害,苦不堪言。议论一下国政,就给加上‘诽谤朝廷’的罪名,杀掉全家;几个人在一块儿说话,也要绑赴市曹处斩,这哪是人过的日子呀!我受楚怀王委派,到这里是为给大家解除痛苦的。义兵出发前,怀王与众将约定:谁先进入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我先到咸阳,自然应该由我治理关中。现在,我就以关中王的名义,与父老们约定三条法规:杀人的偿命,伤人和盗窃财物的按情节论罪。秦朝原来的严刑酷律,全部予以废除。”

大家都屏息静气地听着,一些人的脸上仍露出狐疑的神色。刘邦补充说:“秦朝原来的地方官吏,全部可以继续留任,士农工商,照旧从事自己的本业。”

刘邦再一次重申:“父老乡亲们尽管放心,我们到这里来,决不会扰害百姓。现在,暴虐的秦朝已经被推翻了,我把军队撤到灞上,是想等候各路诸侯军队到来,再为大家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详细规约。”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约法三章”。

关中是秦朝的发源地,又是秦朝向外扩张的根据地。以前,关中人民在秦对外扩张的战争中曾出过很大的力气,所以,秦王朝对关中人民的剥削,与关东其他地方比较要轻一些。再加上秦王朝长期的欺骗宣传和关中人狭隘的地方观念,秦末关东各地烽火四起时,关中大地,却始终风平浪静,犹如世外桃源。刘邦军队进入关中后,关中民众惊恐不安,只怕诸侯军队来了会报复杀人,如今听了刘邦这一席话,方才放下了心。

为了扩大影响,刘邦又派出了大批使者,在原秦朝地方官员带领下,走乡串户,说明推翻秦朝的原因;宣传新制定的三条约法。关中老百姓看到刘邦如此宽宏大量,义军秋毫无犯,果真和以前秦朝的军队大不一样,一个个欢天喜地,赶着牛羊,背着粮食,争先恐后地慰劳义军。刘邦好言相劝,坚决辞谢,说:“仓库里的粮食很多,我们不愿意给老百姓增加负担。盛情可以领受,送来的东西坚决不能收。”这一说,老百姓们更是感动不已,唯恐刘邦不能长久留驻关中。

刘邦为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使得关中百姓欢天喜地,心悦诚服,尤其是刘邦后面所讲的话,更让百姓喜上加喜,都怀着无比爱戴的心情。在进入关中后的短时间内,刘邦初步领略了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一真理。

从秦末战争初期刘邦和项羽的表现来看,项羽凭借自己的武勇和个性,杀降卒,杀子婴,屠寨民,烧咸阳,封诸侯,都彭城,弑义帝……项羽被人认为残暴;刘邦因为“仁义”的名声,所以被派去袭击政治中心咸阳,结果比项羽提前两个月进入关中,取得了“先入关者王秦”的政治优先权,而“约法三章”更为他赢得了一个仁爱的名声。

3.放下面子,能屈能伸

大丈夫做事就应当能屈能伸,特别是在与对手激烈较量的时候,不妨使用些“弹簧策略”,不能为了面子而逞一时之强。

刘邦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屈能伸,与项羽相比,对方是疾风,刘邦就是劲草。疾风可以吹弯劲草,却不能连根拔除劲草,疾风一过,劲草又会郁郁葱葱地生长。

刘邦入关中后,派兵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兵进关,项羽大为不满,扬言定要兴兵伐之,刘邦万般无奈,只好鸿门谢罪。

刘邦只带着张良、樊哙、夏侯婴及百十名随从,急急忙忙赶到鸿门。项羽的中军大帐设在一个土坡上,三面高墙耸立,只有西边留一门相通。数百名武士手持刀枪剑戟,雄赳赳、气昂昂,在帐外列队。刘邦心里不由暗暗吃惊。他远远地跳下战马,让随行的人员在外边等候,自己只带了张良一人求见项王。

进了中军帐,刘邦也不敢正眼看项羽,规规矩矩地跪下施礼,嘴里不住地说:“罪臣刘邦拜见上将军!”

项羽见刘邦害怕成这个样子,心里很有几分得意,但他不形于色,仍板着面孔,用威严的语气质问刘邦:“天下人无不痛恨秦朝,你却把秦王子婴封为相国;擅自变更过去的规程,搞什么约法三章;更可恼的,你竟敢派兵把守函谷关,与诸侯军队作对,这到底是什么用心?”

刘邦一听,连连叫屈,说:“臣与上将军同心协力攻灭秦朝,上将军转战黄河以北,臣战黄河以南,臣万万没有料到,竟然能先于上将军而进入关中。秦王子婴主动投降,臣不敢私自处置,只好先把他囚禁起来,等上将军来发落。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秦国百姓,痛恨秦朝法律苛刻,臣规定了三条法纪,仅是个权宜之计,为的是宣扬义军的恩德。至于派兵驻函谷关,本是为迎候上将军,不想下边的人不听话,惹得将军生气,所以臣今天到这里来负荆请罪。臣能见到上将军,感到万分荣幸。但不知道是哪一个小人,搬弄是非,使上将军对臣发生误会,这实在让人痛心。”

刘邦一口一个上将军,说着说着,眼角还渗出泪水。项羽被这种情景感动了,反倒为自己多疑所造成的误会感到内疚,自我解嘲地说:“这都是你的部下曹无伤告的密,要不,我哪能无端地怀疑你!”说完,扶起刘邦,看了座,又命人摆上酒宴。

古人饮酒,所坐的位置,都是有严格规定的。面向东,是主位,面向南,是尊位;北向坐,是宾位;西向坐,是末位。当时喝酒的共五人。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了主位;范增年长,又是“亚父”,面南坐了尊位;刘邦面北,坐于宾位;张良为刘邦侍从,面向西坐了末位。

范增一心想让项羽杀掉刘邦,不料刘邦的几句鬼话,说得项羽不但相信,而且还摆出了酒宴招待他。范增心里非常生气,他指指宝剑,努努嘴巴,频频给项羽使眼色。项羽却故意把头偏向一边,装作没看见。范增更急了,一连三次举起佩在身上的玦(“玦”与“决”同音。范增如此做是催促项羽速下决心,当机立断地杀掉刘邦)。项羽仍佯装糊涂,不理不睬,只是一个劲儿地与刘邦碰杯畅饮。

刘邦把范增的举动看得真真切切,心一直提在喉咙口上。宴会已经举行了好大一会儿了,可酒是什么色,菜是什么味,他根本就不知道,但脸上仍装得若无其事,与项羽热烈追忆并肩抗秦的友谊。

刘邦和项羽越谈越亲热,范增的鼻子都气歪了。他甩袖离开座席,去帐外找到了项庄。

项庄是项羽的堂弟,一位年轻气盛的将军,对范增向来是唯命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