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真的是红颜祸水吗?(1)
红颜祸水,这个对女人的特殊“待遇”,不知起自何时。的的确确,中国传统社会的男人对待女人的态度一直很复杂。红颜祸水、粉黛知己、温柔乡是英雄冢;家有贤妻,男儿不做坏事:巾帼英雄,巾帼不让须眉。这自然是实实在在的两种论断。正乎?邪乎?福兮?祸兮?实在有些令人无所适从。
1.妲己误国,还是殷纣亡国?
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也是商朝末代君王。千百年来,人们把商纣灭亡的原因归在妲已身上,并因此出了一则成语:“助纣为虐”,照此说来,妲己即便是帮助纣王做了坏事,总还不至于因她亡国吧!在一个男权社会里,一个女人真的有如此威力吗?据说,商朝的灭亡是因妲已误国,我们先不说这种说法的正与误,来看看纣王都做了些什么?
商王朝的第三十位王帝辛,身材高大,举止潇洒,见多识广,聪明过人。按理说,他有可能成为一个很贤明的君主。然而,帝辛心性邪恶,道德低下,他依恃自己的聪明,拒绝任何人规劝;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掩饰任何错误。最终他得到了一个“残义损善”的谥号“纣”。
纣不但是中国历史上最暴虐的君王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君王之一,而且还很“能干”。这里所指的能干,一方面是,正因为他聪明能干,才想得出种种整人的花样;另方面是,正因为他聪明能干,才能把自己的铁打江山,折腾粉碎。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纣太聪明能干了,所以他瞧不起他的部下,万一部下中有人比他更聪明能干,他就“打扫清洁”,或贬,或杀,然后举目都是奴才,方才龙心大悦。
纣有三位辅政大臣,也就是后世称的三公,日:九侯、鄂侯、西伯。九侯的女儿是纣的妃妾之一,她既然能选入宫廷,当然花容月貌,再加上父亲是三公之一,有高贵的家世,按说应十分得宠才是。嗟呼,闺房之中,爱是第一,敬是第二。她既抓不住丈夫,又无法击败竞争者苏妲己,自然大祸临头。有一天,她看纣的暴虐统治太苛刻了,便劝了几句,不想一下激怒了纣王,纣下令把她处斩,接着,可能是迁怒,也可能是预防报复,又把她父亲九侯也处斩,而且剁成肉酱。鄂侯一瞧,这简直不像话,如此君王,实在古来少有,极力规劝。但是,他忘了,暴君有缺少人性的一面。纣一怒之下索性连鄂侯也一并剁成肉酱。九侯女儿应是中国历代皇后死于非命的第三人,并且是死于丈夫之手的第一人,可惜姓名不传,事迹又少,然而惨剧终是惨剧。
西伯侯姬昌听到九侯、鄂侯被纣王剁成肉酱的消息后,情不自禁地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帝辛啊帝辛,你竟这样残害忠良,伤天害理啊!”不想这句话被人向纣王作了举报。姬昌行德政、施恩惠,被周部落称为“圣人”。纣王对他十分反感,一直怀恨在心,这下被纣王抓住了把柄,他下令逮捕姬昌,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下令处死姬昌的儿子伯邑考,并把他剁成肉酱,再做成肉羹,然后纣王派人把肉羹送给姬昌,强迫他吃下去。事后,纣王得意洋洋地在朝中宣称:“都说姬昌是圣人,他连亲生儿子的肉也吃嘛!”
纣王吃喝玩乐,伤天害理,搞得天怒人怨,国势一天天衰落,大厦将倾的忽喇喇之声已隐约可闻。纣王的叔父比干寒心极了,有一天,他不顾阻拦,一头闯进宫里,要与纣王说个清楚。纣王在宫中正拥着妲己调情作乐,被叔父冲散了兴头,好不气恼,阴沉着脸问道:“你有什么事非要在这时候来不可?”比干对纣王说:“我有很多的话要说,但今天只说一句话,国家危急已到了临界线了。”
纣王一听叔叔这丧气话,看看皇叔的一副认真严肃的神情,只觉得好笑,说:“你老糊涂了,尽说混账话!”说完,拉着妲己一走了之。
倔犟的比干,想以自己的行动感化纣王,以唤醒他的良知。纣王拂袖而去后,比干三天三夜,既不吃又不喝,一步也不挪地站在那里。沉醉三日醒来的纣王,见比干仍在宫中没有离去,一股无名之火直窜脑门,“你这样顽固不化,竟然以绝食来要挟我。你当我会怜惜你?你这样的人,死一百个,我也不会皱一皱眉头。”
比干老泪纵横,哽咽着说:“大王,你终日嬉戏享乐,沉醉不醒,你已经众叛亲离了知道吗?你不睁眼看看,西岐的姬发,对商朝虎视眈眈,大有一口吞灭我朝之势啊!”纣王不耐烦地打断比干的话,说:“我是天子,有天命在身,任何人都奈何我不得,何况小小的姬发,他老子姬昌还不被我制得服服帖帖,他这小子还能翻天不成!你不要危言耸听,扰乱朝政,信口胡说离散人心。”纣王说着,又冷笑了两声,搂着妲己,接着说:“满朝都说你比干是一个大贤人,人说贤人的心有七窍,可我们从来还没见过,今天倒想看看你比干,是真贤人还是假贤人?”比干气得浑身发抖,愤怒地喊道:“纣啊!你这没人性的狗东西,你……”话未讲完,纣王已对武士大喊:“快,把他的心挖出来,看看是怎么长的!”
武士们一拥而上,把比干绑在大殿的柱子上,用利剑划开了比干的胸膛,随即把一颗鲜血淋淋的心捧到了纣王面前。纣王看着还在跳动的心脏,用手指了指,对妲己说:“比干的心哪有七窍?他怎能妄称是贤人?这样的人,也要来教训我,太自不量力了!”
比干之死,斩断了大臣们对商王朝最后一缕感情。
纣王一生与醇酒、美色分不开,他酷爱饮酒,居然能一连几天杯不离手,是一个真正的“海量”。他在沙丘(今河北巨鹿)扩建皇家御苑,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一年之后,御苑竣工。只见苑囿相连,台阁相望,苑中布满了名贵花木,珍禽异兽。苑中开凿了一个大池,池底用颜色不同的鹅卵石铺砌,池中灌满酒,称为酒池。醇香的酒味,飘散空中,几里路外都能闻到。酒池四周树枝缠上锦帛,挂上一串串烤肉,称作肉林。向来以豪饮闻名的纣王带着妲己,泛舟于酒池之上,渴了,随手就舀酒喝,饿了从肉林取肉吃,逍遥自在,尽情享受。不仅如此,他还修建了一个方圆3里、高千尺的鹿台。鹿台的底基由鹅卵石铺成,上面再用巨石雕成的猛兽或黄铜铸成的巨象作为柱础,柱础上是丹漆金纹的梓木柱,柱上架着龙飞凤舞的雕梁,四壁嵌着珠玉,地上铺着锦席,金碧辉煌,琳琅满目。鹿台四周,广建苑囿,珍禽异兽,在这里追逐嬉戏;奇花异草,在这里争艳斗妍。更有那巧夺天工的池塘,碧波粼粼;茂林修竹的假山,曲径通幽。纣王每天和他的近臣们在鹿台上饮酒作乐,和他的美女们调情骂俏。酒足饭饱之后,到鹿台四周的苑囿中去划划船、观观景,真是个神仙般的生活。昏君纣王,无论他的想法荒唐到什么程度,都必须变成现实。酒是酿酒的人一滴一滴酿出来的,要注入池中,能浮起船来,不知要多少啊,不知多少人要为他这一荒唐行为付出汗水!熟肉挂在林中,比摆在盘中,要增多千百倍,这要从人民的血汗中去榨取,已经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奴隶们,能承受得了吗!可是,纣王不管这些,在他的头脑中一个更荒唐的想法产生了。一天,他在苑囿中看见一对梅花鹿自由自在地追逐着调情,便想人若能如此岂不快哉。于是,一声令下,3000男女,赤身裸体,来到酒池肉林,纵情狂欢。纣王命令,今天必须把酒池的酒喝干,肉林中的肉吃完。可是,哪里办得到哟。酒没有喝干,肉也没有吃完,3000男女已经变成横躺竖卧、你挤我压的3000堆烂泥了。
纣王的暴虐荒唐行为引起了朝中正直大臣的反对,为了对付这些大臣,他制造了一种叫“炮烙”的酷刑,即用铜铸成空心柱子,悬空架起,下面是烧红的炭火,铜柱外表涂上膏油,命武士举刀,逼着受刑者赤身裸体地从铜柱上爬过去,受刑者被铜柱烫得皮焦肉烂,呼天抢地哭喊着,爬不出一截就会掉下去,摔在炭火中。他们扭动身躯,拼命挣扎,很快就被活活烧死。纣王与妲己高坐在鹿台上,一面饮酒,一面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这惨绝人寰的刑罚。
纣王的暴虐荒唐到了一定程度,一次,他与妲己坐在鹿台上饮酒赏雪,远远地看见两个人担柴涉水过河,一个是一二十岁的青年,另一个是四五十岁的老者。可是,令人奇怪的是:那老者走到河边,毫不犹豫地脱掉鞋子,跳入水中,哗哗地趟过去,穿上鞋子,扬长而去,好像水一点儿也不冷;那年轻人却犹犹豫豫,脱掉鞋子后试了几试,方才下水,过河后坐在地上,用大衣襟包着自己的脚,揉搓了许久,方才穿上鞋子挑起担子走去,边走还边歪歪斜斜的。
商纣王不解,问道:“这年轻人为什么比那老者还怕冷?”妲己回答道:“这是因为,那老者是他父母在壮年得的子,腿骨里满是骨髓,所以一点儿也不怕冷。那年轻人则相反,是他父亲在年老时得的子,腿骨里是空空的,所以最怕冷。”商纣王听妲己说得有理,想不到自己美人儿的学问竟然如此渊博,禁不住高兴地逗她道:“随便妄说,我却不信。”妲己瞟他一眼,平静地说:“你不信?把他二人的腿截下来看一看,你就信了!”
就这样,这一老一少的过路人,被无端地截去了双腿。又有一次,纣王对怀孕的女人发生了兴趣,下令割开孕妇的肚子,把胎儿拿出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呜呼,断腿还有活的可能,孕妇只有惨死。
这就是历史上的商纣王。
其实商纣王灭亡绝非是妲己的责任,而是纣王自身的责任,这其中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从主观上讲:首先,他频繁发动战争,穷兵黩武,使人民苦不堪言。其次,其生活奢侈荒淫。自古君王皆好色,但像纣王这样胡搞的却在历史上找不出几个来,找出来的都是亡国之君,如隋炀帝等。
其三,行为残暴,绝不是草菅人命4个字所能形容,简直是灭绝人性。
其四,滥杀大臣,残害忠良,使正真朝臣彻底对商王朝失去了信心。纣王的罪行,其乃罄竹难书,流恶勿尽,又岂有不灭亡之理?
从客观上分析:
在商纣继位之时,商朝就已危机四伏,以陕西岐山为中心的另一部落周迅速崛起,并逐渐向东扩展领地。在周文王时,就曾率兵讨伐商王,但没有成功,反被纣王捉住,囚禁在羑里,后来纣王又放了周文王,并封他为西伯。周文王被释放回到周后,并没有放弃讨伐商朝的打算,反而是在积极隐蔽地进行伐商的准备工作。他为了联合各族人民共同灭商,主动调整了与这些部落的关系,就在周朝积极进行战争准备的同时,商纣王还根本没有察觉到。周文王为了麻痹纣王,表面上对纣王特别温顺,并把自己装成胸无大志、贪图享乐的样子,以掩盖自己积极进行战备的实质,致使纣王放松了警惕,认为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在周文王死后,周武王为了测定各国对周的态度有没有变化,在公元前1029年载着文王的灵牌兴师东进,以观察各诸侯国的态度,在来会盟的八百诸侯都认为可以伐商后,武王便又率军西归,回到了周。做了上面这一系列的工作之后,周武王仍不满足,他要等待最有利的时机攻打商朝。因此他不断派出间谍去刺探情报,当他得知商朝重臣比干被杀,箕子被囚禁,微子又出走后,认为攻打商朝的时机已成熟了,便约会各诸侯国讨伐商朝。
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率兵车三百乘,近卫部队三千人,甲士四五万人,联合各诸侯国大举伐商。直扑商朝都城朝歌,队伍路过孟津之时,又会合了前来助阵的各诸侯国军队,兵力更加强大,周朝军队所到之处,商军纷纷投降,2月4日已进军到距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这时,商纣王还在庆贺打退东夷的胜利,听说周朝威风凛凛地杀来之后,急忙停止了歌舞,撤除了酒席,仓促布置对付周朝。这时,商朝的主力还远在东南作战,一时之间根本调不回来,只好把从东夷抓回的战俘都统统组织起来,勉强拼凑了17万军队,由商纣王亲自率领,开赴牧野,企图阻挡周的进攻。2月5日凌晨,武王召开了誓师大会,发表了气壮山河的誓词,历数了纣王的种种罪行,所有将士同仇敌忾,誓与纣王决一死战。武王令姜尚率少数军队为前锋,向商军挑战,主力部队采取了严整的车阵战法,向商军冲击,商军的人数虽比周多,但是,商纣王把奴隶和战俘部署在前面去打头阵,而把自己的亲信部队布置在后边,不想,战争一开始,商军的奴隶和战俘就纷纷倒戈,不仅不拼命作战,反而帮助周军作战,商纣王的十几万军队,顷刻土崩瓦解。商纣王无可奈何,只得连夜逃回了朝歌。武王抓住战机,乘胜追击,直捣纣王老巢。纣王眼看周军涌进朝歌,自知难免一死,于是登上鹿台,搬出宝库里的金银珠宝围在自己身边,自焚而死。牧野之战,宣告商王朝600年统治的结束和周王朝统治的开始。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由内因决定其发展的,因而我们可以说,即使不是周灭掉了商,也必然会有另一部落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也许事情不是发生在公元前1027年,也许不是发生在牧野,但是,由于商王朝的内部原因,它迟早是会走上灭亡的道路,因而我们说,内部原因才是首要原因,而外部条件只是第二位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