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方法例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句子素养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一篇文章,无论长与短,总都是由若干句子连缀而成的,是由一段一段的话组成,因此,句子是文章的基础、骨干。学写作文必须要首先学好句子,练习写好句子。学习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写连贯、写具体。把句子的基本功练好了,就为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学会把句子写完整

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完整的呢?读读下面的句子:

①我们劳动。(谁,干什么)

②小蚂蚁运送食物。(什么,干什么)

③小明摔倒了。(谁,怎么样)

④小树摇晃着。(什么,怎么样)

⑤哥哥是一名少先队员。(谁,是什么)

⑥青蛙是益虫。(什么,是什么)

不难看出:在一般情况下,句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半部分交代“谁”或“什么”,后半部分交代“做什么”“怎么样”或者“是什么”。前后两部分说全了,句子才算是一句完整的话。

1.从组成结构上分六种,凡是符合这六种句型的,就是完整的句子。

①谁做什么?②谁怎么样?③谁是什么?

如:小明在写作业。小明哭了。小明是小学生。

④什么做什么?⑤什么怎么样?⑥什么是什么?

如:小白兔拔萝卜。这只小猪很胖。老虎是保护动物。

①~③是写人的,④~⑥是写事物的。你在作文中,句子完整、通顺的标志就是上边这六种句型。这是从组成结构上分的。

一个完整的句子,要符合两个要求:一是表达的意思要完整;二是结构要完整。结构完整的句子一般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讲“谁”或“什么”,后一部分主要讲“干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定要把句子的两个部分都写出来,意思才能表达清楚。

如下面的例句:

这三个句子各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第一句告诉我们“谁干什么——姐姐学打字”。第二句告诉我们“谁是什么——妈妈是优秀教师”。第三句讲“什么怎么样——菊花真好看”。如果少了一个部分,句子就不完整,意思就不明确了。

又如:

这三个句子是向别人发问的,表达出了完整的意思,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句问:“你星期天干什么”。第二句问:“房子怎么样了”。第三句问:“爸爸是不是下班了”。为了表达出发问的语气,句子的末尾用了表示疑问语气的“吗”字和“?”,句意更明确,听的人就更明白了。

还有一种表达感情的句子,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如:

① 这棵白杨多高啊!

② 我玩儿得多么开心啊!

第一句讲“白杨高”,第二句讲“我开心”,都是讲“谁”或“什么”“怎么样”,都有两部分,意思完整。为了表达对白杨的赞美和“我”的高兴心情,句子的末尾加上了“啊”字和“!”。

把句子写完整,最重要的是掌握好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学过的单句的三种基本句式。如下表:

2.用完整句子的“标准”衡量一下下面这几个句子:

①吃完晚饭,就玩起了藏猫猫。

②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送来的。

③一下课,同学们在宽阔的大操场上。

显然,第一句话应在“就”字前面写清“谁”;第二句话应在“送”字的前面写清“谁”或“什么”;第三句话应在“上”字后面写清“干什么”或“怎么样”。

句子,就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话。它必须符合组成结构,表达一定的语气,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完成。需要强调说明的是:知道什么是完整句,怎样的句子才算完整,这只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落实在行动上,即平日在说每一句话、作文在写每一句话时,认真思考,反复斟酌,提高“完整”意识,不写残缺的句子,这是最重要的。

【思考练习】

1.按三种基本句式写句子,回答问题。

(1)__________ __________(2)________ ________

谁 干什么? 什么 干什么?

(3)________ ________(4)________ ________

谁 是什么? 什么 是什么?

(5)________ ________(6)________ ________

谁 怎么样? 什么 怎么样?

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同学们( )(2)小猴子( )

(3)太阳( )(4)( )是我的好朋友。

(5)( )真大。(6)( )在海上航行。

3.照“例”把句子写完整。

4.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读读培根的话,想一想,读书还有哪些好处,请你仿照培根的句式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语文使人________

体育使人________

音乐使人________

美术使人________

不读书使人________

5.下面的句子,哪些是完整的,哪些是不完整的?把不完整的句子修改完整。

(1)蚂蚁在树下。

(2)我们班上年龄最小的。

(3)到野外去采集标本。

(4)美丽的台湾岛。

(5)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

(6)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课文。

(二)学会把句子写通顺

写通顺,就是写的句子要合乎语法规则、合乎常理,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句子通顺,就是句意明白,读着顺口。如果句子写出来词序颠倒、不合常理,不合乎语言习惯,别人就很难理解句子的意思,甚至闹出错误和笑话来。具体讲,句子通顺,要求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要把句子写通顺,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词语在句子中的先后顺序。也就是句中词语排列的次序要合理,符合现代人说话的习惯。哪个词在前,哪个词在后,哪个词和哪个词搭配,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排列,不能颠三倒四。

例如:①我告诉妈妈,鸡生蛋了。

②妈妈告诉我,鸡生蛋了。

③弟弟告诉我,妈妈生蛋了。

④告诉弟弟我,生蛋妈妈了。

上面四个句子所用的词都一样,但因词的顺序变了,所以句子的意思跟着起了变化。第一句是讲“我”告诉妈妈一件事;第二句则是妈妈告诉“我”一件事;第三句闹成了笑话——“妈妈生蛋了”;第四句由于词序排列混乱,意思表达不清楚,别人无法理解。上述例句说明,要把句子写通顺,一定要注意词序的排列与词的组合。

又如:①正在花上,有几只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

②我们班获得了小足球冠军比赛。

第一句话,现代人习惯说成“有几只漂亮的蝴蝶,正在花上翩翩起舞。”第二句话中,将“冠军”与“比赛”两词对调,句子就通顺了。

2.句意明白,合乎实际,符合情理。

例如:①春天到了,种子在发芽、生根、长叶

②春天到了,种子在长叶、生根、发芽。

第一句,通顺,合乎植物生长的规律,第二句虽然也通顺,但不合常理。植物的生长规律是发芽→生根→长叶。违背事理的句子,在意思上是讲不通的。

又如:①博物馆里展出了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②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好人好事和李小民拾金不昧的好事。

第一句,说“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不合实际,应改为:博物馆里展出了新出土的五千多年前的文物。第二句,“李小民拾金不昧的好事”包括在“班里的好人好事”之中,因此应该删去“和李小民拾金不昧的好事”,或把原句改为: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好人好事,特别表扬了李小民拾金不昧的好事。

把句子写通顺,还要注意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如我们常说“刮风了”“下雨了”。如果说成“刮雨了”“下风了”。人家就要说你是胡说八道了。

3.用词要准确,经得住推敲。

例如:①我们把门口的泥土消除掉了。

②我们庆祝王红评上了三好学生。

第一句话中,“泥土”不能“消除”,只能“清除”掉。第二句话中,“庆祝”一词多用在庆祝节日或庆祝国家重大活动方面,此处改为“祝贺”才准确。

4.词语使用搭配要得当。

例如:①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和五颜六色的鲜花。

②小华怀着愉快的心情和轻松的步子向学校走去。

第一句,“生长”和“鲜花”两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第二句,“怀着”与“步子”两词不能搭配使用,应改为:小华怀着愉快的心情,迈着轻松的步子向学校走去。

5.句中各词语的意思不能矛盾。

例如:①我断定他大概是王小刚的哥哥。

②这学期我们班差不多根本没有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第一句话中,“断定”与“大概”两词矛盾,应删掉“大概”一词,或将“断定”一词改为“估计”。第二句话中,“差不多”和“根本”两词矛盾,应删去一个。

6.关联词语的使用要恰到好处。

例如:①只有天下雨,地才会湿。

②爸爸身体很好,因此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下雨”不是“地湿”的唯一条件,因此,第一句应改为:只要天下雨,地就会湿。第二句,把“身体很好”作为“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不妥当,应改为:爸爸身体很好,因为他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把句子写通顺,可以经常做如下练习:

扩词成句:

例:树→松树→两棵松树→栽了两棵松树→院子里栽了两棵松树→我在院子里栽了两棵松树。

整理词序:

例:好孩子/是个/小勇/懂礼貌的

小勇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词语搭配成句:

按要求写句:

例:①________ ________

谁 干什么

②________ ________

谁 是什么

③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什么时候 谁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思考练习】

1.照样子扩词成句。

例:球:足球→踢足球→国安队踢足球→勇猛的国安队踢足球→中国勇猛的国安队踢足球。

马:________

青蛙:________

花衣:________

2.把下面排列错乱的词语整理成通顺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加上标点。

(1)土层里的 乌鸦 啄吃 喜鹊 在 和新 翻松的地老虎

____________

(2)走来走去 大草原上 在 羊群 一眼望不到边的

____________

(3)军民联欢 我们 兴高采烈地 庆祝“八一”建军节晚会 参加

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

4.下面的话应该怎样排列?排好后把它写下来,加上标点。

(1)分给大家吃 妈妈让我把葡萄洗一洗 吃过晚饭

____________

(2)吹得树叶乱摇 一只蜘蛛垂落下来逃走了 忽然一阵大风

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修改通顺。

(1)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立即宁静下来。

(2)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大家争做“三好学生”。

(3)学习有一点马虎可不能。

(4)体操台的两侧,插满了绿的、红的、黄的、蓝的等五颜六色的各种红旗。

(5)我每天晚上都要收听广播和电视。

(6)春风和煦地轻轻地吹着。

(7)小组会上,大家进行了自我批评。

(三)学会把句子写具体

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具体的呢?读读下面这几组句子,体会一下:

①爸爸做工。

爸爸在工厂里做工。(写清楚在哪儿)

②小蜜蜂飞来。

夏日,一只金色的小蜜蜂从远处嗡嗡地飞来。(写清楚什么时候,有多少,什么样,从哪儿,怎么样)

③教室里很安静。

教室里很安静,连同学们均匀的呼吸声都能听清。(写清达到了什么程度)

由上面这几组句子可以看出: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或后面,写清什么时候(时间)、有多少(数量)、在什么地方或从哪儿(地点)、什么样(形状或颜色)、怎么样(态势)、达到什么程度(情境)等,就写清了事物外形特点、活动特点,就把自己要准确表达的意思写出来了。这就叫做把句子写具体。

把句子写具体,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或补充说明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明白,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①翠鸟掠过湖面。

②机灵的翠鸟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第2句加上一些修饰词语以后,就具体多了。它告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翠鸟,掠过的湖面“是什么样的”。如果把第2句再修饰一下:“一只机灵的翠鸟轻轻地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表达的意思就更具体了。但要注意一点,把句子写具体并不是堆砌很多词语,只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该修饰的就修饰,不该修饰的就不要画蛇添足,以免造成重复、累赘。

例如:①我们高兴。

②我们高兴得跳起来。

第2句加上了“跳起来”,就把“高兴”的结果、程度具体地描绘出来,强化了表达的感染力。练习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很多,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的,有下列三种基本方法:

1.加定语。

例:队旗在空中飘扬。

“(鲜艳的)队旗在(蔚蓝色的)空中飘扬。”括号里的词语我们就叫它定语。加上这些定语后,就知道了是什么样的队旗,在怎样的空中飘扬。表达的意思更明白具体了。

这种练习同学们在语文作业里做过很多。

如:给下面的句子加上词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①演员们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演员们( )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②人群热烈欢呼起来。

( )的人群热烈欢呼起来。

上面句子中括号里要加的词语就是定语。加上什么样的定语,能使这两个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呢?

根据句子的内容,第1句可以加下列词语:

“昨天”——说明表演的时间。

“在百花剧院”——说明表演的地点。

“精彩”——说明什么样的表演。

“昨天在百花剧院精彩”的表演——说明了表演的时间、地点和水平。

加上这些定语以后,显然,每一句都比原句要具体。最后一句,不但告诉了表演的时间、地点,还把表演的情况也说明了,自然是最具体的了。

第2句可以这样加:

如果要让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明白,还可以让中心词——“人群”带上递加式定语:“广场上参加活动的满怀激情的”人群……

2.加状语。

例:弟弟跑来了。弟弟是怎样跑来的?弟弟(摇摇晃晃地)跑来了。

括号里的词语我们就叫它状语。加上状语就把弟弟跑的样子写出来了。句子就具体了。

这种练习同学们也做过不少。

例:给下面的句子加个词语,让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战士们完成了任务。

战士们( )完成了任务。

括号里要加的词就是状语。加上哪些词语,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呢?

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可以加上与“完成任务”搭配恰当的很多词语。

如:加上“胜利、圆满、光荣”一类的词,就能表明任务完成的“情况”。

加上“提前、超额、昨天、早晨”一类的词语,就能表明完成任务的“时间”。

加上“都、全部”一类的词,就从“范围上”表明了完成任务的情况。

加上“在极困难的情况下”一类的词语,就表明了是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任务的。

总之,不管加什么词语,只要与句子的中心词——“完成”搭配恰当,又符合句子的本意,都能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3.加补语。

例:飞机飞。飞机飞得怎样呢?飞机飞得(又高又快)。

括号里的词语就是补语。加上补语,就把飞机飞得怎样写具体了。

又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加上括号里的词语就把漓江水静的程度写出来了。

以上是练习把句子写具体的三种基本方法,只要掌握了它们的规律,写作文时就能运用自如。

【思考练习】

1.照例把句子写具体。

:燕子飞过田野。(什么样的燕子?飞过怎样的田野?)

黑色的燕子飞过绿油油的田野。

(1)天空飘着白云。(什么样的天空?飘着什么样的白云?)

____________

(2)太阳升起来了。(什么样的太阳?怎样地升起来了?)

____________

(3)西北风刮着。(什么样的西北风?刮得怎样?)

____________

例:青蛙爬出来。

(从什么地方爬出来?)

青蛙从洞里爬出来。

(它是怎样爬出来的?)

青蛙从洞里慢慢地爬出来。

(洞是什么样子的?)

青蛙从又黑又湿的泥洞里慢慢地爬出来。

(1)鸭子游过来。

(从什么地方游过来?)

____________

(它是怎样游过来的?)

____________

(小溪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

(2)孩子数星星。

(什么样的孩子数星星?)

____________

(他在什么地方数星星?)

____________

(他是怎样数星星的?)

____________

(星星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

(3)教室里摆着课桌椅。

(什么样的教室里?)

____________

(怎样摆着课桌椅?)

____________

(课桌椅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

例:____________机器 ____________制造____________零件。

崭新的机器日夜不停地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零件。

(1)____________春风____________吹遍____________大地。

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山村里____________闪烁着____________灯光。

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周总理____________关怀着____________战士。

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使每个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1)( )太阳冉冉升起,照在( )草原上,草原到处洒满( )阳光。牧民们怀着( )心情,放牧着( )牛羊。

(2)在( )庄稼。那( )玉米,( )高粱,还有那( )谷穗,真惹人喜爱。

3.把句子写具体,还可以进行单项练习,如下表:

按单项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4.怎样让干巴乏味的句子变得具体?这就要把简单的短句通过“扩句”的方式来完成。

比如“太阳升起来了。”我们就可以在这个结构完整的句子(简单的短句)中,增加一些说明或形容就变成具体的了。比如“红彤彤的(形容)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说明)冉冉(形容)升起来了,灿烂的光芒照耀大地。”

这样,不但把短句变成了长句,具体了,而且优美了,生动了。再如“上课时,我们听老师讲《桂林山水》这一课”。经过扩充,变为“上课时,我们全神贯注地听老师娓娓动听地讲《桂林山水》这一课。”怎么样?扩充句子是个好办法吧?

5.运用连续动作的句子,简称“连动句”。这是指人或动物在完成某件事情时,都要经过连续两个以上的动作才能完成,那我们就按先后顺序,使用两个以上的动词进行动作的描写,这样才会给人以生动、请逼真、具体的感觉。下面是一个小学生练毛笔书法时的连续动作的描写,请你边读边体会其中的妙处:“开始写了,小明皱着眉头,咬着嘴唇,鼓着腮帮,似乎要把全身的力气都凝聚在紧握的毛笔上了。他又看了一眼字帖,才在大字本上写下了第一个‘火’字。”

这里共有两句话,却用了六个动词,把小明当时认真写大字的连续动作按先后顺序记叙描写得如此逼真。可见,光有结构完整的句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平时写作文,之所以干巴、不具体,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句子缺乏变化,尤其是连动句的运用。

【思考练习】

仿照上表的形式,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把样子写具体。

(1)原句:熊猫真可爱

____________

(2)原句:晚霞真美!

____________

2.把动作写具体。

(1)原句:老爷爷走着。

____________

(2)原句:山羊跑得快

____________

3.把程度写具体。

(1)原句:西瓜真甜

____________

(2)原句:天气真冷

____________

4.把神态写具体。

(1)原句:老师望着我

____________

(2)原句:他沉思着

____________

5.把概念写具体。

(1)原句:这棵树大得很

____________

(2)原句:这座山太高了

____________

(四)学会把句子写灵活

作文,除了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写具体外,还要把句子写灵活,用多种多样的句式来表达思想内容。这样,语句就显得生动活泼,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多彩,鲜明感人。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种句子形式,但最基本的,也就是在说话、作文中用得最多的是下面表格中的四种句式:

①陈述句。就是告诉人家一个意思或事情,是一本正经的正常叙述,没有语气的起伏变化。如“今天我提前放学。”“森林里动物很多。”

②疑问句。表示疑问或有问题要问。如“今天我提前放学吗?”“森林里动物很多吗?”

③感叹句。表示感情激动、感动、惊讶。如“今天我提前放呀!”“森林里动物很多呢!”“祖国,我爱你!”“我们有说不出的感动!”

④祈使句。表示有一定的要求,句中使用“要、要求、必须、应该、命令、能够、希望”等词语,语气坚定,带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如“今天我应该提前放学。”“森林里动物一定很多。”“上课时,我们必须遵守纪律!”“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乱扔脏物!”

上述四种句式是根据它们在说话、作文中的用途来分的。我们必须好好掌握。

除了掌握好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这四种基本句式外,还可以用多种方法变换句式来表达思想内容:

1.用不同句式表达同一个内容。

例如:写文具盒的样子,就可以用下列三种不同的句式来描述:

(1)什么样的文具盒?

(长方形的、绿色的、塑料制的文具盒。)

(2)文具盒是什么样的?

(文具盒是塑料制的、长方形的、绿色的。)

(3)什么样的文具盒是什么样?

(塑料制的文具盒是长方形的、绿色的。)

又如:

(1)这是谁的钢笔?(这是小强的钢笔。)

(2)这钢笔是谁的?(这钢笔是小强的。)

(3)谁的钢笔是这支?(小强的钢笔是这支。)

2.用同一种句式表达不同的内容。

3.变换词序表达同一内容。

例:列宁打碎了花瓶。

花瓶是列宁打碎的。

例:空中的燕子摆着尾巴飞来飞去。

燕子在空中摆着尾巴飞来飞去。

例:蚕姑娘在蚕山上盖起了白色的新房。

在蚕山上,蚕姑娘盖起了白色的新房。

例:你把这道题再仔细做一遍。

这道题,你再仔细做一遍。

你仔细一点儿,再把这道题做一遍。

上述四例,每组句子表达的意思虽基本相同,但词序改变以后句式变了,句子意思的侧重点就有区别了。如果我们能运用多种句式来表达同一思想内容,文章的语言就生动活泼多了,表达的内容也就更确切了。

4.变换“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两种不同的句式,但关系非常密切。它们可以互换。例如:“日本女排被中国女排打败了”,可变换成”中国女排把日本女排打败了”。这说明,这两种句式能表达同一个意思。不过由于句式的变换,表达的意思有细微差别罢了。作文的时候,用哪句好呢?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定。

这两个句子表达的主要意思相同,但句式不同。上句是陈述句,下句是“被”字句。上句的陈述对象是“森林爷爷”,是说森林爷爷怎么样;下句的陈述对象是“狂风”,是说“狂风”怎么样。

这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不同。上句是陈述句,讲“民警叔叔”怎么样,下句是“把”字句,说“民警叔叔把小勇”怎么样。表达的意思侧重点有区别。

这两个句子的句式不一样,上句是“被”字句,下句是“把”字句。上句是说“孔繁森爷爷”怎么样;下句是说“洪水”怎么样。上句突出强调“孔繁森爷爷”,下句突出强调“洪水”。

上述各组例句说明,“把”字句和“被”字句是可以互换的,互换以后表达的主要意思是相同的,但是意思表达的侧重点有细微差别。因此,在说话、作文时,要学会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句式,觉得哪种句式哪种说法最合适最得体就选用哪种。

5.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例如:这是很值得赞扬的。

这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这两个句子,意思是一样的,但句式和语气不同。第一句是陈述句,语调平稳;第二句是反问句,感情比第一句强烈,它迫使读者经过思考得出肯定的结论。在作文、说话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可变换句式来达到效果。

【思考练习】

1.按下面要求各写一个句子。

(1)述说一件事情的陈述句。

____________

(2)提出问题的疑问句。

____________

(3)表示强烈感情(如赞扬、愤怒、惊讶)的感叹句。

____________

(4)表示请求(或命令、禁止、劝阻)意思的祈使句。

____________

2.用同一句式写不同内容的句子,照例填写在下面表格里。

3.用三种不同的句式写电冰箱的样子。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1)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我的心情不能平静。

____________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____________

(2)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时间是非常珍贵的,难道我们能不珍惜?

____________

听了孔繁森事迹的报告,谁能不深受感动呢?

____________

(3)改成带“把”字的句式。

清脆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

____________

秋风吹得树叶飒飒作响。

____________

(4)改成带“被”字的句式。

肖强和李刚修好了教室里的门窗。

____________

抗日战士的鲜血染红了胜利的战旗。

____________

(5)“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把他迷住了。

____________

晚霞把山峰、田野、村庄染红了。

____________

(6)“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小树林被大雪覆盖了。

____________

三条小鱼都被猫吃了。

____________

(7)照例改变词序写句子。

例:明明捉到了蛐蛐。

蛐蛐是明明捉到的。

巨浪吞没大船。

____________

啄木鸟除掉了树上的害虫。

____________

例:荷叶上的水珠滚来滚去。

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

____________

河里的小鱼欢快地游着。

____________

蓝天上的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

____________

例:猴子在高杆的顶上倒竖了蜻蜓。

在高杆的顶上猴子倒竖了蜻蜓。

山羊在铜丝上不慌不忙地走来走去。

____________

一只老虎在茂密的森林里寻找食物。

____________

(8)照例把下面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

例:张衡坐在院子里。

张衡指着天空数星星。

张衡坐在院子里指着天空数星星。

小猴子扔了玉米。

小猴子去摘桃子。

____________

太阳光淡淡的。

太阳光一点也不刺眼。

____________

(五)学会把句子写生动

有些事物的形态、颜色、气味、声音、性质、结构及活动变化,用直接叙述的方法,很难表达清楚,需要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才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怎样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呢?

请同学们先看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有一位生下来就双目失明的善良少女,多次听人说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平、青春,是最美的颜色。可是,她怎么也捉摸不出绿色的模样,想象不到绿色的形象。于是,她四处求人给她讲:什么是绿色?这个看来容易的问题却难住了不少人。后来一位有学问的阿姨知道了,非常同情她,为了让这位失明女孩理解绿色,她专程登门去安慰她,亲切而温柔地告诉她:“绿色是春天的颜色,它像春天一样可爱,看着它,心里很舒服,就像春天的阳光照在自己身上一样;绿色是充满生气的颜色,它在阳光下闪烁着,就像生命在跳动。比方说吧,春天里,人们快乐地唱呀,跳呀,笑呀,朝气勃勃的,而绿色呢?就是欢快的颜色中的小孩儿,特别活泼可爱;绿色是一种十分柔和的颜色,看着它,好像给人一种亲切温柔的感觉,就像你用手去抚摸绸缎一样;绿色,还是一种谦逊的颜色,春天一到,你到大自然里放眼一看:山绿了,水绿了,田野也绿了,可是,人们总是赞扬花儿多么美丽,然而绿色从不计较这些。啊,这么说吧,绿色就像你的心地一样,宁静、善良、优美。”双目失明的少女听了阿姨的这番描述,高兴极了,连声说:“啊,我看见绿色了!我看见绿色了!真是太美了!不过,比起绿色来,我还差得远呢!太谢谢您啦!”

这位失明少女为什么说她看见绿色了呢?这就是那位阿姨用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比喻对绿色的描述,引起了盲姑娘的联想,使她感觉到绿色的存在,想象出绿色的美丽,体会到绿色的温柔。

反复细读阿姨对绿色的描绘,想一想,她是怎样把句子写生动、形象的?是怎样巧妙地运用比喻的?学习了句子的完整结构,语气变化及表现形式的几种情况,具备了这些,只能是你会说话,会写句子了。可是怎样使我们说话的水平提高,让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呢?这就涉及句子的修饰了。就像一个人的着装,好好打扮一下,就会更美了。下边我们就来专门谈一下小学阶段常用的几种句子的修辞方法。

1.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相关联的事物,二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特征,给人一种形象生动的感觉。请你读读下面两组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①A.太阳挂在天上,好热!

B.太阳像个大火球,高高地挂在天上,烤得大地像蒸笼似的,好热!

②A.小弟弟泄气了,一点情绪都没有了。

B.小弟弟犹如瘪了气的气球,一点精神都没有了。

你们看,A、B两个句子就是因为用不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而效果截然不同。你在作文时,想到这一点没有啊?下边有几个句子,请你在课余时间练习改成比喻句,好吗?

①运动员跑得可快了,一下冲到终点。

②因为做错了事,我的心里又慌又怕。

③学校操场上有许多花,可美了,老师又特别关心我们、爱护我们,让人感到无比幸福。

2.拟人。就是把没有人的思想感情、行为表现的事物人格化,让它们也像人一样去想、去说、去做,这样,句子就生动、形象、感人了。

如下面段落中的例句:

秋天来临了。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村外那个小池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一对小白鹅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是否喝了过量的酒,红得像一团火似的。村前村后的稻子,低着头弯着腰,在秋风中默默地等待着人们去收割。半空中,排着“人”字形的雁群,高兴地唱着歌,告别人们,向天边慢慢飞去……

这段描写秋天原野景色的话,一共只有7句,却有5个是拟人句,如“池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白鹅欣赏自己……”;“枫树的叶子喝了……酒”;“稻子低着头弯着腰”;“雁群高兴地唱着歌”运用拟人的方法,把无思维的动植物描写得活灵活现,使它们像人一样会思想、有感情、能说话,有性格有行为。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如:“小鸟在天空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着”。变成拟人句“小鸟在天空自自在地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唱着动听的歌。”再如:“月亮被大片大片的云彩遮柱了。”改成拟人句:“月亮害羞地躲进了大片大片的云彩里”。看一看,哪个句子好?为什么?你一定喜欢用“拟人”修辞方法写句子,对不对?

我们在写作文时,如果想表现自己当时一种非常喜悦的心情,不仅可以直接描写高兴的神态和内心,也可以借助其他事物的拟人写法,来进一步衬托、突出一下,效果会更好。比如:下面是一个同学当上了“三好学生”而兴奋不已,可以有两种描写,请你认真读一读,再比较一下,从中有什么体会?

A.小兰被评为“三好学生”了,她拿着奖状,兴高采烈地往家走,心里那个兴奋啊,简直无法形容!

B.小兰被评为“三好学生”了,她拿着奖状,兴高采烈地往家走,心里那个兴奋啊,简直无法形容!就连路边的小草也向她频频招手,表示祝贺;空中的小鸟,也都“叽叽喳喳”地为她歌唱,仿佛在说:“你真棒!”。

再举一个心情难过的情况,那拟人的感情正好相反,效果却同样好:

A.小兰今天考试失误,丢了二十来分,她的心情沉痛极了,一路上无精打采,烦死了!

B.小兰今天考试失误,丢了二十来分,她的心情沉痛极了,一路上无精打采,就连路边的小草也摇头摆手地不爱理她;①天空中的小鸟也在“叽叽喳喳”地吵个不停,嘲笑她的失败。②唉!烦死了!

你们看,怎么样?用上“拟人”的写法,好不好呀?说说看,为什么?

3.排比。这在高年级可以学习运用。排比句就是用两个以上相同的句式排列起来,每个句子用上相同的字或词(可称其为“排比词”,在句头、句尾或句中都可以)。这样的句子表达意思感情强烈,感染力强。

排比句也能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感情。这种句式由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意思相连、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组成,排成一串。并且,常常有一个相同的词语,反复出现在各词组或句子中,起连锁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有气势,很有表现力。

读读下面的排比句,体会体会句子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抗日战争时期没有教室,就在枣树林里上课;没有桌椅,坐在小板上,双手搁在腿上写字;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用土块代替。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阵风吹来,柳絮不停地飞舞着。它挂在小树上,像给小树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纱裙;它浮在小河上,像许多小虫在蠕动;它落在草地上,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小花;它飞到田野上,给辛勤的农民伯伯跳起了欢乐的舞;它来到幼儿园,抚摸着孩子的脸蛋……

以上三段都是用排比句写的。第一段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孩子们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学习的情景;第二段歌颂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的伟大精神;第三段则是描写柳絮飞向各处的景象。三个段落内容虽然不同,但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都用排比的方法,语言生动活泼,句子整齐有序,抒发了丰富的感情,写出了景物的生动画面。

比如:“在困难面前,我们不害怕、不退缩、不犹豫,要勇敢地去面对、去克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祖国做贡献!”

再如:“敬爱的老师,您像辛勤的园丁,哺育我们茁壮成长;您像慈爱的母亲关心我们的进步;您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我们的品格,勾勒着我们未来的蓝图!”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在一句话里,同时运用几种修辞方法,句子更生动、形象。

如下列例句:

①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②像鹅毛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空中飞舞。

③踏进公园的大门,上百盆菊花张着笑脸迎接游客,黄菊花像一堆金,白菊花像一盆雪,红菊花像一团火……

例句1先用排比“红的、白的、黄的、紫的”,后用比喻“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例句2前面三个分句是排比句,但每个分句又都是比喻句。排比和比喻兼用;例句3则同时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三种方法。描写公园的菊花。先用拟人法说“菊花张着笑脸迎接游客”,接着用三个句子结构整齐、字数相等的排比句运用比喻的方法写菊花的颜色。

这样在一个句子或一段话里同时并列地或交错地用几种修辞方法来表达内容,自然就更生动、形象了。

把句子写生动,写形象,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也是同学们在作文中常用的方法,除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外,还有设问、反问、夸张、描写等多种手(方)法。

4.设问。自问自答是设问句。本来知道说什么、做什么的答案,却为了强调某种意思而故意发问,再回答出来,修辞方法与表达形式。

如:“这是什么时候精神?这是舍己为人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再如:“在困难面前你会怎样选择?当然会毫不畏惧地勇敢面对,决不后退啦!”在作文中,有时用上这样的方法写句子,会起到肯定、强调、有说服力的作用。

5.反问。反问句就是在问句中就明显地揭示了答案,达到很有分量、很有说服力的作用。它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一些“反问词”,如:“难道、怎么能、哪能、怎么不、不能不、能行”等,常用在“提醒、警告、批评、强烈地抒发某种感情”等。如“难道你还不明白应该怎样做吗?”下面两组句中,每个句子有什么不同?效果怎样?

(1)A.我们不能不诚实守信。

B.我们怎么能不诚实守信呢?

(2)A.你这样冒冒失失地闯进去不行。

B.你这样冒冒失失地闯进去哪行啊?

(3)A.你上课不注意听讲,学不到知识。

B.你上课怎么能不注意听讲呢?难道这样能学到知识吗?

好了,你看用“反问句”多有分量呀!不但语气加重了,而且强调了对意思、感情地表达。不妨,你也用一用。

6.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现实中的人物、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方法就叫作夸张。

(1)扩大夸张,即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等处说。

如:A“他的嗓子像铜钟一样,十里地都能听见。”

B“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A句:嗓音再响,相隔十里地,也不可能会听到他的声音;B句:搪瓷碗再重,也不可能会有千斤。显然,这两句话运用了扩大夸张的手法,极言声音传得远,人物心情激动的程度深。

(2)缩小夸张,即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等处说。

如:“谁敢动刘代表一根毫毛,我们就把路矿两局打得片甲不留。”(《工人代表》)

“一根毫毛”并不会损伤人的身体。显然,这句话运用了缩小夸张的手法,既表现了工人们对刘代表(少奇)的关心,又写出了大家对敌人的愤怒。

又如:“五岭透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主席诗《长征》)诗中说在红军眼里,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脉就像可爱的“细浪”一样,磅礴的乌蒙山就像大地上滚动的“泥丸”。显然,这两句诗也运用了缩小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岭矮小,以此反衬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超前夸张,即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

如:“看到这鲜绿的麦苗,我就闻到了白面馒头的香味。”

看到鲜绿的麦苗,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会闻到馒头的香味。显然,这句话运用了超前夸张的手法,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获得了大丰收,蒸出了香味四溢的馒头)说成先出现的事。

作文时,正确运用夸张手法,可以加强语言表达的力量,生动地表现作者对人或事物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提高表达效果,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不似真实,胜似真实,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让人更加深刻地认识事物。

上边谈到的这六种修辞方法是咱们小学阶段常用又比较容易掌握的,当然,还有其他修辞方法,咱们就先不说了。如此看来,咱们在说话、写作文时,不光会用“陈述句”,还要会用“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更要学习使用“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和“排比句”这样的修辞方法,使句子不但完整,而且具体生动,形式有变化、感染力、说服力就增强了。对不对?所以,各种句式咱们都尝试用一用,让你的文章语句通畅优美,起伏灵活,那有多好呀!

【思考练习】

1.照例写拟人句。

例:鲜花张开了笑脸。

星星____________

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月亮____________

猫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狗____________

2.照例写排比句。

例: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悠闲自在地走来走去……

公园里的菊花,有的__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__ 。

他的歌声,飞到____________ ;飞到____________ ;飞到____________ 。

3.认真读一读下面的例段,做好后面的练习。

夏天的星星就像俏皮的孩子一般逗人喜爱,它们有的会跑到老远的地方,好像躲在纱帐里跟我们捉迷藏,使人只能看见一个朦胧的影子;有的活像一个怕羞的小女孩儿,闪着明亮的眼睛,躲在一个角落,在偷什么似的;有的又像天真活泼的孩子一样,扮着鬼脸不停地朝我们眨眼睛。

①这段话里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修辞方法,描写了____________。

②照上面例段的写法完成下面的练习。

A.水池里养着许多可爱的小金鱼,这些小金鱼就像____________ 。它们有的__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__ 。

B.山边流淌着一条小河。那清澈的流水啊就像____________;那潺潺的流水声啊就像____________;它欢乐地蹦跳着,就像____________奔向远方。

4.什么是红色?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