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A卷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敛裾(jū) 梵婀玲(ē) 房檩(lǐn) 蓊蓊郁郁(wěnɡ)
B.颓废(tuí) 普陀山(tuó) 隽永(jùn) 数以万计(shù)
C.譬如(pì) 椽子(chuán) 朝荣(zhāo) 混混沌沌(hún)
D.歧韵(qí) 细腻(xì) 鲈鱼(lú) 千里迢迢(tiáo)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幽壁 婉然 抱复 淋漓尽致
B.寂寞 玲珑 缥渺 失魂落破
C.朦胧 倔强 谛听 俯仰天地
D.隽永 宿命 柔合 卒然去世
3.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目的是 ( )
A.为了引用古代诗歌增加作品的文学意味,同时也体现了散文“神聚形散”的特点。
B.表现了作者的苦闷 ——连妻子也不理解自己,只是一味睡觉。
C.表现作者向往美好生活,意欲排解心中的不宁静,同时与前文呼应,使结构完整。
D.为了拓展文章在有限篇幅内的内容含量,尽量使文章的意义更加深刻。
4.下列对《囚绿记》一文主题的理解,你认为最佳的一项是 ( )
A.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
B.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C.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盼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D.通过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6.选出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 )
A.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他的优秀散文有《春》《荷塘月色》《绿》《背影》等。
B.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其小说代表作是《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薄奠》等。
C.法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被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是当代西方被广泛阅读的经典散文作品之一。
D.现代散文作家陆蠡的《囚绿记》用拟人的手法写景状物,赋予景物“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二、阅读理解。(30分)
送 春
宗 璞
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秋。只是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斯诺墓所在的小山后面,人迹罕至,便成了二月兰的天下,从路边到山坡,在树与树之间,挤满花朵。有一小块颜色很深,像需要些水化一化;有一小块颜色很浅,似乎白色。在深色中有浅色的花朵,形成了一些小亮点;在浅色中又有深色的笔触,免得它太轻灵。深深浅浅连成一片。这条路我也不是常走的,但每到春天总要多来几回,看看这些小友。
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各芳邻门前都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这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毡,衬着边上的绿松墙。花朵们在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似在含笑望着它们。
“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面积虽小,却尽情抛洒春光。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野草依旧猛长。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信是无处投递,便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性,还有持久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房门。整个春天各种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是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
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作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直连到松墙。好像原有的一大张绚烂的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
我知道,春归去了。
在领地边徘徊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二月兰的忠心和执著。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时,它便开花,直到雨僝风僽,春深春老。它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古诗云“开到荼靡花事了”,我始终不知荼靡是个什么样儿,却亲见二月兰蓦然消失,是春归的一个征兆。
迎春人人欢喜,有谁喜欢送春?忠心的、执著的二月兰没有推托这个任务。
(选自《铁箫人语》)
7.这篇散文中,开头说燕园野花二月兰“声势最为浩大”。在第一段中作者是怎样从两方面具体描写这种声势的?(6分)
8.“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这里突出了二月兰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8分)
9.“这花开得好放肆!”请从色彩、行为、性格三方面说说作者这样说的依据。(10分)
1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6分) ( )
A.作者在文中意味深长地表明,自己的整个一生的经历,是与二月兰相伴而行的。
B.二月兰与兰花完全没有关系,并不攀兰花的高枝,悄悄地来,悄悄地落,只是尽情地点缀风光,这是一种崇高心灵的独白。
C.二月兰送春归去,与毛泽东歌咏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梅花送春的方式是完全相同的。
D.本文引用“开到荼靡花事了”的诗句,与作者两次病中所见的二月兰相印证,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坦荡豁达的胸襟。
E.本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从二月兰身上仿佛看到作者的身影。
三、阅读鉴赏。(共32分)
银 杏
郭沫若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①。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于你有这和杏相仿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 ——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胎具有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了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的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地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是特别地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
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真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的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桠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
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②呢?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1942年5月23日
[注]①公孙树:银杏生长期缓慢,一般是公公种下的树,等到孙子长大才能吃到果实,故称“公孙树”。一说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氏姓公孙,人们为了形容银杏的出现历史悠久,故将它称为“公孙树”。②幽加里树:英文之翻译,即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
11.银杏的“美”“善”“真”各表现在什么方面?(12分)
12.作者在本文中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银杏,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10分)
13.在文中,银杏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它象征了什么?(10分)
四、语言运用。(8分)
14.下列一段文字有几处语病,找出其中四处,并加以修改。(8分)
①反映孔子言行的《论语》是我国第一部伦理著作。②以后从孟子、荀子直到近代许多文人、学者,都把自己的全部精神倾注在伦理问题的研究上,③因而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封建思想,④使中国成为历史上世界最富有伦理研究传统的国家,⑤一个伦理道德观念最为深刻的国家。⑥尽管其中的愚昧与保守是深刻的,但是也有其可供吸收借鉴的因素。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