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懂的金融常识全图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Chapter3 大家都在讲的CPI是什么——每天学点金融学名词

这年头没有人讲中文了,都讲CPI

有人曾经列举了30年前的1元钱与现在的1元钱之间的区别:

30年前,1元钱能做什么?

交一个孩子0.6个学期的学杂费(一个学期1.6元),或治疗一次感冒发烧(含打针),或买20个雪糕,或买7斤大米,或买50斤番茄,或买20斤小白菜,或买20个鸡蛋,或到电影院看5次电影,乘20次公交车。

现在的某个不特定时间点,1元能够做什么?

乘公交车1次(非空调车),或买2个鸡蛋,或买0.5斤小白菜,或买0.8斤番茄,或买0.7斤大米,或看病挂号1次(最便宜的门诊),或缴纳小孩学杂费的1/800,或看0.05次电影。

为什么我们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简单地说,是由于物价(CPI)上涨了,钱不值钱了,所以1块钱买的东西会越来越少了。

经济危机之后,普通居民对物价的感觉是更贵了,CPI恐怕是大家谈论最多的经济词汇了。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大家对CPI的关注归根结底还是对日常生活所需品的价格变化的关注,比如说猪肉的价格变化、面粉的价格变化、蔬菜的价格变化。那么CPI能如实地反映出老百姓最关心的日常生活费用的增长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CPI。

CPI是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英文缩写。我国的CPI指数是按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这八大类来计算的。这八大类的权重总和加起来是100。其中,食品占比重最大,包括: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鲜菜、鲜果。

在每一类消费品中选出一个代表品,比如,大多数人是吃米还是吃面,是穿皮鞋还是穿布鞋等。国家统计局选出一定数量的代表品,把这些代表品的物价按每一月、每一季、每一年折算成物价指数,定期向社会公布,就是我们所说的官方的CPI指数。

CPI就是反映市场物价的一个最基本的术语。在中国现实的社会中,物价是和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息息相关的,物价成为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鉴于以上原因,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某一年,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5%,则表示你的生活成本比上一年平均上升2.5%。当生活成本提高,你拥有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意味着一年前面值100元的纸币,现在只能买到价值97.5元的货品及服务。

物价指数计算的基本方法,是以计算期各种商品的价格乘以计算期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再除以基期各种商品的价格乘以基期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即: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编制物价指数的目的,是为国家分析物价变动对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的影响,从而制定有关物价宏观调控政策,加强物价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企业作出相应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物价上涨,有可能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1.市场的波动

市场的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导致某一种商品或者很多商品的价格上涨。

最明显的例子是石油价格上涨。比如,由于伊拉克打仗,或者伊朗的形势紧张,导致市场参与者预期石油的供应可能会紧张,这会推动石油价格上涨。但是,这种上涨跟通货膨胀没有关系。

2.价格的自由波动

这种涨跌恰恰就是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常出现商品长期短缺,但在市场机制下,如果一种商品短缺,价格就会上涨,很快就会有很多企业去生产这些商品,短缺也就不存在了。因此,由于市场格局变化引起的物价上涨,实际上是市场启动了自己校正自己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可以驱动资源的重新配置。市场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就是通过价格信号进行的。把这种物价上涨当作通货膨胀而对它进行调控,结果就是市场重新配置资源的机制被打断,只能扰乱市场秩序。

3.通货膨胀型物价上涨

奥地利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就是由于货币供应量持续地、过快地增长,导致物价上涨。在奥地利学派看来,通货膨胀型物价上涨不一定是物价的普遍上涨。在通货膨胀期内,不同行业、不同商品、不同服务的价格,会在不同的时间上以不同的幅度上涨,这样,每一类的商品、服务上涨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最后累计上涨的幅度也不一样。

这就如同向水中扔进一块石头,涟漪从中心向四周扩散。而且,最早上涨的那些价格就必然会一直领先于其他价格,因为,在特定时期,新增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入这些行业。相反,越往后,价格上涨的幅度会越小,相关企业及其员工所能获得的收入增加就会越少。

PPI:国家经济体温计?

2007年PPI统计数字显示: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8.5%。

这一年张某种了约20亩棉花,由于夏天的雨灾,收成比去年下降了1/3,此前一年棉花价格的上涨让他笑逐颜开,但这一年棉价的下跌又让他有些失望。“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减少了,化肥、人工等成本却比去年提高不少,如果价格再上不去,估计明年棉花的种植面积还会下降。”

在这个故事中PPI跑赢CPI,说明生产者的成本增加速度明显超过了终端消费品的提价速度,这无疑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经营压力。虽然每月国家统计局都会发布PPI。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PPI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概念,PPI到底是什么?代表了什么呢?

PPI是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 Price Index)的英文缩写,它是站在生产者的角度来观察不同时期货物和服务商品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物价指数,反映了生产环节价格水平,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PPI可以称得上是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体温计”。通过PPI的变化,我们就能大体判断国家经济的运行状况,并可由此预判未来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一个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它是统计部门收集和整理的若干个物价指数中的一个。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高时,表明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低时,则表明有通货紧缩的风险。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是表现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时情形。

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①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②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③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目前,我国PPI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含9500多种规格),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种类186个。

其中,能源原材料价格在PPI构成中占较大比重。通常情况下,PPI走高意味着企业出厂价格提高,因此会导致企业盈利增加;但如果下游价格传导不利或市场竞争激烈,走高的PPI则意味着众多竞争性领域的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整个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也将受到考验。

因此,PPI可以用来对通货膨胀进行初期预测,理由很简单,企业成本上升时,企业通常会提高价格。一般而言,当生产者物价指数增幅很大而且持续加速上升时,该国央行相应的反应是采取加息对策阻止通货膨胀快速上涨,则该国货币升值的可能性增大;反之亦然。

美劳工部在25000多家企业做调查,得出产品价格,根据行业不同和在经济中的比重,分配比例和权重。PPI能够反映生产者获得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推算预期CPI,从而估计通胀风险。总之,PPI上升不是好事,如果生产者转移成本,终端消费品价格上扬,通货膨胀上涨。如果不转移,企业利润下降,经济有下行风险。

在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的资料搜集由美国劳工局负责,他们以问卷的方式向各大生产厂商搜集资料,搜集的基准月是每个月包含13日在内该星期的2300种商品的报价,再加权换算成百进位形态,为方便比较,基期定为1967年。由于食物及能源价格一向受到季节及供需的影响,波动剧烈,因此,真正的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对PPI的关注,从而正确判断物价的真正走势。

对于老百姓来说,PPI通常被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食品价格因季节变化而变化,而能源价格也经常出现意外波动,为了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整体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一般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化剔除,从而形成“核心生产者物价指数”,进一步观察通货膨胀率变化趋势。

生活水平的衡量尺度:恩格尔系数

过去,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通常是:“吃了没?”由此可见食物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消费支出是指一个家庭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八大类。消费支出反映了居民的物价消费水平,是很重要的宏观经济学变量,被作为宏观调控的依据之一。这里我们所讲的恩格尔系数就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eient)是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经验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动提出这一看法: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将会下降。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是富裕状态。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相对富裕,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

简单地说,一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经济越富裕。反之,如果这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的经济越困难。当然数据越精确,家庭或国家的经济情况反应也就越精确。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花在食物上的支出相对于以前已经多出不少,但是食物支出占整个家庭支出的比例已经呈现下降的趋势,花在住房、汽车、教育、娱乐等其他方面的支出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这就是恩格尔系数在不断降低,但不排除在某一特殊时期会上升。

当然,恩格尔系数也并不是对每一个人或每一个家庭都完全适合的。如自诩为美食家的人,以吃尽天下美食为己任,他花在食物上的消费比例肯定比其他消费多,但依此断定他贫困或富裕就有失偏颇。在适用恩格尔系数进行国际比较时,由于各国的价格体系、福利补贴等方面差异较大,因此,要注意个人消费支出的实际构成情况,注意到运用恩格尔系数反映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是会产生误差的。

基尼系数是财富收入是否公平的标准

周立波有这样一则清口秀:

你要是年薪在300万元以上,二环内你爱买哪儿买哪儿;

你要是年薪在100 ~ 300万元之间,二环至四环内你爱买哪儿买哪儿;

你要是年薪在50 ~ 100万元之间,四环至六环内你爱买哪儿买哪儿;

你要是年薪在10万元以下,你就给自己挖个坑,爱埋哪儿埋哪儿。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它揭示了一个问题:贫富收入差距。贫富收入差距通常由基尼系数来表示。

基尼系数(gini)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1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将基尼系数0.4作为监控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应该说,是对许多国家实践经验的一种抽象与概括,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是,各国、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居民的承受能力及社会价值观念都不尽相同,所以这种数量界限只能用作宏观调控的参照系,而不能教条和作为标准执行。

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有很多人认为听到一个基尼系数,就认为了解了当地收入分配的一种实际状况。事情仿佛和天气预报差不多,听到最高最低温度多少,我们立刻就知道了气候的冷暖。

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一个社会现象:富者很富,穷者很穷。用经济学术语来说,这就是收入分配中的“马太效应”。在国民收入分配领域,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出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状态,这种情况对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产生一定影响。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了,这是中国的客观现实。大部分人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收入有所提高,却还算不上富裕,也是中国的客观现实。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地扩大,就是中国客观现实的反映。

金融投资的风向标:道·琼斯指数

对于金融世界、特别是投资股票的人们而言,道·琼斯指数和《华尔街日报》就是他们的圣经。当新世纪开始的时候,拜伦家庭的努力,使道·琼斯公司和道·琼斯指数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继续反映着美国经济,指导着投资者们的行动。美西战争的胜利和雄心勃勃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使美国经济超越国界登上世界舞台。股票市场异常繁荣,道·琼斯指数记录了一个无可比拟的国内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

道·琼斯指数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股票指数,它的全称为股票价格平均指数。通常人们所说的道·琼斯指数有可能是指道·琼斯指数四组中的第一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整个20世纪20年代是道·琼斯指数的辉煌时期。1928年,它增加了30余种股票。那些有钱的富人们一直把股票市场看作是他们的私人领域,但这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对于股市的狂热使人们想尽办法投身股市,于是他们得到一个新的极其危险的金融玩具,即定金交易。这种玩法十分刺激,人们花1美元便能买到价值10美元的股票,这使那些没有多少钱的人也参与了进来,电梯工、接线员、报童等所有人都跟金融巨头一样玩起了股票。他们为有这么多挣钱的机会而疯狂,却没有意识到市场涨得越高下跌的危险就越大。

股票价格指数就是用以反映整个股票市场上各种股票市场价格的总体水平及其变动情况的指标。简称为股票指数。它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指示数字。由于股票价格起伏无常,投资者必然面临市场价格风险。对于具体某一种股票的价格变化,公开发布,作为市场价格变动的指标。投资者据此就可以检验自己的投资的效果,并用以预测股票市场的动向。

道·琼斯股票指数是在1884年由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查理斯·道开始编制的。其最初的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根据11种具有代表性的铁路公司的股票,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计算编制而成,发表在查理斯·道自己编辑出版的《每日通讯》上。

其计算公式为:股票价格平均数=入选股票的价格之和/入选股票的数量。

自1897年起,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开始分成工业与运输业两大类,其中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包括12种股票,运输业平均指数则包括20种股票,并且开始在道·琼斯公司出版的《华尔街日报》上公布。1928年后,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就改用新的计算方法,即在计点的股票除权或除息时采用连接技术,以保证股票指数的连续,从而使股票指数得到了完善。在1929年,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又增加了公用事业类股票,使其所包含的股票达到65种。

除了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外,还有其他的价格指数。

标准普尔股票价格指数。这是美国最大的证券研究机构即标准普尔公司编制的股票价格指数。

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这是由纽约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价格指数。它起自1966年6月,先是普通股票价格指数,后来改为混合指数,包括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500家公司的1570种股票。

日经道·琼斯股价指数。这是由日本经济新闻社编制并公布的反映日本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股票价格平均数。该指数从1950年9月开始编制。

香港恒生指数。这是香港股票市场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股票价格指数,由香港恒生银行于1969年11月24日开始发表。恒生股票价格指数包括从香港500多家上市公司中挑选出来的33家具有代表性且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股票作为成分股。

道·琼斯指数的目的在于反映美国股票市场的总体走势,涵盖金融、科技、娱乐、零售等多个行业。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目前由《华尔街日报》编辑部维护,其成份股的选择标准包括成份股公司持续发展,规模较大、声誉卓著,具有行业代表性,并且为大多数投资者所追捧。

目前,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的30种成份股是美国蓝筹股的代表。这个神秘的指数的细微变化,带给亿万人惊恐或狂喜,它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财务指标,而是世界金融文化的代号。

股票总的面值相对而言是固定的。如果经济行情或者人们对股市的预期看涨,大量资金进入股市,股票的价格就上扬,股票便升值,指数也上升。如果经济行情或者人们对股市的预期看跌,那么大量的股票持有者就抛售手中股票,换取现金退出股市,于是股价下跌,指数下降,整个股市内的资金总量快速减少。所以不论是上学的小孩,还是不懂股票的年轻人,他们炒股没有像那些专家去看公司的财务报表,去看产品的创新,他们看的仅仅是股票指数。

全球经济突围的秘道:低碳金融

世界金融危机的硝烟尚未散去,全球低碳经济革命之风席卷而来。你低碳了吗?成为当今最时尚的问候语。从哥本哈根会议伊始到如今,我国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自己的领域积极响应号召,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已经悄然走近大家的内心。

我们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是这样的,它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括了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低碳经济是要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真正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

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的中心议题,甚至成为国际政治的重心。国家间围绕世界能源的控制权进行的激烈争夺,各国维护自身利益所制定的能源安全战略,以及各国政府积极主导的替代能源的开发,使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而油价波动、低碳经济、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诸多问题,不仅是政府首脑、智库学者的案头工作议题,而且成为切切实实的民生问题。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石油天然气,扩展到了煤炭、电力、风能、生物质燃料、核能、能源科技等各个领域,而伴随着能源问题的国际化,中国也从国际社会的幕后走到台前,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

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它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考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低碳经济也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多的机遇。

可以说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源泉。要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方面有持续竞争力的产业根本的动力是创新。

低碳经济属于创新型的经济,而创新型的经济又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从初期发展一个技术到一个产业,一般要经过种子期、初创期、成熟期连续几个阶段,要经过惊险的跳跃,而且需要资金的支持。如果没有这样资本市场的支持,高收益、高风险、高增长潜力的低碳项目就难以蓬勃发展。对于东西的发展,实践证明风险投资是比较好的方法,主要是这种机制的引入,就像硅谷那样可以鼓励创新、容忍失败、顺其自然使大量的低碳技术成功开发,并且使创业者的理想可以实现,使低碳的产业层出不穷。所以,只有把低碳经济与金融结合,才可以展翅翱翔,只有这样才能创新低碳技术。在全世界碳金融盛行的当下,更好地树立全社会的低碳意识,把握机遇,发展低碳的产业,壮大低碳的经济。

三元悖论:金融学中的不可能三角

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在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流动自由的前提下,汇率剧烈波动,最后不得不以贬值而告终。随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出的“治疗处方”中,以牺牲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部分让渡货币政策的主权)为代价,获取了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的目标。

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仔细研究亚洲金融危机过程及原因后,根据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画出了一个三角形,并称其为“永恒的三角形”,克鲁格曼还为此专门取了一个名字,即“三元悖论”。

在现代金融理论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不可能三角”理论。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如果一个国家想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又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就难以保持汇率稳定;如果要求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如果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和保持汇率稳定,就必须对资本流动进行限制。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自由流动、货币只能公测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稳定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

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不进行干预,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波动。利用汇率自动调节机制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机制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地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机制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后果。当汇率调节机制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

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根据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政策丧失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国,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自主权的巨大代价。

中国由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还比较短暂,国民经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以及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和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因而中国采取了上面所述的第二种模式,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稳定汇率,而对资本的自由流动进行限制的模式。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呼声越来越高,资本的自由流动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届时中国将会从第二种模式转为第一种模式,即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放弃固定汇率制,而实行浮动汇率制。

“不可能三角”理论从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中已经得到验证:在1945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l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的稳定性”不复存在。“不可能三角”理论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