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序二:禅的方法
什么叫禅?禅的原始意义,是思维修、静虑。用现代话讲,就是善用大脑、开发大脑、引爆激情顿开智慧的方法。
一旦顿开智慧,我们的心态(大脑)就会自觉地回归到平常心态,也就是可以随时随处回到归零的心态:放下是为了更大的承担,休息是为了更远的长征。一旦心态归零,则参天地而化育,造就天地人精神,成就天地人事业,岂虚掩哉?
禅是一组诠释生命真谛的智慧,其精湛圆妙的体系,融贯了印度和中国思想文化的精华;为中华文化放出空前的异彩。流风遍及,自唐宋元明清,内及西藏、青海诸边地,外及日本、韩国诸友邦,都深受影响,历久不衰。
中国禅宗在唐末五代之世,便真正走出了印度佛学的系统,进一步涵盖了两国文化精蕴,完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范,成就了中国特色的禅宗,从而开拓了中华民族深远流长的慧命和超迈宇宙的心胸。
在中国,禅宗作为生命之学,虽和先秦以来的诸子百家之学别帜互异,但却后来居上,兼融并蓄地包含了各家的精旨。儒、道、释及百家之学自宋以后,全都融入禅海之中,汇成禅文化大系而不再自成其体系。自此而后,儒道释诸家实质上都以禅为其内在精神而各自表述其外在“家”学。
继此之后,三玄论孟,荀墨学庸,互为交流,自传统的经典文化中突破,禅宗的园地开结了五家七宗的丰硕成果;一股清新自在、充满机趣活泼的生命之泉,自深厚的中国大地中漾溢迸出,滋润灌溉了大江南北和山泽野地。
所谓“拈花微笑”、“不立文字”的宗旨,正是这个时代的写照。生命的真谛和妙趣,从此遍及到一花一叶,蠢动含灵之中。
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坏——正是中国祖师禅带来趣向真如的宣示和超越自我的启蒙。
无需透过皓首穷经的义理辩解,无需经由钟鼎庙堂的祈福加持,人们就可亲切、直率地触及到真如自性跳动的脉膊,“明心见性”已不再是那么遥远而生疏的指标。
这些都是中国祖师禅特立独行的典范。这些属于整体生命的智慧火炬,划过历史长空,为当代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智慧德业。
客观规律的运转,在有形的生命断代史中自有其成住坏空的韵律和节奏,随着时代的移迁,禅宗门风也跟着蜕变;也许是时届“去古已远”的年代,到了北宋南渡后,中国禅宗史上,一个新的风规产生,一组旧的命题重现:“参话头”。这个重生的宁馨儿诞生在气运转新的中国大地上,离开六祖开创的年代,将近五百个年头。
他到底是传扬心灯的功臣,还是败坏祖庭的罪人?历史上的功过,自古谁又能下得了定论?更何况这是一脉智慧的传承!
那么,古人倡导参话头的意义何在?正如南师怀瑾所言:“话头者,即为入道之柱杖。善知识者,犹如识途老马,手握柱杖,乘彼良驹,见鞭影而绝尘,闻号角而脱锁,自他互重,子啐母啄,一旦豁然,方知本未曾迷,云何有悟耶?”
又说:“禅门衰落,用‘念佛是谁’话头,天下丛林入此话中,终至滞壳迷封者,如麻似粟,于是使参话头者,如念佛号……禅门参究之旨与方法,势将永沦丧失矣。”南师所说之“禅门参究之旨与方法”,就是古德所言之“参要真参,悟要实悟”之实义。
所谓“参要真参”,是指学人要实证到“实相”顿开智慧,首先必须要如实地参话头,并且要参出“疑情”,这是方法。
所谓“悟要实悟”,是指参出“疑情”时,还要经由一番寒彻骨的心路历程,才能实证到“实相”,开发出本自具足的智慧,这是宗旨。
以此,参话头之施设,诚如南师所言:“话头者,即为入道之柱杖。”也如盐亭袁焕仙先生所说:“此法至易、至简、至高、至玄,胜行中之特行,要法中之妙法。此观音入德之门,诸菩萨入德之门,三世诸佛,一切贤圣入德之门。”
换而言之,参话头是自古迄今“明心见性”、“开悟成智”、“唯一”的多快好省的黄金方法,是为了天下学人都能一咬咬破无处下口之铁馒头,由此真参实悟而后转化成为经世致用的大智慧、大承担,进而成为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为黄金,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实践方法。可以这么说,参话头是用于撬动地球的“支点”,开发人类智慧,趣向幸福、和谐之途的实证“心法”。参话头使中国禅宗具足了内在精致的生命动力,成为有别于印度、中国佛教的可以道、可以名、可以再现而真实不虚的教外别传的智慧体系。
唐末五代,禅宗异军崛起,它不仅在佛教界犹如春雷轰鸣,震撼着古老传统的寺院,并且在整个文化思想界掀起一阵惊涛巨浪。
《宗门武库》记载说:
王荆公一日问张文定公,曰: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后绝无人,何也?
文定公曰:岂无人?亦有过孔孟者。
公曰:谁?
文定公曰:江西马大师、坦然禅师、汾阳无业禅师、雪峰、岩头、丹霞、云门。
荆公闻举,意不甚解,乃问曰:何谓也?
文定公曰: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皆归释氏焉。
公欣然叹服,后举似张无尽,无尽抚几叹赏曰:达人之论也。
宋代士大夫的参禅,多数因受禅学心性的启发和激励。他们通过接受和体验参禅悟心的体会,重新审视社会人生,更从积极处领会,于忧患之际开拓心性,顶天立地,对社会人生多能贡献无尽的心力,诚如禅门所谓:深深海底行,高高山顶立。
禅门除大慧宗杲倡导参话头为后世所崇仰者而外,后世更有来者,忘身参学而能明彻心性,标榜“死关”而能宏开禅教,其人则为元代高峰原妙禅师。
当宋元之交,禅宗五门中的沩仰、云门、法眼三系,已经淹没无闻,入明以后,能维持一定规范的就只临济、曹洞两家,而临济宗风又盛于曹洞,于当日后世禅风的存续,起了主要作用,其中关键就在于高峰原妙禅师对于宗门实证心法──参话头的倡导和经营。
高峰上承大慧之机用,下启明代之禅风,可谓承先启后,中兴禅法的一代大师。至于参究话头,发明心地,而见诸文字者,自大慧之下,首以高峰语录最为详尽,以其悟处深玄,最易淬砺学人,资启后学。
王绍璠
2009年1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