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本能的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关于人生(13)

西方的资本家完成了原始积累便投资于工业,揭开了人类历史上产业革命的新篇章,这便是他们投资的意义,这一投资所生产的财富比人类历史上生产的财富之总和还多。当然,其意义远不止此,由此产生的现代文明,成为人类跨入信息时代的直通车。但是,深居于西递村的徽商在发家之后干了些什么呢?造宗祠,固化那些伦理道德仁义信条。历经数百年,牌坊坚固地留存下来了,高大厚重的风火墙保留下来了,深深的庭院保留下来了。这些既是富商巨额财富的标志,也是物化的传统观念。

欧洲巨商的资本化作了文明延续下来,化及世界;徽商的巨资凝结成城堡屹立一隅。投资的意义迥殊,由此可见。

徽商崇尚“读书好营商好效好即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人生境界,而西方资本家却无休止地追求剩余价值和超额利润。尽管他们都有尊奉实用主义哲学的共同点,但前者把资本投向了终点,后者把资本投向了起点。

不论是西方的资本家还是东方的徽商,巨资把他们武装起来,他们以辛勤的汗水或巧取豪夺或超人的智慧积累了财富,但商人早已不在了,记存于他们账簿上的巨资也不在了。不过,我们永远会看到资本的转化形式:徽州伟岸的牌坊、封闭的庭院、肃穆的宗祠,还有程朱理学;西方产业的嬗变,对自由的追求,民主的发扬,科学的昌达。

我们看着屹立的牌坊、庭院叹息人生:人创造了财富,赚得了巨资,但人也留下了资本赤身亡故。不过我们从西方资本家积累的留存中更多地见到了思想和人物,看到了观念,看到了渐盛的民主、自由、平等,见到了更多的思想家、科学家、实业家,但我们从徽商积累的留存中则更多地见到了物,看到了凝固、停止。

由此我们看到:投资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创造,而且也是一种总结。创造虽然都具有现实意义,但总结的却是历史,都已经成为过去。未来的路应该是哪一种历史的延伸呢?

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关于这个世界的本源,人们叩问已久了。史前的心声我们只能从考古的一星半点实物中去猜度了,比如从图腾推测。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古人大脑的思维功能尚未形成时,比如人直立行走以前,他们肯定只着眼于目前而不会追问历史的。

自从人直立行走以后,人脑的机能与思维功能便逐渐从人的劳动中孕育成熟,直到创造出语言符号。

如果考证人类第一次对世界本源的思考,可以佐证的资料便是神话。第一则神话的诞生便昭示着人类关于世界观的学问的起源。但神话能慰藉人心,却不能解决真理问题,所以,还有人如屈原继续要发《天问》。

在人类可考证的文物和文献中,最有力的证据便是文字。不管古人对世界的观点如何,但在文字的创造中可以看出:人在自然之后,意义在人之后。比如:日、旦、月、山、水、田……象形文字的形成便说明:观念、意识、精神是源于物质和实践的,先有日、月、山、水等客观物质实体,后有人对这些物的认识和反映并抽象为符号,又赋予符号意义。当然就文字的符号意义来说,也有反映唯心主义的文字,如祭祀类文字,就反映了上古人们神灵的观念,而且神话与宗教的起源本身说明,古人更崇尚唯心。唯物论的成气候则是科学有了发达之后。人们给文字赋予的唯心意义是唯心世界观产生以后的事,并不能证明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而且不论文字代表什么意义,作为符号并赋予符号意义的是人之所为。

人在符号之前,人也在意义之前,这就足以说明物质特别是相对于人的物质是先于人的。

物质世界的规律反映到人的观念上,形成人对物质世界的看法,这些看法构成理论,被人们掌握,又指导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世界。但是,这种人古来是很少的。首先识字的人并不多;其次,系统掌握一门理论和科学的人也不多;再次,一个人能掌握各门知识更不可能。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个人可以什么都不懂,不识字,不懂数理化文史哲经管外,但他要完全或必须与数字、物理、化学等等接触,比如:没有人不同物理反应、机械反应、化学反应以及社会运动发生关系,只要你生存,便要衣食住行,要生产、要消费、要交流,这本身就是各种形式的运动。

没有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理论知识,并不影响人的生存,没有知识,人并不会因此死亡;有了知识,人也并不会因此长生不老!而且人类就是从动物分化出来,从一无所有发展起来,从没有知识到有知识。

但是有了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理论,人会生活得更好。为什么会产生语言符号呢?为什么会产生知识理论呢?就是人为了更好地交流、发展,为了自由于自然和社会。这个目标在人类的起初可能是不明晰的,甚至是本能的,但随着人自身的发展和文明的积累,目标渐趋明晰,认识和改造自然便成为人与自然的永恒关系。

没有意识并不意识到它的重要,但有了意识,意识便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成为可以支配人们行为的巨大力量。如同人们生产了商品(财富),商品(财富)却反过来成为奴役人们的力量,这就叫商品拜物教。同样,自从有了意识,而且意识又不能穷尽物质,这样便产生宗教,这由人创造的宗教反过来统治了人千万年,在科学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它依然与科学分庭抗礼,牢牢禁锢着贫弱疾困的人,甚至高官和科学家。

看来,人一日不能超越自然,便从观念中创造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代表人本身来与自然对立。但是,人作为自然的一分子,怎么能超越自然呢?自然以时空为形式,表现为无始无终的存在,但人无论从类还是从个体来看,都是有限的存在。有限怎么能超越无限呢?不能超越并不能遏制人超越的欲望,也不能遏制人超越的努力。这可能意味着唯心论会长存下去,而且根据对立统一规律,只要唯物论存在,唯心论也不会消亡,只是哪一个占主导地位而已。

关于世界的本源的叩问依然在进行,甚至在有限的个人看来属徒劳无益。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虽然不断,但争论似乎并不激烈了,中世纪那种你死我活的水火不容局面少见了,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问题上了。不过我们知道,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总是由双重目的决定的,即所谓的探索精神和政治利益。

这一结论的证据并不难寻找也并不难理解:哲学是有阶级性和党性的,对世界的认识最终都归结为政治集团的世界观,他们必须依照这种观点认识和改造世界,也认识和改造社会,甚至认识和改造人。

我们看到:物质世界已被民族、阶级、国家瓜分完毕,基于物质世界的理论学说也必然要为他们服务。从何处来?向何处去?这真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取向,而始终是一种集体行为取向。

睡眠与生命

人是从睡眠状态来到人间的。

从昏睡到睁开双眼,从睡眠22小时到睡眠12小时再到睡眠8小时到只睡眠6小时,甚至无眠。

这睡眠减少的过程是人成长的过程,也是人走向灭亡的过程。

充足的睡眠是生命需要的。一个人如果睡眠不足便疲劳,如果失眠就是病,如果长期失眠不自杀也会疲劳死。所以,睡眠状况成了生命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而且世界卫生组织还把3月21日专门确定为世界睡眠日。科学家对睡眠也给予了充分的研究,并证明:睡眠、运动和饮食是人之健康三要素。人的生命中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且人每日必须保持一定的睡眠时间。实验证明:人一周不吃饭还可以活着,但4天不眠就会死!可见睡眠之于人的生命的重要。据资料显示,世界有38.2%的人失眠,也就是说仅用睡眠这一项指标衡量,健康的人就不多。

失眠就是该睡觉时睡不着觉,睡不着觉对人有什么影响?它使人的健康状况下降。但是,睡不醒或过度睡眠就好吗?也标志着健康不佳。因为人的睡眠时间是与年龄呈一定比例关系的,过犹不及。

但是,睡眠确实与生命既统一也构成矛盾:充足的睡眠不仅有利于健康,而且有利于实现生命的价值,但充足的睡眠确实也耽误人生,耽误事业。一名学生,如果让他每日充分睡眠,那就要耽误课业;一名司机,如果让他每日充分睡眠,那就会让很多旅客滞留;一名战士,如果让他每日有充分睡眠,那就没有国家的安全;一个农民,如果让他每日充分睡眠,那就会耽误农时;一位领导,如果让他每日充分睡眠,那就全局瘫痪……

所以,为了事业,为了让人生有意义,在人走上社会之后就不敢懈怠,必须克服并牺牲睡眠,必须起早贪黑,忍着瞌睡,把瞌睡献给生命,把生命献给事业。这里有自觉,但更有被迫,不能充足睡眠在更多的时候是无奈的选择。

人生是在各种矛盾中度过,也在抵抗瞌睡中度过。在大大的清早,你必须起床,上学或送孩子上学,晨练或教练,上路或送人上路……你会有一种贪睡的痛苦,你会感到睡足了起床的生命是自由的,睡眠不足被迫起床的生命是艰辛的。

人生好辛苦啊!这辛苦真是由瞌睡日日表现出来……

但是,牺牲睡眠是少有人关心的,而且被视为勤奋的标志,而且人还鼓励人要闻鸡起舞,要头悬梁锥刺股,把睡眠和瞌睡视为耽误人生的羁绊。但另一方面,真正睡不着觉了,却又成为人所关注的社会问题,甚至成为人的渴望,追求的目标。

失眠是成年人的通病。失恋的人,年高的人,失意的人,被迫害的人,违法的人,追求的人和欲望高涨的人……都成为失眠的高危人群。

导致失眠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焦虑。所以,失眠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现象,而且是一种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失眠是青少年不理解的,如同青少年贪睡是中老年人不理解的。青少年睡不醒也不仅仅是生理现象,而且是他们较少工作、生活乃至政治和经济的搅扰,没有焦虑,这就是阅历与睡眠的关系。

能睡眠的时候要迫使早起,强制牺牲睡眠,失眠的时候却要强制睡眠。能不说失眠也是被强制出来的吗?

人生也是好辛苦啊!这辛苦也是由日日的失眠积累起来。

睡眠很好乃至要强制牺牲睡眠,这说明一方面不是年轻,就是身体好,另一方面不是事业心差,就是事业很繁重。

可见,于人生而言,睡眠是必要的,不眠也是必要的,但失眠就是危及人健康的。

青年人,健康的人,要强制早起,不能把过多的生命浪费在睡眠中,要充分发挥生命的价值,就必须减少睡眠;对于成年人尤其是事业过于繁重的人,要强制睡眠,减少失眠,不要因为失眠损失人的健康乃至生命。

生命的类型

生命的类型很多。

作为人的生命的类型也很多。

从对生命的态度来看,人的生命类型可以分四类:

一是生存型。这类生命的一切行为,不管自觉还是不自觉,都是为了生存,随着生命的自然终结,生存也终结。人类的早期和至今多数以体力劳动谋生的人都如此。

二是享受型。这类生命可能有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并对人生有一定认识,并决定以享受的态度度过短暂的一生。

三是挥霍型。这类人有一定物质条件,认识或没认识生命而又对现实不满,因此,今日有酒今日醉,看破红尘,挥洒生命。

四是创造奋斗型。这类人认识到人生、生命的意义,以为“人固有一生,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因此,在短暂的人生中,积极创造,功在当代,荫及子孙。为自己、为当代人,也为子孙后代,展现人生的价值。

第一种类型尚属于自然型,处于生命的较低层次,自然的成分要大于自为的成分,在生存的意义上,与其它生命有共同性;二、三类都是某种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都是消极的人生态度;最后一类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现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的意义。

但是,即是第四种人,其阶段性的沉沦、悲欢、痛苦也是难免的,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痛苦也可能是其采取积极人生态度的动力。采取这种人生态度的人,也可能有优厚的物质条件,也可能没有,但必须有一点,那就是思想。他必须认定人生的意义或价值就在于创造、创新,或低一点,在于贡献、奉献、工作。其中,知识、智慧就是分水岭。

所以,不断求知的生命,是最有意义的生命。因为他的价值将会从知识和智慧中体现出来。

各种生命类型是运动的、变化的,各种类型的现象在具体的生命过程中也是变化的甚至是交融的,第一种类型也可能发展为第四种类型,一切皆因人因时因地因条件变化而异。一个无知的人,因为大发横财并用于创造或奉献,就是一种人生价值;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因为潦倒或价值观的变化,也可能一事无成,变为第一种类型。

生存型是只具有生存条件的生命,但具有生存条件的人也可以是创造、奉献型生命,充分体现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因为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展现不仅仅限于具备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其精神境界。物质并不能决定或限制人实现其价值,精神才是最关键的因素。贫困地区、危困岗位、艰苦环境往往是出典型、出英雄最多的地方,也是人生价值最容易得到充分展现的地方。

在极端意义上表现出来的人性说明,从瘦人身上割一块肉可能要比从肥人身上割一块肉更容易一些。

生命总是有缺憾。

人都在为一些事而痛苦。

人都在为获得绝对幸福而痛苦。但因为幸福从时间或空间上都不可能绝对满足人,所以,追求绝对幸福的结果是绝对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