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积极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挑战,努力提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1)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春光
文化是国家民族之魂,并通过产业化彰显魅力特色和强大实力。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引发的经济大萧条、90年代中期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至今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都充分显现了“慰藉心灵”和“逆势上扬”的反周期作用。当前,全球文化经济一体化,打破了原有的生产格局和市场格局,使文化成为产品、成为商品已经是当今世界最为普遍的经济现象。在这一大背景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把握自身的文化脉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扬长避短,凸显优势,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重视培养与发展文化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将发展文化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中。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又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充分显示了文化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自1999年浙江、云南两省率先在全国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到2008年年底全国有26个省市提出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他省(区)也纷纷提出要在发展文化产业上有新突破,分别制订了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文化产业整体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从发展总量来看,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2006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占GDP比重的2.45%。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加工制造业生产急剧下降,外贸出口受到很大制约,增幅明显回落,但文化产业却异军突起,以超过17%的速度在增长,一些领域增幅甚至达到30%。特别是电影业票房总收入出现猛增:2008年我国电影票房总收入为46亿元,比2007年净增13亿元,增幅近40%;2009年1~10月份,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已达45亿元,出版业收入18亿元,都比2008年和过去有重大突破。仅2009年2月14日这一天,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就高达5000多万元,比2008年增长66.7%。从文化市场主体看,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大进展,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增强。除新疆、西藏外,全国省区市直属单位和试点地区应转企改制的472家出版社已完成284家,2466家发行单位已完成2373家,省级新华书店已全部转制;29家需转制的电影制片厂已完成14家,1008家电影公司和电影院已完成561家,农村电影院线制改革和放映体制改革也取得突破。宁夏按照中央要求,涉及报业、广电、出版、网络、演艺等行业的6家单位已完成了转企改制和资源整合,并进入健康运营发展阶段。从文化产业结构看,重点行业和项目对文化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技术和动漫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电影业和动漫产业一直上扬飘红,电影《建国大业》突破4.1亿元的票房收入;制作成本仅为600万元的动漫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最高收视率达17.3%,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创下突破亿元的票房收入纪录,这意味着一直受困于日美动画包围的中国动漫终于在2009年漂亮地打了一个翻身仗。从文化创新能力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文化原创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广泛运用,文化企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显著提高。随着各类软件园区的建成和动漫制作基地的落户,推动了动漫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从文化“走出去”步伐看,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渠道和网络进一步拓展,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大幅增长,文化贸易逆差明显缩小,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增长点。2008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15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6%。其中,图书版权进出口贸易逆差已从2003年的15.4:1缩小到2008年的6.9:1。文化服务进出口继续增长,在跨境文化服务贸易方面,2008年实现文化服务进出口48.16亿元,同比增长29.5%。今年,宁夏通过举办国际间和国家性文化节会活动,文化服务进出口也收到了很好的效益,相比往年有较大突破。
与全国一样,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2007年,各省市文化产业普遍快速增长,增长速度均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但是由于受地理区位、经济结构等影响,文化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十分滞后。总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的产业特征非常明显,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一是各项文化基础还比较落后。政府对社会事业投入尤其是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文化单位想投入,可是无钱投入。
据调查,宁夏南部山区一个县年财政收入不足2000万元,每年县财政预算宣传部宣传文化经费5000元,甚至不够两个月的车辆维修、油耗开支,其他一些山区市县也多是这种情况。在经济欠发达、非法宗教活动又时刻与党争夺思想阵地的西部地区,宣传文化经费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从而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无论是在数量、门类、质量上,还是规模、档次、效益上,都严重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二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远滞后于其他产业发展。从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来看,2007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达到11.2%,上海达到5.69%,广东达到6.2%。而在经济欠发达省份中,甘肃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只占GDP的0.9%,广西占GDP的0.7%。2008年宁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2.28%。从消费水平来说,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地区已进入人均GDP3000~5000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文化产品需求旺盛。而经济欠发达省区大部分还处在人均GDP2000美元以下水平,文化产品消费需求还不旺盛。三是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思想观念还不解放。
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仍然严重地束缚着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手脚。“等、靠、要”的思想和“僵、懒、怕”的观念牢牢扎根在头脑里,始终认为文化产业属社会公益事业,一切都由政府拨款。政府给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四是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改革还比较滞后。绝大多数文化产业属国有性质,集体或民营文化产业数量少、规模小,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文化产业更是凤毛麟角,从而造成投资渠道单一,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光明
(一)世界金融危机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或萧条时期,往往正是文化特别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与繁荣的机遇期。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引发全球大萧条,而美国东海岸的百老汇和西海岸的好莱坞双星辉映,创造了美国娱乐业的巨大繁荣,为美国走出经济大萧条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也正是在那个年代,美国涌现出了大量艺术经典作品,比如卓别林的小人物影片,诙谐有趣的“猫和老鼠”,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微笑天使》等。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致力于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成立了“文化产业基金会”,提出了“文化立国”方针,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好莱坞电影占据了韩国电影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到了2004年,本土电影的票房比重已达到了62%。到2005年韩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额高达7亿美元,文化拨款达到国家预算的1%,也是在同一时期,日本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把发展文化经济作为国家战略,并通过一系列立法来保障和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从而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全球播放的动画片中有65%出自日本,在欧洲达到80%。据统计,全球电子游戏的市场份额中,90%以上的硬件、50%以上的软件均被日本厂商所掌握。国际金融危机无疑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促进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性转变中,将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我国的文化产业将不仅仅是在短期内“逆势上扬”,而是会以此为起点,进入一个更为健康的高速增长周期。
1.金融危机将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投资与消费、外贸和内需更为平衡发展的时代,文化产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旺盛的外需骤减,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性遽然上升,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服务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2.金融危机将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新兴服务业开始唱主角,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战略方向。文化产业在本来意义上就既是消费服务业,又是生产服务业。但是由于在概念理解上的狭隘、行业管理上的分割,以及市场发育的不成熟,我们对后一种功能长期以来认识不足,使得文化产业对其他经济部门的服务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金融危机后无疑将重新洗牌,那些靠劳动力密集和低成本竞争才能生存的中小企业,会有相当一部分退出市场,而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却获得了绝好的发展机会,向高技术和高文化附加值的新兴工业化方向发展。可以想象,这个时候是需要有大量的文化创意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设计、咨询服务的,文化产业在加盟传统产业的方向上会有大的发展机会。而传统产业在生产的各个层面和阶段上对于品牌、设计的投入也有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文化产业在服务于传统制造业升级的方向上,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金融危机将会加速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3G和CMMB的同时推出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时期。历史已经多次证明,经济危机是技术进步的催化剂,可以激发出更为丰富的内容灵感与形式创新。技术进步总是创造出新的生产力、新的消费形式,并以前所未有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支撑新的经济增长。根据有关研究,从目前开始的5~10年时间,由于数字技术走向成熟,文化产业发展将进入第三个长波周期的上升阶段。此次经济危机孕育过程,正是数字和网络技术不断成熟的过程,而经济危机的爆发,则正好推动本轮技术发展周期从创新走向应用。
4.金融危机将推动全球文化产业格局变化,中国在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将会改变,全球文化贸易将从产品服务竞争进入资本博弈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产业结构越来越趋向于下游化,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传统产业在整个经济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少,而知识和信息在经济产值中的比重则越来越高。据统计,经合组织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50%来自于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则主要转移到后发现代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金融危机已经显示出来的一个重大迹象是,国际文化产业分工链条可能出现变化,既定的利益格局可能出现重大调整,中国文化产业在全球文化产业分工格局中的低端位置将会改变,今后5~10年将是中国文化资本走向全球的大好时机。这个预测的根据在于,中国目前实际上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文化贸易赤字”国家了。联合国贸发会议《2008创意经济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文化贸易格局中,发展中国家近10年以来表现突出,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国,已经成长为国际文化产品的出口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