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管子·八观》的军事情报思想(1)
管子名夷吾,字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管子一生,辅助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候,一匡天下”见《史记·管晏列传》。,终于使齐桓公成为雄视诸侯各国的第一个霸主。
《管子》一书虽非完全出自管仲之手,但从其托名管子,可见管子对后世影响之大。该书内容丰富,不仅在治国方略、军事理论的领域广有论述,而且具有独到的军事情报思想。本文试图重点围绕《八观》一篇,对其所反映的情报思想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七法》所赋予的军事情报工作的重要地位
要了解《八观》一文所阐述的情报思想,有必要先了解《管子》对情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军事斗争问题上,《管子》曾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条件进行分析,并在《七法》一文中列出了八种因素。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八种因素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国家的财力、经济状况,即“存乎聚财”;二是武器装备状况,即“存乎论工”和“存乎制器”;三是军队自身建设,包括兵员的选拔、军队的管理教育和军事训练,即“存乎选士”、“存乎政教”和“存乎服习”;四是对敌情的了解和对战机的把握,即“存乎遍知天下”和“存乎明于机数”。这里,对敌情的了解和对战机的把握,实际上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情报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七法》所列的决定战争胜负的四大方面的条件,既不是相互独立的,也不是相互平列的,而是一种逐级追加、连锁递进的关系。作者认为,一方对外用兵,如果有了超过敌国的财力,并不能预期战争的胜利,还需要拥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和一支管理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然而,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战胜天下,如果不能在战前做到“遍知天下”,不能“明于机数”,依然不能达到“正天下”即征服天下的目的。由此,作者进一步认为:“遍知天下,审御机数,则独行而无敌矣。”以上均见《管子·七法》。由此可见,《管子》是把遍知天下,并在此基础上及时把握作战时机作为战争准备和战争决策的最后一个决定性的条件来看待的。在它看来,当一个国家的财力、武器装备和兵员都作好了准备之后,大军出境还依然有待于全面的、完备的情报保障,而一旦满足了这一条件,就可以确保所向无敌了。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七法》实际上是把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情报保障作为一个国家能否对外用兵并确保战争胜利的三大要素来对待的。首先,它把情报保障视为战争决策的最后一项决定性的条件。其次,它赋予了情报工作的总任务或者说是根本要求,即“遍知天下”、“审御机数”。最后,它认为全面而充分的情报保障可以使一支军队“独行而无敌”。这些论述,都充分显示了情报工作在《管子》军事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八观》提出的战略情报侦察和搜集的八大任务及其特点
《管子》一书不仅在《七法》中强调了情报工作的地位,对情报保障提出了总的要求,而且在《八观》中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战略情报侦察和搜集的具体内容,并将其归纳为“八观”,即八大任务。
“一观”的内容是“行其田野,视其耕耘,计其农事”,目的是知敌国的“饥饱”状况。
“二观”的内容是“行其山泽,观其桑麻,计其六畜之产”,目的是知敌国的“贫富”状况。
“三观”的内容是“入国邑,视宫室,观车马衣服”,目的是知敌国的“侈俭”状况。
“四观”的内容是“课凶饥,计师役,观台榭,量国费”,目的是知敌国的“实虚”状况。
“五观”的内容是“入州里,观习欲,听民之所以化其上”,目的是知敌国的“治乱”状况。
“六观”的内容是“入朝廷,观左右,求本朝之臣,论上下之所贵贱者”,目的是知敌国的“强弱”状况。
“七观”的内容是观其“置法出令,临众用民,计其威严宽惠行于其民与不行于其民”,目的是预测敌国的“兴废”状况。
“八观”的内容是“计敌与,量上意,察国本,观民产之所有余不足”,目的是预测敌国的“存亡”趋势。
即便是今天看来,作者提出的对敌国进行的这八个方面情况的掌握,内容也是非常全面的。在经济方面,既有作为基础经济的决定饥饱的农事,也有影响贫富的经济开发和副业生产。既有财政赋税的调研,也有财政开支和建设项目的考察。在政治方面,既有政策法令的宽严和执行情况,又有民风社情的内容,更有上层社会的意向、喜恶,以及外交结盟的路线方针乃至战略意图的分析。
综合“八观”的内容,可以看出,其在情报侦察和搜集方面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首先,从情报工作指导上看,《八观》具有任务明确、要求具体的特点。对每一项情报工作,作者都规定了应当搜集哪些内容,并要求据此得出哪一方面的相应结论。例如“八观”,其内容包括国际和国内情况两方面。国际上,通过分析君主的意志,考察其在外交路线和军事结盟方面的立场,了解一国在国际社会中与谁为敌,有哪些盟国,以及这些敌国或盟友各持何种态度。在国内,考察臣子的态度和动向,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心态,部队的斗志,社会治安状况,以及国家的实力基础等。通过这些具体内容,作者认为可以预测出该国的存亡趋势。
其次,从情报侦察和搜集的方向上看,“八观”涉及多方面的领域,强调进行全方位的情报调研,反映了战国时期军事斗争对情报内容的广泛需求。从《八观》全文,我们不难看出,文中所涉及的情报内容,绝非仅仅停留在军事方面,而是包括了自然资源、农副业生产、经济实力、民风教化、法制建设及社会治安、统治集团及国君意志、兵役制度及士气、外交路线及国际结盟等各方面的情况,几乎包括了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社情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八观”提出了全面、系统而又充分的情报侦察和搜集任务,也是战国时代对情报工作所能提出的较好的纲领性表述。
再次,从情报内容的性质上看,“八观”所要搜集的情报,具有基本情况和战略情报的特点。今天,我们通常把情报区分为基本情况和动向情况两类,对照《八观》可以看出,它所规定的情报搜集内容,除了少量像一时之间发生的水旱灾害这些动向情况之外,绝大多数都属于基本情况。比如自然资源方面的情报,涉及到田地的肥瘠,山泽的多少,城市与乡村的相对面积,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这些无疑都是最基本的情报资料。此外,像“四观”中提出的了解服兵役和服劳役的人数(“计师役”),统计国家的财政支出和建设项目(“量国费”)乃至粮食储备和外流的情况等,无疑也是重要的基本情况。而所有这些基本情况,孤立地看,也许并没有多少军事色彩,也并不跟具体的战斗行动有多少直接的联系,但是从战略上看,却是绝对不可不知的情报资料。如果说《八观》中没有多少论及战役战术层次的情报以及直接与作战行动有关的微观军事情报的话,那么,这恰恰表明《八观》更注意的是宏观方面的战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