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述钩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4章 芳草部(3)

赤芍主治 通顺血脉。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通月经。去肠胃湿热。利膀胱大小行内停之湿。(希周)同橘皮藿香木瓜甘草。治中恶腹痛。同芎归生地红花白芷荆芥。治破伤风发热疼痛。同归地牛膝延胡山楂泽兰红花五灵脂。治初产恶露不下腹痛。冬月加肉桂。

同银花白芷穿山甲紫地丁夏枯草生甘草茜草。消一切痈肿。同归地延胡香附青皮。治经阻。

腹痛加五灵脂蒲黄。能散恶血。逐败血。

芍根赤白。随花之色。同禀天地之阴。同兼甲木之气。同致之于脾。但其色赤者之统于金也金主收敛。故专入气分以收之。要皆肝以为体。脾以为用。白者由木媾金而有酸。

因血之用。赤者由血分而致气之用。是皆不外脾也。凡病阴虚而阳亢者。则投白芍。取其收阴和阳以补之。阴实而阳郁者。则投赤芍。取其升阴导阳以散之尔。

缪氏云。赤芍能破血。凡病属血虚。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痈疽已溃。并不宜服。

各以竹刀刮去皮并头。锉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二芍同)今人多生用。惟避中寒者以酒炒。入女人血药以醋炒。

牡丹皮

根皮味辛而有苦。气寒。阴中微阳。入手厥阴足少阴足厥阴经。治血中结气。行血中伏火凉血。(辛以散结聚。苦寒除血热。故入血分而凉血。)除烦热。和血生血。安五脏。

治神志不足。中风螈 。惊痫邪气。风噤癫疾。通关腠血脉。除风痹。主寒热。(寒热者阴虚血热之候也)疗无汗之骨蒸。衄血吐血。消扑损瘀血。去肠胃留血。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痛。治胞下胎。及天行痘疮血热。(诸本草)丹皮入手厥阴足少阴。故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入足少阴手少阳。故治有汗之骨蒸。(洁古)盖地骨皮为气分之剂。其所治者由阴中阴之热。以郁阴中之阳气而薰蒸于表者也。所入足少阴手少阳是也。丹皮为血分之剂。其所治者由阳中阴之热。以沉于阴中阴之血而煎熬于里者也。所入手厥阴足少阴是也。然须与青蒿子天麦门冬沙参地黄五味枸杞牛膝之属同用。始得其力。能泻阴胞中之火。故四物汤加之。

治妇人骨蒸。(洁古)神不足者。手少阴。志不足者。足少阴。故肾气丸用之以治神志不足。

(又)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甚。心气不足者。以丹皮为君。(东垣)能行结气。(气之结于血中者。其伏火。即结气所化也。)而固真气。去瘀血而养真血。(结气行而瘀血化。能化则能生。故得谓之固真气。养真血。)为滋阴养血必用之药。(嵩)血之所患者火也。能泻阴胞之火。故吐衄必用。能引血归肝。故呕吐血必用之。入清胃散。治阳明胃经血热齿痛。

丹皮入手厥阴足少阴。故能泻阴胞中之火。夫阴胞乃关元血海。上与心胞络紧相应者也。经曰。胞络者系于肾。又曰。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先哲释曰。胞即子宫相火之所在也。心主血脉。君火之所居也。阳气上下交通。故胞脉属心。而络系于肾之胞中。是则兹物能泻阴胞中之火者。非由手厥阴足少阴所专主乎。顾又云血中伏火者何也。盖六淫七情。

或阴所化。总而名之曰阴胞中之火也。兹物丹色。合于主血之心。其气寒。合于离中之坎。其味辛而有苦。合于金火之合德。离含坎火。得金则归心包络而生血矣。辛散苦泄。更并于气之寒。则降令行而阴引阳以下。胞之脉通矣。(其所散所泄者。乃血中之戾气。故即为之除瘀和血也。)火得水而胞脉通于心。水得火而胞络固于肾。是为阴胞火泄而神志俱补也。盖火之精为神。每苦于离中之坎不足。水之精为志。每苦于坎中之离不足。如上下相召以相益。

则此品庶几有之矣。至其能疗肠胃积热者。以心包络与胃口紧相应。固由心而及之耳。抑后学更取重于足厥阴肝。其理然欤。曰。此味入手厥阴足少阴而和其血之原。夫一阴肝固为独使。而行其生化之机者。使上之心包络。阴并于阳则肝无以奉其下降之阴。气亦由阴伤化火矣。如下之血海。阳乘乎阴则肝无以达其上升之阳。气亦因阳郁化火矣。谓足厥阴不与之同病也可乎。但求其所入。则由心入肾。不先责之为使者耳。夫本经所治寒热。中风螈 惊痫。

固血之正未可忘乎其源也。(直入阴中而散伏火。伏火散则血自行。非如他药之兼辛温而逐瘀以行者。其最能引血归肝。职是之故。)冲任督皆起于胞宫。胞即所谓胞门子户。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也。即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可以知气化血。血化精之义矣。肺阴下降入心。然后气能化血。心气下降入肾。然后血能化精。盖气化血者。金为火用也。血化精者。火为水用也。皆还其所自始也。火为水用。又何以赤化白。盖水中有金。金气不至于水中。是肺气不归命门。则亦不能化也。夫火中得金而液化血。水中得金而血化精。故元门炼取水中金。

又曰。气盛则精盈者此也。

缪氏云。功归凉血。如血病于寒涩者。似难概用。能行血。凡血崩及经行过期不净。忌与行择根如笔管大者。以铜刀劈破。去骨切片。阴干。酒拌蒸三时。日干用。

木香

本名蜜香。(香气如蜜)昔人谓之青木香。后因马兜铃根呼为青木香。(其治疗冷热相殊)乃呼此为南木香广木香以别之。又名五木香者。一株五根。茎五枝。枝五叶。叶间五节故也。烧之能彻九天。草类者从外国舶上来。(一云出大秦国。一云产昆仑。以昆仑来者为胜。此绝不可得。又西番来者劣。)产广州者乃是木类。

苦甘微辛。其气温热。气味俱浓。沉而降。阴中阳也。主治气劣气不足。调诸气。和胃气。行肝气。散滞气于肺。上膈破结气。在中下焦散积年久冷聚块。通行一切气。疗心腹冷痛。呕逆反胃。霍乱泄痢。下及膀胱小肠凝寒为病。又主脬渗小便秘。并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安生姜相佐使。其效尤速。(宗 )除肺中滞气。若治中下二焦气结滞。及不转运。须用槟榔为使。(洁古)苦辛纯阳。治腹中气不转运。助脾又能升降滞气。(东垣)行肝经气。火煨用可实大肠。(丹溪)辛能上升。气郁不达者宜此调之。若阴火冲上。则反助火邪。当用黄柏知母。而少以木香佐之。(又)木香乃三焦气分药。诸气 郁。皆属于肺。故上焦用之。中气不运。皆属于脾。故中焦宜之。大肠气滞则后重。膀胱气不化则癃淋。肝气郁则为痛。故下焦复宜之。气。破也。安胎也。(海藏)佐清明开发。行药之神。同延胡。治女人血气刺心。痛不可忍。同牵牛雷丸槟榔。杀一切虫。

佐黄连芍药。治一滞下。惟身热作呕口渴者。勿用。同橘皮砂仁白蔻苏叶。调一切气。及冷气攻痛作泄。大治气滞腰痛。

木香产于南土。气温而味苦辛。纯阳之药也。阳者其精奉于上。何以诸家俱判为降。

用。升者亦旋为降用。所以能升降滞气也。夫升降不能离乎中土。是物根枝节叶各具中五土数。非秉升降之枢者乎。然则助脾乃其首功。行肝即其次及。以升降神而肝之生化不穷也。

生化不穷。则何冷气之不行。又何诸气为病之不疗乎。凡物之气。其温热者本升。升乃气之达。寒凉者本降。降乃气之郁。惟兹味禀于温热。乃能纵降而升。即自升而降。正合于阳从地升。复从天降。俾一切寒凉之着。皆无留行。此升降自然之机。不可以破泄真气目之者也。

就升降又或因寒凉而其气益虚。和以兹味。俾寒凉无伐气之患。如治痢之香连丸。又如治气虚而病肝火者。投此味于苦寒中。其效乃捷。陶氏所由目为引药之精。而缪氏又云清明开发。行药之神也。缪氏云。详其治疗。与今白木香当是两种。今市肆所有。正白木香也。其味辛。其气温。专主诸气不顺而已。肺虚有热者。慎无犯之。元气虚脱。及阴虚内热。诸病有热。心痛属火者。禁用。

形如枯骨。味苦粘牙者良。凡入理气药。忌见火。入煎药。磨汁内熟汤中服。

若实大肠。宜面煨熟用。

高良姜

高良当作高凉。即今高州。汉为高凉县。生内郡者不堪入药。(濒湖)根味辛兼苦。气温热纯阳。浮也。入足太阴阳明经。温中下气。疗心脾久冷作痛。治内冷腹痛苓佐之。为其解散胃中风邪也。(士瀛)秽迹佛方。凡男女心口一点痛者。乃胃脘有滞或有虫。多因怒及受寒而起。遂致终身。俗言心气痛者非也。用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寒怒兼有。各一钱半。以米饮加入生姜汁一匙盐一捻。服之立止。霍乱吐利。高良姜炙令香。

每用钱。为末。每服三钱。醋汤调下。

凡辛温辛热之味。温多就土。以土喜暖也。热多就火。同气相求也。辛味胜于温热者。则就金。辛温独胜。即能开滞散结。辛温兼苦。则又散而下行。如良姜之辛温。治冷气吐泻翻食等证。以其辛而兼苦。有下气之功也。人身中土。实司升降之枢。而升降者只是一气。若阳并于阴。则升降之道穷。故即病于中土。或为霍乱。甚则为反胃。其谓良姜能去风冷者。以阳气大虚。则亦病于风。故不止曰风。而曰风冷。惟此能奏功于阳也。

此味用根。其仁即红豆蔻。红蔻辛热。最能动火伤目致衄。

缪氏云。良姜辛温大热。惟客寒犯胃而呕逆。及伤生冷致成霍乱者。宜之。如胃火作呕。

伤宜炒过入药。亦有以姜同吴萸东壁土炒用者。

缩砂密

三四月花开根下。五六月成实。实在根下。仁藏壳内。取密藏之意。故名。八月采者。

气味完固。

味辛微苦而涩。气温芳窜。可升可降。降多于升。阳也。入手足太阴阳明太阳足少阴七经。得白檀香豆蔻为使入肺。得人参益智为使入脾。得黄柏茯苓为使入肾。得赤白石脂为使入大小肠。主脾胃气结滞不散。醒脾开胃。益肾和中。行气。散寒饮。消宿食。治胀痞。噎膈呕吐。止冷气痛。疗虚劳冷泻及休息痢。调女子崩中。安胎止痛。(行气故也)除咽喉口齿浮热。(所治皆通行结滞之功)缩砂属土。芳香入脾。和合五脏冲和之气。能引诸药归宿丹田。故补肾药用同地黄丸蒸。取其达下也。(韩 )香达脾。辛润肾。故为开脾胃之要药。

和中气之正品。若兼肾虚气不归元。用为向导。殆胜桂附热毒之药多矣。日华用主一动气。

转筋霍乱。缘是病必由脾胃为邪所干。其气壅滞闭塞而成也。花实在根下。固甲函孚。界列八膈。砂粒攒簇。敛缩密藏。犹夫其息以踵。而孕毓元阳。保任冲举。是故升出降入。靡不合宜。观其补虚安胎。填崩镇惊。滑可涩。脱可收。渗可弥。奔豚可下。及秋不能从外而内。

冬不能土。及春不能自下而上。夏不能从内而外者。亦可使之从升从出矣。乃若解毒散滞。伸筋舒郁。化痞却痛。彻饮调中。开噎膈。摄吐逆。此正开发上焦。宣五谷味。苏胃醒脾之力也。

毋仅瞻其升出。失却其降入之原。(之颐)得人参橘皮。宜藿香茯苓白芍炙草。治泄泻呕吐。

及不思食。得藿香陈皮木瓜。治霍乱转筋。腹痛吐泻。独用两许。炒为末。入食盐三钱。滚汤一碗泡浸冷服。治干霍乱累效。

缩砂密初尝之酸辣而有咸。后转微苦。仍兼酸辣咸之味。苦味尽处带澹甜酸意。

而唾渣有余香。(大抵辛苦居多。而辛尤胜。咸酸为少。而酸尤劣。)夫咸水气。土之元。酸木气。土之用。辛金气。土之化。辛具于咸酸中。是咸酸之味。得辛气以畅也。因而转苦者。

达咸味。苦尽而微有澹甜者。五味皆归中土以达其化也。唾渣有余香者。金气同于火气。以终始之也。夫中土为四气所生。而四气即由中土所成。是以脾为己土。其本味咸。其兼味有辛甘酸苦。脾之属土而本味亦咸者。缘水土合德以立地。(所谓咸者水气为土之原)此物带有咸味。故能理肾气归元。而引诸药入丹田也。岂徒花实结于根下。可想见归元之义乎。顾或以所治皆虚冷结滞之病。其用当偏于辛温。而所谓兼四味备四气者。谅犹不切。不知缩砂乃气分药也。人身水中有火而气生。(气之体也)水上合于火而气化。(气之用也)此品华于春夏。实于盛夏。洵为合于火以全气之用者。其假之祛冷行滞。虽与辛温之他味无殊。而究其有异于他味者。全在乎具体耳。观夫华实俱藏根下。而实中即具四味。则其由水木以至火者。全以归土。而终始又皆金气以宣之。非令中土为水火之极。体全而后用畅。是以能理气归肾而还元乎。然则但以辛温毕治疗之能。固非其用之全矣。至濒湖所谓理元气。通滞气。

其功将合五脏冲和之气。如韩氏说乎。抑辛苦温实居其胜。如诸本草乎。曰。此物明具四味。

谓非蟠之用。缩砂惟具体而微。致用而宏。故其醒脾开胃。理元气。通滞气。功超他味。洵乎不虚。第水至于火。火固达水之用。若火伤乎水。则是体之不存。用归何地。所以凤髓丹用寒化以救水。而存气之体。然后入兹味为中土宣行气化之权舆。非可倒行逆施而漫谓其能补虚也。水胜于火。则伤气之用。血之体。火胜于水。则伤气之体。血之用。前哲于治气病。

切戒热。脾为己土。其味本咸。其兼味辛甘酸苦。人身以水火为气元。而水火之枢属中土。为气生化入之经。皆本于调脾中之肾。肾中之脾。盖脾肾原相因。而诸脏又因于脾胃者也。

缪氏云。此味固辛温阳药。凡腹痛属火。泻滞得之暑热。胎动由于血热。咽痛由于火炎。

肿满由于湿热。咳逆由于火冲迫肺。及小儿脱肛由于气虚。皆难概用。本非肺经药亦有用之于咳嗽者。乃寒邪郁肺。气不得舒之证。非此弗用。性燥火炎者。忌之。胎妇气虚。多服反致难产。不可不知。(士材)略炒。吹去衣。研用。入汤丸。法与后白蔻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