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治體三政本上(5)
伏讀二十一日 諭旨。以雨澤愆期。命察滯囚。仰見 皇上敬天勤民。恫囗在抱之至意。但臣竊觀近來刑曹鞫獄。往往故為輕縱。以博寬厚之名。夫廷尉持天下之平。或重或輕。視其人之自取。而己不與焉。若意存輕重。則必有不得其平者矣。 列祖聖訓。諄諄諭刑部以平情執法。勿存揣摩迎合之見。蓋人主之慶賞刑威。即天之雨露風霆也。用當其可。皆屬造化之仁。故非特風霆足以殺物。即雨澤過多亦足為災害。禮曰。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前年 皇上登極恩詔。所赦無數。果皆洗心革面乎。若平時又曲從寬貸。非所以儆兇頑也。且此輩干綱亂紀。被害者不一而足。被其所害。皆良懦也。奸盜尚思曲全。良民獨不當愛護歟。即上年曹七一案。應照光棍擬決。而僅照棍徒擬軍。光棍之例遂廢。又如上年錢局滋事。彼時若嚴辦一二。自當小懲大戒。乃徒欲結之以恩。恐逢小人之怒。誰知愈縱愈驕。今又公然生事矣。與其使之無所懼憚而卒罹重法。何如使之有所儆畏而免於大僇乎。至於搶劫重案。首從均應大辟。乃近來僅坐為首一二人。餘皆以接贓開脫。屢遣屢逃。仍為民害。盜風日熾。由於法網太疏。但使情有可矜。自應避重就輕。量從寬典。若果罪在不赦。安可壞法亂紀。以長兇殘。書曰。辟以止辟。鄭子產曰。火烈。民望而畏之。則鮮死焉。故寬難。 皇上至仁至聖。以德服人。臣具有天良。曷敢以操切之說進。然竊嘗聞之孔子曰。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救弊補偏。當權輕重。伏願 皇上明敕法以肅典常。
臣又聞天不言而物生。聖不言而化成。然天不言而日月星辰著於兩間。聖不言而渙號文章炳於宇宙。臣竊見 皇上於臣工摺奏。時或留中。臣亦明知 皇上必有深意。或留備觀覽。或徐俟施行。但此中流弊。有不可不防者。進言之人。豈必皆公忠。若逆知必留。則報私恨而中傷。沽直聲而攻訐。恐所不免。至於天下大計。反不囗剴切指陳。意見已有偏私。毀譽豈無真偽。揣摩儌倖之風。每由此起。 皇上深居九重。即能明目達聰。欲求浸潤不行。是非有據。亦誠難矣。又見一切幾務。似 硃批多而 諭旨少。夫果事關機密。自不可預為傳布。若尋常 訓誡之詞。似不妨明白宣示。以息猜疑而杜私揣。夫天子之所向。天下之所歸也。 皇上戒頹靡。則人知振作。 皇上惡欺飾。則人矢公誠。自古人主一言一動。必使天下共見共聞。以成一道同風之盛。 憲皇帝硃批。萬代模楷。然明發之 旨。連篇累牘。四海傳誦。非好名也。所以一天下之心志也。伏願 皇上布誠信以服中外。方今 國家多故之秋。正 皇上日昃不遑之會。然處高而聽卑者。天也。至愚而難欺者。民也。往往宮闈深祕。搢紳所未及知。里巷已播之齒頰。近日市井細民。時或私論 聖德。臣雖愚亦知其語出於無稽。況 皇上嗣統以來。清心寡慾。躬行節儉。 內廷無私耗之費。 後宮鮮聲色之娛。耳目絕玩好之營。臺榭少游觀之飾。有斷非僉壬所能搖奪者。然人言如此。亦足見為君之難。而防川之不易也。昔大禹拜言。帝舜取善。 列聖虛衷納諫。遂成 郅治。 聖上日新又新。遠軼千古。今釋服在即。正古人一飛沖天一鳴驚人之候。伏願 皇上以寬大和平養天下之福。以英明果斷濟天下之艱。以任賢簡能盡天下之才。以信賞必罰振天下之隳。勿狃於所安。勿怠於所忽。吏治日壞。思所以整之。患禍未平。思所以定之。天變未消。思所以弭之。兵威未立。思所以厲之。人才未盛。思所以培之。財用未裕。思所以生之。 先皇乾惕之志。思所以繼之。 祖宗功烈之隆。思所以纘之。急其所急。緩其所緩。樂民之樂。憂民之憂。數年之內。朝野氣象不蒸蒸丕變者。未之有也。竊以臣之事君。猶子之事父。致其愛而愛焉。致其敬而敬焉。苟有瞻顧之心。即非愛敬之道。愛敬益深。顧不免鰓鰓過慮。是以數月來。仰觀天意。俯察物情。側聆輿論。寸衷輾轉。寢食難安。不言恐負 厚恩。言之又恐不能上達誠悃。古訓曰。主聖臣直。然臣不敢自以為直。思人臣之義。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況時事孔亟。若飾言太平。虛詞頌美。則臣之罪益大。是以不避斧鉞。冒昧進言。自維庸愚。無可報答。惟此忠愛血誠。畢生永矢。以是盟心。即以是仰酬 高厚。惟 皇上聖明。俯垂鑒察。臣幸甚。天下幸甚。
遵 旨直陳疏
勝保
竊微臣蒿目時艱。敬竭愚悃。乃蒙 皇上不遺菲葑。俯垂鑒納。並因詞語拙訥。未能曲宣。 特命軍機大臣傳 旨。指示摺內兩端。令再直陳無隱。仰見 皇上聖德謙沖。推誠待下。微臣欽佩之餘。益增慚感。若復稍存忌諱。何以仰副 聖主從諫如流之誼。微臣前摺所謂 硃批多而 諭旨少者。竊以 硃批因事垂 訓。內外臣工。奉到 硃批。不過敬謹遵行。他人不能與聞。非若 諭旨之頒示天下。中外傳誦者。此在 皇上因物而付。無事鋪張。在臣庶分隔堂廉。殊難窺測。即如近日諸臣條款 飭交部議者。覆上時。或准或駮。往往業經奉 旨依議。原奏之人。尚不得知。其奉 旨交部重案。覆奏依議後。外人並不知作何發落。古者象魏懸書。俾眾人咸得屬目。似宜通行宣示。以昭 朝廷之申令。而杜胥吏之蔽欺。又如副都統慶璽因請假革職。緣未明申其故。以致紛紛猜疑。刑部尚書恆春緣事降級。臣僚未見 諭旨。忽見其更換三品頂帶。莫不駭然。給事中方允鐶以保送掌印。奉 旨以後應陞應保不准開列。雖見諸 明發之旨。亦未言其自取之由。 皇上鑑空衡平。無意無必。凡有黜陟。悉本大公。但因 渙號未頒。遂致互相猜揣。凡若此類。似不妨 明示各該員所以不稱厥職並所以量予降黜之故。俾天下咸曉然於 聖天子進退操縱權衡至當之意。微臣所謂 硃批多而 諭旨少者。謂此類也。至愚賤私論 聖德一節。微臣原不敢妄登奏牘。然既蒙 垂問。敢不 上陳。或謂 皇上勵精之心。不如初政。或謂勤儉之德。未及 先皇。今游觀之所。煥然一新。釋服之後。必將有適性陶情之事。現在內府已有採辦囗園服飾以備進奉者。並傳聞楹聯有萬方懽樂入囗謠之句。以為於民間疾苦未能周知。甚至謂 萬幾之餘。時或飲博。凡若此類。皆臣僚所未知。究其非議之端。不知何所自起。微臣竊思虞廷設謗木。夏書曰庶人謗。古聖王多借謗言以勖 宸修。 憲皇帝聖訓曰。諸臣務須直言過失。使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方合古大臣責難於君之義。 皇上天縱生知。動合 彝訓。一聞道路之言。即不憚諄諄下問。以為借鑒之資。夫鼓樂田獵。何損盛德。然自古帝王。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書曰。無于水監。當于民監。又曰。用顧畏于民碞。 皇上謙德虛衷。聖不自聖。萬年有道。基諸此矣。微臣曷勝欣佩之至。
咸豐二年三月三十日奉
上諭勝保奏陳時務各條朕詳加披閱所論軍務河工明賞罰以振紀綱等語與給事中陳壇所奏大略相同昨已明降諭旨宣示中外其所稱近日硃批多而諭旨少又云市井細民時或私論主德朕因其語無確指令軍機大臣傳旨飭令據實回奏茲據勝保覆奏所云諸臣條奏及交部重案議覆上時奉旨依議發下外人不知似宜通行宣示此言未諳政體向來各部奏事有依所議行者即不另降諭旨此係 列聖成憲歷久遵行若每事必特降諭旨宣示無論勢不能行亦日不暇給矣至副都統慶璽係明降諭旨休致本非硃批又非革職勝保所言自係傳聞之誤恆春之降三品頂帶因其囗任刑部以來諸事廢弛是以姑示薄懲給事中方允鐶則因王伯齡抗租一案上年曾風聞入奏後經欽差侍郎及盛京將軍查辦該給事中所奏情形未能確實是以批飭吏部以後應升應保不准開列此皆朕黜陟權衡非臣下所能干預且恆春降三品頂帶之硃批發下軍機處交內閣即日發抄人人皆見又何必特降諭旨而後能通示中外乎至所稱游觀之所煥然一新等語不為無因現在重華宮小有工作所云萬方懽樂入囗謠楹聯乃嘉慶年間舊句並非新撰若採辦囗園服飾以備進奉更無此事至飲博二端朕本無此好萬幾之餘觀書習射游藝兼資又何暇為此無益之舉況時艱孔亟朕方宵旰焦勞豈敢稍耽安逸且我 皇考手諭聲色貨利之戒垂示後人朕惟拳拳服膺日懍憂勤惕厲於深宮獨處之中此闇修慎獨之本衷原不期人人共喻也古語云止謗莫如自修勝保採風聞以入告朕即並無此事亦可引以為鑑惟勝保既有此傳聞即宜於原奏內直陳無諱方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乃隱約其詞迨傳旨詰問始行臚列入奏殊失事君有犯無隱之道念其意存諷諫於朕修身勵行既不為無補即不必加以妄言之罪勝保著免其置議嗣後有言責者惟當臚陳實事不得摭拾空談致負朕望欽此
直陳時弊四條疏咸豐二年
李菡
臣聞主治者君。佐治者臣。賢才輔則天下治。未有俊乂盈廷。庶事猶虞叢脞者。我 皇上自御極以來。孜孜求治。無時不以敬天勤民為念。近因天災民變。憂患頻仍。採納直言。引咎自責。屬在臣僚。宜何如共深警惕。乃業業兢兢。 九重方切冰淵之懼。而泄泄沓沓。百爾莫分宵旰之憂。吏治日頹。庶官多曠。誠如 聖諭所云。朕知為君之難。諸臣亦當思為臣之不易也。謹就管見所及。為我 皇上臚陳其弊焉。一臣工因循之習宜振作也。從來國家大事。莫不成於奮勉。墮於因循。因循之狀不一。以畏葸為謹慎。以遲緩為從容。以模棱兩可為無爭。以緘默不言為持重。因循之弊亦不一。興一利則滯礙難行。除一弊則委蛇不決。訊一案則葛藤不能斷。共一事則牽制不能平。積習相沿。中外一轍。用兵無可退之理。乃引疾歸田。抽身保位。則因循在軍旅矣。治水為難緩之功。乃自冬徂夏。漫口未合。則因循在河防矣。雍沙番案。琦善以總督大員。猶復語多狡飾。以至往返鞫訊。至再至三。累月經年。甫將定讞。則因循在刑法矣。順天武清縣逃犯。竟敢窩藏匪徒。浙江奉化縣刁民。囗敢迫脅官長。則因循又在郡縣矣。夫起衰振靡。務在掃除而更張之。罪狀已著。而姑息明恩。得失顯然。而拘牽眾議。蓄疑敗謀。怠忽荒政。罕有能濟者也。伏願我 皇上乾綱獨振。力挽頹風。聞嘉謨則立見諸施行。睹弊政則悉除其滋蔓。怠緩者責之。勇往者獎之。勤懇者登進之。顢頇者屏斥之。庶奮庸熙載。百廢俱修矣。一臣工欺飾之弊宜廓清也。曲禮曰有犯無隱。左氏曰臣無二心。事君之道。莫要於勿欺。假才智以結主知。偽忠信以邀寵眷。此巧為欺也。民隱壅於上聞。時難匿不遽報。此顯為欺也。粵西逆匪。萌櫱在十數年之前。使撫臣早為奏聞。何難根株立絕。乃養癰成患。諱莫如深。比及有人指陳。勢已不可撲滅。年來勞師糜餉。迄無成功。禍首罪魁。實由欺始。欺之為害。可勝言哉。夫獻可替否。宰相之責也。拾遺補闕。諫官之職也。宰相日贊綸扉。時親辰告。道隆師保。常備疇咨。既能默契 宸衷。自當心關國事。伏望 皇上開誠布公。虛懷善納。導之使言。言之使盡。審酌乎理欲公私之界。而人才之賢否判然矣。商搉乎興衰治亂之原。而政體之得失瞭然矣。參考督撫之章奏。博覽卿貳之敷陳。執兩用中。歸於至當。至科道職司言責。尤朝廷耳目之官。一有所聞。自當入告。即或誤會風聞。所陳失實。苟屬可原之小過。終賴 聖主之包容。庶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戇直得以效其愚。萋菲莫能行其罔。而 宸聰四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