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载记(一)
王常(二)
其先鄠人,常父博,成、哀问转客颍川舞阳,因家焉。范晔后汉书卷一五王常传李贤注 以常行南阳太守事,(三)诛不从命,封拜有功。范晔后汉书卷一五王常传李贤注
上于大会中指王常谓群臣曰:“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是日迁常为汉忠将军。(四)初学记卷一七
率骑都尉王霸共平沛郡贼苗虚。(五)范晔后汉书卷一五王常传李贤注。
王常为横野大将军,(六)位次与诸将绝席。(七)书钞卷一三三
山桑侯王常孙广坐楚事,国除。(八)御览卷二〇一
(一) “载记”,史通题目篇云:“东观以平林、下江诸人列为载记。”
(二) “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范晔后汉书卷一五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据范书王常传载:“王莽末,亡命江夏。久之,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云杜绿林中,聚众数万人,以常为偏裨,攻傍县。后与成丹、张卬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王常属下江,在东观汉记中当载在载记。
(三) “以常行南阳太守事”,此句原无,范晔后汉书王常传云:“更始西都长安,以常行南阳太守事,令专命诛赏。”今据增补。
(四) “是日迁常为汉忠将军”,“忠”字原误作“中”,聚珍本作“忠”,类聚卷二〇引同,今据改。此条御览卷二四〇、卷四一八亦引,文字大同小异。
(五) “率骑都尉王霸共平沛郡贼苗虚”,范晔后汉书王常传云:建武五年,“率骑都尉王霸共平沛郡贼”。李贤注云:“东观记曰沛郡贼苗虚也。”本条即据此辑录。
(六) “王常为横野大将军”,此为建武七年事,见范晔后汉书王常传。
(七) “绝席”,独坐一席,以示地位尊显。御史大夫、尚书令、司隶校尉皆专席。此条类聚卷六九、御览卷七〇九亦引。
(八) “国除”,事在永平十四年。
刘盆子(一)
赤眉欲立宗室,以木札书符曰“上将军”,与两空札置笥中,大集会三老、从事,令刘盆子等三人居中央,一人奉符,以年次探之。盆子最幼,探得将军,三老等皆称臣。(二)聚珍本 刘盆子年十五,被发徒跣,卒见众拜,(三)恐惧啼泣。(四)从刘侠卿居,为盆子制朱绛单衣、半头赤帻、直綦履。(五)盆子朝夕朝,侠卿礼之。数祠城阳景王,使盆子乘军中鲜车大火马,(六)至祠所,盆子时欲出从牧儿,侠卿怒止之。军入左冯翊,至长安舍,盆子乘白盖小车,有尚书一人,亦小车绛袍衣裳相随,军中皆笑。诸牧儿共呼车曰:“盆子在中。”时欲驱出,前车不肯避也。书钞卷一三九
使盆子乘车入长安,时掖庭中宫女犹有数百千人,自更始败后,幽闭殿内,拔庭中芦菔根,(七)捕池鱼而食之。(八)聚珍本
更始死后,赤眉转从南山下,号称百万众。盆子乘王者车,驾三马,从数百骑,罢歌吹者廪食,(九)弃其数车道中,侍从者稍落。(一〇)书钞卷一三九
刘盆子兄式侯旦请上曰:(一一)“盆子将百万众降,陛下何以待之?”上曰:“待君以不死耳。”书钞卷一一九
刘盆子将丞相以下二十余万人诣宜阳降,(一二)奉高皇帝玺绶,(一三)诏以属城门校尉,贼皆输铠甲兵弩矢矰,积城西门,(一四)适与熊耳山等。(一五)书钞卷一一九
(一) “刘盆子”,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范晔后汉书卷一一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袁山松后汉书。
(二) “三老等皆称臣”,此条不知聚珍本从何书辑录。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云:樊崇等“欲立帝,求军中景王后者,得七十余人,唯盆子与茂及前西安侯刘孝最为近属。崇等议曰:‘闻古天子将兵称上将军。’乃书札为符曰‘上将军’,又以两空札置笥中,遂于郑北设坛场,祠城阳景王。诸三老、从事皆大会陛下,列盆子等三人居中立,以年次探札。盆子最幼,后探得符,诸将乃皆称臣拜”。与此大同小异。
(三) “刘盆子年十五,被发徒跣,卒见众拜”,原无上二句,“卒见众拜”作“盆子见众拜”,今据聚珍本和御览卷三七三所引增改。此三句御览卷四八八引作“刘盆子字于,季十五,被发徒跣,卒见众拜”,字有讹误。“卒”,与“猝”字同。
(四) “惧”,御览卷三七三、卷四八八引作“怖”。
(五) “为盆子”,聚珍本作“侠卿为”。
(六) “使盆子乘军中鲜车大火马”,此句至“前车不肯避也”一段文字聚珍本无。
(七) “拔”,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御览卷四八六引袁山松后汉书皆作“掘”。
(八) “捕池鱼而食之”,此条不知聚珍本从何书辑录。字句与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微异。
(九) “罢歌吹者廪食”,“吹”字下原有“之”字,系衍文,今去删。
(一〇)“侍从者稍落”,此条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云:“建武二年,……赤眉贪财物,复出大掠。城中粮食尽,遂收载珍宝,因大纵火烧宫室,引兵而西。过祠南郊,车甲兵马最为猛盛,众号百万。盆子乘王车,驾三马,从数百骑,乃自南山转掠城邑。”可与此相参证。
(一一)“刘盆子兄式侯旦请上曰”,此句姚本、聚珍本作“赤眉遇光武军,惊震不知所为,乃遣刘恭乞降曰”,系据陈禹谟刻本书钞辑录,与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文字全同。“式侯”,刘恭,刘盆子兄,随樊崇等降更始时,封为式侯。见范书刘盆子传。
(一二)“刘盆子将丞相以下二十余万人诣宜阳降”,原无“二十余万人诣宜阳”八字,初学记卷二二引云:“刘盆子与丞相已下二十余万人诣宜阳降。”御览卷三五五引云:“刘盆子与丞相二十万人诣宜阳降。”今据增补。此句姚本作“刘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二十余万人肉袒降”,聚珍本同,惟删“刘”字。
(一三)“奉高皇帝玺绶”,“帝”字下姚本、聚珍本有“传国”二字,陈禹谟刻本书钞卷一一九引同。
(一四)“贼皆输铠甲兵弩矢矰,积城西门”,此二句姚本、聚珍本作“贼皆输铠仗,积兵甲宜阳城西”,陈禹谟刻本书钞卷一一九引同,惟“仗”作“甲”。
(一五)“适”,姚本、聚珍本无此字,陈禹谟刻本书钞卷一一九引同。初学记卷二二,御览卷三三九、卷三五五皆引作“高”。御览卷四二、事类赋卷七引作“积”。“等”,初学记卷二二,御览卷四二、卷三三九、卷三五五引同。姚本、聚珍本作“齐”,陈禹谟刻本书钞卷一一九引亦作“齐”。
樊崇
樊崇,(一)字细君。范晔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李贤注 王莽天凤五年,(二)樊崇起兵于莒。(三)御览卷三六五
崇同郡东莞人逄安,字少子,东海临沂人徐宣,字骄稚,谢禄,字子奇,及杨音各起兵,合数万人,复引从崇。(四)范晔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李贤注
樊崇欲与王莽战,恐其众与莽兵乱,乃皆朱其眉,以相识别,由是号曰赤眉。文选卷一〇潘岳西征赋李善注
赤眉入安定、北地。至阳城,逢大雪,士多冻死。(五)书钞卷一五二
光武作飞虻箭以攻赤眉。(六)文选卷一六潘岳闲居赋李善注
赤眉平后,百姓饥饿,人相食,黄金一斤易豆五升。(七)御览卷八四一
(一) “樊崇”,琅邪人,其事见范晔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
(二) “王莽天凤五年”,此句聚珍本未辑录。
(三) “樊崇起兵于莒”,此句下尚有“恐其众与莽兵乱,乃皆朱其眉,由是号曰赤眉”三句,因与下复出,今删去。
(四) “复引从崇”,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云:“崇同郡人逄安,东海人徐宣、谢禄、杨音各起兵,合数万人,复引从崇。”李贤注云:“东观记曰逄,音庞。徐宣字骄稚,谢禄字子奇,皆东海临沂人。”此条即据李贤注,又酌取范书文句辑录。通鉴卷三九胡三省引“东观记曰逄,音庞”二句作注。王应麟急就篇补注引“东观记:徐宣字骄稚”二句作注。四库全书考证云:“考前汉书王莽传,赤眉力子都、樊崇等起于琅邪,本书不载子都名,当是阙佚。”
(五) “士多冻死”,“士”字下聚珍本有“卒”字,陈禹谟刻本书钞同。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云:赤眉“自南山转掠城邑,与更始将军严春战于郿,破春,杀之,遂入安定、北地。至阳城、番须中,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与此为同一事。
(六) “光武作飞虻箭以攻赤眉”,此条玉海卷一五〇亦引,仅无“以”字。“飞虻”,箭名。文选卷一六潘岳闲居赋李善注引方言云:“凡箭三鎌,谓之羊头。三鎌六尺,谓之飞虻。”
(七) “升”,聚珍本作“斗”。袁宏后汉纪卷四建武三年云:“豪杰往往屯聚,多者万人,少者数千人,转相攻击,百姓饥饿,黄金一斤五斗谷。”则“升”字当作“斗”。
吕母
海曲有吕母者,(一)子为县吏,(二)犯小罪,宰论杀之。吕母怨宰,密聚客,规以报仇。母家素丰,赀产数百万,乃益酿醇酒,买刀剑衣服。少年来沽者,皆贳与之,视其乏者,辄假衣裘,(三)不问多少。少年欲相与偿之,吕母泣曰:“县宰枉杀吾子,欲为报怨耳,诸君宁肯哀之乎!”少年许诺,相聚得数十百人,(四)因与吕母入海,自称将军,遂破海曲,执县宰杀之,以祭其子冢也。(五)御览卷四八一 宾客徐次子等自号“搤虎”。(六)范晔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李贤注
(一) “吕母”,其事见范晔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
(二) “子为县吏”,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李贤注引续汉书云:“吕母子名育,为游徼,犯罪。”
(三) “裘”,姚本、聚珍本作“装”,类聚卷三三引同。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作“裳”。
(四) “数十百人”,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同。姚本、聚珍本作“数百人”,类聚卷三三引亦作“数百人”。
(五) “以祭其子冢也”,此条姚本、聚珍本系据类聚卷三三所引辑录,字句较此简略。
(六) “宾客徐次子等自号‘搤虎’”,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云:吕母欲为子报仇,“少年壮其意,又素受恩,皆许诺。其中勇士自号猛虎,遂相聚得数十百人”。其下李贤引此句作注。李贤注又云:“搤,音于责反,力可搤虎,言其勇也。今为‘猛’字,‘搤’与‘猛’相类也。”
隗嚣
隗嚣,(一)字季孟,天水人也。(二)御览卷四八〇 隗嚣既立,(三)便聘平陵方望为军师。(四)望至,说嚣曰:“足下欲承天顺民,辅汉而起,今立者乃在南阳,(五)王莽尚据长安,虽欲以汉为名,其实无所受命,将何以见信于众?宜急立高庙,称臣奉祠,所谓‘神道设教’,(六)求助民神者也。且礼有损益,质文无常。削地开兆,茅茨土阶,以致其肃敬。(七)虽未备物,神明其舍诸。”嚣从其言。御览卷四六一
以王莽篡逆,(八)复汉之祚,乃立高祖、太宗之庙,称臣执事,史奉璧而告。(九)祝毕,有司穿坎于庭,割牲而盟。御览卷四八〇
光武与隗嚣书曰:(一〇)“苍蝇之飞,不过三数步,(一一)托骥之尾,得以绝群。” 御览卷九四四
隗嚣将王元说嚣曰:(一二)“昔更始西都,四方响应,天下喁喁,谓之太平,一旦坏败。今南有子阳,北有文伯,江湖海岱,王公十数,而欲牵儒生之说,弃千乘之基,计之不可者也。今天水完富,(一三)士马最强,北取西河,东收三辅,案秦旧迹,表里山河,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若计不及此,且畜养士马,据隘自守,旷日持久,以待四方之变,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嚣然其计。(一四)类聚卷二五
杜林先去,余稍稍相随,东诣京师。(一五)范晔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李贤注
隗嚣,故宰相府掾吏,(一六)善为文书,每上书移檄,士大夫莫不讽诵之也。(一七)书钞卷一〇三
光武赐隗嚣书曰:(一八)“吾年已三十余,(一九)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厌浮语虚辞耳。”(二〇)文选卷四二魏文帝与吴质书李善注
汉围隗嚣,(二一)嚣穷因。其大将王捷登城呼汉军曰:(二二)“为隗王城守者,皆必死无二心,愿诸军亟罢,请自杀以明之。”遂刎颈而死。御览卷四三八
时民饥馑,乃啖弩煮履。(二三)聚珍本
建武九年正月,(二四)隗嚣病饿,(二五)出城餐糗糒,(二六)腹胀恚愤而死。书钞卷一四七
隗嚣负陇城之固,纳王元之说,虽遣子春卿入质,犹持两端。世祖于是稍黜其礼,正君臣之义。(二七)御览卷四八〇
(一) “隗嚣”,范晔后汉书卷一三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
(二) “天水人也”,此句下尚有“以王莽篡逆,复汉之祚”云云数句,已按叙事先后移至下文。
(三) “隗嚣既立”,谓嚣为上将军。范晔后汉书隗嚣传载:“季父崔,素豪侠,能得众。闻更始立而莽兵连败,于是乃与兄义及上邽人杨广、冀人周宗谋起兵应汉。……聚众数千人,攻平襄,杀莽镇戎大尹。崔、广等以为举事宜立主以一众心,咸谓嚣素有名,好经书,遂共推为上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