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领导即席讲话概述(4)
3.显示礼仪风度
潇洒大方的礼仪风度是领导者所期望的。要在语言上有所追求,就得学会使用富有诗意的精彩语言。典雅秀丽、文质彬彬,能增添领导者翩翩风采,显示领导者的文化修养和礼仪风度。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在欢迎宴会上,在热情优雅的祝酒词中说道:
“总理先生,我要感谢你的非常盛情和雄辩的讲话。就在这个时刻,通过电讯的奇迹,看到和听到我们讲话的人比在整个世界历史上任何其他这样的场合都要多。不过,我们在这里讲的话,人们不会长久记住。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事却能改变世界。
正如你在祝酒时讲的那样,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如果我们两国人民是敌人的话,那么我们共同居住的这个世界的前途就的确是黑暗的了。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进行合作的共同点,那么实现世界和平的机会就无可估量地大大增加。”
尼克松总统的讲话非常富于文采,富于礼貌,赞颂而不失于奉承,热情而不流于虚情,话说得相当得体,不失其身为总统的礼仪风度。
4.显示领导者稳重的工作作风
扎实稳重的工作作风是领导者的素质之一,也是博得公众信赖的基础之一。没有扎实稳重的工作作风,难以获得有效的工作成果。在语言交谈上给人以扎实稳重的形象,要就需要多多运用典雅庄重的语言风格。
典雅庄重的语言风格既能使领导者树立庄严的形象,建立实际工作中所必需的领导权威,又能显现领导者优雅的风仪。优雅和庄重是领导者应具备的两种素质,脱离语言,仅仅在举止上具备这两者,算不得完备、尽如人意的优雅和庄重。因此,典雅庄重的语言风格,应该成为领导者自身语言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三、简洁平易的语言风格
简洁平易的语言风格能展现领导者讲求时效的现代风采,又能显示领导者精干的工作风貌,还能表现领导者亲切朴实的诚恳态度,更能在实际工作中概括领导者的宏大构想和实际目标。因此,和追求使用简洁平易的语言风格,是对领导者的一个现实要求。
要做到语言的简洁平易,首先要树立效率观念,提高概括总结能力,克服语言的随意性、无指向性和随机性,下面将着重谈一谈领导者讲话的概括艺术。
1.事理概括艺术
领导者在讲话中,常常要列举一些典型事例。从这些事例中选取最能说明观点的有用部分,摒弃其他非本质部分,并沿着这些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得出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这就是事理概括。
2.浓缩概括艺术
领导者在讲话过程中,对一些具有结论性的内容,或者能独立存在的内容单元,通过集中提炼,浓缩成为极简单的句子、词或整齐的短语,在听者记忆中打下深刻的烙印,这就是浓缩概括。例如,一位省委宣传部长对新闻单位存在的问题作了这样的讲话。他说:“近些年来,有些新闻单位放松了新闻队伍的建设,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被淡化了。在部分记者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的现象:跑领导机关的多了,跑基层单位的少了;跑城市的多了,跑乡村的少了;跑沿海的多了,跑内陆的少了;跑富裕单位的多了,跑贫困地区的少了。有的记者很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而是习惯于会议开开,宾馆住住,礼品拿拿,简报看看,大笔挥挥。这种作风不改变,我看是非常危险的。”
这里用了“四多四少”这样四个对比,加上五个短语,既是很实际的批评,也是很高超的浓缩。
3.形象概括艺术
领导者讲话时,为了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揭示真理,经常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把许多复杂的事理,讲得既形象生动、又明白易懂,这就是形象概括。
例如把粮食和蔬菜的生产供应称为抓“米袋子”、“菜篮子”;把组织节庆活动搞招商称之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通过边贸发展经济叫做“借船出海”、“借鸡下蛋”等等。
概括是领导者讲话的一种艺术,一种风格,但并不是说领导者讲话都要概括,而是要因时因事加以分析。并且只有把概括与叙述、说明论证、讲解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第四节 领导即席讲话水平的衡量
即席讲话,是一种有着较高要求的语言形式。它与一般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一般人的演讲与争辩,既有其相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的标准。因此,领导者要提高讲话水平,不仅要学习讲话技巧,而且还要懂得讲话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一、讲话要突显权威性
即席讲话的权威性标准,是领导者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决定的。从理论上说,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体现在讲话者的意志上
人们知道,社会组织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庞大的系统,这个组织系统是由许多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共同进行的领导活动构成的。要保证社会组织活动的协调和统一,就要使所有人的意志服从于一个人的意志,这就是讲话者的统一意志和统一指挥。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组织的日益壮大,讲话者的统一意志和统一指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愈来愈突出。从广义上讲,凡是有许多个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要实施这一意志,讲话者讲话必须要有权威性。
2.贯穿在讲话者的领导活动中
社会活动是通过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而连接起来的链条,这根链条上的主要环节就是各个组织。选用人才、收集信息、制定目标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以及监督检查等,无不贯穿着讲话者讲话的权威性。
3.融合于原则政策里
讲话者的讲话不管是否经过深思熟虑,都可能对听众和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往往会带来不小的麻烦,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所以,讲话者讲话时必须非常注意原则性和政策性。
原则性是指领导不论在什么环境中,讲话都要有一定的限度、尺寸,不能脱离这个限度随心所欲地去阐述、说明、表达个人的思想观点。一是不能无原则地评价某些事情、某些人;二是不能无原则地按照自己的先决条件。语言是思想的体现,是行动的先导。讲话不讲原则,必然导致行动的无原则性。通常某人讲话不讲原则,说话很随便,随意表态,经常发表一些与集体意见不一致的观点,说一些不该说的话等,都是不讲原则的表现。讲话不讲原则,会降低自身的威信,影响集体战斗力的发挥,阻碍正常工作的开展。
在一般情况下,讲话者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一个组织、一个集体出现在众人面前。他的讲话往往是代表这个组织的工作方针、工作原则、工作目的、工作要求。讲话的政策性主要要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上级的指示精神相一致;按照组织意图去讲,保持一致,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凭自己的好恶去感情用事;表明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态度,允许什么,支持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都应讲得具体明确。群众常常把讲话者的讲话作为行动的依据。讲话的政策性在对外
工作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也最为重要。讲话者在对外交往中的言谈举止,代表国家、民族的形象和尊严。对时事的评论,对双边关系的建议,对外谈话,对外声明等,都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地位和声誉。
二、目的明确,切合语境
任何讲话都有着特定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下进行的。目的不同,语境不同,讲话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同。所以,讲话者讲话一定要同讲话的目的和语言环境相适应,才能达到预期讲话目的。
1.即席讲话要目的明确
任何即席讲话都是有着明确的目的的,所谓目的,是指讲话者为达到某种需要而形成的一定实践活动的目标、希望和要求。它是讲话者对讲话后产生的效果的自觉意识和在观念上的设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讲话者讲话的标准之一。
讲话者在讲话之前,已经以目的的形式在头脑中将它“设计”出来;实践过程就是把目的实现出来的过程。讲话是讲话者一种特殊的、有意识的活动,无论是沟通、讲演、作报告,还是辩论、谈判、即席发言等,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离开了讲话的特定目的,不仅是徒然地浪费时间,而且还降低了讲话者的自身形象。
根据国外专家的研究,讲话者讲话的目的概括地说,有以下八种:
(1)明了。即让听众了解讲话者所传递的信息,或明白他不知晓的事情、事理。
(2)接受。即让听众在弄懂讲话的主体思想观点、立场、看法的基础上,真正信服地接受,并付诸相应的行动。
(3)解惑。即让听众学习并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经验和技能,解决生活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各种疑难。
(4)沟通。出于社交的需要,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达到互相了解,相互支持,协调配合,行动一致的目的。
(5)感动。引发听众心灵上的共鸣,受到感动或激励、鼓舞,与表达主体心曲相通,同悲同喜,同忧同乐。
(6)说服。因势利导,说清道理,改变对方的某种观念或要求,阻止对方采取某种行动。
(7)拒绝。即让对方知道他的思想观点、立场、看法不被接受,这是一种逆向交流,特别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技巧。
(8)反驳。即指出对方的观点、要求不合理、不合法甚至是错误、荒谬的,进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先破后立,破中求立。
在一般情况下,讲话的目的比较单一,但有时也可能兼有几种目的。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只要达到或基本达到了上述目的的一种或几种,就能称得上是真正地会讲话。
2.即席讲话要切合语境
语境,即语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关系环境、场合环境,而最重要的是说话的具体环境。每篇讲话都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总是和特定的语境相联系,受特定的语境所制约。话语的含义和表达的效果也总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表现出来。因此,讲话水平高的讲话者不仅要善于切合语境,而且要善于利用语境。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说过:“既不要把重大的事说得很随便,也不要把琐碎的小事说得冠冕堂皇。对于一些平凡的普通名词,不应加上一些漂亮的修饰语,否则就会显得滑稽。在表现情绪方面,谈到暴行时,你要用愤怒的口吻;谈到不虔诚或肮脏的行为时,你要用不高兴和慎重的口吻;对于喜事,要用欢乐的口吻;对于可悲的事,要用哀伤的口吻。”著名语言学家王德春在《修辞学探索》中也指出:“上课时间在教室里,说话一般比较庄重、严肃,话题也比较集中;休息时间在公园里,说话一般比较自然、随意,话题也比较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