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2)

要想富有,就必须学习像亿万富翁一样思考。只要去学习像他们一样思考,你就会得到他们拥有财富的秘诀。

香港领带大王曾宪梓是学习像富人一样思考的典型。

在商业竞争十分激烈的香港,曾宪梓正是因为独辟蹊径,抓住生产高档领带这个商机,才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曾宪梓出生于广东梅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艰苦,家中经济困难,无钱支付学费,从中学到大学的学费全靠国家发给的助学金。他1961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生物系,1963年5月去泰国,1968年又回到香港。在这段时间中,他的处境甚为艰难,甚至给人当过保姆看孩子挣钱。空余时间他抓紧时间阅读有关经营方面的书籍,向一些内行人请教经营的基本常识和技巧,他还注意研究香港的工商业及市场情况。经过长期的琢磨思考,有一天终于从市场的“缝隙”中找到了发展的机遇:香港服装业很发达,400多万香港人中,有不少人有好几套西装。香港比较流行的话,叫做“着西装,捡烟头”,捡烟头的人都穿西装,可见西装之普遍。可曾宪梓发现,在香港没有一家像样的生产高档次领带的工厂,于是他决定开设领带厂。

曾宪梓在决定办领带厂后,遇到了一系列想像不到的困难。

最初,他从人们的价格承受能力考虑,准备生产大众化、低档次领带,试图以便宜的价格来吸引顾客,领带的批发价低至58元一打,减除成本38元,心想还可以赚20元。可惜,现实却偏偏开他的玩笑,买主拼命压价,利润所剩无几,尽管这样,还是不容易销出,一度经营不顺。

他吸取了产品“受阻”的教训,决定尝试生产高档次领带。他用剩下的钱,到名牌商场买了4条受顾客欢迎的高级领带。买回后逐一“解剖”,研究它的制造过程。他根据样品,另外制作了4条领带,并将“复制品”与原装货一起交给行家鉴别,结果以假乱真,行家也无法识别。这样一来,进一步坚定了他生产高级领带的想法。

他立即借了一笔钱,购买了一批高级布料,赶做了许多领带。岂料,领带商因怀疑产品质量而不从他这里进货,一度造成了产品的积压。

曾宪梓想,别人不买我的货,主要是不认识这些货,如果将它放在高档商店的显著位置,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可能会打开销路。他把自己缝制的4条领带寄存在当时位于旺角的瑞星百货公司内,要求陈列在最显眼的位置,供顾客选择。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的领带受到广泛好评,随之而来的是销量的大增。曾宪梓也因此而一举成功。

人的一生之中,大部分成就都会受制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你首先要改变思维,像一个富人那样去思考,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事业才能够得到发展。

约翰的母亲不幸辞世,给他和哥哥约瑟留下的是一个可怜的杂货店。微薄的资金,简陋的小店,靠着出售一些罐头和汽水之类的食品,一年节俭经营下来,收入微乎其微。

他们不甘心这种穷困的状况,一直探索发财的机会,有一天约瑟弟弟:

“为什么同样的商店,有的人赚钱,有的人赔钱呢?”

回答说:“我觉得是经营有问题,如果经营得好,小本生意也可以赚钱的。”

可是经营的诀窍在哪里呢?

于是他们决定到处看看。有一天他们来到一家便利商店,奇怪的是,这家店铺顾客盈门,生意非常好。

这引起了兄弟二人的注意,他们走到商店的旁边,看到门外有一张醒目的红色告示写道:

“凡来本店购物的顾客,请把发票保存起来,年终可凭发票,免费换领发票金额5%的商品。”

他们把这份告示看了几遍后,终于明白这家店铺生意兴隆的原因了:原来顾客就是贪图那年终5%的免费购物。他们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他们回到自己的店铺,立即贴上了醒目的告示:“本店从即日起,全部商品降价5%,并保证我们的商品是全市最低价,如有买贵的,可到本店找回差价,并有奖励。”

就这样,他们的商店出现了购物狂潮,他们乘胜追击,在这座城市连开了十几家门市,占据了几条主要的街道。从此,凭借这“偷”来的经营秘诀,他们兄弟的店迅速扩充,财富也迅速增长,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豪。

一个人成功与否掌握在自己手中。思维既可以作为武器,摧毁自己,也能作为利器,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未来。你是一名穷人,如果你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像亿万富翁一样思考,你的视野就会开阔无比,最终成为一名富人;如果你一味坚持穷思维而不思改变,那么你只能继续穷下去了。

一切财富都来自劳动和知识。

——欧文·华莱士

从心理上成为一名富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或许从外表上看去像富人,但却是一副穷人做派。实际上他们根本不能算富人,只是一些比较有钱的“穷人”罢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要想成为一名富人,首先必须从心理上成为一名富人。只有从心理上成为一名富人,才能摆脱心理的贫穷。

井底里有一只刚出生不久的青蛙,对生活充满了好奇。

小青蛙问:“妈妈,我们头顶上蓝蓝的、白白的,是什么东西?”

妈妈回答说:“是天空,是白云,孩子。”

小青蛙说:“白云大吗?天空高吗?”

妈妈说:“前辈们都说云有井口那么大,天比井口要高很多。”

小青蛙说:“妈妈,我想出去看看,到底它们有多大多高?”

妈妈说:“孩子,你千万不能有这种念头。”

小青蛙说:“为什么?”

妈妈说:“前辈们都说跳不出去的。就凭我们这点本事,世世代代都只能在井里呆着。”

小青蛙有些不甘心地说:“可是前辈们没有试过吗?”

妈妈说:“别说傻话了。前辈们那么有经验,而且,一代又一代,怎么可能会有错?”

小青蛙低着头说:“知道了。”

自此以后,小青蛙不再有跳出井口的想法。

小青蛙的悲剧就在于它“不再有跳出井口的想法”了。只有你的心中存有广阔的蓝天,你才能跳出贫穷的井,成为一名富人,如果连跳出井口的愿望都没有了,那么,此后就只能坐在井底了。

洛克菲勒小时候,全家过着不安定的日子,一次又一次地被迫搬迁,历尽艰辛横跨纽约州的南部。可他们却有一种步步上升的良好感觉,镇子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繁华,也一个比一个更给人以希望。

1854年,15岁的洛克菲勒来到克利夫兰的中心中学读书,这是克利夫兰最好的一所中学。据他的同学后来回忆说:“他是个用功的学生,严肃认真、沉默寡言,从来不大声说话,也不喜欢打打闹闹。”

不管有多孤僻,洛克菲勒一直有他自己的朋友圈子。他有个好朋友,名叫马克·汉纳,后来成为铁路、矿业和银行3方面的大实业家,当上美国参议员,并作为竞选总统的后台老板,在政界为洛克菲勒行将解散的美孚石油托拉斯进行斡旋。

洛克菲勒和马克·汉纳,两个后来影响了美国历史的大人物,在全班几十个同学中能结为知己,不能说出于偶然。美国历史学家们承认,他们两人的天赋都与众不同,一定是受了对方的吸引,才走到一起的。

表面木讷的洛克菲勒,其内心的精明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同龄人。汉纳是个饶舌的小家伙,通常是他说个不停,而洛克菲勒则是他忠实的听众。应当承认,汉纳口才不错,关于赚钱的许多想法也和洛克菲勒不谋而合,只是汉纳善于表达,而洛克菲勒习惯沉默罢了。有一次,马克·汉纳问他:“约翰,你打算今后挣多少钱?”

“十万美元。”洛克菲勒不假思索地说。

汉纳吓了一跳,因为他的目标只是五万美元,而洛克菲勒整整是他的两倍。

当时的美国,一万美元已够得上富人的称号,可以买下几座小型工厂和五百英亩以上的土地。而在克利夫兰,拥有五万元资产的富豪屈指可数。约翰·洛克菲勒开口就是十万元,瞧他轻描淡写的模样仿佛十万美元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

当时同学们都嘲笑这个开口就是十万的家伙的狂妄,殊不知,不久的将来,洛克菲勒真的做到了,而且不是十万,是亿万!

在小小的洛克菲勒的心目中,他就将自己的财富定位在很高的位置上。最终,他也获得了比别人高亿万倍的成就。

在现实社会中,不论是穷人或富人,谁都可以开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铺子,但只有真正的富人,才能依靠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把小铺子变成世人皆知的大企业,才能使他的企业影响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作为一个想成为真正的富人的人,我们不仅仅需要关注富人的口袋,更应该关注他的脑袋,特别是富人口袋还没有鼓起来时的脑袋,看看他都往自己的脑袋里装了些什么东西。

现在市面上的东西很多很多,有很多东西充满着令人难以抗拒的诱惑。有的东西看上去很好,有的东西看上去很有用,但是那些不是使我们成为真正富人的东西。

我们一定要分清楚有钱人和富人的区别,做一个一时的有钱人很容易,但做一个真正的富人并没有那么简单。有钱人不一定有一个富脑袋,可能只有一个富口袋。要记住,没有富脑袋支配的富口袋,总有一天会变成穷口袋的。

穷人有受穷的原因,富人有发财的理由,这其中没有什么偶然,只有不变的必然。我们不要把目光全盯在口袋上,而是应该放在自己的脑袋上,一旦自己的脑袋富有了,那么我们口袋的富有就是时间的问题了。也只有我们的脑袋富有了,才能真正地驾驭财富,而不被财富所伤。

穷人和富人,首先是脑袋的距离,然后才是口袋的距离。

因此,必须弥补脑袋的距离,从心理上成为一名富人,穷人才能够致富。

YAHOO的创始人杨致远曾经说过:“当时没有人认为YAHOO会成功,更没有人认为会赚钱,他们总是说,你们为什么要搞那个东西——实际上,一件事情理论上已经行得通了,它也不一定能成功。而如果你认为很难成功也一定还要做的时候,你差不多就成功了。”是的,如果这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那你就要去做,即使认为很难成功也要去做,这样做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只是因为你愿意。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情,做或者不做都没有谁会逼你,你没有必要去选择可能性很小的那条路,除非你愿意。比尔·盖茨的成功并非来自于优异的学习成绩,实际上促使他的整个命运发生转折的不过是湖畔中学里一台别人捐献的计算机。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开始对此着迷,并和另一个孩子一起开始讲述他们明天的梦想。今天,比尔·盖茨成了世界首富,而另一个孩子的财富也排名第三,那个孩子就是保罗·艾伦。

你愿意去改变自己的心理,像富人们一样,你也可以富。如果你愿意,你就不要义无反顾地去做;如果你愿意,你就要在乎别人怎么看你。做你愿意做的事情,别人说我们我行我素也好,别人说我们固执己见也好,管他们怎么说呢?

拥有富人的心理就应该是这样的!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思想,是认为自己注定贫穷、必须老死于贫穷的信念!

假使你觉得自己的前途无望,觉得周遭的一切都很黑暗惨淡,那么你立刻转过身来,朝向另一方面,朝向那希望与期待的阳光,而将黑暗的阴影遗弃在背后。

克服一切贫穷的思想、疑惧的思想,从你的心扉中,撕下一切不愉快的、黑暗的图画,挂上光明的、愉快的图画。

用坚毅的决心同贫穷抗争。你应当在不妨碍、不剥削别人的前提下,去取得你的那一份儿。你是应该得到“富裕”的,那是你的天赋权利!

心中不断地想要得到某一东西,同时孜孜不倦地去奋斗以求得到它,最终我们总能如愿以偿。世间有千万个人,就因为明白了这层道理,而挣脱了贫穷的生活!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罗曼·罗兰

只靠学校教育成不了亿万富翁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这样认为:“只要把学上好了,财富自然就有了。”这个论断到底正确与否?在回答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项调查。

据有关部门一次对中国15个省市千万富翁调查的结果显示:

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者为310人,占3.1%;大学本科2420人,占24.6%;大学专科2503人,占25.4%;高中2230人,占22.6%,初中1201人,占12.2%;中专1026人,占10.4%;小学172人,占1.7%。

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国的千万富翁受教育程度集中在中学、大专、本科上,平均值在大专水平,本科学历的富翁中以年轻人居多。由此可见,能否成为富翁,其关键并不在于学历的高低。

而当我们再将目光转向社会之时,我们会发现中国目前每年都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数万硕士生、博士生,他们都成为亿万富翁了吗?显然没有,因此,我们可以明确地说,开篇的那个论断是错误的,只靠学校教育成不了亿万富翁。

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儿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墨尔斯教授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