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传奇(从5000元到1000亿的家电帝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商海巨子共潮生,变革英雄凌绝顶(4)

受让产线,顺手发财

从手工敲打的第一台空调,到用红肿的双手打螺丝,到后来美的空调销遍大江南北,这中间的辛酸历程、传奇故事,被美的人提炼成美的精神,催人奋进。当然,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美的第一台空调生产线上马之后的发展过程。

吴俊源是美的空调早期的元老之一。据他介绍,当时美的供销人员打听到一条好消息:广州航海仪器厂正要下马一条空调生产线。对于当时靠手工捶打空调的美的人来说,这个消息无异于久旱逢甘霖的天赐良机。想上马空调生产线的美的立即与对方联系,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达成协议,美的除了得到空调生产线,还获得生产技术,一些图纸、生产工艺文件、设备模具、产品的零件等,对方全部转让给美的。

真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有了这个基础,美的发展空调事业的信心倍增。随后,美的从当地农民中抽调一些稍有生产技术的人员(技工),就可以拼装出一台空调。通过受让国有企业一条现成的生产线,没有经验的空调厂很快生产出空调,这种效率对比非常直观。美的从手啤机的经历中体会到从掌握原理到研制需要很长的周期,而且从几个专家到让所有人都懂得技术知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技术转让的方式显然高明了许多,它可以直接组织团队去技术成熟的企业学习,技术人员教技术人员、生产工人教生产工人,管理人员也可以进行经验辅导,这样学习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这对后来美的从东芝引进技术起到极大的启蒙作用。通过这次转让,美的把原来这条生产线的总设计师何应强也聘请过来,从此,美的拥有了空调生产的人才队伍。

当然,美的也不是没有尝试过从通过研制驱动的方法上马新项目。一方面,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恢复知识分子名誉,全社会提倡尊重科学、尊重人才,鼓励科技人员发明创造,并且允许国营体制中的知识分子将科研成果转让给乡镇企业。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在市场中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一些乡镇企业依靠工程师的产品技术,打开市场,获得巨额利润。全社会都对这个模式推崇备至,乡镇企业和科研人员纷纷找对子,科技交易十分活跃。

美的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国有企业的核心人才合作,开发出不少新产品。这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些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都转化为美的聘请高科技人才的坚定决心。当年美的引进马军博士在全社会引起轰动,马军开发出的节能空调更是掀起了消费者抢购美的空调的狂潮。这款空调是在美的原有窗机的基础上,改善制冷循环,提高了能效比。节能空调的概念带来了强烈的市场反应,也为美的空调提升了知名度。

1985年,美的从国营厂引进的空调是窗机,可是市场上已经流行分体机。所以从1990年开始,美的自主开发分体机。为了取得新产品开发和快速赢利的最佳效果,技术引进被提到议事日程。1993年,美的与日本东芝开展技术合作,东芝提供原型机、零部件图纸、制冷性能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测试方法等,同时,美的派遣大量研修生到东芝,对方则派技术人员来美的辅导。就这样,美的通过这次技术引进,建立起开发、工艺制造、测试评价的技术体系。一些电子科技人员在日本研修过程中,推算出了软件的功能规格书,回来后破译了东芝软件,以后自行编写软件,后来又学会了压缩机匹配技术,这样,美的成功地替代了东芝的压缩机。

这次技术引进直接快速地使东芝机上市,并且该机型一直很畅销。在此后的10余年中,美的自主开发了“冷静行”、“清爽星”、“超静星”、“天净星”、“天钻星Ⅱ”、“梦静星”等系列产品,美的空调开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美的空调的销量也在不断攀升。2003年,美的家用空调全年实现销售量350万台套,同比增长40%;2004年,全年实现销售量630万台套,同比增长80%;2005年,全年实现售量947万套,同比增长46%;2006年,美的突破千万大关,全年实现售量1100万套,同比增长10%。

这些可喜成绩的背后,铭刻着美的人脚踏实地的品质,凝聚着美的人勇往直前的斗志。何老总在总结美的科技之路时指出:“多年来,美的走的就是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加以提高的科技创新之路,科技创新要有国际化视野,要重视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资合作,要充分利用世界资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惊涛骇浪的商海扬帆远航,美的人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胆识,需要更大的抱负和远见。燕雀不知鸿鹄之志,所以不能飞得高远;毛毛虫要化成蝴蝶,翩翩起舞,就要承受破茧的痛苦。

美的人不怕艰苦、不怕变革,他们在创业路上发出的呼喊,将从佛山顺德北滘镇再次响彻南粤的夜空。

破茧成蝶舞新篇

乡镇企业上市第一家

1992年,世纪伟人邓小平第二次南巡,他在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提起这段讲话,至今仍然有很多顺德人津津乐道当年邓小平南巡的故事。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后,在许多地方都忙着办开发区、吸引外资、扩大生产的时候,顺德却将改革的利刃指向产权问题。

尽管当时广东省在大力推行股份制改革试验,当地企业对此却有太多的顾虑,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吃螃蟹,而是在逃避和观望中等待这股浪潮的来临。人们往往都是这样,在天还未亮之前,虽然都已经起来准备赶路了,却都不愿意走在最前面,因为谁也不知道前面是一马平川还是万丈深渊。然而何老总与众不同,他认定这是一个难得的契机。2006年12月,他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回顾说:“当时美的规模很小,资产只有五六亿元,但我认定了办好企业,首先要引进好的机制!”

对于这个说法,时任顺德市市长的冯润胜深表赞同。他后来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回忆说:“那个时候政府鼓励大的乡镇企业试点,但一些比美的规模大、名头响的企业都在观望、推托。”而在美的的推行也是很艰难的,当时是作为硬性“任务指标”来入股。可见当时何老总下了多大的决心,执行的力度有多强。

我是1991年进入美的,这段往事历历在目。当时,在其他企业的疑惑和猜测中,在美的员工的期待与盼望中,美的终于在1993年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当时发行的股票简称“粤美的A”,股票代码为“0527”,后来更名为美的电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277万股,发行价格为每股8.45元。1993年11月1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中国第一家乡镇企业挂牌交易,开盘价为18元/股,这也创造了当时深交所的股价最高纪录。

当时,《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公告书》上这样表述:本公司的产销量自80年代以来逐年大幅度跃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本公司历来重视出口市场的开拓,主要产品电风扇和空调的出口比例分别达到70%和20%。本公司计划在“八五”期间形成空调为主的产品结构。

每当回忆起上市的那段日子,那些亲历股份制改革的美的老同事脸上都会洋溢幸福的微笑。现任美的财务部结算经理的冯国辉谈起当时的感受时,一脸兴奋地说:“呵呵,何总逼我们发了一笔财!”冯经理时任冷气机车间财务科科长,他回忆说:“当时公司要求员工按级别认购内部股,很多是当做‘任务指标’来完成的。”冯经理庆幸当初自己东拼西凑地“完成”了“任务指标”。他开心地说:“我现在还持有3万多股呢!”

“就好像一个普通市民成了公众人物一样,”原美的集团新闻中心总监朱源来评价美的股份制改革时表示,“美的的透明度和受关注程度相应提高,由此产生的投资者的压力、公司外部的约束与监督必然有利于内部治理的优化。股份制改革使美的的治理结构、财务制度、管理制度和发展观念都发生了重大改变,美的由此走上健康、高质量增长轨道。”

股份制改造以及成功上市,为美的筹集到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资金,美的加大了对新产品研发及市场开拓的投入,打造出了空调、微电机、小家电等一批国内知名产品,同时通过资本运作,收购东芝万家乐,从而进入空调压缩机领域。截至2008年9月底,美的从股市上共获得10.67亿元的资金,约占美的发展风扇、空调、电饭煲、微电机和暖风机主导产业全部资金投入的60%。

面对上市带来的可喜形势,人们不得不佩服何老总的高瞻远瞩和过人胆识,他曾说过:“股份制改革能使企业更加规范,通过上市可以获得融资,有了资金,有了好的机制,企业何愁不能发展?”

的确如此,美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之后,不仅为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也在美的造就了一大批富翁。身为美的员工,在那个年代,想不发财都身不由己,因为何老总会推着他们往财富的金光大道上前进。

作者1993年在美的工业城

就是要让你发横财

1991年7月份,我刚刚大学毕业,应聘到美的工作。1992年,美的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并在5月份发行了职工内部股。因为来得早,我正好赶上。

当时,每个员工都能以1元的价格购买4000股,干部则可以买6000股。但是,这份今天看来十分丰盛的大餐在当时并非人人都愿意享受。因为那个年代发行职工内部股的公司很多,但并非都能上市。加上很多员工都没有意识到股票的价值,对接下来十几年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中国证券市场的炙手可热以及美的气势如虹的发展态势都缺乏深刻的认识,所以有些员工不愿意出钱买,就把自己的认购权免费让给了其他同事。

职工内部股开始转让之后,公司内部迅速形成了“交易市场”,许多经济头脑发达、具有投资意识的员工不断地在吸纳、转卖股票。更有远见的人则在囤积手上的股票,等待上市。

1992年年底,职工股的价格大约上涨了2元多,比发行价翻了一倍有余。

我当时因为初入职场,没有太多资金,只能向父母借了点钱,除了自己应购的4000股,还额外收购了1万股。我当时也没有意识到股票升值的潜力,与那些大额收购的人相比,我就在一旁充当这场财富盛宴的看客。1993年上半年,美的可能上市的消息使内部股逐步升温,股价慢慢地升到了5元,到了下半年,甚至升到了6元多。

1993年10月,美的成为中国第一家获批上市的乡镇企业。公众股发行的时候,北滘当地人疯狂抢购认购表,很多外地的投资者也纷纷来到北滘购买认购表。到了认购表发售的那几天,据说在代售的银行网点有人拎着装满现金的旅行箱前来认购,甚至还有人直接用塑料编织袋装满了现金前来寻找发财的希望。

在1992年,凡是新股中签的人基本都赚了钱,示范效应迅速传播,加上此后的一年美的发展迅速,还有巩俐做广告产生的名牌效应,很多投资者都预测美的能带来好的收益。

我将美的股票即将上市的消息告诉了在东莞工作的同学阿劲,他比较有经济头脑,觉得不能错过好机会,于是立马行动,开车直奔顺德找我帮忙买认购表。

美的股权认购表

每张认购表2元,美的发行价8.45元,当时普遍的中签率在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之间。刚毕业不久的阿劲也没什么钱,琢磨着能否拿尽量少的钱去中一个号,我俩于是决定去考察一下网点认购的情况。我们抽样去了几个网点,并在一定的时段内观察记录了认购的人数和大致的资金量,连续观察了两天。经过一番概算,我们认为中签率大概会在千分之三左右。于是阿劲花了12000元,买了6000张认购表,自己觉得应该有些把握。

或许是我们的抽样不具代表性,或许是没碰到很多大额认购的人,总之,事实证明,我们的概算过于保守,认购其实相当踊跃。后来我与朋友聊天时谈到这段故事的时候,朋友感慨地说,当年他陪别人从广州开了小车来北滘,认购表装满了小车的尾箱,朋友形容,当时满到连一把雨伞也放不下了。

中签率出来了,千分之一点几,阿劲只中了8张,期望很高的他心里不免有些失望。大部分人买了1000张认购表也就中了一个号码。一个号码可以买500股,成本是12.45元,阿劲此时觉得大概也没有什么上涨空间了。

可是,事情的发展证明了他再次犯了保守的错误。在认购缴款截止的前一晚,一个同事在宿舍兜售自己的一张中签的认购表,要价800元,他很幸运,花了100元买了50张就中了一张。但是,最幸运的人并非是这位赚了700元的同事,在他看到后来美的股票的疯狂业绩之后,他肯定把肠子都悔青了。

1993年11月12日,“粤美的”在深交所上市,开盘价18元,收盘19.85元。伴随着这个消息的公布,美的、北滘、顺德、佛山,甚至整个广东,一夜暴富者不计其数。阿劲至今依然留着那些余下的认购表,因为在收藏品市场上,每张也能卖到3块钱。

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我总是感慨万千。虽然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财富浪潮中,我因为年轻没能更好地把握住机会,但是只要一想到今天美的蓬勃的发展态势、稳健的前进步伐,我就会觉得非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