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郡县图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8章

东山池,在县西南十五里。东魏相高澄所筑,引万金渠水为池,作游赏处。

鸬鹚陂,在县东南三十里。与洹水县同利。

袁绍墓,在县西北十六里。

临河县,上。二。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黎阳县地,隋开皇六年分置临河县,属卫州。其城本春秋时卫新筑城,十六年改属黎州,大业二年又改属卫州。

武德二年,重置黎州,县属焉。贞观十七年废黎州,以县属相州。

黄河,南去县五里。

汤阴县,上。二。北至州四十里。本七国时魏汤阴邑也,汉以为县,属河内郡,县有荡水,因取名焉。晋属魏郡,後魏省。隋开皇六年重置汤阴县,属相州,十六年改属黎州。武德四年,分安阳置汤源县,属卫州,六年改属相州,贞观元年改为汤阴,从汉旧名。

荡水,西去县三十五里。

牖里,一名里,在县北九里。纣拘西伯之所也。

林虑县,上。一。东至州一百一十里。本汉隆虑县,属河内郡,以隆虑山在北,因以为名。後避殇帝讳,改曰林虑,属朝歌郡。晋属汲郡。後魏太武帝省入邺县,文帝立,复属魏郡。周武帝置林虑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相州。武德二年又置岩州,五年废,县又属相州。

林虑山,在县西二十里。山多铁,县有铁官。南接太行,北连恒岳。

博州,博平。上。开元户三万七千四百七十。乡七十四。元和户二千四百三十。乡一十五。

《禹贡》兖州之域。春秋时齐之西界聊摄地也。战国时为齐地。秦兼天下,今州即秦东郡地也。在汉为东郡聊城县之地。後魏明元帝於此置平原镇,孝文帝罢镇置平原郡。葛荣之据冀州也,又於今理置冀州,寻废。孝武帝复置平原郡。

隋开皇三年置郡,十六年於今理置博州,大业三年省。隋乱,宇文化及弑逆,自江都举兵至此。窦建德攻陷其城,复自据。武德四年,讨平窦建德,重置博州。

州境:东南一百五十七里。南北一百六十六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七百九十里。西南至东都九百三十里。西南至魏州一百八十里。西北至贝州一百九十里。东北至德州二百六十里。东渡河至郓州一百八十里。东渡河至齐州二百九十里。

贡、赋:开元贡:平纟由十匹。赋:绵,绢。

管县六:聊城,武水,堂邑,清平,博平,高唐。

聊城县,紧。三。郭下。本春秋时聊摄地,晏子对景公曰:“聊摄以东,其为人多矣。”汉以为县,属东郡。晋属平原郡。高齐改属济州。隋开皇三年改属冀州,十六年置博州,县属焉。

黄河,南去县四十三里。

茌平故城,在县东五十三里。在茌山之平地。石勒之贱也,卖在茌平人师欢家为奴。

四口故关,在县东南八十里。隋置。

武水县,上。八。东北至州六十里。本汉阳平县地,属东郡。隋开皇八年,改阳平为清邑县,十六年分清邑置武水县,属莘州,即今博州武水县理是也。在武水沟之南,因名之。大业三年废莘州,改属魏州。贞观元年,改属博州。

黄河,南去县二十二里。

堂邑县,上。二。东至州六十里。本汉清县、发干二县之地,属东郡。隋开皇六年,於此置堂邑县,属屯州,因县西堂邑故城为名。大业二年,改属魏州。

武德四年又属屯州,贞观元年废屯州,改属博州。

乐平故城,本汉清县,在县东三十里。《後赵录》曰:“东海王使征东将军苟击汲桑、石勒,勒与相持战於平原、阳平,为所败,勒奔乐平。”

堂邑故城,在县西北二十七里。高帝五年,陈婴为堂邑侯,婴孙午继封,尚馆陶公主。

清平县,上。二。东南至州八十里。本汉清阳县地,属清河郡。隋开皇六年自今贝州清河县界移贝丘县於今理,属贝州。十六年,改贝丘为清平县,属博州。

大业二年省博州,改属贝州。隋乱废,武德四年重置,属博州。

博平县,上。二。西南至州七十里。本齐之博陵邑也,《史记》曰“齐威王伐晋,至博陵”,是也。汉以为县,属东郡。晋属平原国。隋开皇三年改属屯州,十六年改属博州。

故摄城,在县西南二十里。晏子曰“聊摄以东,其为人多矣”,即此城也。

高唐县,上。二。西南至州一百一十里。本齐邑,《春秋》夙沙卫奔高唐以叛。《史记》齐威王曰:“君臣有分子者,使守高唐,赵人不敢东渔於河。”

汉以为县,属平原郡。後魏属济州,高齐改属平原郡。隋开皇十六年,改属博州。

皇朝因之。长寿二年改为崇武县,神龙二年复旧名。

黄河,在县东四十五里。

华歆墓,在县东二十里。

卫州,汲郡。望。开元户三万六百六十六。乡六十七。元和户二千七百七十七。乡一十九。

《禹贡》冀州之域。後为殷都,在今州东北七十三里卫县北界朝歌故城是也。

今州理,即殷牧野之地,周武王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国风邶》、《》、《卫》是也。邶封纣子武庚,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人,谓之三监。

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封康叔为卫侯,今郡及魏郡之黎阳,河内之野王朝歌,皆卫之分。其後十五叶,懿公为狄所灭,更封於楚丘,今滑州卫南县是也。河内殷墟,更属於晋,後又属齐,战国时属魏。秦属河东郡。

在汉为汲县,属河内郡。魏黄初中置朝歌郡,属冀州。晋武帝改朝歌为汲郡,仍属冀州。後魏孝静帝移汲郡理枋头城,在今卫县界,又於汲县置义州以处归附之人。周武帝改义州为卫州,隋大业三年改为汲郡。武德元年又改为卫州,二年陷窦建德,四年讨平,仍旧名焉。

州境:东西二百三十六里。南北一百四十一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二百五十里。西南至东都三百九十里。东北至相州一百九十里。东渡河至滑州一百一十五里。正西微南及怀州二百六十里。正南渡河至郑州二百三十里。东北至澶州二百五十里。西北逾山至泽州陵川县二百四十里。

贡、赋:开元贡:绢。赋:绵,绢。

管县五:汲,新乡,卫,共城,黎阳。

汲县,紧。郭下。本汉旧县,属河内郡。後魏於此置义州及伍城郡伍城县,周改义州为卫州,伍城县属卫州。隋开皇六年改伍城县为汲县,大业三年改属汲郡。武德元年重置义州,汲县属焉。四年废义州,县属卫州。

黄河,西自新乡县界流入,经县南,去县七里谓之棘津,亦谓之石济津。

《左传》“晋伐曹,曹在卫东。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南河济”是也。宋元嘉中,遣宣威将军垣护之以水军守石济,亦是此处也。

比干墓及庙,在县北十里。

太公庙,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太公,即河内汲人也。

新乡县,紧。十九。东至州四十八里。本汉获嘉县、汲县二县地,隋开皇六年於两县地古新乐城中置新乡县,属卫州。武德四年属殷州,贞观元年废殷州,县属卫州。

清水,在县北一里。

获嘉故城,在县西南十里。本汉旧县,越相吕嘉反,武帝将幸缑氏,至汲县新中乡,得吕嘉首,以为获嘉县。

卫县,紧。十九。西南至州六十八里。本汉朝歌县,属河内郡。魏黄初中,朝歌县又属朝阳歌郡,晋武帝改为汲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卫州。大业三年,改朝歌为卫县,属汲郡。皇朝因之。

黑山,在县北五十五里。汉末眭固白绕等起黑山,聚众十馀万,号黑山贼。

苏门山,在县西北十一里。孙登所隐,阮籍、嵇康所造之处。

延津,在县西二十六里。魏曹公遣于禁渡河守延津,即此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