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2章

5、丙子,诏:“司马光、吕公著、王岩叟、朱光庭、孔平仲、孔文仲、吕大防、刘安世、刘挚、苏轼、梁焘、李周、范纯仁、范祖禹、汪衍、汤馘、李清臣、丰稷、邹浩、张舜民子弟,并不得与在京差遣;案:《十朝纲要》云:丙子,诏司马光等二十一人子弟不得任在京差遣。兹所录止二十人,尚少一人。陆傅、吴储、吕好问、吕凝问、苏适、吕能问,王摭、张禹,并与外任合入差遣。”(《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一。原注:《宣和录》有此,他书无之,七月十二日可考。案:七月乙酉臣僚上言,籍记姓名,不得与在京差遣。此注十二,似初二之误,十二日乙未,今无见文。)

6、丁丑。(案:《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一注云:八月二十五日,安世初罢居沂州,吕仲甫落集撰。《宣和录》於十月二十五日胡田下又有孟在姓名,今从诏旨,移入八月二十五日。其文皆亡佚,姑录原注附此。)

7、己卯,张商英为尚书右丞,(《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一。朱师服安置兴国军。《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四注。案:钱氏《朔闰考》:八月癸丑朔。原注:云:在元年八月二十七日,是己卯也。)

8、辛巳,讲议司检讨官李憕、韩敦立、郭异、余授提举措置盐事。憕,陕西路;敦立,河北路;异,京东路;授,京西路。(案:《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三载:二年九月壬午,诏逐路提举措置官:陕西路李憕,河北路韩敦立,京东路郭异,京西路余授,各转一官。原注:云:元年八月五日为检讨官,八月二十九日差。考八月癸丑朔,二十九日辛巳也。原注:又云:吕建中淮南,胡奕修两浙,十月十六日差。今依《续长编》十月丁卯胡奕修提举措置盐事书法补修。)

9、上谕曰:“哲宗立时,奸臣诚有异意,朕亦亲闻皇太后德音。神考寝疾,太后令守勤谕确弟硕使确辅立哲宗,徐王数留禁中不肯出,魏王牵臂引去。确母入禁中,皇太后使谕确外讬主兵官燕达(案:《宋史》有传,《续长编》注作“逵”,误。) 并知开封府蔡京。及哲宗即位,并臣多言废立,太后曰:‘章疏已焚之。’所须衣物,或哲宗自买。朕时尚幼,哲宗最友爱,时召至阁中,饮食皆陶器而已。”(《续长编》卷五百二十注。案:原注引《旧录》如此,《新录》有辨,二月甲午注可考。)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云:八月,置安济坊,以处民之有疾病而无告者,置居养院,以处鳏寡孤独。案:《宋史·本纪》置安济坊在乙丑日,《东都事略》开封府置居养院在辛未日,《宋史》书京师置居养院於九月戊子,《食货志》云:崇宁初,蔡京当国,置居养院、安济坊。给常平米,厚至数倍。差官卒充使令,置火头,具饮膳,给以衲衣絮被。州县奉行过当,或具帷帐,顾乳母、女使,靡费无艺,不免率敛,贫者乐而富者扰矣。三年,诸城、砦、镇、市户及千以上有知监者,依各县增置居养院、安济坊。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匄者,许送近便居养院,给钱米救济。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听读,其衣襕於常平头子钱内给造。

又:云:复绍圣役法。案:《宋史食货志》:崇宁元年,尚书省言:“前令大保长催税而不给雇直,是为差役,非免役也。”诏提举司以元输雇钱如旧法均给。永兴军路州县官乞复行差役;湖南、江西提举司以物贱乞减吏胥雇直,罢给役人雇钱,皆害法意,应改从其旧。诏户部并遵奉《绍圣常平免役敕令格式》及先降《绍圣签贴役法》,行之天下。二年,臣僚言:“常平之息,岁取二分,则五年有一倍之数;免役賸钱,岁收一分,则十年有一年之备。故绍圣立法,常平息及一倍,免役宽賸及三科,取旨蠲免,以明朝廷取於民者,非以为利也。而集贤殿修撰、知邓州吕仲甫前为户部侍郎,辄以状申都省,乞删去上条。”诏黜仲甫,落职知海州。又诏:常平司候丰衍有馀日,具此制奏蠲之。又《陈轩传》:轩言:“比更定役法,以宽民力,而有司生事,急切苟营赢羡。散青苗以抑兼并,拯难困,不当以多散予赏。”

又:云:论变法罪,贬徐彦孚等十一人降官落职有差。十月,刘奉世等二十七人皆坐垂帘之际党与变法,并罢所居官宫观。案:据《九朝编年备要》,十一人为徐彦孚、朱彦、陈察、向纠、刘唐老、欧阳棐、锺正甫、许端卿、李昭玘、陈瓘、周鼎臣也,刘奉世等二十七人,事详十月丙子。

1、九月(案:钱氏《朔闰考》:是月癸未朔。) 己丑,少府监丞强浚明为主客员外郎、讲议司参详官,(《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二。太常丞陈涌为驾部员外郎、讲议司参详官。《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二。)

2、癸巳,降授朝议郎、提点淮南东路刑狱锺正甫为金部员外郎。正甫於元符末应诏上书,第为正上第一人,故擢用之。(《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三。原注:《实录》载正甫除金部,他书不载正上,乃检《会要》增入,或削去。案:正上第一为锺世美,庚子追赠右谏议大夫亦曰世美,兹云正甫,殆其字欤?然於此称字,亦觉无谓。又降授朝议,“议”字,庚子原注作“请”。)

3、乙未,诏中书省开具元符臣僚章疏姓名如后:(案:《纪事本末》原本作九月己未。考九月癸巳朔无己未日,当依《十朝纲要》、《宋史·本纪》作乙未为是。此所开具臣僚章疏姓名,皆元符三年三月应诏上书者也,下十一月甲辰诏旨可考。《宋编年通鉴》云:上以元符末群臣所上书疏付蔡京,京以付其子攸与其客强浚明、叶梦得看详,第为正上、正中、正下、邪等尤甚、邪上、邪中、邪下七等,计五百八十二人。《宋史强渊明传》云:渊明与其兄浚明及叶梦得,缔蔡京为死交,立元祐籍,分三等定罪,皆三人所建。)

正上:

锺世美、乔世材、何彦正、黄克俊、邓洵武、李积中。原注:六人。

正中:

耿毅、宗雨、李申、俞赉、蒋静、叶承、张景仁、冯澥、孙览、张捴、萧拱辰、张彦逸、刘泾。原注:十三人。

正下:

许奉世、宇文邦彦、吴珪、李籍、廖彦正、单暐、曾仁、王宁、李景直、王瑜、黄适、邹子济、李彦远、尹复溱、辛之武、陈南夫、祝向、曾谠、王景行、陈之立、周熊、范峒。原注:二十二人。

邪上尤甚:

范柔中、邓考甫、封觉民、李新、吴朋、衡钧、胡端修、赵令畤、周谊、安信之、孙琮、高公应、郭执中、王察、赵峋、李杰、李贲、石芳、吴安逊、朱绂、(案:十一月甲辰诏作“纮”。) 周永徽、汤琳、金极、张集、李谅卿、案:十一月甲辰诏作“吕”。苏炳、鲜于绰、黄策、高渐、王吉、张夙、王贯、葛茂宗、曹盖、赵天佐、衮公适、洪羽、柴衮、刘谓。(原注:三十九人。)

邪上:

梁宽、曹兴宗、谢潜、许安修、罗鼎臣、于肇、黄迁、刘吉甫、王公彦、莫仲正、案:三年作“王侠正”,五年作“万俟正”。杨朏、许尧辅、胡良、李修、黄安期、梅君俞、沈千、张居、黄才、寇宗、颜曹盥、林肤、葛辉、逢纯熙、王炎、张溥、胡潜、刘勃、陈唐、董祥、陈师锡、王守、蒋津、高遵恪、王阳、张裕、王极、(案:十一月甲辰诏作“拯”。) 侯显道、(案:崇宁三年碑作“侯顾道”。) 周遵道、宋寿、岳扈充。(原注:四十一人。)

邪中:

赵越、朱光裔、王忠恕、刘质夫、邓允中、王岐、谢悰、苏处厚、高公湜、吴伟、江询、刘冲、萧刓、刘戣、宋勋年、吴文规、张琮、狄瑾、郭畤、杨令、刘宪、张寀、任宝贤、任伯雨、苏大本、沈街、王箴、陈师锡、(案:已见邪上,又见邪下。) 王发、吕陶、李浩、黄履、陈师道、上官公裕、刘天启、张耒、史彭年、梁俊民、黄谹、李赓、李庆、杨植、薛逢、梁景初、李澍、张谛、耿毅、刘涣、李平、刘廓、李孝迪、陈中夫、张永弼、张戭、李良翰、窦诵、黄安期、孙大临、张恕、宋寀、马衷、高定、唐耜、富开、鲜于绰、(案:已见邪上尤甚。) 韩英、范锷、陈象古、王天常、甯祖武、李傒、翁升、邵伯温、张上行、韩安、岳商、师中、宇文譓、李知远、吴瑰、潘见素、苏之悌、张苏、李闳衡、石祁、彭年、陈喆、叶世美、孙琮、毛随、杨敦仁、檀固、许广渊、李云从、夏侯景仁、唐广仁、许劭、高徽、杨明、郭简修、黎延、孙秉善、陈庆、朱曾、陈琰、段察、武仲荀、姚讽、王望之、李由颐、苏迥、段黉、冯伯药、陈良能、王迥、赵孝立、宋之珍、楚兴宗、陈靡彡、李祔裕、冯千里、高士戩、韩晞、王彦升、张确、刘奕、王师中、范埴、贺昌辰、张及、张铎、鞠铎、鞠嗣复、贾公裕、裴迪祖、王祐、梁安国、晁说之、王奥之、刘经国、倪直儒、王夷约、杨天惠、刘觉、陈策、李处仁、朱恪、路昌衡、周鼎、李圭、陈缜。(原注:一百五十人。)

邪下:

王革、(案:《十朝纲要》作“王华”) 张谛、朱肱、钱升、杨忠信、王收、李赓、刘端彦、梁兑、张叡、傅耆、王伟、赵茂曾、杨致祥、董丕、竹璟、郑纲、党钧、任日新、赵齐贤、苏尧臣、高复、任仲奇、闾丘升、陈琰、(案:已见邪中。) 陈皋、成彭年、梁薿、陈琳、王腴、乔天锡、丁执善、何宗翰、卞京、李知章、范子修、李援、徐瑛、王觊、毛叔度、吴倚、方适、林定、谭极、黄同、傅希宠、王彦弼、王师正、刘知止、刘寀、李程、马牧、任廱、窦护、黄汝方、宋适、张誉、杜之邵、王时、马恕、孙发、李彦弼、倪直孺、(案:已见邪中,“孺”作“儒”。) 杨韶、王箴、邓安正、黄正一、吴光美、李公夤、徐公亶、杨直、聂敏修、吴昺、崔陟、徐诜、谢愔、周邠、高临、李志忞、萧景修、徐俯、季孝常、范百亿、何权、宇文辉、俞次契、甯宗杰、魏镗、李羲叟、苏之<山弟>、时君、陈张照、李茂、安潭、魏介、章讽、江楶、陈雝、林崇旦、陈京、陆涣、张保醇、程之才、余卞、吕蕡、魏富、陆彦述、支咏、刘勃、费勉中、马永逸、雝董乂、辛春卿、毛捴、黄叔靖、陈忄宏、杨洵、郑子渊、傅烈、盖士宏、耿居正、毛完、薛睿、黄讽、聂思孝、杨明、甯凤、舒洪中、洪刍、武仲询、向湜、徐愈、王骥、陈力、阎建、孟道、张友、刘跋、汪忱、李寿、邵秬、胡盘、熊俊民、崔鷃、向询、黄应求、刘仲昕、司马宏、黄熙、孟完旦、张元矩、唐嘉问、曾峄、范子丹、江汝言、冯正卿、王涛、刘思、徐大经、吕元中、吴文规、杜颖、柴羲、卞议、欧阳旻、尹翊、胡沔、孙大临、葛敏修、叶嶷、钱大中、燕景贤、任唐瑴、张硕、陈诲、李庭坚、史唐、陈杨居、陈升、黄子甯、赵晞、张沆、王彦、富纯、江洵、刘溥、吴环、史保躬、赵丕远、王涟、姜蹈中、朱绘、西门聿、赵襄、马洙、张济、朱恪、李黯、文嘉谟、上官彝、孙曾、潘琮、黄权、胡庶、程俱、马待问、李翦、周希尹、燕默、萧拱辰、傅甯、郑少微、王知常、郝宗臣、林骈、郑语、刘宽、杨容之、施迈、高公从、陈师锡、(案:已见邪上、邪中。) 何景甫、范埙、张庭玉、唐靖、张朴、赵衡、王适、曾绎、刘蒙、毛求、盖荐、李敦常、张直、杨瑰宝、李处诲、晁咏之、宋由正、陈中、逢纯熙、张珙、史彭年、李机、杨禾、梁鼎、高公杰、赵子涣、家愿、王箴、陆表民、杨杰、白镇、衮公适、苏象先、高渐案:衮公适、高渐并见邪上尤甚。赵岯、郭永年、杨傅、朱行中、王注、滕友、侯祔卿、周锷、毛直友、范世文、苗蓁、赵渥、王景行、谢学廉、李世基、陈悫、窦卞、孟长民、周种、阎崇、郭奉世、薛及、任有功、徐商美、宇文湛、刘文美、上官均、张沔、王公彦、贾休复、宋直方、乔甫、高士丕、江伟、刘鼎臣、常徽猷、何爽、韩升卿、何大受、陈修已、贺霖、张彦逸、俞唐、马希道、蒲俊、刘爽、秦宪、蒋琳、方鼎、胡慎修、冯正雅、张元、句居体。原注:三百一十二人。(《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三。案:所分邪人四等,据《东都事略》五百四十一人,今通检原注之数,则五百四十二人。兹邪下原注云三百一十二人,今检其名,实只三百八人,则姓名有脱者矣。考元符三年四月癸巳时上书者有郑敦义、高士育、鹿敏求、何大正、吕彦祖五人,此文又多不及,而衮公适、陈师锡等又复见,今无由覆其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