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若癖块日久,元气脾胃俱虚,宜朝服补中益气汤,夕服千金消癖丸,间与混元丹,兼服治之,获效者多矣。
癖者,生于皮里膜外也。
净腑汤 治小儿一切癖块、发热口干、小便赤、或泄泻。
柴胡 白茯苓(去皮) 猪苓 泽泻 三棱(醋炒) 莪术(醋炒) 山楂(去核。各一钱) 黄芩白术(去芦) 半夏(姜制) 人参(各八分) 胡黄连 甘草(各三分)上锉一剂,姜枣煎服。
肥儿丸 治癖如神(方见疳疾。)千金消癖丸 治小儿癖疾、积块,有殊效。
芦荟 阿魏(另为糊) 青黛 木香 浓朴(姜炒) 槟榔 陈皮(去白穣。各一钱) 麦芽(炒,四钱)使君子(去壳) 胡黄连 山楂肉香附(水浸) 三棱(醋炒) 莪术(煨,醋炒。各二钱) 水红花子(微炒) 神曲(炒。各四钱)人参(去芦) 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各三钱) 甘草(炙,一钱)上为末,将阿魏一钱,白水和面打糊为丸,绿豆大。每服四五十丸,米饮、白汤吞下。
益儿饼 治小儿癖疾。
水红花子 使君子(去壳) 山楂肉(各五钱) 白术(去芦,四钱) 槟榔(一钱半) 木香(一钱)神曲(炒,二钱半)上为末,入黄蜡、面,水和作煎饼吃。
至宝丸真阿魏(二钱) 芦荟 天竺黄 胡黄连 雄黄 穿山甲(炒) 沉香 白草乌(泡) 砂 没药(各二分)上为极细末,用好酒和成一块,入铜锅内,再入酒半茶钟,熬成膏。勿令火大,恐伤药方,量可丸取出。
丸如豌豆大,每丸黄酒送下。十岁以上,服二丸,临卧时服。待其自然汗出,三日服一次。重者,五七服,轻者,二三服,热即退、块亦消。须要忌口。如服后热不止,可后服金花丸;如羸弱不进食者,可先服平胃散。
癖疾方麝香(二分) 全蝎(去毒) 斑蝥(去头、翅、足) 红娘子(去头、尾、足翅,女人用、男子去)阿魏 蠓虫(去足翅) 血竭 雄黄 砂 芦荟 木香 当归尾(酒浸) 三棱(醋煮) 莪术(醋煮)香附米(炒) 白豆蔻(去皮) 萝卜子(炒,各一钱)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或酒、或温水下。壮盛者可服。
癖疾方芦荟(五分) 阿魏(五分) 急性子(即小桃红子) 水红花子(一钱) 黑白牵牛(共一钱) 猴(烧灰一钱)上为细末,每服三分,黄酒送下,三帖全好。
癖疾方牛黄(四分) 雄胆(四分) 血竭(一钱) 芦荟(四分) 炉甘石(五分) 天竺黄(五钱)黄蜡(五钱) 净皮硝(一两) 蜂蜜(四两)上将蜡化开,与蜂蜜一处,滚熟住火,倾入细瓷碗内,凉冷后,将群药为细末,方入蜜蜡内搅匀。每日常服。先服用箸头蘸吃,后多服不怕,十日全消。忌醋冷油腻之物。
又方核桃仁(一斤) 槟榔(二十个) 砂(一钱) 大黄(一两)上三味为细末,入桃仁,水煮一炷香。水滚时,陆续入皮硝半斤,香尽硝亦尽,止食桃仁亦好。
清香散 治癖疾生牙疳、溃烂臭秽。
乳香 没药 孩儿茶 轻粉(炒) 象皮(炒灰) 象牙(焙黄) 红褐(炒灰) 珍珠(焙黄)海巴(焙干。各等分)上为细末,搽患处,立时痛止,生肌如神。
桃花散 治癖气上攻,牙腮腐烂。
桃花信一块,桑柴火内烧红,淬入细茶浓卤内。如此七次,去信,将茶卤入雄黄一块,研末入卤内,用鸡翎频扫患处。止痛生肌,立时见效。
克坚膏 专治小儿癖块、发热羸瘦。
木鳖子 穿山甲 川乌 甘遂 甘草 当归 上各八钱,先用真香油一斤入锅内,将前药熬成灰,滤去渣,再慢火熬,滴水不散,方下黄丹八两,熬滴水成珠,方下细药入内,再不见火 芦荟 阿魏 硼砂 皮硝水红花子(各五钱) 砂(三钱) 麝香(一钱)上为细末,入内搅匀不熬,摊为膏药。贴时,先用皮硝水洗皮肤,以膏贴癖。二三日后,觉肚内疾作疼,四五日发痒,粪后有脓血之物是其验也。
抓癖膏(李沧溪传) 香油(半斤) 桐油(半斤) 生猪脑子(半斤) 男子血余(灰水洗净,不拘多少) 桃仁(四两) 白蜡(四钱)上俱下锅内,文武火熬的脑子尽,用布绢滤去渣,次下飞过黄丹十四两,熬成膏,待温下:胡黄连、香白芷、苏木、红花、三棱、莪术(各三钱)、当归尾、 砂(各五钱)、麝香(一钱半)。各为细末,照分两重罗,入前膏内搅匀收贮。勿令泄气。如有积块,先用皮硝煎水洗患处,令净,次用生姜擦之,方用绢帛摊药贴上;贴后,用热鞋底炙热熨之五七十遍,觉内热方可。如贴后,癖即消缩如神。
灸法 穴在小儿背脊中,自尾 骨将手揣摸脊骨两傍有血筋发动处两穴。每一穴用铜钱三文压在穴上,用艾炷安孔中,各灸七壮。此是癖之根,贯血之所。灸之,疮即发,即可见效。灸不着血筋,则疮不发,而不效矣。
化癖如神散 治痞块积聚。
蟾酥 黄蜡(各二钱) 羚羊角 牛黄(各五分) 麝香(三分) 巴豆肉(一钱) 砂 冰片(各一分)上为末,丸如菜子大。每用一丸,用扁头针,或患处刺破皮入之,用膏药粘贴。一伏时揭起,其癖化脓血出尽,服调理脾胃药。
一小儿,患痞癖,服槟榔、蓬术、枳实、黄连之类,痞益甚。余曰:此脾经血虚痞也,不可克伐。遂用六君子加当归数剂,胃气渐复,诸症渐愈;乃朝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夕用异功散加当归、芍药而愈。
(方见补益。)
诸热
小儿诸热辨例:伤寒热:手足梢冷,发热恶寒而无汗,面色青惨而不舒,左额有青纹。
伤风热:手足梢微温,自汗,面赤而光。
伤食热:目泡肿,右额有青纹,身热而头额、腹肚尤甚,夜热昼凉,面黄,或吐痢腹疼。
惊风热:面色青红,额正中有青纹,手心有汗,时作惊惕,手脉络微动而发热。
风热:身热,倍能食,唇红颊赤,大小便秘。
潮热:如水之潮,根据时而至。
变蒸热:身体上下而蒸热,上气虚惊,耳热微汗,唇上下有白泡,状如珠子。重者,身热脉乱、腹痛啼叫、不能乳食、或吐 。周岁以后,无此症也。
潮热,发渴有时;惊热,颠叫恍惚;夜热;夕发且止;余热,寒邪未尽;食热,肚背先热;疳热,骨蒸盗汗;背热,一向不止;烦热,心躁不安;积热,颊赤口疮;风热,汗出身热;虚热,困倦少力;客热,来去不定;癖热,涎嗽饮水;寒热,发如疟状;血热,辰巳时发;疹热,耳鼻尖冷。诸热得之,各有所归,其间有三两症交互者,宜随其轻重而治之。
诸热为病者,宜清热也。
大连翘饮 治小儿伤风感冒,发热。痰壅、风热、丹毒肿痛、颈项有核、腮赤痈疖、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小便淋沥、胎毒痘疹余毒、一切热毒并治。
连翘 瞿麦 滑石 车前子 牛蒡子 赤芍 栀子 木通 当归 防风(各四分) 柴胡 黄芩 荆芥(各一钱二分) 蝉蜕(五分) 甘草(一钱六分)上锉,竹叶十个、灯芯十茎,水煎,不拘时温服。风痰热变蒸加麦冬;实热、丹热加大黄;胎热、疮疹余毒加薄荷叶;痈疖热毒加大黄、芒硝。
五福化毒丹 治小儿壅积热毒,唇口肿破生疮、牙根出血、口臭颊赤、咽干烦躁、或痘疹余毒未解、或头目身体多生疮疖。
犀角 桔梗(去芦) 生地黄(酒洗) 赤茯苓(去皮) 牛蒡子(微炒。各五钱) 朴硝 连翘 玄参(黑者) 粉草(各六钱) 青黛(二钱,研极细)上为末,炼蜜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兼有惊,加朱砂为衣。
感冒
感冒者,宜发散也。
惺惺散 治外感风寒,鼻塞、痰嗽、发热人参 白术 白茯苓 桔梗 栝蒌根 细辛 甘草 薄荷上锉,水煎服。
羌活膏 治小儿风寒外感,惊风内积,发热喘促、咳嗽痰涎、潮热搐溺,并痘疹初作。
人参 白术 独活 前胡 川芎 桔梗 羌活 天麻(各五钱) 薄荷(各三钱) 地骨皮(二钱)甘草(二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姜汤研化下。
一小儿八岁。患伤寒,头疼身痛、发热口干、面赤无汗。诸医以伤寒治之,百药罔效。已经旬日,袖手待毙。余以龙脑安神丸一服,其汗如雨即瘥。
一小儿外感风邪,服表散之剂,汗出作喘,此邪气去而脾肺虚也。用异功散而汗、喘止;再剂而乳食进。
一小儿沉默昏倦、肢冷惊悸、其纹如弓之向里,此属胃气虚而外感寒邪也。先用惺惺散以解外邪、调胃气,诸症顿愈。但手足逆冷,又用六君子汤调补元气而安。(异功散、六君子汤俱见补益。)
伤食
伤食者,宜消导也。
万亿丸 治小儿乳食生冷所伤,发热肚胀诸症。(方见通治。)消食丸 治小儿宿食不消。(又名消乳丸。)砂仁 陈皮 三棱(炒) 神曲(炒) 麦芽(炒。各五钱) 香附(炒,一两) 加白术(炒、五钱)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食后白汤送下,大小加减。
消食饼 治小儿时常伤食,皮黄肌瘦、肚大腹胀。用此焦饼,令常服之。
莲肉(去皮) 山药(炒) 白茯苓(去皮) 神曲(炒) 麦芽(炒) 扁豆(炒)上各等分为末,每四两入面一斤,水同和,烙焦饼用。
一小儿伤寒呕吐、发热面赤。服消导清热之剂,饮食已消,热亦未退。余以为胃经虚血,用六君、升麻、柴胡,四剂而痊。
一小儿十四岁。伤食发热,服消导丸,胸腹膨胀、发热作渴,此脾气复伤也。先用四君、升麻、柴胡,饮食渐进;用补中益气汤而愈。后因劳心发热少食,用四物、升麻、柴胡而愈。
一小儿伤食发热、抽搐、呕吐、喘嗽,属脾肺虚、气虚有热,用六君、炒黑黄连、栀子而愈。(上方俱见补益。)
腹胀
腹胀者,脾胃气虚也。
消胀散 治小儿腹胀。
萝卜子(炒) 苏梗 干葛 陈皮 枳壳(各等分) 甘草(少许)上锉,水煎服。食少者,加白术。
一小儿伤食腹胀,胸满有痰。余用异功散而痊。后复伤食,腹胀作痛,或用药下之,痛虽止而胀益甚,更加喘粗,此脾气伤而及于肺也。用六君加桔梗调补而痊。
一小儿停食,服通利之剂,作呕腹胀。此脾胃复伤也。
用补中益气汤而愈。(上方俱见补益。)
呕吐
呕吐者,乳食伤胃也。
定吐饮 治吐逆,投诸药不止,服此神效。
半夏(汤泡透切片,焙干为末,二两) 生姜(洗净,和皮一两) 薄桂(去粗皮锉,三钱)上姜切作小框,如绿豆大,同前半夏和匀,入小铛内,慢火顺手炒。令香熟带干,方下桂再炒匀,微有香气,以纸摊开地上去火毒,候冷,略播去黑焦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空心,少与缓服。
定吐紫金核 治呕吐。
丁香 木香 藿香 半夏(姜汤泡七次)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各一钱。)上为末,姜汁打糊为丸,如枣核大,用沉香、朱砂各一钱为衣,阴干。每用一丸,用枣一枚去核,放药丸在内,姜片夹,湿纸裹,灰火内煨熟,去姜纸,嚼吃,用米饮压之。
一小儿伤食,发热面赤、抽搐呕吐、气喘吐痰,此饮食伤脾、肺气虚弱所致。用六君子汤、炒黑黄连、山栀各二分,一剂而愈。(方见补益。)
泄泻
泄泻者,乳食伤脾也。
参苓白术散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中气喘、呕吐泄泻。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人参 白术(炒) 茯苓(去皮) 山药(炒) 甘草(炙,各二钱) 莲肉(去心)、白扁豆(一钱半,姜汁浸炒) 薏苡仁(炒) 砂仁 桔梗(去芦。各一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量儿岁数加减。
启脾丸 消食止泻、止吐消疳、消黄消胀、定腹痛、益脾健胃。
人参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 山药(炒) 莲肉(各一两,去心) 山楂肉 陈皮 泽泻 甘草(炙。各五钱)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汤下,或米汤研下服亦可。小儿常患伤食,服之立愈。
一方 益元散加白术末一两,每服一二钱,米汤调下,止小儿泄泻殊效。
一方 止治溏泻,用柿饼烧熟食之即止。
治小儿水泻不止 五倍子为细末,陈醋调稀,熬成膏,贴脐上即止。
水泻痢疾方 生姜(四两) 真香油(四两) 黄丹(二两)熬成膏药贴脐,立效。
一小儿饮食后即泻,先用六君子、升麻、神曲、山楂而止;又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而痊。后吐泻腹痛,用保和丸二服,又用异功散调补脾气而安。
一小儿伤食,作泻腹胀、四肢浮肿、小便不利,先用五苓散(方见中暑)加木香,旬余,诸症渐退;又用五味异功散为主,佐以加减肾气丸,又旬日,二便调和,饮食渐进,浮肿旋消,乃用异功散调理而安。
一小儿因惊久泻,面色青黄,余谓肝木胜脾土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子母俱服而愈。
一小儿久泻兼脱肛、小腹重坠、四肢浮肿,面色痿黄、时或兼青,诸药到口即呕吐。审乳母,忧郁伤脾,大便不实。先用补中益气汤、五味异功散及四神丸调治其母,不两月,子母俱愈。(上方俱见补益。)
吐泻
上吐下泻者,脾胃俱伤也。
白术散 治吐泻,或病后津液不足,口干作渴,和胃生津,止泻痢,将欲成慢惊风者。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藿香 木香 干葛 甘草(炙。各等分)上锉剂,水煎服。若小儿频频泻痢,将成慢惊,加山药、扁豆、肉豆蔻(煨。各一钱) 姜一片,水煎服;若慢惊已作,加细辛、天麻(各一钱)、全蝎(三个)、白附子(八分、煨);若冬月,小儿吐蛔,多是胃寒、胃虚所致,加丁香三粒;如胃虚不能食而大渴不止者,不可用淡渗之药,乃胃中元气少故也,以此汤补之,加天花粉;若能食而渴者,白虎汤加人参;如中气虚热,口舌生疮,不喜饮冷,服之即效。
烧针丸 治小儿吐泻。
黄丹 朱砂 白矾(枯过)上为末,枣肉为丸,如黄豆大。每服三四丸。戳针尖上灯焰上烧过,凉,米泔研烂调服。泻者食前,吐者无拘时。外用绿豆粉,以鸡子清作膏。如吐,涂两脚心;如泻,涂囟门上。止则去之。
又方 治吐泻。四君子汤加藿香、陈皮,一剂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