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浅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卦内君子而外小人。三阴在外荒秽、小人之象。九二当保泰之任、有宜包容荒秽之象。以九合五、成坎河象。健临之、有冯河之象。五阴在外、隔三与四、遐远之象。二应之、不遗遐远之象。三阳朋象。二居中不偏、上应乎五。专意事君、不立朋党、有朋亡之象。泰欲得中。二、大臣辅泰者、当使君子小人皆得其所。不能包荒、使小人无所容、则非中。然能包荒而无果断、亦非中也。二以中上应乎五、有包容之德。以刚应柔、又有冯河之勇。遗棄疎远、使小人不得效其力、固非中。然能不遗远、而君子在近自成朋党、亦非中也。二远应乎五、远人在所怀。居中不倚、近者亦无可昵。刚柔相济、无偏无党。合四者言之、合中行之道也。然二居中、固为中行。今曰尚、则中行又指五也。五之象曰中以行愿。盖泰欲得中、上有中行之君、下非有中行之臣、不能上辅乎五而保泰矣。故二曰尚、五曰归、所谓上下交而志同。曰得尚、喜之之辞也。以阴爻言、五取小人。

以位言、又取君。此又不可为典要者也。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二变为离、有光大象。人惟心胸光明正大、故能兼容果断、不至遗远而昵近。独言包荒、举一以该其余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九三将过于中、泰将极而否欲来之时也。阳居内为平、往外则为陂。

阴出外为往、返内则为复。乾三朝乾夕惕、有艰贞象。变兌为口、食象。

天下无常平而不陂者、无常往而不反者。唯艰危其思虑、正固其施为、则可以无咎。恤、忧也。孚、理之信然者也。食、享之也。平陂往复、天运之必至而信然者也。若以此动其心、则不能艰贞矣。唯尽其处泰之道、而不以此为忧恤、则可以食享其福也。盖平陂往复者、天运所不能无。艰贞勿恤者、人事所当自尽也。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古本有无平不陂。天地际、谓阴阳交会消长之际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六四已过乎中、有泰极为否之渐。六四一阴既动、则五上二阴同类、有翩然而下、不约而同之象。阳实阴虚、故曰不富。邻指五上。以、四以之也。小人合谋、自外而内。不待戒令、自然相信。君子所当戒也。阳之升曰拔茅。以自下而上、升之难也。阴之复曰翩翩。以自上而下、复之易也。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失实谓阴虚也。以失实、恐不容于君子。欲伤正势、必结于小人、乃中心所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三四五互为雷、二三四互为泽、有归妹象。史谓汤为天乙、左传谓纣父帝乙。姑两存之。程传谓帝乙始制王姬下嫁之礼、本义谓帝乙归妹时占得此爻。今从程传。盖以阴居尊为泰之主、柔中虚已下应九二。以柔中之君、倚任刚明之臣、可以保泰获福、有帝女之贵下从其夫而受福之象。全卦三阴皆为小人。以五一爻言之、则保泰之君。不可执一论也。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居中应二、行其志愿、非勉强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坤土复反于下、有城复于隍之象。掘隍土积累以成城、如治道积累以成泰。及泰之终、将反于否如城土颓圯、复反于隍也。坤上为泰、坤下为否、以阴阳之气言也。若言其质、则坤土本在下之物、在上有必颓之理。

曰复者、反其初也。坤为众、有师象。又为国土、有邑象。泰极而否、众心已散、难以力争。劳民伤财、必至散乱。穷守一邑、罪已下诏、收拾人心可也。然不能保邦未危、而播告之修不能及远、虽正亦可羞矣。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命、政令也。其命先乱、故至于否、不尽关天运也。告命、乃尽人事以治之、非付之不可为也。全卦以小往大来为义。故内三阳属泰、外三阴属否。初为泰运方开、君子并进。二为保泰之臣。三则阴阳消长之会也。

四为过中将否之时。五为保泰之君。上则泰极为否之日也。泰以方中为幸、故二五皆能保泰。初阳始进则可幸。四阴方动则可忧。三阳已极则艰贞、犹可有为。上阴已复则命乱、已难于治。唯圣人保于方泰之时、而不敢自弛于泰极之日。虽天运有所必然、而人事无时不宜自尽也。

否否卦、坤下乾上、天地不交、万物不通、隔绝闭塞、故为否。否卦次泰。按、序卦、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通极必塞、气化之常、否所以次泰也。否与泰反。故全彖之辞皆与泰反、而六爻大意亦然。内三爻为否、而外三爻渐极而为泰。初为小人用事之始。二则小人得志之时。三则小人有知羞之意。四则否过中、有将泰之极。五则人君休否之事。而上则否倾为泰矣。天运无终泰、亦无终否。此天人所以常相胜、而主持世道者、当尽人事以回天心也。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否、闭塞也。三阴在内、七月之卦也。匪人、非人道也。天地交而万物生、万物唯人最灵。不交则不生、人道绝矣。其占不利于君子之正道。

贞有何不利。但此时小人用事、不利于君子之贞。大往小来、谓阳生往居外、阴来居内也。泰先言小往大来。而后言吉亨。否先言不利君子贞、而后言大往小来。圣人以泰归之天、否责之人也。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

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无邦、谓上下隔绝、虽有邦与无邦同也。阴阳以天道言、刚柔以地道言。君子小人以人道言。泰言健顺、此言刚柔者。泰天地之气交、故言其德。否气既不交、则言其质而已。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收敛其德、不形于外、以免小人之忌。象坤阴之吝、收敛于内也。德既敛藏、人不知我、故不得以禄位荣之。象乾德之刚、远避于外也。

初六。拔茅茹以其彚。贞。吉亨。

三阴在下、当否之时、小人连类而进、亦有拔茅茹以其彚之象。然初之恶未形、故许以贞则吉亨、欲其变为君子也。小人苟得、故戒之以贞也。

然君子小人有何定名、能贞则君子矣。易为君子谋。否乃不利君子贞之时、乃戒小人以贞。为小人谋、正为君子谋也。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泰初九应六四。六、阴也民也。初阳志在泽民、不独善其身、故曰志在外。否初六应九四。九、阳也君也。初六志在爱君、不自植其党、故曰志在君。小人以爱君为念、则不计其私、变为君子矣。大抵小人初进、犹有君国之念。其后乃患得患失之心日胜、弥缝奔競日工。故此爻为始进者戒之。小人君子之分、视其志而已。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否包承与泰包荒同。否对外卦三阳言。六二为得位之小人、有欲包罗群阳、而以承顺取之之象。小人能如是在小人为吉道也。然大人处此、则当身安于否而道可亨。不可以彼包承于我、而失其所守、妄意出否以求亨也。初恶未形、故不曰小人。二则直以小人称矣。初曰吉亨、犹望反否为泰。二则否亨、遂成否矣。小人不安于否、求亨何所不至。故否亨者、大人之事、非小人之所能也。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三阴、小人之群也。大人妄意出否以求亨、则入于小人之群矣。身否道亨、乃不乱于其羣也。

六三。包羞。

以阴居阳、不中不正。欲包群阳、故有包羞之象。三、否之极、小人之在高位者。故亦欲包群阳。然二居柔、犹知承顺乎君子。所居中正、故吉。三居刚、故不言承。所居不中正、则取羞而已。包承如弥子之于孔子、包羞则丁谓之拂鬚是也。三否已极矣。然世虽极乱、必无善类尽灭之理。

君子有否亨之道、小人亦不能尽肆其恶、犹有所包藏。且君子终有有命之时、小人亦不能无愧于心、故犹怀羞耻。以其恶未肆而知羞也、故不言凶咎之戒。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小人所以包而取羞者、岂心之所甘哉。但以不中不正、所处之位不当故耳。开小人以悔过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程传以命为君命。谓九四近君、凡事必由君命、以图济否也。本义以命为天命。泰极而否、否极泰来。天之所命、即泰三平陂往复之义也。今从本义为优。九四以阳居阴、不极其刚。否过中而将泰之时、有有命自天、我不致咎、畴类三阳皆可获福之象。盖否泰之运皆天命也。泰变否易、故于内卦言之。否转为泰难、故于外卦言之。泰之三必无咎而后有福、否之四必无咎而后离祉。盖乾坤交接之会、阴阳消长之际、必我自立于无过、而后可为福、而后可为畴类之福也。泰三平陂往复、冀其艰贞。勉君子也。

否四有命无咎、喜其获祉。戒小人也。君子有命自天、当否有可亨之道、否极有泰来之祉。小人之欲包君子者、不诚可羞哉。弥子谓孔子主我、孔子亦曰有命、即此意也。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有命自天又必无咎者。人与天合、转否为泰之志始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九五阳刚中正以居尊位。能休时之否、大人之事。占此爻者、大人遇之则吉也。然方欲休之、否未尽倾、故必常存危亡之心、乃有苞桑之固。

桑根深固。苞、丛生者、其固尤甚也。三四五互为巽木、苞桑象。巽又为绳、繫之之象。二五皆以大人言。二有德无位、故守其否而道亨。五有德有位、则能休时之否矣。二时方否、故与小人並言。五否已过、则大人独居其位矣。然非有戒惧之心、不能为休否之事、未可尽听之天也。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唯有位故能休否。与二之大人否亨者、德同而位不同也。无位时不能否亨、得位未有能休否者。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以阳刚居否极、能倾时之否者也。不曰否倾而曰倾否、不恃天运而贵人事也。变兌为悦、有喜象。先否后喜、先有其亡之惧、则终有倾否之喜也。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天下无终否之时、必有阳刚之才以倾之也。全卦以大往小来之义。内三阴皆属否、外三阳则渐为泰。初小人之恶未形、犹可不至于否。二则小人得志、否之成。三则小人知羞、否之极矣。四之有命、否已过中、有欲泰之极。五之休否、则有转泰之事。至倾否、则否极为泰矣。泰以三阴在外为小人、而六五居尊应二、又为保泰之主。否以三阴在内为小人、而六二中正、可言否亨之大人。则因爻起义、不可执一也。

同人同人、离下乾上。离一阴丽于二阳之间、其德为丽为文明、其象为火为日为电。天在上而火炎上、有同之象。上乾为天为君。下离六二一爻在离之中、居人之位。卦中上下五阳同欲二之一阴、而二五又以中正相应、有以天同人、以君同人之义、故曰同人。同人次否。按、序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天地不交则为否、上下相同则为同人。又世既否、必与人同力乃济、同人所以次否也。同人取其大公、不欲其狭小。大公至正、乃可以有为。此全彖之大旨也。六爻虽以二为成卦之主、然以私係而吝。反不如初之无私、犹无所咎也。三四与五争二而不克同者。然三怯于力、不如四之反于理为得吉也。五虽为三四所隔、然终以正应而得同。上虽免於三四之争、然以远而终未遂同之志。合六爻而论之。欲与人同、贵于公正、又可见矣。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天火性同。二五中正德同。五阳喜阴情同。天与火、其性光明正大、其势旷远无私、有同人于野而得亨通之象。乾性健行、同则可以济险、有利涉大川之象。内文明而外刚健、中正有应、君子之正道也。有利君子贞之象。同人于野、其同也大。利君子贞、其同也正。人能大同有亨之道、故大川可涉。然有所同大而未必正者矣、故又戒以正为本。占者能大公至正、则可亨而大有所为矣。又按、夫子言君子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卦名取比与同者何也。盖比以一阳为众阴所比。独坎五一阳得正、故彖有元永贞。则其比所以为君子之周也。同人以一阴为五阳所同。唯二五之应以正、故彖言利君子贞。其同所以为君子之和也。至两卦六爻之中、兼正不正言之。唯正则为君子。此夫子赞易之外、又有周而不比、和而不同之说也。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柔谓六二。乾指五。此以卦体释卦名义。

同人[文澜本“同人”作“同人曰”]。

旧作衍文。来注谓叙述卦辞而释之语气。谓六二应乾、固名同人矣。

然卦辞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者何也。起下乾行句为是。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

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乾行句、释利涉大川之由。二为同人之主、应乾固亨矣。至于利涉大川、非二所能。乃乾以刚健之天德、同乎人以涉险、故曰乾行也。文明以健二句、合二体言之、释利君子贞之意。内文明则能烛理、明乎大同之义。

外刚健则能克己、尽乎大同之道。二五皆居中得正、内无私心而外合天德。

凡此四者、皆君子之正道也。正者、人心所同。然君子唯以正、而天下之志已在吾心、所以利君子贞也。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天在上而火炎上、同而異、異而同也。类族者、天之生物各族殊分。

法乾之无私者。于殊分之族、而类聚其所同。異中之同也。辨物者。火之所及、凡物毕照。法离之有辨者、于均照之物、而辨析其異。同中之異也。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