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职官一(2)
后魏昭成之即王位,初置官司,分掌众职。以燕凤为右长史,许谦为郎中令。然而其制草创,名称乖疏。皇始元年,道武平并州,始建台省,置百官,封拜公侯、将军、刺史、太守,尚书郎等官悉用文人。天兴中,太史言天文错乱,当改王易政,故官号数革。初,道武制官,皆拟远古云鸟之义,诸曹走使谓之「凫鸭」,取飞之迅疾也。以伺察者为候官,谓之「白鹭」,取其延颈远视。他皆类此。至孝文太和中,王肃来奔,为制官品,百司位号,皆准南朝,改次职令,以为永制。凡守令以六年为满,后经六年乃叙。又作考格,以之黜陟。太和十八年,诏曰:「古者三载考绩,三考黜陟。朕今三载一考,考便黜陟,各令当司考其优劣为三等。六品以下,尚书重问;五品以上,朕与公卿亲论善恶。上上者迁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守本位。」又宣武帝行考陟之法,任事上中者,三年升一阶;散官上第者,四载登一级。孝明以后,授受多滥。自明帝孝昌以后,天下多难,刺史、太守,皆为当部都督,虽无兵事,并立佐僚,所在颇为烦扰。及东魏静帝时,齐神武作相,高隆之表请自非实在边要、见有兵马者,悉皆断之。又时诸朝贵多假常侍以取貂蝉之饰。隆之自表解侍中,并陈诸假侍服者,请亦罢之。又自军国多事,冒窃官者不可胜数。隆之奏请检括,得五万余人。而群小喧嚣,隆之惧而止。北齐创业,亦遵后魏,台省位号,多类江东。以门下省掌献纳谏正,中书省管司王言,秘书省典司经籍,集书省掌从容讽议,中常侍省掌出入门合,御史台掌察纠弹劾。后主临御,爵禄犬马。御马及犬,乃有仪同、郡君之号,藉以旃罽,食物十余种。其宫婢、阉人、商人、胡户、杂户、歌舞人、见鬼人滥富贵者万数。至末年,太宰、三师、大司马、大将军、三公等官,并增员而授,或两或三,不可称数。后周之初据关中,犹依魏制。及平江陵之后,别立宪章,酌周礼之文,建六官之职,其它官亦兼用秦汉。他官,谓将军、都督、刺史、太守之类。
隋文帝践极,百度伊始,复废周官,还依汉魏。其于庶僚,颇有损益,凡官以四考而代。又制,凡官以理去职,听并执笏。至炀帝,意存稽古,多复旧章。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如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者,擢之。大业三年,始行新令,有三台、五省、五监、十二卫、十六府。殿内、尚书、门下、内史、秘书,五省也。谒者、司隶、御史,三台也。少府、长秋、国子、将作、都水,五监也。左右翊、左右骁、左右武、左右屯、左右御、左右候、十二卫也。左右备身、左右监门等,凡十六府也。或是旧名,或是新置。诸省及左右卫、武候、领军、监门府为内官,自余为外官。于时天下繁富,四方无虞,衣冠文物为盛矣。既而渐为不道,百度方乱,号令日改,官名月易,图籍散逸,不能详备。
大唐职员多因隋制,虽小有变革,而大较不异。高祖制:文官遭父母丧者,听去职。贞观六年,大省内官,凡文武定员,六百四十有三而已。显庆元年初制:「拜三师、三公、亲王、尚书令、雍州牧、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左右仆射,并临轩册授。太子三少、侍中、中书令、诸曹尚书、诸卫大将军、特进、镇军、辅国大将军、光禄大夫、太子詹事、太常卿、都督及上州刺史在京者,朝堂受册。」又制:「文武官五品以上老及病不因罪解者,并听同致仕例。」龙朔二年,又改京诸司及百官之名,改尚书省为中台,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其余官司悉改之。咸亨元年复旧。至于武太后,再易庶官,或从宜创号,改尚书省为文昌台,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御史台为肃政台及诸寺卫等名,又置控鹤府官员。或参用古典。改六尚书为天地四时之官。天授二年,凡举人,无贤不肖,咸加擢拜,大置试官以处之。试官盖起于此也。试者,未为正命。凡正官,皆称行、守,其阶高而官卑者称行,阶卑而官高者称守,阶官同者,并无行、守字。太后务收物情,其年二月,十道使举人,并州石艾县令王山耀等六十一人,并授拾遗、补阙。怀州录事参军崔献可等二十四人,并授侍御史。并州录事参军徐昕等二十四人,并授著作郎。魏州内黄县尉崔宣道等二十二人,并授卫佐、校书、御史等。故当时谚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杷推侍御史,脱校书郎。」试官自此始也。于时擢人非次,刑网方密,虽骤历荣贵,而败轮继轨。神功元年制曰:「自今本色出身,解天文者进转官不得过太史令,音乐者不得过太乐、鼓吹署令,医术者不得过尚药奉御,阴阳卜筮者不得过太卜令,解造食者不得过司膳寺诸署令。」又制:「其有从勋官、品子、流外、国官、参佐、视品等出身者,自今不得任京清显要等官。若累阶应至三品者,不须进阶,每一阶酬勋两转。如先有上柱国者,听回授期以上亲。必有异行奇材别立殊效者,不拘此例。」神龙初,官复旧号。凡武太后所改之官。二年三月,又置员外官二千余人。国初,旧有员外官,至此大增,加兼超授诸阉官为员外官者,亦千余人。中书令李峤,初自地官尚书贬通州刺史,至是召拜吏部侍郎。峤志欲曲行私惠,求名悦众,冀得重居相位,乃奏请大置员外官,多引用势家亲识。至是,峤又自觉铨衡失序,官员倍多,府库由是减耗也。于是遂有员外、员外官,其初但云员外。至永徽六年,以蒋孝璋为尚药奉御,员外特置,仍同正员。自是员外官复有同正员者,其加同正员者,唯不给职田耳,其禄俸赐与正官同。单言员外者,则俸禄减正官之半。检校、试、摄、判、知之官。摄者,言敕摄,非州府版署之命。检校者,云检校某官。判官者,云判某官事。知者,云知某官事。皆是诏除,而非正命。逮乎景龙,官纪大紊,复有「斜封无坐处」之诵兴焉。景龙中,有太平、安乐、长宁、宜城等诸公主及皇后陆氏妹郕国夫人、李氏妹崇国夫人并昭容上官氏与其母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陇西夫人赵氏,皆树用亲识,亦多猥滥。或出自臧获,或由于屠贩,多因赂货,累居荣秩,咸能别于侧门降墨敕斜封以授焉,故时人号为「斜封官」。时既政出多门,迁除甚众,自宰相至于内外员外官及左右台御史,多者则数踰十倍,皆无厅事可以处之,故时人谓之「三无坐处」,谓宰相、御史及员外官也。先天以来,始惩其弊。玄宗御极,宰相姚元崇、宋璟兼吏部尚书,大革奸滥,十去其九。时有殿中侍御史崔莅、太子中允薛昭讽帝曰:「先朝所授斜封官,恩命已布,而姚元崇、宋璟等沮先帝之明,归怨陛下,道路谤讟,天下称冤。奈何与万人为仇敌,恐有非常之变。」上以为然,乃下诏曰:「诸缘斜封、别敕授官,先令停任,宜并量材叙用。」监察御史柳泽又上疏,极言不可:「其斜封官得免罪戾,已沐恩私。旬月之内,频烦降旨,前敕令至冬处分,后敕又令替人却停,将何以止奸邪?将何以惩风俗?」至开元二十五年,刊定职次,着为格令。此格皆武德、贞观之旧制,永徽初已详定之,至开元二十五年再删定焉。至二十八年,又省文武六品以下官三百余员及诸流外、番官等。盖尚书省以统会众务,举持绳目。门下省以侍从献替,规驳非宜。中书省以献纳制册,敷扬宣劳。秘书省以监录图书。殿中省以供修膳服。内侍省以承旨奉引。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凡六省。御史台以肃清僚庶。九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为九寺。五监少府、将作、国子、军器、都水为五监。以分理群司。六军、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为六军。十六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左右威、左右领军、左右金吾、左右监门、左右千牛为十六卫。以严其禁御。一詹事府、二春坊、有左右春坊,又有内坊,掌阁内诸事。三寺、家令寺、率更寺、太仆寺。十率左右卫、左右司御、左右清道、左右监门、左右内侍,凡十率府。俾乂储宫。牧守督护,分临畿服,京府置牧,余府州置都督、都护、太守。设官以经之,置使以纬之。按察、采访等使以理州县。节度、团练等使以督府军事。租庸、转运、盐铁、青苗、营田等使以毓财货。其余细务因事置使者,不可悉数。其转运以下诸使,无适所治,废置不常,故不别列于篇。自六品以下,率由选曹,居官者以五岁为限。于是百司具举,庶绩咸理,亦一代之制焉。一岁为一考,四考有替则为满。若无替,则五考而罢。六品以下,吏部注拟,谓之旨授。五品以上,则皆敕除。自至德之后,天下多难,甄才录效,制敕特拜,繁于吏部,于是兼试、员外郎,倍多正员。至广德以来,乃立制限,州县员外,兼试等官,各有定额。并云:额内溢于限者,不得视职。其有身带京官冗职,资名清美,兼州县职者,云占阙焉,即如正员之例。官以三考而代,无替四考而罢,由是官有常序焉。
第一历代官制总序要略
第二三老五更三公总叙四辅二大附太师太傅太保太宰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总叙三师三公以下官属
第三宰相并官属
门下省
侍中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补阙拾遗典仪城门郎符宝郎弘文馆校书
中书省
中书令侍郎舍人通事舍人集贤学士史官主书
第四尚书上
尚书省并总论尚书录尚书尚书令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附
历代尚书八座附历代郎官历代都事主事令史行台省
第五尚书下
吏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司封郎中、员外郎司勋郎中、员外郎考功郎中、员外郎
户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度支郎中、员外郎金部郎中、员外郎仓部郎中、员外郎
礼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祠部郎中、员外郎膳部郎中、员外郎主客郎中、员外郎
兵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职方郎中、员外郎驾部郎中、员外郎库部郎中、员外郎
刑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都官郎中、员外郎比部郎中、员外郎司门郎中、员外郎
工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屯田郎中、员外郎虞部郎中、员外郎水部郎中、员外郎
第六御史台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侍御史主簿
第七诸卿上
总论诸卿少卿附
太常卿丞主簿博士太祝奉礼郎协律郎两京郊社署太乐署鼓吹署太医署太卜署廪牺署汾祠署太公庙署
光禄卿丞主簿太宫署珍羞署良酝署掌醢署
卫尉卿丞主簿武库署武器署守宫署公交车司马令左右都候
宗正卿丞主簿崇玄署诸陵署太庙令
太仆卿丞主簿乘黄署典厩署典牧署车府署诸牧监
大理卿正丞主簿狱丞司直评事监
第八诸卿中
鸿胪卿丞主簿典客署司仪署
司农卿丞主簿上林署太仓署钩盾署导官署苑总监诸仓监司竹监温泉汤监诸屯监騪粟都尉等官典农中郎将等官太府卿丞主簿诸巿署平准署左右藏署常平署
秘书监丞秘书郎秘书校书郎秘书正字著作郎佐郎校书郎、正字附太史局令、丞
殿中监丞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等局奉御、直长
第九诸卿下
内侍省内侍内常侍内给事内谒者监内寺伯掖庭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
少府监监丞主簿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等五署暴室等丞
将作监监丞主簿左校署右校署甄官署中校署东园主章令
国子监祭酒司业丞主簿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等博士助教等
军器监监丞主簿甲坊署弩坊署
都水使者丞主簿舟楫署河渠署
第十武官上
将军总叙左右卫并亲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等军附
第十一武官下
大将军并官属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监军军师祭酒理曹掾属附
三署郎官叙中郎将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四中郎将东西南北杂中郎将折冲府果毅、别将等附三都尉奉车驸马骑奉朝请附
第十二东宫官
东宫官叙太子六傅三太三少太子宾客太子詹事丞主簿司直太子庶子中允司议郎中舍人舍人通事舍人谕德赞善崇文馆学士洗马文学校书正字典膳郎药藏郎内直郎典设郎宫门郎太子家令丞主簿食官署典仓署司藏署太子率更令丞主簿太子仆丞主簿厩牧署左右卫率府副率以下官属左右司御率府左右清道率府左右监门率府左右内率府太子旅贲中郎将太孙官属
第十三王侯总叙历代王侯封爵公主并官属附
第十四州郡上
司隶校尉州牧刺史总论州佐别驾治中主簿功曹书佐部郡国从事典郡书佐祭酒从事中正都督总管节度团练都统等使附都护
第十五州郡下
京尹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南尹留守附郡太守总论郡佐郡丞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参军事经学博士医博士中正通守五官掾督邮郡尉县令总论县佐丞主簿尉五百附乡官镇戍关巿官致仕官
第十六文散官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以下
武散官
骠骑将军辅国将军镇军将军以下诸校尉
勋官
后妃及内官命妇附
第十七俸禄
禄秩干力白直仗身庶仆亲事帐内执衣防合邑士士力门夫等并附致仕官禄职田公廨田
第十八秩品一唐虞夏商周秦汉后汉魏
第十九秩品二晋宋齐梁
第二十秩品三陈后魏北齐
第二十一秩品四后周隋
第二十二秩品五大唐
要略官数官品设官沿革封爵三公宰相三老五更禄秩
官数
唐六十员,虞六十员。尚书云:「建官惟百。」郑玄云:「虞官六十,唐官未闻。尧舜同道,或皆六十。并属官而言,则皆有百。」
夏百二十员。尚书云:「夏、商官倍。」则当二百。郑玄曰:「百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