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语言的影响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最直接有效的工具,也是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媒介之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的语言能够打动听众,让他们对演讲的内容深信不疑,并自愿接受演讲者的思想和观点。
历史上著名的隐士彼得不正是凭借他充满煽动性的语言才发动了一场从异教徒手中征服耶稣圣墓之地——耶路撒冷的圣战吗?
出于对基督的狂热信仰,隐士彼得深信自己是基督召唤的使者,于是他在人群中四处奔走呼号,要开展一场收复圣地的运动。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数以千计的乌合之众,不管是劳苦大众还是权贵阶层,无不在彼得的煽动宣传下激起了宗教狂热。所有人仿佛拥有一个共同的灵魂,充满了效忠上帝的英雄主义情怀,甘愿血染巴勒斯坦的土地以表示他们对信仰的忠贞不渝。
那么,隐士彼得到底鼓吹了什么呢?他布道的核心内容概括起来只有一句简短却掷地有声的话语:“此乃上帝所愿!”我们很容易从中联想到那个时代的民众对宗教的无比狂热和虔诚。
隐士彼得正是通过宣扬“上帝的意愿”,第一次让自己在广大无知的群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群乌合之众的眼中,向他们传达上帝最高旨意的彼得是神的信使,是神挑选出来与他们交流、授予他们天启的先知。
而在其他人看来,他宣扬上帝旨意的绝对权威性颇有争议,因为这种布道意味着必须对上帝完全顺从,不容有半点怀疑。或许这也是十字军疲劳征战、烧杀掳掠以及战死异国他乡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和理由——“此乃上帝所愿!”这句简洁的天启让一切语言黯然失色。它鼓动所有的人向神权低头、服从上帝的权威,就像麦田里的麦苗在暴风中俯首称臣一样。
源赖朝像一位真正的圣者一样站在人们面前说:
“精神导师应该牢记:滔滔不绝的话语容易令人心生怀疑。”
日本也流传着一句相似的谚语:
“沉默是金,言语是银。”
但是,源赖朝当然深谙语言的影响之道,他曾经如此说道:
“人们经过深思熟虑后说出的话才是逻辑缜密的语言,如同闪闪发光的黄金一样富有魅力。人们用有条不紊、清楚明白的语言表达思想,语言中一定渗透出感染人心的力量。
“雄辩的语言是传播思想的有力工具。但我们不要抱着全盘接受的态度,从而沦为思想的奴隶,轻易被它影响和改变。只有学会选择和判断,我们才能从中获益。
“但是,意志薄弱的人却很容易被别人的语言所左右。语言的影响力像一粒种子,播种希望的语言能结出硕果累累的小麦;播种失望的语言却只能长成无用的稗草。
“同样的,人们的思想根植在没有主见的人的头脑中,就会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例如,某人对一个生性积极乐观但还不够果敢坚定的人说:‘你的心灵会不断净化,你会更加纯洁、仁慈、高尚,因为良善是人生最神圣的目标。’如果他说话时配合坚信不移的眼神、语重心长的语调,不但能够打动听者,就连说话者本身也能感受到自身散发出的正义之光和无穷力量,源源不断地照射到听者身上。
“起初语言的影响力或许非常微小,但是清晰简短的话语渐渐在听者心中扎根,不断削弱自相矛盾、逻辑混乱的负面言辞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完全扫除消极影响的阴霾,听者心中才会因此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但是,如果对一个品行不端的人预言说:‘你将成为一个罪犯。’听者最初可能心怀恐惧,但他很快会认为预言荒谬至极,根本不可能实现。可是,预言就如同魔咒般时时被召唤,并引诱他内心犯罪的冲动。渐渐地当他再想起预言时已经不觉得恐惧了。后来当他真的碰到预言中的犯罪机会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冲它笑了笑,紧接着莫名的恐惧涌上心头。预言像幽灵一样时时刻刻纠缠着他,令他痛苦不堪。终于有一天他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实施了预言的犯罪行为。如果他从没听过任何预言,就不会形成自己是罪犯的概念,他很可能就能成功地抵抗内心的犯罪冲动。可是预言却像命运的画笔一笔一画地描绘出他的未来,不断强化它的负面影响,直到变成现实。”
幕府将军用智慧的话语说:“有的家长为了纠正孩子调皮捣蛋的行为,教育方法是用可怕的惩罚来吓唬他们。正是家长们的恐吓才不断强化了孩子们对错误行为的印象,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错误行为。所以,我们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们顽皮不听话,而应该从家长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
他又说:
“那些希望帮助孩子改正缺点、改善性格的家长,如果不断吓唬孩子说:‘你早晚要死在刽子手的铡刀下。’这实际是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们的错误行为。
“而对可怜的小家伙们来说,随着心中不断加深的对未来悲惨遭遇的印象,他们也会渐渐习惯这样的威胁,甚至信以为真,从而一直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
“虽然家长们在恐吓完孩子后依然会对他们关怀备至、温柔慈爱,可是孩子们还是对恐吓心有余悸。这种错误的教育方法会导致家长渐渐丧失威信,孩子们也会逐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如果恐吓变成现实,那么孩子们一定会在痛苦中度过一生,因为单纯的孩子们不会对大人灌输的东西产生怀疑。当他们经历不幸时,只要想到父母其实早知道他们悲惨的未来却表现得无动于衷、冷漠无情,他们一定会绝望伤心。
“因此恐吓式的教育方法既破坏了家庭决策者的威信,也对孩子一生的成长不利。
“更可怕的是,如果恐吓孩子的语言简洁明了,就如同邪恶的诅咒一样在孩子们心中画下一幅未来图画,它逐渐像大树一样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并产生更大的危害。
“相比简洁明了的语言,连篇累牍的说教只会让人精神紧张压抑,它的影响力和危害性相对而言要小很多。
“伴随演说者激情四射、口若悬河的演说,一部分有主见的听众开始还紧跟他的节奏,探寻其中有用的部分。可是渐渐地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他们就懒得再从冗长纷杂的陈词滥调中搜集有价值的内容了。
“不过,他们仍然把注意力放在演说者的声音上。虽然他们也在听演说,但听过之后就完全忘记了内容。
“另外一部分听众可不想把自己搞得紧张压抑,他们无法忍受长时间枯燥的演说。听了一阵后,他们就开始走神,不再费力去揣摩演说者的思路,因为他们认为思维混乱的演说纯粹是一种折磨。
“因此,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观点的人很容易打动听众,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具备领袖的潜质,因为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他们轻松地赢得人心。
“要成为一个能够打动听众、让人信服的演说者,首先必须反复构思、准备充分,做到重点突出层次清楚。用构思好的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逻辑分明的层次,帮助听众在心中构建出演讲的提纲要领,如同一个清晰的轮廓。然后他在演说中用光影笔触一点点描绘涂抹,逐渐丰富填充,直到把听众心中的轮廓变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我们在前面已经了解到思想的力量,特别是配合眼神注视的作用,能够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再加上演说的感染力,演说者的思想一定能够征服听众,感召听众认同并追随他的思想。
“一个人如果拥有这些能力,一定能够感召和影响别人,吸引人们追随他的脚步。总之,他将成为精神领袖,用影响力的武器带领同时代的大多数人迈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这位幕府将军继续说道:“有句话叫‘英雄所见略同’,它证明同一类人具有相同的思想价值观念,因此可以相互影响和改变。相信随着人类共鸣的不断增加,终有一天‘共识’将汇聚成一股点亮人类心灵的伟大能量。
“人们追随伟大的灵魂,响应英雄的号召,充满高尚的精神正是源自影响力的共鸣和力量。
“如果演说者为了迎合品味低俗的听众而降低道德要求,故意宣讲一些低级庸俗的内容。这样的行为则应该遭到人们的谴责。
“许多演说者为了讨好听众,迎合普遍的精神需求都犯过类似的错误。
“他们辩解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们的思想。
“我认为这完全是个借口,因为我对普通大众和平庸之流阐述伟大的精神和崇高的思想的次数简直数不胜数。
“我演讲时一定要做到语言清晰准确,一般采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表达深刻的内容。每次演讲时,我都非常欣慰地感受听众们心中思想的共鸣,如同专业的演奏家弹拨竖琴时琴弦和谐的振动。那一刻我发现,即使举止粗俗的轿夫也可以被演说所打动,语言中传递出的崇高思想也能让他的心灵得到升华和洗礼。
“演说者可以通过演讲帮助听众培养道德情操,教会他们高尚的行为,并鼓励他们努力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对于那些致力于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人而言,这难道不是成功的标志吗?难道不是他们应该努力奋斗的目标吗?
“语言是各种思想的传播渠道,思想将通过语言强化自身的影响。当传递思想的语言输入我们头脑中某些细胞群并形成深刻的记忆后,又通过转述的方式传输到其他人头脑中相同的细胞组织,并当做记忆永久储存。
“因为语言和思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所以演说中应该留有思维的空间。长时间停留在一个话题上时也应该穿插短暂的休息。这样,理解较慢的听众就能有时间思考,消化吸收演讲的内容,否则他们很容易疲惫不堪。
“有的演说者思维比较发散,喜欢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上,而又不能自圆其说,言辞前后矛盾。对于此类演说,听众就会逐渐厌倦和不满,很快就放弃了追随演讲者飘忽不定的思想。他们本以为演讲中可能会有逻辑清晰的地方,这样就不用那么费心地整理思路,精神可以稍微得以放松。但事实上到最后才发现整个演讲简直一片混乱,于是他们就不再专心听他的演说。
“另一类糟糕的演说者是喜欢在演讲的时候喋喋不休,甚至说一些搬弄是非的闲言碎语。
“他们与人交谈的方式是:首先倾听人们的谈话,然后总结谈话要点,十分钟之后他们又开始重复之前已经谈了一个小时的内容。而更有效的沟通方式应该是强调谈话的主旨,完全不必再三重复说过的话。
“人们应该记住,只有简洁清晰的表达方法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学习掌握这种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功课。
“适当的停顿也是成功演说者所必须掌握的技巧。演说者在讲完一部分内容后应稍作停顿,引导听众关注重点,忽略无关紧要的细节。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演讲者和听众很好地互动沟通,听众更容易接受演说者的思想。
“演说者还必须具备超强的判断能力,清楚是非对错的区别和界限。只有他本人行为端正、道德高尚,他的演说才具有说服力、影响力。
“所以,他必须确保演讲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一旦他胡编乱造甚至隐瞒欺骗,谎言就会被人揭穿,他将名誉扫地,所谓的影响力也只是昙花一现。他必须铭记金叶子上铭刻的赞美玉石品格的话语:
“谎言卑微如尘土,真言伟大如美德。
“正如珍贵的装饰品让客厅变得雍容典雅,密封的玫瑰花瓶让节日的餐桌变得美丽生动。诚实的品格也能让一个人变得气质高贵。”
密封的玫瑰花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希腊古老的习俗。其实这并不是希腊哲人的专利,早在几个世纪以前的日本思想家之间就开始盛行这种传统。
习俗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沉默之神哈伯克拉底送给爱神丘比特一朵他亲手摘下的、象征沉默和严守秘密的玫瑰花。
他期望调皮的爱神丘比特能够保守住爱神母亲维纳斯的秘密。因为爱神总是用箭到处乱射,随时准备着泄露人们心底的秘密。
后来古希腊哲人开始效仿沉默之神的做法,然后日本思想家们也纷纷学习。人们举办宴会时都会摆放一个密封的花瓶,而花瓶的盖子则绝对禁止打开。
花瓶中装满了玫瑰花。花香随着瓶盖上的缝隙散发出来,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禁不住猜测花瓶里装着什么鲜花。
这个花瓶提醒来宾们要保守秘密,不要把宴会上的谈话向外传播。
后来这也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它意味着参加聚会的所有人应该慎重对待宴会上的一切谈论,不要在酒精的作用下把谈话的内容透露给任何人。
我们现在评价一个没有保守秘密的人时,常说的一句话是:“他打开了玫瑰花瓶。”这句人人都会说的隐喻实际上源自古希腊的传统,只是现在鲜有人知道它的起源罢了。
虽然这句话在语源学上的历史已经不为人知,可是我们十分感激源赖朝在他传授课程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温了它的来历,我们也将铭记这句隐语的深刻含义,并将这种悠久的传统美德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