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续编_4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4章 兵政十二地利上(9)

與王璞山書

曾國藩

荊襄扼長江之上游。控秦豫之要害。誠為古來必爭之地。然以目前論之。則武昌更為喫緊。蓋賊首既巢金陵。近穴鎮揚二城。遠處所宜急爭者。莫要於武昌。昔人謂江自出蜀以後。有三大鎮。荊州為上鎮。武昌為中鎮九江次之。建業為下鎮。京口次之。今粵逆已得下鎮矣。其意固將由中鎮。以漸及上鎮。聞九江安慶。近已設立偽官。據為四窟。若更陷鄂城。上及荊州。則大江四千里。遂為此賊專而有之。北兵不能渡江而南。兩湖兩廣三江閩浙之兵。不得渡江而北。章奏不克上達。 朝命不能下宣。而湖南江西。逼近強寇。尤不能一朝安居。即使賊兵不遽渡湖南竄。而沅湘固時時有纍卵之危。然則鄂省之存亡。關係天下之全局固大。關係吾省之禍福尤切。鄂省存則賊雖南竄長沙。猶有倖存之理。鄂省亡則賊雖不南竄長沙。斷無獨存之勢。然則今日之計。萬不可不以援鄂為先籌。此不待智者而決也。足下義氣薄雲霄。忠肝貫金石。望率湘勇三千。即日渡湖而北。與岷樵石樵之師相合。力保鄂城。以固全局。則不特湖南受其利。天下實有賴焉。

與曾節帥論東南戰守形勢書

羅澤南

竊嘗統籌天下之大局。黃河。北條之水也。秦晉燕趙之險憑之。大江。南條之水也。巴蜀荊襄徐揚之險憑之。河水渾濁。操舟維艱。長江數千里。一帆可以上下。故東南爭戰。必恃水陸之兼濟。大江之要害有四。一曰荊州。蜀江初出峽之水也。荊州不守。則西可以窺蜀。南可以襲常澧。一曰岳州。沅湘洞庭之水由之以匯大江者也。岳州不守。可因之以犯長沙。窺衡嶷。而通嶺外之寇。一曰武昌。江漢之所由合者也。荊岳諸州倚之為鎖鑰。而溯漢水而上。即能犯湖北之襄鄖。陝西之漢中。度南棧可以爭劍閣。踰北棧可以據陳倉。秦蜀奧區。悉為震動。一曰九江。大江東流。彭蠡入之。南昌之門戶也。西踰湘南。東犯閩浙。在在可通。此皆自古用武之國。智謀之士。所必爭焉者也。至於皖城。江表重鎮。為都金陵所必重。而非長江險要之地。建業龍盤虎踞。古稱天險。而地居下流。勢尤不足以控西北。荊岳鄂潯。非其所有。遂有岌岌不可終日之勢。六朝偏安江左。其安危恆係於荊襄。有宋南渡諸臣。日以爭江夏爭荊襄為事。故得偷安於臨安。元伯顏一入襄陽。下武昌。南宋不能復支。以成建瓴之勢故也。粵匪倡亂之始。不過桂林一隅耳。無與於長江之險也。程制軍防堵衡永。不能以兩湖之全力。守嶺表之險要。致賊踰嶺而北。陷道州。陷郴桂。逼圍長沙。我師力守。得保省城。賊遂迂道而破岳州。破武昌。破九江。破皖城。僭號金陵。當其時賊勢初成。羽毛未豐。利金陵之富侈。饜一己之貪求。自岳而鄂而潯。皆得之而不守。使收武漢之餘燼。據上游以自固。居高臨下。亦無難制賊之命。當時封疆大臣。亦無有計及此者。賊得金陵之後。遂日以上犯潯鄂為事。咸豐三年夏。奪九江而薄江省。江中丞進援江西。賊不得志章門。因而上窺武漢。浸假而據漢濱之德安矣。浸假而上據岳州矣。浸假而逼長沙。迂道以據湘潭矣。由是而湖南之常德澧州。相繼胥溺。湖北之荊州。亦為賊所擾。長江之險。盡為賊有。東南大局。幾有不可支者。賴麾下提師湘南。操水軍以肅清江面為要著。湘潭一戰。賊鋒始折。因而復常德。復澧州。進攻岳州。賊勢大挫。武昌之久為賊踞者。亦得以一鼓下之。嗣是而大冶而興國而蘄黃而廣濟而黃梅。轉戰千里。所向無敵。長江之險。幾復盡為我有。賊之所保者。僅九江一孤注耳。勝負無常。變生不測。水師攻破九江。賊船下泊湖口。以阻江西內湖之戰艦曾為賊虜者。使之不得出大江。湖口賊卡既破。小舟駛入彭蠡。舉賊舟而盡焚之。我軍巨艦之在江西者反兩為賊所火。陸師由蘄黃而南者。亦頓於潯城。與之相持不下。楊制軍不乘我師克復武漢。力圖善後以備不虞。不自揣量。率請以攻勦北路是任。致賊復襲廣濟陷黃梅。武昌漢陽。又為賊所淪陷。東南大局於是為之一變。

今官軍所能力持者。獨有潯江一險耳。九江雖為賊踞。陸師之圍之者。賊不敢攖其鋒。湖口雖為賊守。水師之在南康者。賊屢為其所敗。潯城逼近金陵。兼能牽制武昌。故賊深以為憂。必欲從而爭之。犯弋陽。擾廣信。且欲從信水以下彭蠡。而抄我師之右矣。據義甯。守梅嶺。且欲從修水以下彭蠡。而抄我師之左矣。幸賴麾下指示方略。澤南因以獲捷於其閒。江右東西兩路。俱為安輯。九江門戶益固。賊不得恣意於武昌。兼以湖南之水師。堵於金口。官制軍之陸師。已及德安。武昌雖為賊據。當有不難撲滅者。特以湖北之崇陽興國通城通山。囗盜如毛。荐食之心。無有饜足。崇通之賊不除。江西之義甯武甯。湖南之平江臨湘巴陵。終無安枕之日。是以欲制九江之命。未有不從武漢而下。解武昌之圍。未有不從崇通而入者。為今之計。惟有率南康之水師。與圍潯城之陸師。合力以攻湖口。橫踞大江。以截戰船之上下。更選勁旅。埽通城通山崇陽興國之賊。悉其種類而殲除之。則江西湖南兩省之邊患。可以漸紓。然後乘勝以下咸甯。出江夏。與湖南駐泊金口之水師。相為聯絡。以攻鄂渚。復漢口。是不惟荊岳可固。即九江殘孽。亦將不攻而自下。蓋賊欲保金陵。必得鄂潯。而後無西顧之憂。我師欲復金陵。亦必先收鄂潯。而後成建瓴之勢。南條既清。北條自固。國手下棋。必爭先著。形勢所在。固有不待龜蓍而後決者。澤南奉委從戎。力小任重。夙夜祗懼。常自恐其有失。然苟有可以效力之處。雖備極艱險而不辭。儻不遺葑菲。欲俾以勦崇通援武漢之重任。則願益以千人以厚其勢。予以數月之餉以儲其糧。雖自知其不才。亦願枕戈嘗膽以從事其閒。以殲此一隅之囗醜。成敗利鈍。古人亦難逆睹。澤南亦惟盡其事之所當為。與夫力之所能為者。以不負委任之至意而已。

與曾節帥論分援江西機宜書

羅澤南

二月二十三日。接到手書。知吉安失守。武甯城又為賊分股所破。又知翼賊已至臨江。分支上據囗州。江西之事。一何糜爛至此。讀之心痛。章門兵勇猶多。竟無一得力者。來札調湘勇回援。理宜即日就道。以副懸望。而此閒事勢。有不能遽行者。澤南到武昌。已逾三月。賊負嵎自固。久頓城下。即不能安江漢之生靈。又不能拯章門之災厄。寸心思維。抱慚殊深。然以事勢論之。今歲之圍武昌。與去歲智亭軍門之圍九江。其勢不同。去歲圍九江。江面非我有也。北岸非我有也。即南岸東路之湖口。西路之興國瑞昌。皆非我有。無論潯城不能破。即破之亦不過得一孤城。於大局無補。今歲之攻武昌。北岸為我有。南岸為我有。江面自沌口而上。皆為我有。其所未圍者。祗水路下游一面。而楊厚菴之水師。已料理下泊。現在賊糧將盡。勢日窮蹙。若得水陸俱下。釜中之魚。必不能久生。湘勇遽然撤去。則潤之中丞之兵單。不能獨立於南岸。不特前功盡棄。其禍殆有不可知者。去歲武漢之賊。其初猶弱。自八月韋政上據。所部皆賊中死黨。非有勁旅。不能制其命。洪山之路開。雖中丞之陸師。厚菴之水師。同駐金口。足以守此一囗。賊必如去秋故事。上犯咸甯蒲圻。以窺岳州。其禍不獨在湖北。即湖南亦將難以支持。楚中士民。惟恐湘勇之去。與江右之日望湘勇來者。殆無異情。況武漢天下樞紐。我與賊所必爭之地。垂成而急釋之。尤非策也。特江右東南腰膂。一有不虞。東面之閩浙。西北之兩湖。皆有脣齒之患。且南通兩粵。賊之詭計。每思由江西湖南以通粵中之氣。石黨之上囗州。實欲為此。不急圖維。則東南之禍。亦將不可勝詰。兩湖之人。祗知兩湖之宜守。謂湘勇不可遽行。江右諸公。祗計江右之多難。謂湘勇必當速援。此皆非通籌全局之論。澤南所部湘營。自入楚後。日益加多。合寶勇共計有七千二百之數。所以加至此者。冀武漢克復以後。可以南北兩路。夾江而下潯城也。頃已分派李迪菴之二千。劉峙衡之一千。移駐囗灣。其地去洪山約十里。聲息相通。距壇角以下江岸。祗二三里之遙。扼之可以斷賊青山陸路之糧。水師大船。俱已辦就。待東南風作。即便下燒。一炬而盡之。妙矣。即不能焚。賊船必下駛以避火。我船即隨之而下。與迪菴之陸師相為聯絡。或下樊口。或出田家鎮。賊水路之糧亦斷。孤城定難久踞。如幸兩城頓破。則湘勇之援江西易易耳。即不然。將分迪菴峙衡之三千人。與寶勇之八百。由武昌攻大冶興國。各處之賊。皆不過數百。以此三千八百之勁旅驅之。殆如秋風之掃落葉。因乘此入江境。復武甯。以俟麾下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