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续编_4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9章 工政十七海塘(4)

東西海塘。險工林立。修不勝修。請多修。則知經費有常。欲少修。又恐要工貽誤。查二十八九兩年。風潮猛烈。固屬從來所未有。然究由南沙漲寬。北岸受擊所致。本年三月閒。過江巡視南沙。由蕭山之長山河莊。至山陰之黨山埠。一百數十里。昔之海潮故道。今則盡成沃壤。登河莊黨山。遙望東北海面。寬闊不及十里。舊沙之外。接漲新沙。又接漲陰沙數百丈。有潮退尚未顯露者。南沙日漲日寬。北岸愈擊愈猛。柴埽既多衝刷。並及行路溝槽。此險工所以偪近石塘也。近來工員承辦。往往視為畏途。誠以工險則例價不敷。屢修則賠累不起。年復一年。石塘遂形坍缺。茲據工員呈請改復一年固限。明知 國家經費支絀。事違成例。何敢遽議更張。第念今日情形。實有艱難之勢。與其遷延潰決。多費十倍百倍之金錢。似不若酌量變通。尚冀七年三年之艾蓄。查西塘新建埽工。估銀六十餘兩。折建四十餘兩。定例固限兩年。今則透底者盡須綑埽。而請修者仍辦折建。以不敷之例價。兼固限之長。賠累不支。實恐貽誤。似應請分別辦理。其尚存溝槽行路。仍照柴塘給價。其坍卸近石塘者。悉照新建埽工例興修。工分平險。而建築仍守初章。似較平允。至兩年固限。在當日隨時遞加。亦因海塘章家菴一帶。北岸微有漲沙。潮勢平緩。自可因時制宜。今則南漲北坍。情形判若霄壤。可否量為變通。似於修防核實之道。兩有裨益。此西塘現在之情形也。至東塘戴鎮念尖四汛。惟鎮念兩汛。有埽工三千餘丈。其餘俱係坦水。迆西者尚屬完善。而迆東坍卸埽工。仍復不少。且石塘潰決之處。閒段亦有數十丈。現潮水項衝撲塘。甚或漫蓋塘面。履勘周遭。尤為危險。若不及時修築。其坍卸可立而待。此又東塘現在之情形也。惟欲修工。必先籌費。上年多辦險工數百丈。幸保無虞。而請費至二十四萬有餘。已為破格之舉。明知本款不敷。方冀今年量為撙節。詎料兩塘情形尚復如此。南沙有日促之勢。風潮多意外之虞。萬一秋汛猛烈。真有不堪設想者。應請鴻裁擘畫。指示機宜。俾工員不致畏難。可以及時修理。庶幾有備無患矣。

竊思海塘受病。深而且久。自道光五年以前。南沙止千餘丈。十年七月風潮案內。以工段過多。僅將險中。尤險各工興修。其次險及續損者未辦。以致十一二年塘工大壞。加以十三年又漲沙三千餘丈。潮勢日趨而北。自此工程修不勝修。十四年奏請 欽差大辦海塘。駐浙監修。共用銀一百五十七萬有奇。兩塘各工。仍臻完善。嗣後每年額設歲修東西柴埽工息銀十五萬餘兩。東塘石工息銀二萬四千兩。坦水銀五萬兩。共歲修經費二十三萬餘兩。誠不為少。然生息銀十三萬餘兩。息按引輸。年不敷用。前運司詳明先於公息項下墊給。迄今運庫想亦無多籌墊。節省司費二萬餘兩。亦由運庫按年移解。近年引滯課絀。未能按解。且聞欠解尚多。此十五萬歲修之支絀也。石塘生息二萬四千兩。聞本銀已挪缺六萬有餘。約收息少三分之一。此石工之支絀也。坦水五萬。係借撥鹽餉。自道光十九年撥過一次。上年就是款存項提撥。亦非歲額。各款支絀情形如此。所以近十年來。每歲修或用十五六萬兩。或用十七八萬兩。但可敷衍平安。想無不力求撙節。惟二十七年用過乎儉。僅用銀十二萬兩。險要一概停修。從此塘工再壞。二十八年用至二十二萬餘兩。而停緩者尚多。至二十九年風潮猛烈異常。石塘次第坍圮。雖仍擇尤險者搶修。已用至二十四萬有奇。三十年霜雨兼旬。山潮匯擊。石塘處處坍露。決至十四堡之塘身一百二十丈。工員搶險。奮不顧身。勞不惜命。實用銀十三萬有奇。而柴埽各工。計修三千五百餘丈。用銀二十八萬有奇。而就東西兩塘柴埽工合計一萬四千餘丈。不及四分之一。坦水工五千六百餘丈。不及二十分之一。上年西塘工程倍於東塘。而沿塘險要者。尚有五百餘丈。東塘柴工坦水。久已傾圮不堪。自上年少減緩修。今又險工林立。若復遷延停緩。將來決裂。修補尤艱。思念及此。每至終夜傍徨。一籌莫展。而又諗知藩運二庫支絀。歲修定額尚不能敷。其何堪此意外支發。然使因費無所出。遂竟置七郡生靈於不問。爾時即身被重譴。固無足惜。其如公事何。天下事有費少而功多。有費糜而無補者。有及早則弭患於無形。稍遲則禍變相尋悔不可追者。事會之來閒不容髮。豈獨海塘。即以海塘而論。從前兩次敗壞之由。亦前車之鑒也。惟受病雖深。尚當救治。懇飭藩運兩司設法另籌經費。或每歲仍請酌留鹽餉若干。稍能歲修充足。海塘自可改觀。而官民均受其福矣。

建復浙海東中兩防石塘記

戴槃

海塘之築隄也。始於唐開元九年。前此已有築者。無可稽考。大抵所築皆土塘草塘。以後造木櫃石囤。塞其要處。所謂石囤者。皆以碎石為之。非囗石為隄也。海甯之有石塘。自我 朝始。創始於康熙。改建於雍正。告成於乾隆。而魚鱗塘之名。遂為一定不易之制。前代修築。必俟海嘯潮溢。衝潰塘隄。始行補救。我 朝軫念民生。鉅工屢舉。一切制度。積久大備。並定歲修章程。以為一勞永逸之計。考之志書。海塘自仁和望江門外。至海甯尖山前。則東西兩防。後添設中防。移台州通判改為同知。駐於翁汛。遂有三防。共建有石塘一萬九千餘丈。海甯地居濱海。潮汐往來。惟恃一帶石塘。隄防捍禦。誠百世之利也。道光年閒。因修築工程浩大。   特命廷臣駐工督辦。閱兩載而工竣。建修石塘一千七百餘丈。自此以後。隨損隨修。遂得晏然無事。迨咸豐三年軍興來。歲修銀移作軍需之用。不遑兼顧塘工。而海塘遂失修焉。庚申遭兵燹。至甲子收復。而石塘之倒塌者。多至數千百丈。大府憂之。慮海水之泛濫而旁溢也。奏請興辦。先築海甯之繞城石塘三百餘丈。以囗城中居民。疏入。 朝廷命督臣吳公來浙。會同撫臣馬公勘估。勘明三防石塘缺口四千五百餘丈。應行建復。以外拗裂石塘二千二百餘丈。亦須拆修。   皇上允疆吏之請。遂於同治五年開工。次第興辦。始辦西防石塘。繼辦中防石塘。共一千六百六十丈有奇。然此皆塘後之工。而非臨水之工也。塘後之工。用力易而成功速。臨水之工。用力難而成功遲。歷來辦工築隄。皆於塘身後開槽施工。今因缺口處處均須聯絡。不得不辦臨水之工。開槽須先築子塘。塘成戽水。事半功倍。此一難也。沙隨潮至。潮退沙淤。挑淨方能動工。此又一難也。每年春夏秋有三大汛。時逢潮水旺盛。難以施工。每月亦有兩汛。小汛日。工作尚有三四時。大汛日。工作止有一兩時。釘樁安砌。俱有定價。匠役人夫。因工價所得者少。退縮不前。此又一難也。余督辦翁戴鎮念尖五汛工程。皆東中防臨水之工。翁戴二汛為尤難。翁汛塘身低而蓄水不能露底。戴汛沙性堅而釘樁不能如式。則又於三難之外有此二難。此人所共知其難畏其難。而不願趨事赴功者也。余自十年秋七月來海甯駐工。督辦戴鎮二汛石塘。以為必遲之久而後成。遲之又久而後成。乃時歷二載。竟能告竣。余之始願實不及此。迨辦翁尖二汛。並續辦念汛東西兩段石塘。各夫役均能踴躍急公。余奔馳塘隄。無閒始終。夏不得避暑熱。冬不得避風寒。督率在工各員。黽勉從事。不敢告勞。俾臨水石塘要工二千六百餘丈。一律完竣。計自興工以迄於成。甫經五載。不可謂不速矣。此皆仰賴海若佑順。上下相與有成。余何敢居功焉。夫工程之遲速。視乎天時地利人工。非三者俱備不可。天時宜多晴而少陰也。地利宜落水而見底也。人工宜克勤而無怠也。化難為易。轉遲為速。天為之地為之亦人為之耳。是為記。

改建東中防石埽二坦記

戴槃

坦水所以保護塘身之本根也。自康熙五十九年。始築坦水。歷雍正乾隆兩朝。遞有增加。坦水之制。前用碎石鋪砌。有多至三四五層者。後改用條石一二三層不等。所謂條石坦水是也。而其中亦有用塊石者。蓋面不加條石。是為塊石坦水。咸豐兵燹後。歲久失修。各汛所有坦水。大半無存。此塘樁日形敧斜。石塘之所以倒塌。而無坦水以保護之故至此。舊辦石坦。有頭二坦之分。每丈工料銀。頭坦二十八兩有奇。二坦三十七兩有奇。同治三年收復省城以來。百物騰貴。塘上需用工料。照舊價幾及倍之。廳員遂有改建埽坦之議。可以省事。可以節用。建辦易而修理亦易。大府許以為可。遂定制度。計工用。高至一丈。底寬二丈四尺。面寬二丈。無分一層兩層。用柴用木用草。均有定數。前保護塘基。有石坦而無柴坦。今則以柴為之。於是石埽二坦。並行不悖焉。余督辦戴鎮二汛石塘。有石坦。有埽坦。石坦仍照舊制。皆雙坦而無單坦。埽坦悉照新章辦理。然此皆新建石塘之坦水。而非舊存石塘之坦水也。余未到工以前。戴鎮汛前辦埽坦。為數不少。石坦亦辦至數千丈之多。承辦之人。經理未善。經費不能節省。幸賴巡撫楊公囗任。改檄賢員妥為辦理。遂得與余督辦之石埽二坦一同竣事。數年來。仍賴余石塘等工。留存保固銀兩。以資挹注。至今各坦均能安堵無恙。余又接辦翁尖二汛並念汛東西兩頭工程。亦有石埽坦之別。石坦皆用塊石為之。則又與條石不同。兩防五汛。共辦條塊石坦四千餘丈。埽坦二千餘丈。內埽坦改為埽工者一百餘丈。現石塘大工雖未告成。而坦水已一律完竣。其尖汛有未做坦水者。皆屬可緩之工。自今以往。坦水整齊。石塘根基。無不堅實。以後防斯汛者。如能隨時修理。遇事講求。夫亦可永言保之矣。惟石坦護塘根。由來已久。今有改作埽坦之處。究一時權宜之計。竊願因時制宜。相度地勢。於潮水頂衝地方。或以柴坦加為柴埽。尤不能不望於後之服官海防者也。是為記。

全书完,更多原著好书尽在QQ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