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续编_4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0章 兵政二十二勦匪四(4)

臣於金積各犯解訊時。細心推鞫。有供稱馬化囗能知未來事者。如遠客來訪。必預知同伴多寡之數。從前官軍攻勦甯靈。馬化囗父子兄弟。悉眾抗拒。預言官軍將退回民無事之類。有供稱馬化囗時露靈異。療病則愈求嗣則得之類。有供稱馬化囗於投入新教之人。向其自陳過犯。罰撻皮鞭。代為懺悔。即可免罪之類。回性多疑善詐。異於常人。然一經新教蠱惑。即如醉如癡。牢不可破。方金積長圍久合。時陝甘各回。饑困殊常。至殺人以食。而馬化囗父子兄弟。藏有餘粟。無敢竊議之者。迨局勢危迫至極。猶且互相寬慰。謂總大阿訇必有保全之法。馬化囗詣營求撫。意在一身塞咎。見好諸回。而諸回目踵營看視者。日凡數輩。見馬化囗輒雙膝齊跪。不呼之起不敢起。如非迷惑陷溺之深。豈宜至此。茲幸誅夷遷徙。異患可冀永除。惟新教傳染已廣。回民聚集之處。率有傳習新教之人。不及時嚴加禁絕。仍慮歷時稍久。故智復萌。不逞之徒。時思竊發。又將重煩兵力也。除已獲海里飛阿訇諸逆穆四穆五馬承祺牛占元牛占寬等。業經訊明懲處。未獲之金師傅馬篆鮮二等。咨行各省。一律捕治外。一面出示曉諭。所屬各府廳州縣回民。嚴禁傳習新教。其從前誤被新教迷惑之人。概准自首悔教。免其治罪。庶幾漸趨覺路。永拔迷津。新教絕而回族安。關隴可保百年無事也。至各省傳習新教。為時尚淺。良回僉稱新教傳染雖廣。各省回民亦頗知為彼教異端。多有不囗遽信者。如黑龍江回民約二千餘。而傳習新教者僅祗百餘。即其明驗。若乘此時嚴加諭禁。無難預杜亂萌。合無仰懇  聖慈。飭下各將軍督撫大臣嚴禁回回新教。出示轄境各回寺。嗣後遇有新教阿訇海里飛等到境煽誘愚回。即由各回寺首董縛送所在官司訊明懲處。其從前被誘誤入新教之人。仍准首悔免罪。則愚回有所懼。良回有所慕。不但地方可臻安謐。即回民亦長荷 高厚保全之恩於無既矣。臣每繹 廷旨。分良匪不分漢回。敬仰我  皇上仁育義正之德。上符   高宗。實握千古治戎機要。謹就愚陋之見。據實陳奏。伏乞  聖鑒訓示施行。

安插就撫陝回請增設員弁疏同治十年

左宗棠

竊陝回窘蹙就撫。經臣馳報。欽奉 恩旨允准。旋據三品卿銜即選道劉錦棠陝西提督雷正綰陝安道黃鼎等。分起押解。陳林一起男婦大小一千五百六十四名口。馬振江一起男婦大小八百四十八名口。赫青選一起三百八十三名口。馬化一起一千二百七十八名口。余彥祿閻興春余兆臨拜萬江金明棠安傑等各起男婦大小五千五百五十餘名口。內除挑出壯丁四百名。交安傑藍明太帶隨官軍征勦外。餘俱陸續解赴平涼。其老幼婦女無親屬夫男者五百七十餘口。病臥不能行走。留養廣武營。聽其痊愈擇配。沿途除病斃外。復收集從前散匪東西兩山餘眾五百餘名口。比齊抵平涼。臣兩次親臨點驗。實共一萬有奇。內除前安插平涼回民認領親眷五百餘名口外。實發化平川安插者。男女共九千四百餘名口。察看丁壯不過二千。餘皆老弱疲病而已。化平川地在華亭縣西北一百七十餘里。東南距平涼百里。南連崆峒。西北均阻高阜。巖壑環峙。兩水縈繞。一為化平川。一為聖女川。合流入白面河。入清水縣界。中橫寬五六里。長三十餘里。似亦前代安置降人之地。顧其詳不可得知。臣前委記名道馮邦囗前往相度。改聖女川為聖諭川。為宣講之所。白面河曰北面河。示拱極之義。飭千總牟春陽帶土勇二百四十名。分囗關山三才鎮各口。調記名總鎮喻勝榮帶所部平江營扼囗化平鎮。以司稽查。馮邦囗帶同委員於化平鎮點驗之後。按口俵給賑糧。丈量地畝。按戶分撥房屋囗洞。大致安妥。購給附近該處土宜種子。酌發耕牛騾驢。督其開墾播種。察看回眾情形。於九死之中。得此生路。其不敢再萌異志。固在意中。惟回俗畏所管頭目。較之漢民畏官尤甚。而彼教誦經祈福之師。名為阿渾。又時以異說蠱惑愚蒙。為回俗所信奉。以致一夫倡變。亂者四起。從前道光年閒。張格爾以回教阿渾和卓搆亂者此也。按阿渾。回教名阿訇。訇與洪音近。漢民呼為阿洪。今之馬化囗。即新教總阿訇也。和卓即回教所稱教師後裔貴種。在阿渾中尤尊。明史所稱火者。即和卓之音訛。馬化囗之署其父墓碑稱為教父。蓋竊和卓貴種之意耳。欲變其舊俗。同我華風。亦非先王不易民而治之理。惟於安插伊始。於編審戶口中。隱寓保甲之意。十戶一長。百戶一百家長。令其鈐束散戶。而設官董之。凡一切戶婚詞訟均取決焉。乃可散回目之勢。而以其權歸之官。庶幾政令行而統紀壹。回民鮮讀孔孟之書。故不明其理。因而不知趨向。今欲其誦讀服習。一從儒教。事有難行。然臣前奉到   聖諭十六條。附易解一書。義蘊精深。詞旨易曉。而大經大法。畢具於此。上年曾敬謹刊印。頒發陝甘各州縣教官。朔望宣講。令漢回土民有所遵守。今復發化平川回民。俾知不易其教者。 朝廷惇大之施。不鄙夷其民者。  聖化覃敷之義。長治久安。或基於此。如蒙 俞允。添設化平川廳通判。化平川營都司。則廳屬各員。營屬各弁。亦應添設。容當續行陳明請 旨。謹將籌辦情形。據實附奏。伏乞  聖鑒訓示施行。

西師宜從緩圖密疏光緒二年

鮑源深

竊維出位之謀。古所深戒。矧臣已去位。行即歸田。何敢妄論戎機。謬參密勿。第渥荷   累朝恩遇。兼蒙  聖主優容。縱所見無當於時宜。而私忱難安於緘默。光緒元年正月。臣曾以邊事需餉緊迫。各省籌撥艱難。請西師暫緩出關。密陳  天聽。奉 旨留中。嗣經左宗棠力任其艱。督師遠勦。捷書屢報。囗下堅城。北路已一律肅清。南路亦即將收復。閱部文與邸報。益徵臣前此所見之非。祗仰 宸謨。已臻盡善。夫何復有後言。而臣於此。猶不免鰓鰓過慮者。竊念遠略固王者之威。窮兵亦聖人所戒。自烏魯木齊瑪納斯二城克復。  天威已足遠震。似規取南路之舉。尚可緩進徐圖。蓋西征一事。實盡天下之兵力。竭各省之餉源。悉以注之。兵力易憊。過用則力將不支。餉源易窮。屢徵則源將不繼。此其可慮之狀。敢就愚見所及。覶縷以陳。用兵之道。合則見厚。分則見單。軍行日遠。兵勢不能不分。現在西征各軍。去關外已三千餘里。由吐魯番而西。歷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葉爾羌英吉沙爾以抵喀什噶爾。計程又四千餘里。其閒監護須軍。留後須軍。克復一城。不能不派軍鎮守。行營待餉。不能不派軍轉輸。兵數仍前。其效命於前敵者。勢必日見其減。況前此瑪城收復。損傷精銳已多。此後懸軍深入。萬一不能得手。進固難以為功。退且無以為守。此兵分力單不能不早為慮及者也。自古用兵。必就地籌餉。關外無可籌備。涓滴皆仰給於中原。自師行出關以來。各省籌餉。均已力竭精疲。今師行愈遠。協撥愈難。無論羅掘計窮。一或力有不支。必致戎機立誤。就令極力供應。不少短絀。而轉運或數千里。或萬餘里。道遠途長。設有意外阻滯。不能如期而至。懸軍待食。保無飢潰之虞。此則路遠餉難不能不早為慮及者也。抑臣更有慮者。逆回倡亂十有餘年。關內廓清。餘逆悉歸於關外。北城囗下。死黨又并於南城。我軍去關尚近。後路自可無憂。今則愈入愈深。縱沿路有兵扼守。而地皆沙漠。防不勝防。抄襲為回逆慣長。設我方銳意直前。彼忽偏師截後。爾時腹背受敵。首尾不能相應。非但未得之南路。收復無期。即已下之北城。亦虞復竄。此則銳攻前進之時又不能不轉為慮及者也。回民之情。關外異於關內。平回之策。近時亦異於   先朝。關內回漢雜居。懲創之餘。可以悉就安撫。關外回種聚族。勦平之後。未必遽能帖然。是以乾隆年閒回疆底定。各城悉駐勁兵。當財賦充足之時。雖歲費餉需三百餘萬金。未形支絀。今各城復後。若照前增兵駐守。歲費數百萬。際此度支窘乏。其力安能。如因此不設重兵。又不足以資震懾。回情反側。萬一再形狡逞。豈能屢動 天戈。且回疆多與他國為鄰。今昔情形不同。難必不日久釁端別啟。熟思審計。不惟目前餫饋維艱。未易操速成之券。更恐他日歲費無出。愈難建善後之謀。此則全功告成以後更不能不遠為慮及者也。

至於內地各省。現雖一律肅清。究竟久經兵燹。民生未裕。民力未紓。民氣亦未十分安靜。西北則散勇馬賊。乘閒肆行。東南則會匪齋徒。潛滋搆煽。藏奸伏莽。在在可憂。加之水旱偏災。頻年入告。飢民流離載道。方虞撫輯無方。再責以鉅款餉需。迫令儲蓄一空。不遑自顧。地方猝有事故。何以應之。此其可慮情形又不在邊軍利鈍之閒。而在大局安危之際也。臣豈不知新疆為   高宗開拓之土宇。西征為   先帝未竟之事功。  皇上志在必行。臣工義當共體。且未經興師。事猶可已。亦既全師前進。功在垂成。豈容輕議頓兵。機宜坐失。然而緩急不容並營者。時也。中外不能兼顧者。勢也。騖目前而忘久遠。非安全之至計也。置緩圖而急先務。乃聖哲之良謨也。  皇上沖齡踐阼。值時事多艱。臣愚以為今日要圖。首先內地。京師為天下根本。帑藏宜充。直省為京師屏藩。庫儲宜裕。海內多未復之元氣。宜休養以厚其生成。四方有未靖之人心。宜防維以消夫隱慝。此其機宜所在。以視用兵荒徼孰後孰先。若慮師征正在得手。忽爾停兵。無以昭示天下。不思虞舜征苗。有振旅班師之舉。文王伐崇。有退而修德之文。古聖人中道息兵。原非示弱。當年饑用匱之際。為休兵裕餉之謀。大義堂堂。何不可上告   祖宗。下示臣庶。唐臣陸贄云。善為國者。尊惠養威。又云。威不用而畏如神。此其言正不妨用之今日也。可否請 旨飭下西征各軍。暫緩進規南路。權就北路已復各城駐囗。仿漢趙充國屯田之法。以守為戰。以逸待勞。兵合則力不分。道近則餉易給。師不涉遠。既無抄襲之虞。糧出於屯。並免轉輸之費。且節巨款以實內地。斯空虛無慮。而倉卒之患可防。留餘力以顧中原。即安定已臻。而久遠之謀益固。遲之數年。兵足而後興師。餉充而後進取。於 國威毫無抑損。於軍事倍覺從容。管蠡之見。是否有當於萬一。惟冀  聖明宥其愚戇而採察焉。臣六年疆寄。未效涓埃。今而衰病蒙 恩。准予開缺。交卸在即。以戀 闕之微忱。迫而效匡時之迂論。謹昧死瀝竭以陳。伏乞  聖鑒訓示。無任悚惶戰慄之至。

西征之舉。言者紛紛。此疏尤剴切詳盡。當內難甫平。遽勤遠略。徵兵籌餉。倍形艱鉅。卒之勞師十年。竭天下財力。始克蕆功。老成謀國。具有深慮。未可以迂論置之。且益見西征成功之不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