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工政十五直隶水利下(2)
一淀泊淤地不宜耕种也。畿辅地方平衍。河道纵横。入海之处。惟海河一门。全赖大泽以容蓄众流。传递归海。计畿内大泽有六。曰大陆泽。曰宁晋泊。曰西淀。曰东淀。曰塌河淀。曰七里海。皆能收束众流。缓其奔突之势。实水道之关键。众流之纲领也。川无泽不止。泽无川不行。二者相为表里。讲求水利者。当以此为先务矣。迩者北泊为滹沱淤塞大半。渐成平陆。东淀受浑河子牙之淤。水广而浅。塌河淀七里海为民占种。西淀中多淤田。甚或报垦升科。地方有司。受其所惑。殊不知阻遏水道。其咎綦重。惟是积重难反。围圩耕种之地。未能悉行除去。是不可不详查。如有实在阻塞水道之处。宜急为铲挖。永行禁止。乃为有益。 直隶地方广阔。河道纵横。应修之处。指不胜屈。既不可枝枝节节治之。致有上通下塞顾此失彼之病。然同时并举。工作浩繁。经理亦虑难周。自应分别缓急兴修。谨将应修各工。分别于后。○急工 廓清东淀捞淤。并芟刈苇根水草。 添权家口减河。以分入海之势。 修复红桥以西隔淀迭道。 开挖子牙正支二河。并浚新河。 疏子牙河故道。并三支黑龙港。 开胜芳中亭二河。 开河间唐洋二河。 定州唐河疏归故道。 塞冶河入滹沱之路以助滏。 开清苑满城境内金线河。 疏挖赵北口迤东清河口一带河道。 修赵北口十二连桥。 并除西淀中圩田。 修千里长堤。并隔淀堤烹耳湾横堤广安横堤长城老堤贾口横堤。 筑滏阳河东堤。 文安县龙堂湾建闸。○缓工 涿州巨马河。 良霸牛河。 雄县赵桥新立二村堤工。 曹河并达省支流。 瀑河并上游堤工。 新安大淀旁二沟工。 浚七里海塌河等淀淤积。 潴龙河间段裁湾取直。 疏通景阜一带宣泄沥水各河。 大名境内漳河。 蓟运河。 还乡河。 海河迭道并闸七座。 天津台七座。 按天津为畿南众水朝宗之所。地势既低。海潮复来荡激。故前人起建七星以镇之。内镇水者五镇火者一镇煞者一实为水口吉星。有关通省风水。非祇天津一郡。水利既兴。宜并修之。故附载于末。按所分缓急各工近日情形又复不同如浚七里海塌河淀不应入缓工此在随时斟酌矣
筹消水患疏乾隆四年
孙嘉淦
伏查直隶地方。连年积水为灾。急宜设法疏浚。臣与河臣正在酌议。仰荷圣训指示。令臣等及时经营。速为料理。臣已约河臣顾琮。亲赴保定。当面会商。谨将委员查勘已确。臣等意见相同者。胪列陈奏。窃惟田有滞涝。皆由河有壅淤。故欲疏积水。必先通其经流。直隶经流之大者。永定子牙南运北运四河。与东西两淀是也。永定子牙之故道向皆无堤。是以泥流田间。而水不淤淀。自永定筑堤束水。而胜芳三角等淀皆淤。滏与滹沱合流。是为子牙河。自子牙筑堤束水。而台头等淀亦淤。淀口既淤。河身日高。于是乎田水入河之路阻。南运有捷地兴济两减河。北运有筐儿港王家务两减河。分泄水势。运河颇受其利。但减河过水时有淤垫。而岸堤单薄逼近陡立。致有溃决。于是乎涨水漫田之患日生。此则直隶积水之大端也。永定南北两岸。现开六闸五引河。其长安闸金门闸之引河。即系永定河之故道。又今下河于凌汛改流。由郑家楼鱼坝等口入于叶淀。叶淀乃东淀之别汇。淤之不碍。臣等议于叶淀之东渐为疏引。使入西沽之北。则永定别行入海矣。子牙有新旧两道。新河已淤。臣等议闭焦家口。仍浚其河身。使上游黑龙港诸水。得以归淀。旧河由王家口入淀。亦渐淤塞。臣等议于闫二庄。开旧河之东堤。使于蒲港等洼渐引而东。过杨柳青。使入西沽之南。则子牙亦别行入海矣。两浑河各自入海。永不淤淀。则清浊有分。而水患永息矣。北运两堤多有草土。以河多湾。故多险也。查下游有湾冲。必上游有沙嘴。臣等议将沙嘴之长者挑之。稍裁湾以取直。则险工渐平。然后去其草堤。兼筑土堤。为斜坡以免冲刷。则河岸可以永固。至北运减河。原无大害。但时有淤沙。堤多卑缺。臣等议将淤者挑之。卑者高之。缺者补之。此易为之事也。南运大岸。亦多险工。幸得放淤之法。坑堑淤满。则岸坚如铁。今淤工渐竣。险工皆平。其兴济减河。本属条达。但河身浅狭。臣等议于两岸再筑遥堤。挖河身以行正溜。使面宽底窄。则淤沙自刷。溃决可免。惟捷地减河。纡回而不能畅达。岁为民患。实不可用。查捷地上游吴桥境内有安陵镇。地势高而与老黄河近。臣等议于安陵再建一闸。浚减河三十余里。即入老黄河。可以畅达于海矣。安陵闸成。将捷地之闸闭而不用。如此则南运亦永无溃溢。而运道民生俱奠矣。此四河之大略也。至于两淀。原为受水之区。查正定广平顺德三郡之水。毕汇于南北二泊。又会滹沱河以入东淀。顺天保定河间三郡之水。毕汇于西淀。又由玉带河以入东淀。京西全局之水。皆由此以达津入海。而其传送之咽喉。宣泄之尾闾。犹有未畅。查西淀至赵北口。横筑土堤。为南北往来之路。建桥十座。以通淀水。今九桥之下。皆无河流。惟广惠一桥。可通舟楫。但水出桥东。不十余里。即与白沟河会。白沟水涨之时。往往倒灌。是以桥西之水。壅塞不流。再桥东一片汪洋。为众水所会。而止由张青一口入玉带河。泄水不多。查自雄县之龙湾。至霸州之鱼津桥。有白沟河故道。臣等议令开挑。使白沟由故道以入中亭。则倒灌淤淀之患可免。至于九桥之下。皆通水路。桥南另疏一河。使由药王行宫之南。出张青口。再将清河门疏浚。由茅儿湾开口。从十望河故道。别派分疏。则西淀下游三河畅达。消水自速。再白沟河既入中亭。恐其不能容纳。臣等议将中亭挑浚宽深。所挑之土。堆筑成堤。再将金门闸之西引河。改由东道。使不入中亭。以免壅决。至苑家口迭道。界于玉带中亭两河之间。其地为分泄暴涨要道。臣等议建木桥五座。使沥水通行无阻。如此则西淀之咽喉畅矣。至东淀之广。倍于西淀。周围约数百里。容纳全省之水。而出口之处。止有淀河一道。宣泄不及。臣等议将三汊河淤浅之处皆行挑浚宽深。再于下流杨家河卞家河洼等处多疏淀河数道。使并行而东同会于西沽。并将淀池四边多立界牌。无令百姓筑埂偷淤。则东淀之尾闾亦畅矣。此两淀大也。四河顺轨。两淀畅泄。然后各州县之积水可得而消也。
查直属地方。田中积水。以及河渠堤。应行疏浚修理者。九十三州县。共计工程五百二十三处。另折恭呈御览。约计工程之内。已经完竣者十之三。现在兴修者十之三。现在估计者十之四。其工段丈尺。陆续造具清册。咨部查核。至修理之法。劝民用力者十之四。平常工程。照以工代赈之例者十之三。紧要工程。照修筑河堤之例者十之三。除劝民用力者无庸开销钱粮外。其照代赈工程者。现于州县库项动支。统入以工代赈案内报销。其照修筑河堤之例者。俟估有确数。另请动拨。再工程烦多。经理督催。必须专员。容臣遴选有人。另行具奏。务使积水入河。河水入淀。淀水入海。以庶几决川距海浚畎浍距川之遗意焉。然此其大也。至于田间沟洫。盈千累万。而河道交错。兼多疑难之处。众说纷岐。臣等不能亲身阅视。即委员分勘。以一人之身。查勘数十州县。势不能遍历村庄。则详细委折。仍须责之州县。但州县贤否不同。或怠于相度。无心遗漏者有之。或惮于兴作。有意隐匿者亦有之。臣前于八月间。将委员勘册。及各州县历年被水村庄。逐一声明。此水始从何来。终从何去。来处可堵则堵之。去处可疏则疏之。若果四高中低不能疏销。则当汲引泉流。令作水田以收粳稻。若不能种稻之处。则查明顷亩。豁除钱粮。使植芦苇。务期水旱兼收。不致连年灾歉。比岁赈饥。有伤政体。限各州县于八月底报府。该府亲勘。于九月底报司。俟各属报齐。臣等再加商酌。将此次所未议及者。续行陈奏。或此次已奏。而尚须斟酌者。续行声明。一面即行动工兴修。期于明年四五月间。俱各完竣。统俟伏秋两汛经过之后。验其有无成效。如尚有遗漏。及疏浚未尽合宜之处。续行相度。奏明修浚。如此节次办理。庶几水患可以永除。水利可以渐兴矣。
受病之源治病之方切中肯綮其所规画至今不能易也
大陆泽图说
王原祁
任邑之大陆泽。广袤数十里。九河之水皆汇焉。汪洋浩荡。望之居然一湖。而不知实皆两税之民田。淹久而成巨浸者也。九河为洺沙蔡马沣河达活百泉圣水滏阳。而沣河滏阳为之长。九河之外。尚有泜泲等八河。皆自任之西南西北。而归于大陆。沣独深且长。元郭守敬所以独议开沣河也。而滏阳则自穆家口统泄大陆之水。经隆平宁晋。直达天津河以入于海。自万历二十六年。漳河决曲周县郑家口。溢入滏阳。而隆平以下。地浅易淤。其人又因之以为利。占为沃土。于是滏阳又决而东徙。其故道犹存。乃所谓古滏河也。古滏塞而大陆之水。因从鸡爪小河以东泻于新之滏阳。亦其势使然也。然则昔之大陆。始从古滏而远达天津。继从鸡爪而近泻滏阳。泽中之水有所来。亦有所去。可耕可稼。财不匮而赋亦足。今古滏之故道阻塞。在隆平宁晋。难议疏通。新滏阳亦淤高丈余。鸡爪河水反内溢。故泽中之水有来无去。积而为泊。向日输租纳税之田。尽渰水底。是以赋税无出。人民离散。若不请蠲水中粮额。则束手待毙。民困无再苏之日矣。余放棹泽中。周行细访。乃知旧图多舛。因详加较正。并系之以说。禹贡之大陆既作。杜佑谓今邢赵深三州。则任本属邢。知大陆不止于任。而任实其地也。至所谓滏阳河者。发源河南磁州。与漳水不相混也。禹贡至于衡漳之漳水有二。出山西乐平少山者为清漳。出长子县发鸠山者为浊漳。至潞之涉县。浊漳合入清漳。经临漳而东北入。自万历中。漳水决曲周入滏阳。因名小漳河。及经大陆而北。塞于隆平。又名古滏河。今又以滏为负。益讹之讹矣。至隆平宁晋。为古滏河泄水之故道。皆因迩年塞而不通。以致任独受害。故亦不可以不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