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兵政十二塞防下(4)
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
龚自珍
吾师禁近大官。出万里之碛。统甲一旅。同朝者惜公。门下士争慰公。某谓内廷少吾师一人。天子未阙于侍从。且翰林多不更于政。部阁又不足以老公之才。吾师感激报效。正在今日。故附区区所欲言者。以讯于队下之吏。吐鲁番故无领队将也。自辟展移驻后。遂与四大城踠尾而五。自素赉璊袭爵后。南路无事。遂五十年矣。南路之民与准部异。性情懦直一异。面貌平正似内地两异。其文字声音易通晓三异。故天心之待之亦大与准夷异。我 高宗皇帝。岂乐于穷武以炫史乘哉。我 国家坐食数千城。何贪于准夷哉。实以准夷迫逐回人北徙而南。天愍回人之无辜。故开 高宗皇帝起之鄙邑。隶之天廷。出之幽谷。暴之白日。准夷又积狡为叛。其性恶自祖先而然。气感于天。而怒触于 帝。 高宗一天也。是故准噶尔故壤。若库尔喀喇乌苏。若尔巴哈台。若巴尔库勒。若乌鲁木齐。若伊犁。东路西路。无一庐一帐是阿鲁台故种者。观天之不慈不佑于准部。即知其不绝佑于回部。巨物不两立。亦不两仆。回部多古民。丛丛虱虱。汉世三十六城之孽裔。尚有存者。天存之。 高宗存之也。 高宗一天也。自波罗泥都霍集占助逆背德。 高宗始用兵于回。乌什之叛。乃再用兵于回。然而两和卓木之罪。视准夷之达瓦齐阿睦尔萨纳为閷。乌什之酋长罪。视两和卓木为又閷。微大和卓木之杀阿敏道一事。地虽大。 高宗不欲取。民虽富。 高宗不欲臣。洎乎臣之取之。回国亡而种姓不亡。或一姓亡而姓不亡。阿浑伯克得翎顶以从满州世臣之后。甚至如乌什之灭。 圣天子且未尝如搜捕准夷例。故曰 高宗一天也。今之守回城者何如。曰。天天而已矣。天。 高宗而已矣。邻国者。国之鉴也。吾师亦知乌什往事乎。素诚者。旗下役也。叨窃重寄。为领队大臣。占回之妇女无算。笞杀其男亦无算。夺男女之金银衣服亦无算。乌什杀素诚以叛。乌什之叛。 高宗且挞伐。且怜哀。 圣谕以用素诚自引咎。 御制诗时以激变为言。谓素诚死有余罪。纳世通卞塔海之诛也。非以失机也。以平日扰回也。明将军阿将军之出也。非为素城报仇也。以警回也。至圣至明。未尝稍有偏护及好杀之意。嗣后各城相顾。自疑自怖。数十年来。上赖 朝廷德厚。下赖贤将军贤大臣等明示胸肝。告以 天朝虽疆回地。断无喜杀回人意。大臣皆奉公法。屯说户演。赖以无事。今之守回城者何如。曰。令回人安益安信益信而已矣。信生信。不信生不信。不以驼羊视回男。不以禽雀待回女。回人皆内地人也。皆世仆也。回人老于祸福最老久。祭天而祈。拜佛而誓。写而记之。刻刀而铭之。以乌什为恐。吐鲁番为南路建首地。一王岿然。有仆三千户。皆以吐鲁番为望。恐之言曰。莫更为乌什矣。望之言曰。安得如吐鲁番矣。故吐鲁番安而四大城皆安。四大城安而天山南路举安。天山南路安而非回之天山北路安。天山北路安而安西南路北路举安。伊犁将军无内顾之忧。兰州总督无外顾之忧。如此则回部之红铜常贡于法局。回部之大头羊常充于天厨。吾师乃不媿为 高宗皇帝之臣仆。夫 高宗皇帝之臣仆。回长之所敬也。回民之所爱也。郭勒之神。达巴之灵。亦必福吾师矣。且吾师亦知准噶尔部之所由屠灭无遗种乎。
某又有说。始噶尔丹入居喀尔喀赛因诺颜部。超勇亲王未称赛因诺颜汗时不过北陲一嗜肉之兽。不但东南不近札萨克。东不近牧厂。而且以西论。并不有后来准部全地。亡何渐念贪。渐念忿。入寇赤臣土谢两汗。两汗亦有边竟细夫。不胜而入控 圣祖。我 圣祖乃奋天威。三起而三逐之。每一次之入。必深于前次。圣祖之创惩之。亦严于前次。卒至噶尔丹弃地西走而死。谓可以集矣。不幸而其兄子能收旧人。又不幸而其族收其西竟地。又不幸而辗转强大。不北噬而西嗥也。逐回部。扰青海。直西藏。邻俄罗斯。我 朝一祖二宗。三世西顾。龙颜焦劳。幸而其国篡弒相继。幸而三策凌来归。幸而阿睦尔萨纳来归。谓可以集矣。讵知幸者皆不幸之伏。不幸者又幸之伏。幸不幸凡几相迸激。而遂致我 高宗皇帝之大怒。 帝怒于上。将帅怒于下。自天而下。自地而上。大蹂大膊。千里一赤。睢盱之鬼。浴血之魂。万亿成。泰岱不箓。天帝不直。何为而至是哉。彼回部者亦有经卷。亦谈因果。试召阿浑而问之。因何其细。果何其大。抑造因之时能豫知果之至如是哉。是故今日守回之大臣。惟当敬谨率属。以导回王。回民刻刻念念知忠知孝。爱惜翎顶。爱惜衣食。唪诵经典。耕者毋出屯以垦。牧者毋越圈而刈。上毋虐下。下毋藐上。防乱于极微。积福于无形。则可谓仰体上天好生之德。乃亦毋负 高宗用兵之意者哉。若夫议迁议设。撤屯编户。尽地力以剂中国之民。则另有西域置行省议一卷。用厚白纸写上尘览。
科布多城图说会典
科布多城。在京师西北。乌里雅苏台城之西。参赞大臣治新土尔扈特二旗。在城西南。南临乌陇古河。西与伊犁北路土尔扈特旗接。其西北为新和硕特旗。西临青吉斯河。其东为札哈沁旗。西临布尔干河。明阿特旗在城北。南临阿拉克泊。其东为杜尔伯特左翼三旗。辉特下后旗。俱在乌布萨泊南。杜尔伯特左翼三旗。东南与札萨克图汗部左翼左旗接。其北为阿尔泰诺尔乌梁海二旗。当阿尔泰泊南。东与乌里雅苏台所属唐努乌梁海接。其西南为杜尔伯特右翼十一旗。辉特下前旗。其南为额鲁特旗。其西为阿尔泰乌梁海七旗。南皆依阿尔泰山。北与俄罗斯为界。哈屯河二源。东曰喀喇河。西曰噶老图河。出阿尔泰乌梁海旗。北流合焉。为纳尔噶河。东北流。西纳鄂依满河。哈集尔库扪河。札尔满河。达尔钦图河。出其东南山。东纳博罗布尔噶苏河。博和锡克河。东北流亦来会。为哈屯河。经阿尔泰诺尔乌梁海旗。西纳乌赖河。僧玛尔达河。东纳喀达林河。亨吉河。出其西。亨吉泊。南纳喀拉瑚吉尔河。西流亦来会。又北入唐努乌梁海界。乌布萨泊。在杜尔伯特左翼旗北。西与北接唐努乌梁海界。喀喇奇拉河。克萨尔泊水。俱出杜尔伯特左翼旗。北流萨克里哈拉河。亦出杜尔伯特左翼旗。东流。俱潴于乌布萨泊。阿尔泰泊。在阿尔泰诺尔乌梁海旗东北。绰尔齐河。沙克尔河。巴什库斯河。阿斯巴图河。俱出河尔泰诺尔乌梁海旗。合北流潴焉。东纳格吉河。西纳巴哈齐里河。伊克齐里河。郭尔达尔河北流为阿尔泰泊。又西北入唐努乌梁海界。乌陇古河二源。东曰布尔干河。西曰青吉斯河。布尔干河。出新和硕特旗。北合喀喇图泊水。南流。经札哈沁旗。东南流。青吉斯河。出新土尔扈特旗。北合哈拉泊水。西南流。合哈弼察克河。又东南。与布尔干河合。为乌陇古河。折西流。经阿尔泰乌梁海旗。潴为赫萨尔巴什泊。札布噶河。自札萨克图汗部西北流。东纳空归河。又西北会奇勒稽思泊。爱拉克泊水。西流。南合都尔根泊。喀喇泊水。经明阿特旗。汇于阿拉克泊。科布多河。出阿尔泰乌梁海旗。为索果克河。东流南合瑚尔噶泊。辉汉泊。和通泊水。东北流。西合噶斯河。折而东。南流。经辉特下前旗。杜尔伯特右翼旗。南合塔尔巴泊。托尔博泊水。北合乌里雅苏图河。根德克图泊。戴舒尔泊水。遂名科布多河。东南流。经科布多城西。布彦图河。出阿尔泰乌梁海旗。经额鲁特旗。西北流来会。又东流。入阿拉克泊。额尔齐斯河。出新土尔扈特旗。数水合西流。北纳苏布图河。齐兰河。库鲁图河。博尔集河。哈巴河。阿尔噶巴克河。纳齐库河。塔尔巴哈尔河。哈雅尔巴斯河。阿哈尔巴什河。哈柳图河潴为斋桑泊。接伊犁界。复自泊北流。仍名额尔齐斯河。西为布坤河。讷林河口。东纳辉齐尔河。纳林河。博罗尔河。布鲁尔河。又北。入哈萨克界。阿尔泰山即金山。在科布多城之西。东至札萨克图汗部。东北至乌里雅苏台所属唐努乌梁海。南至甘肃迪化州。及伊犁所属北路土尔扈特游牧。西南至伊犁塔尔巴哈台城。西北至哈萨克。北至俄罗斯。
唐努乌梁海图说会典
乌里雅苏台所属唐努乌梁海。在京师西北。乌里雅苏台城之北。定边左副将军所属乌梁海二十五佐领。其二佐领。在德勒格尔河东岸。南与三音诺颜部中末旗接。东与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末次旗接。其二佐领。在库苏古尔泊东北。其四佐领。当贝克穆河折西流处。其三佐领。当谟和尔阿拉河源。其四佐领。当噶哈尔河源。俱北与俄罗斯为界。其十佐领。在西北。跨阿尔泰河。阿穆哈河。亦与俄罗斯为界。札萨克图汗部所属乌梁海五佐领。其一佐领。在库苏古尔泊北。其一佐领。在德勒格尔河西岸。南与札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左旗接。其一佐领。北临贝克穆河。西与南俱临华克穆河。其一佐领。在谟什克河西。其一佐领。当札库尔河源。三音诺颜部所属乌梁海十三佐领。俱南依鄂尔噶汗山。西与科布多所属阿尔泰诺尔乌梁海二旗接。北与俄罗斯为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门徒所属乌梁海三佐领。在陶托泊北。西临华克穆河。北与俄罗斯为界。特斯河。自札萨克图汗部西流入界。北纳额尔逊河。搭尔拉克钦河。萨木噶勒戴河。乌里雅苏图河。固尔班锡博里克河。潴为泊。哈拉泊。在唐努山西南。南流为和赖河。折西流北纳额尔河。德布色尔河。亦潴于泊。特里河。伊尔河。博尔河。札尔河。齐塔济河。皆出其北山中。南流亦汇焉。为乌布萨泊。南与西接科布多界。大克穆河二源曰华克穆河。贝克穆河。华克穆河。出托罗斯岭。南流。东纳陶托泊水。折西流。南纳布斯河。特里泊水。哈尔吉河。哈拉穆楞河。北纳多集玛河。复折北流。与贝克穆河会。贝克穆河。出华克穆河源之西。亦南流。为伯鲁克泊。折西流。南纳博尔鲁克河。库克穆河。北纳阿萨斯河。哈彦萨拉克穆河。鄂克穆河。伊博克河。与华克穆河会。曰大克穆河。又西流。南纳谟什克河。巴拉克河。谟和尔阿拉河。察汉阿拉尔河。札库尔河。北纳鄂克河。乌兰乌苏河。额锡穆河。特穆尔乌苏河。克穆齐克河。出其西山。南纳巴尔鲁克河。集尔噶瑚河。札达克河。北纳阿克河。东流。亦来会。复折北流入俄罗斯界。德勒格尔河。出唐努山东南。东流踰卡伦。又东南流。西纳伊克河。罗河。入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界。托尔和里克河。出德勒格尔河源之东。亦东南流。入札萨克图汗部界。额赫河上源为库苏克尔泊。伊克杭哈河。纳林杭哈河。哈拉锡尔河。纳林和罗河。俱出穆逊山南麓。南流潴焉。复自泊东南流。南北合数水。库克陀罗河。达尔沁图河。鄂依拉噶河。阿拉浑博勒尔河。俱出卡伦外。南流。折东南。亦来会。又东南入喀尔喀土谢图汗部界。哈屯河。自科布多北流入界。阿尔泰河。亦自科布多西北流来会。又西北。入俄罗斯界。阿努河。出鄂尔噶汗山。北流。东纳察罕米哈河。西纳阿穆哈河。又北入俄罗斯界。苏特泊。在鄂尔噶汗山南。唐努山。在唐努乌梁海南。托罗斯岭。在东北。其南为穆逊山。鄂尔噶汗山。在西北。东南至土谢图汗部。南至三音诺颜部。及札萨克图汗部。西南至科布多。北至俄罗斯。
记新疆边防二则
纪昀
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及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耳。如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谬。后乌鲁木齐筑城时。鉴伊犁之无水。乃卜地通津以就流水。然或雪消水涨。则南门为之不开。又北山支麓。逼近谯楼。登冈顶关帝祠戏楼。则城中微皆见。巴公彦弼镇守时。参将海起云。请于山麓坚筑小堡。为犄角之势。巴公曰。汝但能野战。殊不知兵。北山虽俯瞰城中。然敌或结栅。可筑台仰击。火性炎上。势便而利。地势逼近。取准亦不难。彼决不能屯聚也。如筑小堡于上。兵多则地狭不能容。兵少则力弱不能守。为敌所据。反资以保障矣。诸将莫不叹服。因记伊犁凿井事。并附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