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三知足天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知足天王得一切佛出興世圓滿教輪解脫門。
得總相法門。諸佛將興。皆生彼天。下生之時。普應法界。頓闡華嚴。為圓滿相。
喜樂海髻天王得盡虗空界清淨光明身解脫門。
光明色身。皆徧空界。了不可取。故云清淨。
最勝功德幢天王得消滅世間苦淨願海解脫門。
以淨願力。滅惑業苦。
寂靜光天王(至)得普淨一切眾生界解脫門。
四五可知。
寶峯月天王得普化世間常現前無盡藏解脫門。
普即無偏。常即無間。示其真樂即如來藏。
勇健力天王得開示一切佛正覺境界解脫門。
自覺知境。佛已入之。故示物同悟。
金剛妙光天王(至)菩提心令不可壞解脫門。
謂以淨福。堅菩提心。
星宿幢天王(至)調伏眾生方便解脫門。
仰觀下化。
妙莊嚴天王得一念悉知眾生心隨機應現解脫門。
即照現迅疾也。
二偈頌讚佛。
彌時知足天王(至)普觀一切知足天眾而說頌言。
如來廣大徧法界(至)令入難思清淨法。
前半。即出世義。上句。體智共徧。下句。悲用皆普。後半。即圓滿教輪。前句。即實之權為妙門。後句。會權入實為圓滿。
佛身普現於十方(至)此喜髻天之所入。
二中可知。
如來往昔修諸行(至)勝德能知此方便。
初二句。以行淨願。次句。雜染本空。故前令滅。佛法本具。故今令滿。妄盡真顯。二言相成。
如來法身不思議(至)寂靜光天解脫門。
初二句。依體普現。若月入百川。尋影之月。月體不分。即體之用。用彌法界。體用交徹。故不思議。次句稱根說法。
眾生業惑所纏覆(至)善目照知心喜慶。
前半。即所淨眾生。具三雜染故。上句標。下句略示惑相。慢是根本。憍逸隨惑。憍謂染自盛事。慢謂恃己陵他。放逸即是縱蕩。憍為染法所依。慢能長淪生死。放逸眾惑之本。故偏舉此三。蕩者動也。謂境風鼓擊。飄蕩馳散。次句。能淨法門。謂不取於相。當體寂故。
一切世間真導師(至)妙光於此能觀察。
上三可知。
十方剎海微塵數(至)此莊嚴幢之所見。
通顯。上既親近。必當敬養聞法。以聞調他。為真供養。列名中。云星宿幢。故令莊嚴。與長行互出。
眾生心海不思議(至)妙莊嚴天斯善了。
前半。所知眾生心。上句標深廣。下句顯相。念慮不住。多於草。故廣也。深有三義。一恒轉如流。故不住二本體寂然。故不動。三從緣妄起。無別所依。次句。即一念悉知。
四時分天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時分天王(至)令永離憂惱解脫門。
善根若發。憂惱自除。
妙光天王得普入一切境界解脫門。
以無限方便。普證法身之境。
無盡慧功德幢天王得滅除一切患大悲輪解脫門。
悲摧惑苦。故名為輪。
善化端嚴天王得了知三世一切眾生心解脫門。
以三達智。知機授法。
總持大光明天王(至)憶持一切法無忘失解脫門。
總持入理。故名為門。以慧為體。故云光明。若取助伴。則兼念定。念即明記。故能憶持。定無忘失。四無礙等一切諸法。皆是所持。
不思議慧天王(至)不思議方便解脫門。
可知。
輪臍天王得轉法輪成熟眾生方便解脫門。
轉法。示菩提之道。即是成熟眾生之方便。
光燄天王得廣大眼普觀眾生而往調伏解脫門。
十眼圓見。隨宜往調。
光照天王得超出一切業障不隨魔所作解脫門。
超出業障。使離惡因。不隨魔作。捨惡緣也。
普觀察大名稱天王(至)令受行心清淨解脫門。
等雨法雨。誘令進善。使彼受行。誨令斷惡。得心清淨。此就於天。偈通一切。
二偈頌讚佛。
爾時時分天王(至)普觀一切時分天眾而說頌言。
佛於無量久遠劫(至)永耀眾生智慧燈。
通顯。前半。彰己已離。後半。開發能離善根。
如來法身甚廣大(至)此是大光之解脫。
文並可知。
業性廣大無窮盡(至)如是慧天之所入。
初句即業性。言廣大者。一念造一切故。無窮盡者。未得對治。無能止故。有多門故。次句善入。智了自入。開示令他入。次句。入門多種。
轉不思議妙法輪(至)此是燄天之境界。
文亦可知。
若有眾生一見佛(至)光照天王所行道。
初句。見佛為緣。次二。見佛二益。一正智生。必內超業障。二佛為真導。豈外逐魔緣。既不隨魔。安造魔業。十魔並離。故致諸言。
一切眾會廣大海(至)此解脫門名稱入。
十亦可知。
五。三十三天眾二。初長行十一法。
復次釋迦因陀羅天王(至)皆明見大歡喜解脫門。
承力故憶念。念過去佛者。曾入此天故。三世有二。一亦念未來。二過去自互相望。亦有三世。生大喜者。境殊勝故。慶自福故。
普稱滿音天王(至)廣大世無能比解脫門。
然佛身。無染淨大小。亦無勝劣。猶若虗空。雲屯即暗。日朗即明。色昏即劣。物隔言小。今妄雲盡。而智光照。故清淨。性空現故廣大。妙色顯故無比。皆解脫力。故曰能令。
慈目寶髻天王得慈雲普覆解脫門。
大慈不揀冤親。若雲無心而普覆。
寶光幢名稱天王(至)現種種形相威德身解脫門。
人天世主。多恃威德故。佛現超之。令其敬喜。
發生喜樂髻天王(至)從何福業生解脫門。
知其因果差別。使物勤修因果。並得名福。
端正念天王得開示諸佛成熟眾生事解脫門。
示佛調生。令菩薩倣習。
高勝音天王得知一切世間成壞劫轉變相解脫門。
初成後壞。住時轉變。乃至毛孔細剎。皆悉知之。言轉變者。福人出世。則琳琅現矣。薄福者出。則荊棘生焉。
成就念天王得憶念當來菩薩調伏眾生行解脫門。
佛毛現因調行。天憶則能思齊。
淨華光天王得了知一切諸天快樂因解脫門。
一切諸樂。以佛為因。具勝德故。就樂增勝。說諸天耳。
知日眼天王(至)受生善根俾無癡惑解脫門。
受生善根。即念佛力。開示令不迷惑。則去放逸而進修。
自在光明天王(至)永斷種種疑解脫門。
疑自疑他。疑理疑事。有多種種。如聞空疑斷。聞有疑常。聞雙是。則疑其兩分。聞雙非。疑無所據。又聞空疑有。聞有疑空等。互相疑也。今開之使悟。
二偈頌讚佛。
爾時釋迦因陀羅天王(至)而說頌言。
偈中。亦有十一。
我念三世一切佛(至)以佛威神皆得見。
云平等者。化儀同故。又但以世俗文字數故。說有三世。非謂如來有去來今。
佛身廣大徧十方(至)此道普稱能觀見。
初句廣大。次句無比。次句清淨。然古德明通有六義。一廣。謂總法界為身故。二徧。全徧一塵至十方故。三妙色。即無色。無色之色故。四勝。無有比故。五益。利物無涯故。六用。光破闇故。
如來方便大慈海(至)寶髻天王斯悟了。
前半即慈雲。上句果大。下句因深。一切佛法依慈悲。慈悲又依方便立。俱稱深廣。故致海言。次句即普覆也。
我念法王功德海(至)此解脫處華王入。
文並可知。
若念如來少功德(至)智眼於此能深悟。
初二句。即前善根。少功德者。以少況多。彰因為勝。次句。即人天受生故。離三惡怖。
寂滅法中大神通(至)此光明王之所得。
初句。即能開之法。是寂滅智通。次二句。由普應故。疑皆斷也。
六日天子二。初長行十一法。既為日天。多辨光益。
復次日天子(至)盡未來劫常為利益解脫門。
名及法門。皆是總也。謂佛身智光。猶如彼日。無私而照。是曰淨光。此光體也。次辨光用。略有四義。一約心。高下齊明。故名普照。二約處。則窮十方界。三約時。盡於未來。四約功用。常無間斷。如斯利益。即大智之功。
光燄眼天子(至)令入智慧海解脫門。
眾生本有佛智。如海潛流。今佛以隨彼彼類身。設種種方便。務在開悟。令其證入。
須彌光歡喜幢天子(至)令勤修無邊淨功德解脫門。
眾生愛染。漂泊無依。佛德無礙。應為其主。隨修絕染。名淨功德。一行契理。即曰無邊。況其具修耶。
淨寶月天子得修一切苦行深心歡喜解脫門。
以智導悲。為物受苦。故深歡喜。
勇猛不退轉天子(至)益其精爽解脫門。
體離障惑。用而遂通。故云無礙。若身若智。俱得稱光。周而不偏。故云普照。身心明利。是益精爽。爽明也。大集經云。國王護法。增長三種精氣。一地精氣。謂五穀豐熟。二眾生精氣。謂形貌端嚴。無諸疾疫。三善法精氣。謂修施戒信等。今文正在第三。益其福智。義兼前二。法力遠資故。
妙華纓光明天子(至)令生歡喜信解海解脫門。
身智二光。淨物身心。信解深廣。于何不喜。
最勝幢光明天子(至)令成辦種種妙功德解脫門。
晝則勤心修善業故。
寶髻普光明天子(至)種種色相寶解脫門。
謂無緣大悲。坐於道樹。出多奇寶故。色相寶者。應言寶色相。圓明可貴故。以寶為體。寶莊嚴故。具十蓮華藏塵數。故云種種。一一色相。用周法界。名現無邊境。如是皆從大悲海流。悲海包納。不揀賢愚故。
光明眼天子(至)令見法界藏解脫門。
慧除癡翳。法眼則淨。淨見法界。法界即藏。藏如前說。
持德天子得發生清淨相續心令不失壞解脫門。
於諸佛所。發生清淨心。曾一供養。能令其福續至菩提故。如出現品食金剛喻。況相續耶。
普運行光明天子(至)令成就所作業解脫門。
使物居業。莫越日光。令人進德。寧過法義。
二偈頌讚佛。亦有十一。
爾時日天子承佛威力(至)而說頌言。
如來廣大智慧光(至)種種調伏多方便。
前半。淨光普照。後半。常為利益。滅惡生善。破愚為智等。為多方便。
如來色相無有邊(至)如是法門歡喜得。
二三可知。
為利世間修苦行(至)寶月能知此方便。
前半。即一切苦行。此有四難。一背己利世難。二行相唯苦難。三處經諸有難。四時劫無量難。於此具行。故云一切。次句。明深心歡喜。亦有四義。一為物苦行。滿本願故。義在初句。二智照苦性。本空寂故。即有光明照空。三徧淨無染。非雜毒故。即徧淨如空。四自他有果。非無利故。即第三句全。
佛演妙音無障礙(至)此華纓天所入門。
光網之義。如賢首品。
世間所有諸光明(至)此勝幢光之解脫。
通明。舉省顯勝。以辨難思。故能成辦諸妙功德。言世不及者。世雖多光。益非究竟。佛光雖少。必徹真源。不可盡故。以一況諸。
一切諸佛法如是(至)此是德天方便力。
文並可知。
一法門中無量門(至)普運光天之所了。
初句。即能照法門。猶一日宮。千光並照。隨舉一法。有無量門。然有二義。一約相類。如一無常門。有生老病死。聚散合離。得失成壞。三災四相。外器內身。剎那一期。生滅轉變。染淨隱顯。皆無常門。餘亦如是。二就性融。不可盡也。次二句。普運照義。一日周天。則日日無盡。一門歷事。則劫劫難窮。方便多門。終歸一極。廣者無邊。大者無生。
七月天子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月天子得淨光普照法界攝化眾生解脫門。
名法門。亦總稱也。光有身智二殊。法界亦事理兩別。事即機之身心。及所依剎。身光。照身令覺。照剎令淨。智光。照心破癡。照理令顯。身智二光相即。則所照四法亦融。以之稱普。並除惑障。俱得淨名。
華王髻光明天子(至)令普入無邊法解脫門。
悲心普觀。授以多法。令入無邊法界。
眾妙淨光天子(至)種種攀緣轉解脫門。
眾生藏識。皆名心海。前七轉識。名攀緣轉。轉謂轉生。亦流轉也。緣境非一。立種種名。故經云。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喻云。洪波鼓溟壑。無有斷絕期。既知機殊。隨應授法。
安樂世間心天子(至)令踊躍大歡喜解脫門。
謂示物聖樂。令得初地。此樂本有。染而不染。為不思議。
樹王眼光明天子(至)隨時守護令成就解脫門。
謂以菩提心為家。二利為作業。並以身口為牛。利智為犂。耕於心地。下聞熏種。生信解芽。起正行莖。開諸覺華。獲菩提果。自利則以不放逸。隨時守護。利他則以能化大願守護。不令魔惑禽獸侵犯。從因至果。得成就也。
出現淨光天子(至)令現見受苦受樂事解脫門。
謂慈護現樂。悲救其苦。令見因果。斷惡修善。名真救護。
普游不動光天子得能持清淨月普現十方解脫門。
以佛智風。持大悲月。使明見正覺。離苦清涼。
星宿王自在天子(至)無相無自性解脫門。
一切法有二種。一是所迷。謂緣起不實故如幻。緣成故無性。二是能迷。謂徧計無物故如空。妄計故無相。又緣起法有二義。一無相如空。則蕩盡無所有。是相空也。二無自性如幻。則業果恒不失。即性空也。此二不二。為一緣起。是故兩喻共顯一法。既不迷能所。則悟真如。成正智火。
淨覺月天子得普為一切眾生起大業用解脫門。
悲願為物。現相好形。是大業也。
大威德光明天子得普斷一切疑惑解脫門。
毛光普演。何疑不斷。
二偈頌讚佛。
爾時月天子承佛威力(至)而說頌言。
佛放光明徧世間(至)華髻如是觀於佛。
初二可知。
眾生心海念念殊(至)此妙光明之解脫。
初句。即心海攀緣轉。若以生滅八識。即彼第八。亦名為轉。以恒轉故。云念念殊。恒故非斷。轉故非常。新新而生。念念而滅。念念殊故。體恒不即。彼如來藏。功德常具。義亦不離。如彼瀑流。離水無流。離流無水。又如海波濤。有漂溺故。多畜養故。法合思之。次句明了知。謂此識深細。唯佛智知故。次句示心海性。即是佛智。不令外求。稱機故喜。
眾生無有聖安樂(至)安樂思惟如是見。
初二句。明失聖樂。聖安樂者。即聖智涅槃。本有今無故。沉迷妄苦。次句。明與示其性。有樂非苦外。名不思議。見性得樂。性即是門。
如來希有大慈悲(至)此目光天所了知。
但是法說。如來即田主也。悲佃物田。為利入有。是所作業。為利。同於求果。入有。似於耕犁。說法。即是下種。勸善。正當守護令熟。可知。
世尊開闡法光明(至)淨光見此生歡喜。
前悲救護。語其本心。此明智光。彰其所用。悲智相導。能真救也。
佛為一切福所依(至)不動能知此方便。
初句。佛為福依。月為涼本。次句。應言大風持宮。而今云爾。即是轉喻。大地如佛。宮室如福。次句。即照現義。亦清涼義。
智火大明周法界(至)星宿王天悟斯道。
八中可知。
佛如虗空無自性(至)淨覺天王如是見。
初句。佛如虗空。大業性也。次句。大業體也。不利眾生。非大業故。次句。大業相。依光有影。可以知動靜。依鏡有像可以辨妍媸。然彼影像無自性。如來相好。當知亦爾。
佛身毛孔普演音(至)如是解脫光天悟。
(入第三經)。
二八部四王眾八段。初四段。皆初一是天。義如前釋。初乾闥婆王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持國乾闥婆王(至)攝一切眾生解脫門。
即東方天王。謂攝受折伏。逆順多端。善巧應機。故名自在。
樹光乾闥婆王得普見一切功德莊嚴解脫門。
謂令眾生。見佛一切功德嚴。佛一毛而為利益。一一皆爾。故云普見。
淨目乾闥婆王(至)憂苦出生歡喜藏解脫門。
以慈愍方便。除憂則喜生。憂苦既如海廣深。喜樂亦難盡。名藏。然則世之憂喜。生乎利害。利害存乎情偽。苦樂存乎吉凶。吉凶存乎愛惡。愛惡盡則吉凶苦樂皆亡。情偽息則利害憂喜永斷。如此方為永斷憂苦。喜樂生焉。
華冠乾闥婆王得永斷一切眾生邪見惑解脫門。
謂得佛決定智光。則邪惑永斷。
喜步普音乾闥婆王(至)澤一切眾生解脫門。
謂慈雲普蔭。材與不材皆涼。慧澤廣雲。三草二木咸發。
樂搖動美目乾闥婆王(至)令一切獲安樂解脫門。
現身益物也。稱性普應。故廣大。具相清淨故妙好。
妙音師子幢乾闥婆王(至)一切大名稱寶解脫門。
佛出說法。是大名稱。佛法眾僧。俱稱為寶。令此遠聞義云普散。
普放寶光明乾闥婆王(至)光明清淨身解脫門。
身光普照。塵不能染。見者必歡。智光悅機。惑累不生。又歡喜也。故云大喜。
金剛樹華幢乾闥婆王(至)令見者歡喜解脫門。
法水徧滋菩提實行。行既樹立。見者必歡。無復二乘。一切皆菩提樹也。
普現莊嚴乾闥婆王(至)與眾生安樂解脫門。
一多無礙。名為佛境。天王智達。故云善入。
二偈頌讚佛。
爾時持國乾闥婆王(至)而說頌言。
諸佛境界無量門(至)此道普音能悟入。
前五可知。
佛身清淨皆樂見(至)美目於斯善開示。
初句現身。次句一切獲安樂。世間。即一切也。無盡樂。總顯也。謂佛現於世。足履影覆。若在人天。現增快樂。若在下苦。七日之中身心安樂。乃至終獲涅槃之樂。故云無盡。次句。別示出世因果之樂。先因後果。先世後出世。皆次第義。又總取偈意。佛身清淨。是解脫因。生無盡樂。是解脫果。世無盡樂。又解脫因。能現淨身。又解脫果。又佛身清淨是樂見因。樂見即為清淨身果。眾生樂見是安樂因。無盡安樂是樂見果。無盡安樂是淨身因。能現淨業是無盡果。如是展轉因果。名次第成。
眾生迷惑常流轉(至)師子幢王能演暢。
初二句。寶所濟機。堅謂難壞。密謂無隙間。無空處智不得生。次句正散寶也。
如來普現妙色身(至)妙音如是觀於佛。
結句應云普放寶光如是見。而云妙音。譯者之誤。妙音。屬前師子幢故。
大智方便無量門(至)此金剛幢善觀察。
初二句。法水普滋。次句。道樹普榮也。又方便多門。是開權也。入菩提行。是顯實也。種種方便但為一乘。是普滋也。
一剎那中百千劫(至)此樂莊嚴之解脫。
初二句佛境也。次句安樂也。佛力能現。無所動者。遮妄見也。非促多劫就一剎那。非展剎那受於多劫。本相如故。名無所動。隨應度者。佛力令見。
二鳩茶王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增長鳩槃茶王得滅一切冤害力解脫門。
即南方天王。謂內惑外讐。皆名冤害。安住忍力。並能伏之。
龍主鳩槃茶王得脩習無邊行門海解脫門。
二利之行。趣果曰門。深廣難窮。名無邊海。
莊嚴幢鳩槃茶王得知一切眾生心所樂解脫門。
知其現欲。如應化伏。
饒益行鳩槃茶王(至)大光明所作業解脫門。
鈍識者。現之以通。利智者。示之以法。徧世多劫。名普成就。並如虗空。故云清淨。俱能照世。即是光明。三輪化生。是所作業。
可怖畏鳩槃茶王(至)安隱無畏道解脫門。
世間惑苦。可畏不安。菩提涅槃。安隱無畏。萬行為其因道。則畏滅果成矣。
妙莊嚴鳩槃茶王得消竭一切眾生愛欲海解脫門。
愛欲漂流。深廣如海。智日赫照。則妄竭真明。
高峯慧鳩槃茶王得普現諸趣光明雲解脫門。
謂於諸趣普現身雲。曜通明等之電光也。
勇健臂鳩槃茶王得普放光明滅如山重障解脫門。
身智光明。遣除二障。
無邊淨華眼鳩槃茶王(至)不退轉大悲藏解脫門。
多劫修悲。究竟滅苦。為不退轉。悲多方便。故復名藏。為安眾生。所以開示。
廣大面鳩槃茶王得普現諸趣流轉身解脫門。
稱性神通。無來去而流轉。
二偈頌讚佛。
爾時增長鳩槃茶王(至)而說頌言。
成就忍力世導師(至)是故其身最嚴淨。
通明。佛已滅冕。冕之大者。莫越憍慢。有之則卑陋。滅之則端嚴。
佛昔普修諸行海(至)可畏能觀此法門。
上四可知。
欲海漂淪具眾苦(至)此妙莊嚴之所悟。
初句欲海。欲為苦本。云具眾苦。次二句消竭。既欲惡止。當說善行。
佛身普應無不見(至)如是法門高慧入。
初句普現身雲。次句明等電光。故云種種。次句兼明雷雨。雷有二義。一遠震。二發生。謂蟄蟲發動。草木發萌。圓音之雷。可以思準。
清淨光明不唐發(至)此廣面王心所了。
三龍王眾。準偈及梵本。皆有十一。長行脫第五。但有十法。初長行得法。
復次毗樓博叉龍王(至)示現無量眾生身解脫門。
初一即西方天王。法門及第二。如偈當釋。
雲音幢龍王(至)說佛無邊名號海解脫門。
與偈文通有六義。一諸趣。是化處。二淨音。是化具。三佛名。是化法。四神通。是化本。五眾生。是化機。六隨樂。是化意。
燄口龍王得普現無邊佛世界建立差別解脫門。
謂一毛普現無邊依正。以毛稱性能廣容故。廣容即是普徧故。能現之佛。還自住於毛孔所現剎中。能所無雜。依正區分。大小宛然。名建立差別。五靜法云。準梵本。有燄龍王。得一切眾生瞋癡蓋纏如來慈愍令除滅解脫門。謂大慈居懷。則三毒俱滅。然有本云。燄口龍王。得普現無邊佛世界建立差別解脫門。今依有本。建立差別者。隨機化故。
雲幢龍王得開示一切眾生大喜樂福德海解脫門。
佛大慈悲。是福德海。二資粮滿。然後得故。眾生慈福。即是百川。佛毛示現。以表同體。既知同體。自然朝宗。因示悟入故。得大喜樂。
德叉迦龍王(至)滅除一切怖畏解脫門。
慈音智俱。故云清淨。淨無貪愛。何畏何憂。
無邊步龍王(至)佛色身及住劫次第解脫門。
謂於身中。現身土也。
清淨色速疾龍王(至)大愛樂歡喜海解脫門。
觀佛昔行深廣故。愛樂歡喜。海言通二。謂歡喜。供養。
普行大音龍王(至)悅意無礙音解脫門。
為眾演音。故云示現。音有四義。一類多。謂一切。二普徧。謂平等。三稱根清雅。故云悅意。四一音隨類。故云無礙。無礙即方便也。
無熱惱龍王(至)滅一切世間苦解脫門。
謂此無熱龍。住清涼池。出香美水。流注四海。導引百川。時布慈雲。降霔甘澤。是故能滅諸世間苦。
二偈頌讚佛。
爾時毗樓博叉龍王(至)而說頌言。
偈有十一。
汝觀如來法常爾(至)拔彼畏塗淪墜者。
諸龍有四熱惱。名熾然苦。今並有治。一金翅所食苦。初句為治。以觀佛法。同三歸故。二行欲時。復本身苦。三鱗甲細蟲苦。並第二句為治。學佛等利故。四熱砂著身苦。後二句為治。以不堪蟲癢。熱砂中[馬*展]。今大慈哀愍。故能治之。有說。四苦無鱗甲細蟲。而有風吹寶衣露身之苦。亦以第二句治之。就龍且說龍趣。末句約佛通拔畏塗。
一切眾生種種別(至)婆竭如是觀於佛。
此就佛論示現。前約龍云能轉。又前一念時促。今一毛處小。二文影略。
佛以神通無限力(至)無熱大龍能悟此。
餘九可知。但第五偈。即前所脫。
四夜叉眾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毗沙門夜叉王(至)救護惡眾生解脫門。
即北方天王。得以無邊等者。謂善者自樂。不待加哀。惡者必苦。心則偏重。巧救多門。故云無邊。又此天。能伏惡鬼。令不犯眾生。是救護也。
自在音夜叉王得普觀察眾生方便救護解脫門。
智觀悲救。救苦護善。不滯空有。故云方便。
嚴持器仗夜叉王(至)一切甚羸惡眾生解脫門。
惡業障重。名甚羸惡。又羸無善力。謂一闡提。惡即弊惡。謗方等經者。明示妙理。是謂資益。
大智慧夜叉王得稱揚一切聖功德海解脫門。
倣佛歎佛。得名聞果。
燄眼主夜叉王得普觀察一切眾生大悲智解脫門。
悲智二照。合為一心。與法身俱。故恒觀察。
金剛眼夜叉王(至)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解脫門。
妙音說法。利益多端。唯應度者。聲暨能益。
勇健臂夜叉王得普入一切諸法義解脫門。
教廣理深。一句能演。即是普入。
勇敵大軍夜叉王(至)令住於道無空過者解脫門。
令物離邪。則能住正。為守護矣。然住正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云不思議。
富財夜叉王(至)令恒受快樂解脫門。
集福德因。受快樂果。由身智光得增長也。
力壞高山夜叉王(至)出生佛力智光明解脫門。
念佛修因。生十力果。天未證極。故云隨順。
二偈頌讚佛。
爾時多門大夜叉王(至)而說頌言。
眾生罪惡深可怖(至)此高幢王所了知。
偈十。文顯可知。
五摩睺羅伽眾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善慧摩睺羅伽王(至)令眾生集功德解脫門。
普現威光。名為神通。不動性淨示涅槃因。故云方便。依因集德。必得無依涅槃。
淨威音摩睺羅伽王(至)得清涼悅樂解脫門。
除惑契寂。是清涼因。清涼悅樂。是涅槃果。
勝悲莊嚴髻摩睺羅伽王(至)入清淨法解脫門。
善者善之。不善者。佛示善之。善覺示亡。乃入本淨。
妙目主摩睺羅伽王(至)福德自在平等相解脫門。
福非福相。染不可著。非福現福。名自在相。佛佛無二。是平等相。
燈幢摩睺羅伽王(至)令離黑闇怖畏道解脫門。
無智黑因。如燈開示。怖畏苦果。如幢為歸。
最勝光明幢摩睺羅伽王(至)生歡喜解脫門。
以知佛德同空。齊己一性。故歡喜也。
師子臆摩睺羅伽王(至)救護主解脫門。
見理決斷。聞深不怖。聞淺不疑。聞非深非淺。意而有勇。八風不傾。為勇猛力。既以自正。必能正他。為救護主。
眾妙莊嚴音摩睺羅伽王(至)生無邊喜樂解脫門。
往修喜因故。見念皆喜。
須彌臆摩睺羅伽王(至)到彼岸滿足解脫門。
見理智成。則緣不動。智為行本。諸度悉圓。亦猶海納百川。更不流矣。
可愛樂光明摩睺羅伽王(至)開示平等道解脫門。
開生等理。示佛等應。破情不等。令悟性等。為平等道。
二偈頌讚佛。
爾時善慧威光摩睺羅伽(至)而說頌言。
汝觀如來性清淨(至)此妙光明能善入。
十偈如次。文顯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