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六宗趣通局者語之所尚曰宗宗之所歸曰趣先明其通後顯於別。
第六宗趣通局中疏文分二先釋名標章後前中下依章別釋初中宗者宗崇故云所尚亦云尊也主也多也。
前中通論一代佛教諸部異計各是一宗謂十八本二各不同故以義相從更復合之。
前中通論下第二依章別釋於中二先釋通宗後釋別宗前中三初總標大意二敘昔辨違三申今正解今初言諸部異計即二十部言十八本二者十八部名次下當列本二者即上座部及大眾部故文殊問經云十八及本二皆從大乘出無是亦無非我說未來起言以義相從者合二十部兼諸大乘為十宗故。
然隋朝大衍法師總立四宗一因緣宗謂薩婆多二假名宗謂即經部三不真宗謂諸般若四真實宗謂法性真理佛性等教。
然隋朝下第二敘昔辨違於中二先敘昔後辨順違前中又二先正立後異名前中各從所立得名四中各有二句上句立義下句指教。
又此四宗初名立性二名破性三名破相四名顯實。
又此四宗下辨異名四名不出性相而前三從所破後一就所顯。
初二小乘後二大乘各初淺後深此亦有理。
初二小乘下辨順違於中二先略釋明順理後約局明違文今初言各初淺後深者以初顯正因緣立有緣果之性故為淺二破於定性但從緣有故為深也萬法從緣故無定實如鐵之堅遇火則鎔如水之濕遇寒則堅明知從緣則無定性假名而已故為小深早欲參涉大乘故云經部三是大乘之淺望其第二亦是次深以二但破性而有其相如會指成拳雖無定性非無拳相今復破之明性相俱空為法空矣而言淺者但除妄計以顯空義未彰妙有不空真性故名為淺第四方顯妙有真性故四為深言此亦有理者自淺之深先小後大一代佛教大意耳故又第一宗是因緣所生法第三宗則我說即是空第二宗亦為是假名第四宗亦是中道義故無大違。
但収義不盡以十八部中但判二故。
但収義不盡下第二約局明違言但判二者唯明有部及經部故除本二部故云十八部中。
今總収一代時教以為十宗。
今總収等者第三申今正解於中三初總標二別釋三料揀。
第一我法俱有宗謂犢子部等彼立三聚一有為二無為三非二聚非二即我又立五法藏謂三世為三無為為四第五不可說藏我在其中以不可說為有為無為故。
第一我法俱有宗等者第二別釋也釋第一宗中先立理謂犢子部等者等取餘四部謂此計中總有五部全或一少分言五部全者一犢子部二法上三賢胃四正量五密林山故總為五部同計言一少分者泰法師云更等取經部中根本經部不等末經部以本經部亦執有勝義我非即非離即計菩薩出離生死故名勝義。
然此一部諸部論師共推不受呼為附佛法外道以諸外道所計雖殊皆立我故。
二法有我無宗謂薩婆多等彼立諸法不離色心或立三世無為或分五類皆無有我以無我故異外道計。
二法有我無宗等者疏文有二先正立後顯功能今初言等者等取餘二半謂此計都有三全一少分謂一一切有部二雪山部此即上座部宗輪論云多同說一切有故亦等取也三多聞部宗輪敘多聞部云餘義多同一切有部並不立我計法有實故言一少分者化地部末計彼云過去未來並皆實有亦有中有一切法所知所識故名有法無我。
又於有為之中立正因緣以破外道邪因無因。
又於有為下第二辨教功能於中有五一總顯功能二廣顯所破三舉正折邪四指廣從略五結功超勝今初因緣能破無因正因以破邪因。
然西域邪見雖九十五種或計二十五諦從冥生等或計六句和合生等或謂自在梵天等生或謂時方微塵虗空宿作等而為世間及涅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