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钞玄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8章

若依昔未顯說下第二彰今異昔前但合三為一一無別法以成四乘今辨一乘別有法門則四義昭著是為昔所未說而今說之聞所未聞未曾有法也謂昔日雖有大乘亦說如來藏性涅槃法身真常之理未曾顯說一切眾生皆悉具有如來知見唯為一事出現於世不為於餘則一乘三乘昔權今實於理昭著故叡公云至如般若諸經深無不極故道者以之而歸大無不包故乘者以之而運然其大略皆以適化為本應動之門不得不以善權為用權之為化悟物雖弘於實體不定皆屬法華固其宜矣言根敗之種今並說成者引淨名經證大迦葉自責云譬如根敗之士其於五欲不能復利如是聲聞諸結斷者於佛法中無所復益斯則二乘自知不成佛也豈非不兼權耶又云我等何為永絕其根於此大乘已如敗種此顯煩惱已斷不能生也佛名經云我等今者猶如敗種雖逢春陽無希秋實並是聲聞不作佛義今法華三根聲聞皆與授記一切聲聞不在此會令轉宣說一切眾生皆是吾子則唯實非權故言今並說成則今昔有異上云根敗之種乃有二意一即根敗兩字收淨名根敗之士二即敗種二字雙收淨名及佛名二經敗種之義。

於文有據義亦極成。

於文有據下第四結歸昔義也。

二陳隋二代天台智者承南嶽思大師。

二陳隋下天台四教中二先敘昔後順違前中亦二先師宗後立教師宗言陳隋者故天台傳云陳隋二代三帝門師謂陳朝一帝即是後主隋有二帝即文帝煬帝煬帝為晉王即請為菩薩戒師終於煬帝之時故云陳隋二代天台山名舉處辨人僧名智顗而言智者者帝為立號美其德也承南嶽者故韋虗舟傳云自佛教東流祕密斯闡思大師之所證智者大師之所弘故思大師一見便云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矣又入道場呈心云非汝不證非我不識師資傳芳故並敘耳。

立四教云一三藏教。

立四教云下立教中二先正立四教後通相料揀前中四教即為四別每教皆有三節一立名二所詮三所被其四教所詮即四種四諦一生滅四諦二無生四諦三無量四諦四無作四諦廣如四諦品今初一三藏教者立名至下當釋。

此教明因緣生滅四真諦理。

此教明因緣下辨所詮理其因緣之言通於四教因緣故生滅因緣故即空因緣故假名因緣故中道因緣為主故四教皆帶之言生滅四真諦理者苦以逼迫為義集以增長生死為事道以除患為功滅以累盡為名有苦可知有集可斷有滅可證有道可修迷則苦集生而真道滅悟則苦集滅而正道生有可生滅故云生滅四諦苦定是苦等故得名真。

正教小乘傍化菩薩。

正教下明所被鹿苑初轉法輪俱隣五人見諦成道等但有小乘得道未有大乘得道故名正教小乘言傍化菩薩者智度論云佛於阿含中雖為彌勒授記亦不說種種菩薩行故菩薩為傍也。

二者通教通者同也三乘同稟故。

二者通教等者文分為三初正立二引證三解妨初中亦有三段初名即以同釋通故法華云我等同入法性肇公云三乘同觀性空而得道也即三獸渡河一水無二義耳。

此教明因緣即空無生四真諦理是摩訶衍之初門。

此教下辨所詮從緣生法無性即空非色敗空不要析破故云即空若約中論偈四句初教即因緣所生法此教即我說即是空第三亦為是假名第四亦是中道義故此云因緣即空言無生四真諦者第二重四諦也謂解苦無苦名為苦諦解集無和合名為集諦解滅無滅解道無道四諦性空本無生滅不同初教有可生滅言是摩訶衍初門者揀非深極言初門者以空遣有未彰妙有中道義故。

正為菩薩傍通二乘。

正為菩薩下所被機雙明二空故云正為菩薩言傍通二乘者初以空門遣蕩小乘執心令漸通泰故云傍通。

大品云欲得聲聞乘當學般若波羅蜜等。

大品云下引證此雙證名及所被機既三乘當學故是通教三同稟也二乘既學即傍為也云何欲得三乘當學般若如云了法無生名般若者聲聞學無生便云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無大無小無漏無為如是思惟於嚴土利他不生喜樂但欲趣寂故成聲聞乘若聞無生知從緣生故無生從緣滅故無滅無生無滅因緣之理如是學者成緣覺乘若聞無生便知一切諸法本自不生今則無滅即生滅而無生滅故不礙於生滅滅惡生善悲智兼濟成菩薩乘同學一無生而成三乘故若欲成自乘當學無生般若又如無所得是般若羅漢得之實無有法名阿羅漢緣覺得之不得緣相菩薩得之心無罣礙以無所得能得菩提故言三乘同稟般若以此義推則二乘人同學二空也而云等者具云欲得緣覺乘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得菩薩乘當學般若波羅蜜此明般若能成一切道果也。

然教理智斷行位因果皆通淺深不同於共般若唯共於淺。

然教理智斷下解妨難謂有難云此通別教名依智論共般若不共般若以立何不二名共教三名不共教而云通別耶故今釋云通則上通別圓下通二乘遠近俱通共但共小得近無遠故名通耳別有二義不名不共次下當釋又言皆通者上之八字字各一義一教通二理通等一教通者三乘同稟因緣即空之教二理通者同見偏真之理三智通者同得巧度一切智四斷通者菩薩界內惑斷見修同也五行通者見修無漏行同也六位通者從乾慧地乃至辟支佛地位法同也七因通者九無礙同也八果通者九解脫二種涅槃果同也義通雖八因教方知故名通教餘教例可知。

三別教別即不共不共二乘人說故。

三別教下文中分二先正釋後不名下通妨難初中亦三立名可知。

此教正明因緣假名無量四真諦理。

此教下明所詮因緣假名當中論第三句無量四真諦理即第三四諦言無量者苦有無量相非諸聲聞緣覺所知集滅道各有無量相等。

的化菩薩不涉二乘故聲聞在座如聾如盲。

的化菩薩下明所被機即華嚴法界品意。

不名不共而云別者兼欲揀非圓故以一因逈出一果不融歷別而修不得因果圓融故。

不名不共下二通妨難初牒疑情謂有難言既言別即不共便是智論不共般若何不名為不共教耶兼欲下解釋以別有二義一不共二乘義如上說二歷別不融故名為別若云不共不兼後義故云兼欲揀非圓故以一因下出非圓之相一因逈出者對他顯別不同通教三乘通修今一道出離逈超二乘亦離二邊以顯中道故一果不融下當法明別一果不融者果別謂三德三身各不融故不能一德一切德等故歷別而修者當體以明因別修布施時非戒等故初地不知二地功德等故不得因果圓融者因果互望不融不能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故。

四圓教圓以不偏為義。

四圓教下文中亦二先正立後對前結成前中又二先釋義後引證前中亦三節釋名可知。

此教正明不思議因緣二諦中道事理具足不偏不別。

此教下辨所詮略無無作四諦之言言不思議因緣二諦中道者即中論第四句亦是中道義而言不思議者佛性中道故又因緣即空故不可作因緣思即假故不可作空思即中故不可作二思即一而三即三而一為不思議因緣二諦即真俗二諦中道即中道第一義諦三諦義也又融二諦即是中道不似通教多約真諦別教多約俗諦言事理具足者通多約理別多約事圓中舉事乃是即理之事舉理乃是即事之理無理不明無事不具言不偏不別者不偏者謂非偏真又不滯一邊故不別者謂不歷別必須融攝故餘義如前大意合離中辨。

但化最上利根之人故名為圓。

但化下三所被根也最上利根即圓融之機。

華嚴經云顯現自在力為說圓滿經無量諸眾生悉受菩提記等。

華嚴經云下引證即晉經今當七十三經云佛為說修多羅名圓滿因輪偈中云彼佛知眾根將熟而來此會化群生顯現神變大莊嚴靡不親近而恭敬佛以一音方便說法燈普照修多羅無量眾生意柔軟悉蒙與授菩提記義則大同名有小異耳。

別則教理等皆別圓則教理等皆圓。

別則教理等者對前結成謂別圓各有教等八事別教八者一教別謂恒沙佛法別教菩薩不通二乘二理別者藏識有恒沙俗諦之理也三智別者道種智也四斷別者塵沙無知界外見修無明斷也五行別者歷劫修諸波羅蜜自行化他之行也六位別者謂三十心伏無明是賢位十地發真斷無明是聖位是位別也七因別者無礙金剛之因別也八果別者解脫涅槃四德異二乘也圓教八義者一教圓者正說中道言教不偏也二理圓者中道即一切佛法也三智圓者一切種智也四斷圓者不斷而斷無明惑斷也五行圓者一行一切行也六位圓者從初住一地具足諸地功德也七因圓者雙照二諦自然流入也八果圓者妙覺不思議三德之果不縱不橫不並不別也故云圓則教等皆圓。

又此四教由三觀起從假入空析體異故有初二教從空入假從假入中有別教起三觀一心中得有圓教起。

又此四教下第二通相料揀於中三一立教所因二彰其所釋三用四儀式今初然依中論三觀之偈而用此偈有三重不同一則一教之中各成三觀如前太意離合中辨二四句各配一教如向立教中明三離合用之以成四教如今文是如云從假人空義同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從空入假者義同亦為是假名以連第二空句故從假入中者義同亦是中道義以連上假名句故今合初二句成初二教通用四句為別圓兩教言從假入空折體異故者謂觀因緣假有之法皆悉空寂云何知空若云色者唯五根五境及無表此十一色合成色蘊故色蘊空又於此中一一推徵謂一眼色從八微生假合成色析至極微都無實色故曰色空此名析法成藏教也若云因緣所生即無自性舉體即空不須析破故淨名云色性自空非色滅空體達此色有來即空故云體法明空有通教起也言從空入假等者即三觀迆邐故成別教謂先觀真諦本來空寂出觀入俗涉有化生淨佛國土等故云從空入假由入俗故又多流散次觀中道動寂無二遠離空有動寂二邊三觀不在一時故名別教言三觀一心中得有圓教起者即空即假即中即一而三即三而一非先非後非一非三亦如前大意離合中第四義說。

又此四教不局定一部一部之中容有多故。

又此四教不局下第二彰其所釋揀異餘師餘師或云般若是空教法華是中道教涅槃是常住教此是圓教此是偏教局定一經今則不爾故云一部之中容有多故而言容有者不必具多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故彼師云三藏但謂但明小故方等對謂呼淨名等為方等教對小說大般若帶謂帶小說大華嚴兼謂兼別說圓法華無復兼但對帶唯說圓教但者唯一教對則具四如淨名云諸仁者是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等即藏教也迦旃延章云不生不滅是無常義等即通教也富樓那章云無以穢食置於寶器無以瑠璃同彼水精大非小分即別教也如須菩提章云不斷婬怒癡亦不與俱不壞於身而隨一相不滅癡愛起於明脫等皆即圓教故具四也般若部中唯有三教無前藏教已被訶破不為彼故華嚴兼者以寄位修行行布羅列兼斯一分故法華唯此一事實故更無餘教而涅槃十僊果證羅漢者具於四教若爾寧異方等雖有四教而皆知常住故得異前垂入涅槃意欲普收故得具四如文思之。

又更以四種化儀收之謂頓漸不定祕密頓漸同前岌公後二謂一音異解若互相知名為不定互不相知即名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