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外篇達生第十九
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
〔注〕生之所無以為者,分外物也。
達命之情者,不務知#1之所無奈何。
〔注〕知之所無奈何者,命表事也。
〔疏〕夫人之生也,各有素分,形之妍醜,命之脩短,奚及貧富貴賤,愚智窮通,一毫已上,無非命也。故達生於性命之士,性靈明照,終不責於分外,為己事務也,一生命之所鍾者,皆智慮之所無奈之何也。
養形必先之以#2物,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
〔注〕知止其分,物稱其生,生斯足矣,有餘則傷?
〔疏〕物者,謂資貨衣食,旦夕所須。夫頤養身形,先須用物,而物有分限,不可無涯。故几鄙之徒,積聚有餘而養衛不足者,世有之矣。有生必先無離形,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矣。
〔注〕守形太#3甚,故生亡也。
〔疏〕既有此浮生,而不能離形遺智,愛形太甚,亡失全生之道也。如此之類,世有之矣。
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
〔注〕非我所制,則無為有懷於其問。
〔疏〕生死去來,委之造物,妙達斯原,故無所惡。
悲夫。世之人以為養形足以存生;
〔注〕故彌養之而彌失之。
〔疏〕夫壽夭去來,非己所制。而世俗之人,不悟斯理,食多資貨,厚養其身,妄謂足以存生,深可悲欺。
而養形果不足以存生,
〔注〕養之彌厚,則死地彌至。
〔疏〕厚養其形,彌速其死,故次定不足以存生。
則世奚足為哉。
〔注〕莫若放而任之。
〔疏〕夫馳逐物境,本為資生。生既非養所存,故知世間物務,何足為也。
雖不足為而不可不為者,其為不免矣。
〔注〕性分各自為者,皆在至理中來,故不可免也,是以善養生者,從而任之。
〔疏〕分外之事,不足為也;分內之事,不可不為也。夫目見耳聽足行心知者,稟之性理,雖為無為,故不務免也。
夫欲免為形者,莫如棄世。棄世則無累,無累則正平,正平則與彼更生,更生則幾矣。
〔注〕更生者,日新之謂也。付之日新,則性命盡矣。
〔疏〕幾,盡也。更生,日新也。夫欲有為養形者,無過棄卻世問分外之事。棄世則無憂累,無憂累則合於正真平等之道,平正則冥於日新之變,故能盡道之玄妙。
事奚足棄而生奚足遺?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
〔注〕所以遺棄之。
〔疏〕人世虛無,何足損棄?生涯空幻,何足遺忘?故棄世事則形逸而不勞,遺生涯則神凝而不損也。
夫形全精復,與天為一。
〔注〕俱不為也。
〔疏〕夫形全不擾,故能保完天命;精固不虧,所以復本還原;形神全固,故與玄天之德為一。
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
〔注〕無所偏為,故能子萬物。
〔疏〕夫二儀無心而生化萬物,故與天地合德者,群生之父母。
合則成體,散則成始。
〔注〕所在皆成,無常處。
〔疏〕夫陰陽混合,則成體質,氣息離散,則反於未生之始。
形精不虧,是謂能移;
〔注〕與化俱也。
〔疏〕移者,遷轉之謂也。夫不勞於形,不虧其精者,故能隨變任化而與物俱遷也。
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注〕還輔其自然也。
〔疏〕相,助也。夫遣之又遣,乃曰精之又精,是以反本還元,輔於自然之道也。
子列子問關尹曰:至人潛行不室,
〔注〕其心虛,故能御群實。
〔疏〕古人稱師曰子,亦是有德之嘉名。具斯二義,故曰子列子,即列禦寇也,關尹#4姓尹,名喜,字公度,為函谷關令,故曰關令尹真人;是老子弟子,懷道抱德,故禦寇詢之也。窒,塞也。夫至極聖人,和光匿耀,潛伏行世,混跡同塵,不為物境障礙,故等虛室,空而無塞。本亦作空字。
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慄。
〔注〕至適,故無不可耳,非物往可之。
〔疏〕冥於寒暑,故不能災;一於高卑,故心不恐懼。
請問何以至於此?
〔疏〕總結前問意也。
關尹曰:是純氣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
〔疏〕夫不為外物侵傷者,乃是保守純和之氣,養於性澹之心而致之也,非關運役心智,分別巧詐,勇次果敢而得之。
列。居,予語汝。
〔疏〕命禦寇令復坐,我告汝至言也。凡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物與物何以相遠?
〔注〕唯無心者獨逮耳。
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5而已。
〔注〕同是形色之物耳,未足以相先也。
〔疏〕夫形貌聲色,可見聞者,皆為物也。二#6彼俱物,何足以遠,亦何足以先至乎?俱是聲色故也。唯當非色非聲,絕視絕聽者,故能超貌象之外,在萬物之先也。
則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無所化,
〔注〕常遊於極。
〔疏〕夫不色不形,故能造形色者也;無變無化,故能變化於萬物者也。是以群有從造化而受形,任變化之妙本。
夫得是而窮之者,物焉得而止#7焉。
〔注〕夫至極者,非物所制。
〔疏〕夫得造化之深根,自然之妙本,而窮理盡性者,世問萬物,何得止正而控馭焉。故當獨往獨來,出沒自在,乘正御辮,於何待焉。
彼將處乎不淫之度,
〔注〕止於所受之命#8。
〔疏〕彼之得道聖人,方將處心虛澹,其度量宏博,終不滯於世問。
而藏乎無端之紀。
〔注〕冥然與變化汨新。
〔疏〕大道無端無緒,不始不終,即用比混沌而為紀綱,故聖人藏心晦跡於恍惚之鄉也。
遊乎萬物之所終始,
〔注〕終始者,物之極。
〔疏〕夫物所始終,謂造化也。言生死始終,皆是造化,物固以終始為造化也。而聖人於任乎自然之境,遨#9遊乎造化之場。
壹其性,
〔注〕飾則二矣。
〔疏〕率性而動,故不二也。
養其氣,
〔注〕不以心使之。
〔疏〕吐納虛夷,故愛養元氣。
合其德,
〔注〕不以物離性。
〔疏〕抱一不離,故常與玄德冥合也。
以通乎物之所造。
〔注〕萬物皆造放自爾。
〔疏〕物之所造,自然也。既一性合德,與亦相應,故能達至道之原,通自然之本。
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無卻,物奚自入焉。
〔疏〕是者,指斥以前聖人也。自,從也。若是者,共保守自然之道,全而不虧,其心神凝照,曾無問那,故世俗事物,何從而入於靈府哉。
夫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墜亦不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是故選物而不摺。
〔疏〕自此已下,几有三譬,以況聖人任獨無心。一者醉人,二者利劍,三者飄瓦,此則是初。夫醉人乘車,忽然顛墜,須復困疾,叉當不死。其謂心無綠慮,神照凝全,既而乘墜不知,死生不入,是故選於外物而情無摺懼。
彼得全於酒而猶若是,
〔注〕醉故失其所知耳,非自然無心者也。
而況得全於天乎?
〔疏〕彼之醉人,因於困酒,猶得暫時凝澹,不為物傷,而況德全聖人,冥於自然之道者乎。物莫之傷,故其冥矣。
聖人藏於天,故莫之能傷也。
〔注〕不閥性分之外,故曰藏。
〔疏〕夫聖人照等三光,智周萬物,藏光塞智於自然之境,故物莫之傷矣。
復條者不折模干,
〔注〕夫干將鎮娜,雖與偉為用,然報偉者不事折之,以其無心。
〔疏〕此第二諭#10也。干將鎮娜,並古之良劍。雖用劍殺害,因以結偉,而報偉之人,終不瞋怒此劍而折之也,其為無心,故物莫之害也。
雖有恢心者不怨飄瓦,
〔注〕飄落之瓦,雖復中人,人莫之怨者,由其無情。
〔疏〕飄落之瓦,偶爾傷人,雖恢逆褊心之夫,終不怨恨,為瓦是無心之物。此第三諭也。
是以天下平均。
〔注〕凡不平者,由有情。
故無攻戰之亂,無殺戮之刑者,由此道也。
〔注〕無情之道大矣。
〔疏〕夫海內清平,遐荒靜息,野無攻戰之亂,朝無殺戮之刑者,蓋由此無為之道,無心聖人,故致之也。是知無心之義大矣。
不聞人之天#11,而開天之天,
〔注〕不慮而知,開天也;知而後感,開人也。然則開天者,性之動也;開人者,知之用也。
〔疏〕郭注云:不慮而知,開天者也;知而後感,開人者也。然則開天者,性之動;開人者,智之用。郭得之矣,無勞更釋。
開天者德生,
〔注〕性動者,遇物而當足則忘餘,斯德生也。
開人者賊生。
〔注〕知用者,從感而求,劫#12而不已,斯賊生也。
〔疏〕夫率性而動,動而常寂,故德生也。運者御世,為害極深,故賊生也。《老經》云,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德也。
不厭其天,不忽於人,
〔注〕任其天性而動,則人理亦自全矣。
〔疏〕常用自然之性,不厭天者也;任智自照於物,斯不忽人者也。
民幾乎以其真。
〔注〕民之所息,偽之所生,常在於知用,不在於性動也。
〔疏〕幾,盡也。因天任人,性動智用,而人天無別,知用不殊,是以率土盡真,蒼生無偽也。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痴樓者承蜩,猶攘之也。
〔疏〕痴償,老人曲腰之貌。承蜩,取蟬也。攘,拾也。孔子聘楚,行出林籟之中,遇老公以竿承蟬,如倪拾地芥,一無遺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疏〕怪其巧妙一至於斯,故問其方。答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
〔注〕累二丸於竿頭,是用手之停審也。故#13其承蜩,所失者不過錙銖之問也。
〔疏〕錙銖,稱兩之微數也?初學承蜩,時經半歲,運手停審,故所失不多o
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
〔注〕所失愈多。
〔疏〕時節猶#14久,累丸微多,所承之蜩十失其一也。
累五而不墜,猶攘之也。
〔注〕停審之至,故乃無所復失。
〔疏〕累五丸於竿頭,一無墜落,停審之意,遂到於斯,是以承蜩蟬猶如倪拾。
吾處身也,若標#15株拘;吾執臂也,若點槁木之枝;
〔注〕不動之至。
〔疏〕拘,謂斫殘枯樹枝也。執,用也。我安處身心,猶如枯樹,用臂執竿,若槁木之枝,凝寂停審,不動之至。斯言有道,此之謂也。
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疏〕二儀極大,萬物甚多,而運智用心,唯在蜩翼,蜩翼之外,無他綠慮也。
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注〕遺彼故得此。
〔疏〕反側,猶變動也。外息攀緣,內心凝靜,萬物雖眾,不奪蜩翼之知,是以事同拾芥,何為不得也。
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拘樓文人之謂乎。
〔疏〕夫運心用志,凝靜不離,故累丸承蜩,妙疑神鬼。而尼父勉勗門人,故云痴償丈人之謂也。
顏淵問仲尼曰:吾嘗濟乎觴深之淵,津人操舟若神。
〔疏〕觴深,淵名也。其狀似柄,因以為名,在宋國也。津人,謂津濟之人也。操,捉也。顏回嘗經行李,濟渡斯淵,而津人操舟,甚有方便,其便僻機巧,妙若神鬼,顏面怪之,故問夫子。
吾問焉,曰:操舟可學邪?曰:可。善遊者數能。
〔注〕言物雖有性,亦須數習而後能耳。
〔疏〕顏回問:可學?答曰:好遊涉者,數習則能。夫物雖察之自然,亦有習以成性者。
若乃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
〔注〕沒一人,謂能騖沒於水底。
〔疏〕注云:謂騖沒水底。驚,鴨子也。謂津人便水,沒入水下,猶如鴨烏沒水,因而捉舟。
吾問焉而不吾告,敢問何謂也?仲尼曰:善遊者數能,忘水也。
〔注〕習以成性,遂若自然。
〔疏〕好遊於水,數習故能,心無忌憚,忘水者也。
若乃夫沒人之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彼視淵若陵,視舟之覆猶其車卻也。
〔注〕視淵若陵,故視舟之覆於淵,猶車之卻退於圾也。
〔疏〕好水數遊,習以成性,遂使顧視淵潭,猶如陵陸,假令舟之顛覆,亦如車之卻退於阪。
覆卻萬方陳乎前而不得入其舍,
〔注〕覆卻雖多而猶不以經懷,以其性便故也。
〔疏〕合,猶心中也。隨舟進退,方便萬端,陳在目前,不關懷抱。既不#16忘水,豈復勞心。
惡往而不暇。
〔注〕所遇皆閒暇也。
〔疏〕率性操舟,任真遊水心無矜係,何往不閒。豈唯操舟,學道亦爾,但能忘遣,即是達生。
以瓦注#17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婚。
〔注〕所要愈重,則其心愈矜也。
〔疏〕注,射也。用瓦器賤物而戲賭射者,既心無矜惜,故巧而中也。以鈞帶賭者,以其物稍貴恐不中探,故心生怖懼而不著也。用黃金賭者,既是極貴之物,矜而惜之,故心智昏亂而不中也。是以津人以忘遣故若神,射者以矜物故昏亂。是以矜之則拙,忘之則巧,勗諸學者,幸志之焉。
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則重外也。凡外重者內拙。
〔注〕夫欲養生全內者,其唯無所矜重也。
〔疏〕夫射者之心,巧拙無二,為重於外物,故心有所矜,只為貴重黃金,故內心昏拙,豈唯在射,萬事亦然。
田開之見周威公。威公曰:吾聞祝腎學生,
〔注〕學生者務中適。
吾子與祝腎遊,亦何聞焉?
〔疏〕姓田,名開之,學道之人。姓祝,名腎,懷道者也。周公之胤,莫顯其名,食采於周,鎰日威也。素聞祝腎學養生之道,開之既從遊學,未知何所聞乎?有此咨疑,庶稟其衛。
田開之曰:開之操拔警以侍門庭,亦何聞於夫子。
〔疏〕開之謂祝腎為夫子,技簪,掃帚也。言我操提掃帚,參侍門戶,灑。掃庭前而已,亦何敢輒問先生之道乎。古人事師,皆擁簪以充役也。
威公曰:田子無讓,寡人願聞之。
〔疏〕讓,猶謙也。養生之道,寡人願聞,幸請指陳,不勞謙遜。
開之曰:聞之夫子曰: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
〔疏〕我承祝腎之說,養生譬之牧羊,鞭其後者,令其折中。
威公曰:何謂也?
〔疏〕未悟田開之言,故更發疑問。
田開之曰:魯有單豹者,巖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幸遇餓虎,餓虎殺而食之。
〔疏〕姓單名豹,魯之隱者也。巖居飲水,不爭名利,雖復年事長老而形色不衰,久處山林,忽遭餓虎所食。